• 124

兩萬左右的相機已經贏不了手機??

featheringer wrote:
其實基本上他的結論一(恕刪)

恰恰同學對比iPhone vs. A7C中的照片中都是以人物為主角,如同他說的手機的HDR把臉部給扁平化了,這應該就是我覺得手機拍的照片不好看,缺乏立體及層次感的原因吧。或許對比風景照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我幾乎都拍人,只關心臉部曝光正確,就不太在乎HDR吧。〔GFX100、50S、50R〕一次滿足 (圖多) 這樓主拍的照片我就很喜歡,亮部就給他曝、該暗的就讓他黑,很有藝術感~


MiPiace wrote:
也是今天拍的。
四點多看到天氣清爽,騎單車河濱公園,看到空氣乾淨,  雲很特別,光線正確。

經過這段時間的論戰,終於理解大家器材上的選擇為何不同,其中一點就是我們拍攝的主體就不一樣了。
同樣是河濱公園騎車,我的檔案裡完全沒有一張是風景,眼裡只有孩子~ 上次你問我長焦砲管用的多嗎? 果然我都是扛重砲出門吧~XDD,而且現在更喜歡錄影,但就是很吃硬碟....
tsuyao wrote:
恰恰同學對比iPhone vs. A7C中的照片中都是以人物為主角,如同他說的手機的HDR把臉部給扁平化了,這應該就是我覺得手機拍的照片不好看,缺乏立體及層次感的原因吧。或許對比風景照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手機的光圈小,感光面積也小,然後又把曝光時間壓縮在很短的時間,我猜內部的演算法應該是需要用軟体拉亮度,這樣色階的動態就會變差,反應在人臉就會產生色塊。

每年出新 iphone 我都會上網看看別人的開箱分享文。
記得iphone 7 時,人像幾乎是個災難,比 i6 還糟。
現在我用的 xs, 是改善了不少,但還是不足,光圈是變好了,但弱光下,膚色就可能不好。
所以我一直都手機單眼一起用,拍人需要用單眼就拿出單眼使用。
12 pro Max 應該是會進步的,入光量很關鍵,感光面積加上光圈同時加大,入光量自然提升,色階動態應該也會提升。

一張手機 一張相機

Hermitissimo wrote:
再次感謝說明+原圖比(恕刪)

超廣角如果要排除華為,除了等大家往超廣角堆料以外(主鏡頭我覺得差不多已經堆到極限了),另外還有一個技術…那就是前陣子三星提出的一個專利,多光軸的合併超廣角
這個原理其實GCam早已實作多年,當年我在用LG G4時就是單純為了這個超廣角接圖而下載GCam,沒錯那是個GCam還放在市集上大家自由免費下載的年代…利用單顆鏡頭對各種角度拍,然後再用軟體銜接,這是當時手機只有單鏡頭時唯一能拍攝更廣角的方式了(單一方向的接圖跟超廣角接圖我不認為是同一回事
在GCam上至今都還有這項功能,只是軟體接圖最大的問題在於成功率…就我自己長時間的經驗,距離越近的拍攝就越容易出現接縫,想要能完整模擬出一張無接縫的超廣角基本上都得拍攝最近距離至少15米以上,也就是只能拍戶外景了。所以手機的原生超廣角儘管畫質都是玩票性質,但是快而且出錯機率低,就算外掛GCam不一定支援(有支援也無法套變形修正),我還是都只用原生超廣角拍攝
三星那套多光軸設計等於是在硬體上就直接把角度做出來,所以不會有個別拍攝造成的時間差問題,同時也因為都是同步拍攝且偏移角度固定,所以後續要做變形修正就可以很輕易的固定修正量…最後的好處是,因為都是同時拍攝,所以還是可以繼續套現在大家玩得很開心的疊圖演算法,反正只要RAM夠大都好處理
這樣的設計如果成真的話,就會跟Nokia9一樣變成並聯相機,從而達到在手機有限的空間內做出相當於擴大片幅的結果…只是這樣的技術下來,以後手機背面真的就會滿滿都是相機,到時可能市場接受度也不高就是了
附上一張LG G4的9張接圖超廣角,等效焦段大概在16mm左右(G4原生等效焦段為28mm)…這裡也不得不提軟體接圖的其中一個大問題,你幾乎無法精確構圖,了不起只能判斷水平,因為只要個別拍攝的某一張樣本稍微有點角度偏差可能就會造成軟體不同程度的扭轉與裁切,最後出來的結果長怎樣你是完全無法預期的…從這點來看還是有原生超廣角比較實在

是說,LG G4真的是一代拍照神機...超廣角接圖只能套很低階的HDR演算法,為的僅僅是平衡整張照片的亮度...結果放大看其實畫質也沒有多差,我覺得還比我ZF6的原生超廣角好不少呢...

tsuyao wrote:
恰恰同學對比iPhone...(恕刪)

眼裡只有孩子的話,我也不諱言,你還得再扛相機扛個好幾年…短時間(5年內)我覺得手機都沒辦法在對焦、動態拍攝以及錄影這三方面找到破口超越相機,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Nokia9的並聯相機概念,但是在手機的這三大死穴上提升依然有限。就算是搬出我前面更誇張的幻想也就是手機搭配5G進行雲端運算(其實5年的時間也夠5G普及且實用化了吧),對不到焦也沒輒…除非已經陣亡的光場相機再度重出江湖,但我覺得期待這個還不如期待Google出相機呢
tsuyao wrote:
經過這段時間的論戰,終於理解大家器材上的選擇為何不同,其中一點就是我們拍攝的主體就不一樣了。
同樣是河濱公園騎車,我的檔案裡完全沒有一張是風景,眼裡只有孩子~ 上次你問我長焦砲管用的多嗎? 果然我都是扛重砲出門吧

你的體力真的太強大
我背3kg裝備都不願在增加任何一點重量
父愛強大啊

不過我到不認為是主體不同
而是計算攝影目前最接近高手拍攝的是
hdr風景與hdr夜景

因為純風景攝影沒有“風格”
電腦容易計算

高對比,高動態範圍,風景自然漂亮

所以這棟樓或網路上
好看的照片幾乎只有純hdr風景和純hdr夜景
沒什麼人在裡面

然而事實上有更多父母買頂級手機拍小孩
只是拍不漂亮,沒有風景討喜

因為人像太多風格
風格又牽扯到情懷,情感
電腦很難創作藝術

高手通通後製調整膚色

即便是有些人因為人像膚色,發色
去購買佳能,富士相機(當然不是全部)

去逛人像大樓

你會發現膚色拍最差的也是這群人
他們只好悻悻然的說還要再學習
學不會也沒關係,網路一堆風格檔
隨便套一套也比原廠發色強
當個假文青也不錯

拍風景就不同了
手機讓人趨之若騖的原因是一鍵高手
三年前很多人一輩子沒拍過hdr
甚至有很多不後製的資深單眼玩家
以為hdr很麻煩,複雜
(看廣角鏡蓋大樓就知道,天空爆掉一堆)
殊不知單張raw直接拉就好了
計算攝影的出現讓很多人振奮
反正我又不會拉贏手機
畫質差點無所謂

所以這棟樓有三種人

一種是攝影素養,技術還不夠
風景就交給手機吧,天真的認為手機風景拍的比相機好,不斷的強調手機拍的比相機好


另一種是攝影技術純熟的高手
但沒這麼熱誠
平常懶得帶相機,用手機就好
所以對手機會比較要求
技癢時或旅遊再帶相機好好發揮
(相機版最多)

第三種也是攝影技術純熟
但極度要求完美,寧可自己調整想要的
無法容忍動態範圍低的手機,不然調不漂亮
(就是我)

所以器材選擇不同
我認為是對品質有沒有龜毛
攝影有沒有極端的強迫症(是我^^)

不然大多數的人都是相機手機都玩
這棟樓有太多玩手機的單眼高手


突然找到一張照片
很久以前我花16000買的epl6含20mm f1,7
不到兩萬,在客廳用外閃拍著玩
對我而言,相機高階或者低階無所謂
價格多少也不是重點
重點是要有完整的濾鏡擴充性,能接閃燈
有raw檔讓我自己決定風格(像過去暗房沖洗)
所以我甚至不拍jpeg,拒絕讓原廠幫我“洗照片”
我要回歸過去底片時代,自己拍的底片自己洗
每張照片都有自己的靈魂與想法,無論好壞
這才是完整的攝影,才會好玩有趣

但如果低階相機先發展計算攝影
有raw檔幫我省工,我絕對會買







攝影我都把它當作在玩玩具
怎麼玩,也不會膩
積極熱愛生命,享受生命
在计算摄影方面SONY应做的事还非常非常多.比如现在的存储已可以实现无限连拍,SONY完全可以用计算摄影的方式实现快门零延时
.更强的HDR效果,更强的夜景效果等,SONY手机有的功能,相机就是就是不给...

//forum.xitek.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907154&pid=83233912

中國無忌論壇經常有這一類的回覆,他們沒有太抵觸計算攝影,甚至很多人認為應該把這類功能"上放"到相機中
srwe wrote:
這台手機完全沒有提鏡(恕刪)


1寸底面積是全幅的1X%
1/2寸是1寸的25%
都是小
花之歌 wrote:
在计算摄影方面SONY(恕刪)

你可能誤會了什麼…Sony在手機界中可以說是最不重視演算法的,我覺得他們才真的有資格去喊手機界的單眼,因為他們幾乎完全是靠硬體在跟別家做差異化了
但是很要命的是,他們堆硬體又沒有堆到像中國牌那樣激進,至少沒有靠規格表嚇死人,所以他們現況也是相當尷尬的
ponsayboss wrote:
你的體力真的太強大我...(恕刪)

如同f大說的短時間手機無法超越相機的部分,就是繼續扛器材囉。
除了相機鏡頭,帶小孩出門其他東西從來不會少,該幫老婆拿的也得拿,小孩走不動吵著要抱,也一樣得抱起來走。
每次看到版上有人嫌某某鏡頭太大太重,我都好奇他是男是女,一個鏡頭了不起差個一公斤,如果體能真不行我會自己想辦法鍛鍊。
加油,頂級高階鏡多半相對比較重。
featheringer wrote:
你可能誤會了什麼…Sony...(恕刪)


我只是引用那一層的留言,是那人誤解了

tsuyao wrote:
如同f大說的短時間手(恕刪)


A6400配支70350或A7C配支T28200或T70300也就1KG
再多加支鏡頭也就1.5KG,連上電池和配件不到2KG
展示肌肉幹什麼,個人選擇罷了

在我的角度,我有能力天天抬50KG的米跑個數公里,我是不是就要天天抬著跑個數公里?
現場就是大家都在輕量化,不考慮輕量化不過是拒絕進步罷了

另外片幅尺寸反而不利追焦
真要大還可以買台645中幅相機呢,但做這個的廠商都沒怎麼考慮對焦,買的也全是拍風光用的
其實我也不是都照風景
親友照總不能貼在這里
單眼還是盡量輕便定焦為主

常用的組合:
 手機 拍 28mm/55mm,55mm 弱光下畫質不是很理想就是了
單眼 TX2 + 50mmf2 拍 80mm 焦段
這樣就沒什麼攜帶上的負擔
每個月花300元租 2T iCloud, 家裡四個人一起用,算一算很便宜。
照片完全不用整理,自動 icloud 同步,有時間再回頭邊看邊刪
我以前用過 flicker, google photo, MS one drive, 結果都好累
統一用了 apple 的生態系統,解決一切問題,不用花時間整理照片,家庭分享也不用傳來傳去,每個人 icloud 都看得到。300 元解決了很大的麻煩。

28mm

55mm

80mm
  • 1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