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二 wrote:你為什麼不買大片幅相機呢?全幅是上一世代的底片規格,已經落伍了! 底片機我都玩到69了 , 底掃玩到9000ed,但是120正片不好買也不好沖了 ,所以底片的器材都出清了 , 只玩數位 ,你聽過69 9000ed 跟120正片嗎 ?
真相就是殘酷的。去各大網站找 m4/3 的照片,看看就知道空氣感、通透感,原來就是自己而已。再鐵齒的人都不敢用 AB test ,為的就是一些......說了傷人自尊的東西。在同構圖同景深的前題下,ISO 1600 內,FF 贏 APS-C 所差無幾。連 m4/3 也沒被拉開一級。但是請看清楚「同景深的前題」... 這代表 APS-C 和 m4/3 都能拿更大光圈比試,所以 ISO 1600 內,基本上是平手,甚至 FF 不輸就不錯了。前面有篇拿 APS-C 畫素高過 FF 的回文,你是這樣比東西的嗎?拿最高畫素的 APS-C 下場,卻不敢拿最高畫素的 FF 上台?Canon 50MP 一拿出來,APS-C 和 m4/3 的畫素戰,除了 EM5II 的 HR 算拿到門票,其他都自動刷下桌了。說什麼用了 FF 就回不去,用過 FF 再說....不用扯到這個,就算沒用過也能看 Flickr。很多場景他們碰過,你也碰過,自己看著良心比較。
毛 二 wrote:照你們的邏輯,人人都應該升級到大幅才是唄?你先請!是人在拍照又不是錢在拍,用心拍就算拿手機拍的也會珍惜,用錢拍的只會比來比去的而已 現實是殘酷的自19世紀到21世紀畫幅越大相片品質越好這是不變的事實就算到數位時代也是一樣要比用心我覺得會帶120或4*5出門拍照的肯定比只帶手機的用心多了
lml640707 wrote:畫幅越大相片品質越好這是不變的事實..(恕刪) 說的對,這是物理定律,電子設備再進步也無法改變的事實版上應該很多人都有手機+DC+M4/3+APSC+FF甚至更大片幅什麼時候出動什麼器材才是正解,硬要以偏概全只能代表自己的無知罷了你有手機我就沒有嗎?你有DC,M43我小孩一人背一台,比這個有什麼意義...回到開版的問題,不就是問電子能力有無辦法cover片幅,答案是不能,因為是物理定律不懂的去唸幾何光學和物理光學
毛 二 wrote:是人在拍照又不是錢在拍,用心拍就算拿手機拍的也會珍惜,用錢拍的只會比來比去的而已 問題是, 同樣大片的手機 比 相機 還要 貴!!xz2 免七千, 就 1/1.7 了..還可以插快門線, 還有 B 快門..花個200元, 買套筒, 要上減光鏡, 偏光鏡都沒問題..還可以玩這個..可以讓相機孤零零的在那邊縮時、長曝, 我們就先去洗澡、看電影..等時間差不多了, 再來割稻尾就行了,中途完全不用擔心 有多少親朋好友 會來電, 在那邊響鈴、聲震.好幾次...
tyy2010 wrote:回到開版的問題,不就是問電子能力有無辦法cover片幅,答案是不能,因為是物理定律不懂的去唸幾何光學和物理光學...(恕刪) 只有片幅大也不夠,鏡頭要跟上,120的鏡頭精度其實比135是較差的,而舊的Canon鏡頭,遇到五千萬畫素也同樣沒輒,鏡頭都要重新出過,拿全幅配拔辣鏡只是徒勞。大片幅帶來的重量與高階鏡頭的售價,還有對應的拍攝主題(例如不會有人拿120去拍飛羽跟微距),是否值得如此大費周章?隨著器材的進化,那個平衡點,過去是135片幅,未來會不會有所改變,其實很難講。
以前用底片的時候,除了專業攝影,大家都用一樣的底片,相片品質決定在鏡頭,時代不同了,片幅比較小的感光元件,運算出來的畫質不一定比全幅kit較差,用片幅來定標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35mm只剩換算的價值而已,如果相片品質可以用片幅決定,那大家為什麼不說說毛二的照片到底是啥片幅的呢?看不出來?那片幅的概念不就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嗎?
從十年前用D50時到現在全幅後換成小相機的感想是,那段時時天天泡01看那些鏡頭多毒之類的,是還蠻快樂的,因為沒錢買所以只能流著口水看別人用毒鏡PO毒照片幅出到全幅後又覺得更毒~現在看開了,你就算全部買齊了也拍不出曠世巨作,回歸最原始攝影的初衷,不在追求器材,現在技術很成熟小相機畫質跟ISO都不錯,都能接受,不像以前差很多~~所以漸漸都改用微單眼來拍,輕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