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本身蠻喜歡拍大景跟銀河
也很喜歡G85的機身性價比,但在M43的片幅比較小的情況
高ISO雜訊勢必受到影響,等效焦距也要乘2
在預算不高的情況下
超廣角鏡頭比較便宜光圈不要太小的的好像只有Samyang 12 mm
但也都不支援M43系統~而且等效下去24MM好像也不算特別廣角
M43的超廣角鏡價錢又相對高了一截
在預算不高以及系統一些天生限制(高ISO雜訊跟等效焦距問題)下
是否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往SONY 富士的APS-C去看會比較好呢?
另外請問A6000跟X-T10或X-T1的機身選擇上大家會怎麼選擇呢?
錄影機率是比較少這樣X-T10跟X-T1好像占優勢點~
那其他方面的優缺點有哪些差距
這三台機身大家會怎麼挑選呢@@
kimi16 wrote: 因為本身蠻喜歡拍大景跟銀河
在預算不高以及系統一些天生限制(高ISO雜訊跟等效焦距問題)下
是否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往SONY 富士的APS-C去看會比較好呢?
另外請問A6000跟X-T10或X-T1的機身選擇上大家會怎麼選擇呢?
錄影機率是比較少這樣X-T10跟X-T1好像占優勢點~
那其他方面的優缺點有哪些差距
...(恕刪)
看來樓主應該有攝影經驗並作了功課,所以有想法跟知道明確的需求
重拍大景或星空,高ISO純淨度跟細節的保留能力相對重要,所以CMOS就更重要
目前市面上非全幅的產品裡,原則上2400萬畫素的CMOS比較新世代,拍攝參數調整的寬容度比較高,1600萬差不多都是是祖傳的
所以推Sony A5100/A6x00跟Fuji X-T20,搭配Sanyang 12mm F2.0還有餘裕縮一點光圈更提升畫質
這幾台拍風光跟慢門可以用到機器掛掉了,除非胃口被養大往全幅升級
kimi16 wrote:
因為本身蠻喜歡拍大景跟銀河...(恕刪)
有個 "500 定律" (500 rule) 來計算拍星星所使用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 = 500 / 焦距 / crop factor
建議使用 ISO = 光圈平方 * 400
依 DxoMark 測試的 ISO 表現, M43 (除 E-M1 II 外) 大約在 800, APSC 及 E-M1 II 約 1100~1400, 全幅機則有 2400~3200.
所以要拍星星, 全幅 > APSC > M43
M43 的超大光圈鏡頭有 O 25mm F1.2, P 12mm F1.4, Sigma 30mm F1.4 及 Voigtlander 10.5mm f0.95. 另外 Metabone EF-MFT Speed Booster 轉接 Canon EF 鏡頭可以縮小焦距同時放大光圈, 例如 EF 14mm F2.8 接 0.71x 就成為 21mm F1.4
APSC 部份, 不論 Fuji 及 Sony 可選擇的大光圈鏡頭就多了些, 除自家外還有 Rokinon/Samyang 及 老蛙 等副廠鏡的支援, 但都比不上 Canon 及 Nikon, 尢其 Nikon 旗下有五支 F1.4 及六支 F1.8 定焦鏡頭.
Fuji 的發色在人像上表現頗為出色, 但在風景照上, 有些特殊光線下較不容找到最佳的白平衡.
Sony 我最看重的是體積重量的優勢, 甚至勝過一些 M43 系統. 但原廠近來對鏡頭的重心多在全幅 FE 上, NEX 的支援度不足, 雖可使用全幅鏡或轉接 Canon, 但這一來體積重量的優勢就抵消了.
如不拍影片的話, 建議也可考慮 Nikon D5300 (較便宜, 有 GPS) 或 D5500 (較輕, 有觸控), 鏡頭選擇多很多, 且重量並不比無反系統多多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