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淺景深?景深思維的認知分享,模糊的背景不是唯一真理




(Canon EOS 50D+Tamrom A16F3.21/500ISO400M模式)


  基於攝影器材的進步,以及以往消費型相機因為感光元件之片幅小,而不容易構成散景或背景模糊的緣故,似乎「淺景深」變成許多人在添購攝影器材上追求的一個目標。剛好這幾天也在討論區看到有人發問相關的問題,仍是用力追求著「主體清楚,背景模糊」的照片,以往我總是將四大定則每次都逐一打上來回答,這次卻讓我發心想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也方便以後的引用。


 



(Samsung NX100+kitF91/16050mm端,ISO320,機身上裁圖)


  廢話不多說,我在此仍是將所謂「四大定則」再次複習一次,接著提供關於數位單眼和消費型相機的景深運用的一點淺見:



1.感光原件(片幅)越大,景深越淺(此點錯誤,我會再補正)


2.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3.焦段越長,景深越淺


4.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這四點沒有什麼先後順序,但是如果完成條件能夠達到越多,自然淺景深的目的就越能夠輕易的表現出來。也就難怪,數位單眼總是能夠較輕易的得到模糊的背景,甚至某些鏡頭的特性,更是以「奶油散景」著稱,「二線性散景」偶爾會有不入流的情況,比誰「散」似乎也成了器材競爭的指標。只是,一味的背景模糊,真的是好事嗎?



(Canon EOS 50DF2.81/40ISO640)


  記得很久以前發生過兩個案例,算是讓我對景深的問題有了留意和啟發,一次和朋友在東海大學進行人像外拍時,當時的背景很單純且綠意盎然,我採用的是大光圈並且僅著重在人像。現在回想,真的是有浪費了好的背景,朋友當時提醒我:「要注意一下景深!背景很漂亮,不要白跑了這一趟!散掉了可惜。」另一次則是我曾經接過旅遊雜誌的case,算是菜的特約攝影師,某一次交件之後被資深前輩提醒:「我們是旅遊雜誌,注意水平線的拿捏,還有景深要夠,食物、風景都要稍微留意一下景深控制。



(Samsung NX100+kitF81/25020mm端,ISO200)


  上述兩個案例,部份是自己不夠細心,拍得出來也知道怎麼控制手上的器材,卻忽略掉該怎麼去掌握照片的用途和外景的機會。也讓我後來能夠漸漸去反省與觀察近期許多人拍各種主題時,景深的運用情況。只是較為敏感的時候,耳朵聽見一些入門玩家說著:「我要拍出有景深效果的照片。」多半仍是為了「淺景深」,而不是要真正「有景深」。時下也有些許的消費型相機,主打著以韌體修改的方式,達到「主體清楚,背景模糊」的效果,但我個人認為真實感、畫質方面仍是比不上以光學條件達到的淺景深。



(Samsung EX1F1.81/1500ISO80M模式+近拍小花)


  順道在此回答,消費型相機可否拍出淺景深?要看機種條件,但通常成功率較低,即使有大光圈可以使用,但因片幅實在太小,較不容易完成。通常依賴的是「近距離對焦」以及「望遠端」兩者的搭配使用,只單靠大光圈的話是不夠的。而上圖的案例,Samsung EX1,我所使用的是逆光的情況下,對焦距離非常靠近前面這片發黃的樹葉,將光圈開到最大,並且面對光源,故得到這樣的效果。



(Nikon D40x+kitF5.61/10055mm端,ISO1600)


  不知不覺還是破千字了,真怕這篇自己寫得認真,卻乏人問津。最後,在這邊提出一點有關食物拍攝時的景深迷思用來做總結…近來喜歡寫食記的朋友越來越多,但拍攝食物的效果每個人的掌握度卻有些許高下之分,我不敢說自己拍得多好,但稍微觀察到的重點也是跟景深有關。許多人會因為在室內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將光圈開大,但對焦距離同時也近的情況下對食物拍攝特寫,所獲得的結果就是可能一片披薩只剩下對焦區域是清楚的,反而有點失去要表現整份餐的重點。其實不妨以「整個畫面清楚」為目標,當作器材運用的參考,在構圖的同時也將拍攝後「何處清晰?何處模糊?」也加入思考的範圍,相信在細心運用下,一切都會變得較有彈性。

2011-03-08 23:23 發佈
我剛入門的時候是覺得景深太淺很困擾
某方面來說應該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

neildyk wrote:
我剛入門的時候是覺得...(恕刪)

其實深淺看用途啦!
最近我同事也跟我說他入手單眼之後有個困擾,光線不太足的陰天、風大,又捨不得開高ISO的時候,需要拍整個農園有景深的照片,縮光圈又怕快門慢,這時候景深淺真的是困擾
我是覺得單眼的高ISO蠻多都還算堪用,因此多少是可以為了求快門速度時,拉高藉以縮光圈使用
就看想表達的東西吧
我想大多追求模糊景深的原因應該是因為
我們的構圖經常是單一主題
也就是只想凸顯一個東西
但如果想表現繁複、或者對比兩物
小光圈減少景深也是不錯的手法
十大得獎照片
http://space.atmovies.com.tw/space/space.cfm?action=epaper&do=data&sid=137239&type=clist&CID=HB&vid=010

數數看, 上面有幾張是淺景深的?





winter990 wrote:
就看想表達的東西吧我...(恕刪)

當然是看主題去運用,不過我感覺到的是像人像攝影,其實這本身是個很活的主題
有的人可能辛苦去吹風取外景,但仍是一味的淺景深
不過寫這一篇的用意,一部份是為了身邊幾位剛入手單眼的朋友,對於過去使用DC難以表現淺景深,現今到手後則是有很多想法與疑問,特別寫了本文這樣

wie0109 wrote:
p>(Canon E...(恕刪)

好文
尤其出國旅遊
不要搞得全都是背景糊成一片
幾年後連去哪一國都搞不清楚了
拍出自己喜歡的照片,就是最美的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dy123456789/sets/


之前有客人看照片
還訝異回說,怎麼背景都模糊的~語氣中好像照片沒拍好XDDDD

其實
不一定要淺景深淺景深的啊~當然攝影有很多的可能性
淺景深不過是種迷思~
您的第一點 "感光原件(片幅)越大,景深越淺" 似乎不太正確

依前幾天到冼鏡光老師部落格看到的內容
感光元件愈大,最模糊圓愈大,景深愈深

反倒是為了得到相同視角,焦距須隨感光元件尺寸增加,這才是造成景深變淺的原因
這個部份寫在您的第三點,因此更不宜於第一點混為一談。

參考 - 冼鏡光,寫給新手:景深概論
DCView.com 達人部落格(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VGoAZwRkVGEHbw%3D%3D
SniperX wrote:
您的第一點 "感光原...(恕刪)

感謝指正!對我很有幫助!
我記得我背這四點當口訣的時候是在從前一本叫ooo幾百問之類的書(書名我忘了)
沒有思考得很透徹......應是要搭配其他點來想的沒錯
洗鏡光前輩深入淺出的解釋和理論也真的是我遙不可及的Orz
我會再多參詳參考的!十分感謝!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