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前先聲明小弟是踏入單眼不到半年的新手,
如果想法有錯的地方先請各位前輩手下留情了~
會發表這篇是這樣的,
上個月想為單眼相機購入新鏡頭,目標是18-200的旅遊鏡,
從原廠的鏡頭參考到副廠去,
突然在副廠那邊發現一件事,
就是除了找要的鏡頭外,還要注意相機的"接口"是for那家,
心中突然有個想法,如果各家的接口都統一的話不是也不錯嗎??
除了可以賣機身之外,還可以賣鏡頭啊
我的想法是這樣,比如N家的有一顆鏡頭做得很好,
然後接口大家都能用,這樣搞不好比賣機身好賺,
又或者C家有一台機身很好,大家又不想多買鏡頭,可以沿用原本各家的鏡頭,搞不好也能提升機身的銷量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想法是天方夜譚,
不過還是想跟各位討論囉~
foxlink888 wrote:
發表文章前先聲明小弟...(恕刪)
先講硬體面
鏡頭要接上去,最重要是卡口規格,其中鏡後鉅決定鏡頭對焦是否可以在無限遠或近處,可以剛好落在底片/CCD/CMOS上,這部份各家DSLR/SLR卡口都不同,像CANON鏡後鉅是44mm最短,所以可以轉接其他家,而NIKON 46.5日系最長,所以大部分其 他鏡頭都不能使用,否則就要改鏡或著加裝鏡片來延長。(畫質會變差)
接下來是鏡頭使用方式,像C家完全是只靠電子訊號傳遞,有兩個馬達分別控制光圈和對焦,而像NIKON或SONY則是有過去機身馬達對焦與現在以鏡頭馬達方式,後來的入門機身為無機身馬達就只能使用鏡頭馬達來對焦,而光圈控制部份是由鏡尾機械方式進行控制。
再來是策略面
一般狀況大多是鏡頭數目比機身多,而鏡頭是一個包袱=>也是廠商控制使用者留住的強力原因,這裡共用同接環,那麼就沒有所謂各家系統爭吵問題,那廠商沒有任何優勢,那為何要這樣做?
通常只有弱勢群組想這樣搞,像現在4/3或以前M42,!
當今天CANON用L鏡留住C家人,結果現在共用,那想要N家或其他家等機身都可以買進來,到後來要漲價的時候,誰聽話?
當您的想法對廠商有大利時候,都不能保證可以做,特別是這種對大廠無利處的想法,為何要做?
先推一個先
希望能好好討論

我是覺得站在消費者的立場 如果鏡頭接口能統一
這樣吸引消費者買該廠鏡頭的動力就是品質了
這樣對消費者是有利的
但是 反過來說 對製造廠商 就不一定了...
很同意樓上大大的說法 鏡頭包袱 可以穩固自己廠牌的相機
希望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想法與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