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人普遍討厭佳能品牌?

我玩相機大該有兩三年了,一開始是從Canon 550D入門,到Eos R後來換R6ii+R8
常常爬文跟看一些相機的測試影片,發現只要佳能出了新相機、鏡頭,從最早的EOSR到最近的R5ii,每部評測影片或文章下面留言,一定會有一票人攻擊嘲諷佳能,性能落後、畫質差、對焦不行、寬容度爛、擠牙膏 bababa的,但這個狀況在其他品牌幾乎是不會出現,就連市佔少的M43,都不太會出現激烈的攻擊言論,尤其是中文圈的影片,特別嚴重,我看外國佳能相關影片下面的留言也是一片祥和

那些針對性能攻擊的留言,常常把佳能貶的像是比其他品牌低階機還落伍,論對焦、寬容度、使用體驗、畫質、操作,基本上沒第二也有排到第三吧,要說爛應該還有其他品牌能嘴,就不懂為何要針對佳能,這個品牌在台灣評價真有這麼低?

後來也因為實在被文章跟影片下的留言洗到好奇是不是品牌真的這麼爛,又跑去買了一台A74來做比較,個人的使用體驗,對焦體驗上C跟S感受差不多,商品攝影差不多,街拍照片S比較好調,人像跟戶外自然光C比較好調,握持手感跟操作C好很多,S影片寬容度高一點但C畫面比較銳,老實說整體使用起來兩者感受真的沒差很多,用C拍的爛的照片我就算改用S也不會變的比較好看,真的沒網民說的有100%差距啊

想問佳能品牌在華人市場是不是很黑,是有發生過什麼惡劣的商業行為嗎?攝影圈大部分都歧視佳能嗎?


台灣人普遍討厭佳能品牌?
常用的兩台設備



另外推薦一些自己蠻喜歡的Canon外國大老
ayitsphotography / Sam Newton / Peter McKinnon / TKNORTH / Anthony Gugliotta / LKs
2024-08-12 18:1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佳能品牌
說佳能對焦差的。。。哪裡
熱血休旅

確實跟S家筆的話不算好

2024-08-12 21:03
青蛙愛啤酒

R5 R6 出沒多久入手,跟A73開始的機種對比我覺得對焦準度差一截。當工作機沒問題,但比起S家更需要留心。

2024-08-16 16:12
你就看看技術力最強大的機身

佳能跟SONY NIKON差多少

其他不用說太多
E.S.mobile

Are you OK? A廠Number1 贏B廠 Number1一截,B廠Number2 對上A廠Number2是有什麼贏面?現實一點吧 太多感性了。

2024-08-13 22:02
flody

佳能有塊1900萬像素全域快門底,真不懂R1弄成現在那樣子幹什麼

2024-08-15 2:32
這樣說吧~~我自己是從400D跟20D入坑的 這時期的家能確實都走在技術的前段!!!
但市場做大了後從5DII跟7D之後 中位機身開始擠牙膏 (50/60/70/80)....
雖然5DIII有板回一城...但各種切蛋糕的刻意限制機身(容易移焦的塑膠反光鏡室~
24-105 16-35脆弱容易斷裂的PC排線等)都是佳能明知故犯的點....

進入RF時代說真的也是被索尼逼出來的 一推出的產品你自己看看都是啥玩意兒....
EOS-R ? 就是台換殼的5DIV 價格站在跟A7III一樣的位置 但她比A7III好在哪?
現在的R6那個塑膠機身可以問看看有多少個職業攝影能接受? 更別提國外不少用戶
有遇到開關斷裂跟主機板ERR的問題 家能不知道? 同樣的問題R3怎麼都不會有呢
~~~這就是精準的產品定位跟切割法

在提到鏡頭的問題 相 信應該也聽過不少了.......鎖副廠先不提.....銀圈RF竟素質都
不比原本EF的好~~紅圈L頭的話 素質很不錯但都比原本EF的L頭貴上不少
甚至對標對手的一票G大師蔡大師都還貴.....把機身算進來的話 5萬到15萬這區間
佳能的R6/R5/R3 要對上的卻是SONY的 A7-IV
A7-RV A1 A9 這些怪物機.....但人家好歹是鋁鎂合金機身 但同價格帶的R6還在塑料機身......

我本身是CANON跟家能雙修的用戶~~我自己現有的機身是EOS-R 工作機是R3
索尼的部分是A7-RV跟A9III
相機就如同車子,你的能量,將決定他的力量
ran291905
ran291905 樓主

跟索尼比起來佳能塑膠感重很多~ 真的比較像玩具

2024-08-13 9:39
flody

確實找不到R6的合金框架圖,不過其實觸感可以靠表面功藝改善,不過塑料本身防腐能力高,不會在外殼上搞這麼多

2024-08-13 12:08
ran291905 wrote:
那些針對性能攻擊的留言,常常把佳能貶的像是比M43還落伍,論對焦、寬容度、使用體驗、畫質、操作,基本上沒第二也有排到第三吧,要說爛應該還有其他品牌能嘴,就不懂為何要針對佳能,這個品牌在台灣評價真有這麼低?

說別人嘴臭何必扯上M43
用相機是少數人
扣個標題台灣人
M43賣不好不代表性能差
所有的功能給滿給足
你手上的相機打不過
有圖有真相

Sony A9 II的連拍速度非常快,其電子快門可以達到每秒20張的連拍速度。

Sony A1的連拍速度非常驚人,其電子快門可以達到每秒30張的連拍速度。

Sony A93的連拍速度非常驚人,其可以達到每秒120張的連拍速度。

Sony A93 ISO 感光度
靜態影像:ISO 250 - 25600 (可擴展至 ISO 125 - 51200),AUTO (ISO 250 - 12800,可選擇上下限),影片:等同於 ISO 250 - 25600,AUTO (ISO 250 - 12800,可選擇上下限)

OM-1
ISO感光度(自動) ISO LOW(相當於ISO 80) - ISO 102400
預設上限ISO 25600
ISO感光度(手動) ISO LOW(相當於ISO 80、ISO 100)、ISO 200 - ISO 102400

Sony A93終於跟上OM-1的連拍速度每秒120張
你的信仰以為OM-1的連拍速度是多少呢?
索家目前只有A93跟上預拍

OM系列的相機中,2016年推出OM-D E-M1 Mark II是第一款引入預拍ProCapture功能的型號。

翠鳥 公鳥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手持
1000mm ISO4000 f/5.6 1/3200秒 無裁切
1秒連拍120張 RAW 預拍
貼23張連拍大約1/5秒的時間
LrC 只有用了AI降躁然後輸出一氣呵成















































翠鳥 母鳥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1000mm ISO3200 f/5.6 1/3200秒 裁切
1秒50張 張張重新對焦 預拍













































AI這個世代要跟上不要錯過,堆疊CMOS不管是CNS都要十幾萬,OM-1在O家被嫌貴,O家預拍是日常已經用了不知道多少年視為理所當然,索家到現在A93才有預拍捧上天,N家Z9 Z8才有預拍只能拍JPEG,C家好像R6M2開始有預拍?O家的防手震超強是日常,索家A7R5才有8級防手震,N家ZF才有8級防手震,C家好像R5R6開始有8級防手震?

M43的好處是不會撞機,沒人看得懂我手上的鏡頭。

櫻花+蜜蜂
好像抹過頭了
猜猜ISO值是多少
OM SYSTEM OM-1 + M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 手持

800mm ISO40000 f/5.0 1/32000秒



800mm ISO51200 f/8.0 1/10000秒



800mm ISO64000 f/10.0 1/10000秒



800mm ISO80000 f/8.0 1/12800秒



800mm ISO102400 f/8.0 1/20000秒

OM-1 autoISO可用到25600,實際可用到102400,雖然不一定會用到,可是有AI降躁如果用到了就除躁,上面用LrC的AI降躁開80%。




OM SYSTEM OM-1 +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II 手持
相機直出 相片品質 LSF 無裁切
縮圖改成1024*768

80mm ISO500 f/2.8 1/400秒 無裁切


80mm ISO400 f/2.8 1/400秒 無裁切


80mm ISO500 f/2.8 1/400秒 無裁切


80mm ISO400 f/2.8 1/400秒 無裁切


80mm ISO500 f/2.8 1/400秒 無裁切


80mm ISO640 f/2.8 1/400秒 無裁切



101
OM SYSTEM OM-1 +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II 手持
RAW 輸出無修







OM SYSTEM OM-1 +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II 手持
24mm ISO200 f/5.0 3.2秒 無裁切
[RAW點擊下載]
LR RAW 轉檔無修 live nd8


OM SYSTEM OM-1 +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II 手持
24mm ISO200 f/5.0 6秒 無裁切
[RAW點擊下載]
LR RAW 轉檔無修 live nd16


OM SYSTEM OM-1 +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II 手持
24mm ISO200 f/5.0 13秒 無裁切
[RAW點擊下載]
LR RAW 轉檔無修 live nd32


OM SYSTEM OM-1 +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II 手持
24mm ISO200 f/5.0 13秒 無裁切
[RAW點擊下載]
LR RAW 轉檔無修 live nd32


OM SYSTEM OM-1 +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II 手持
24mm ISO200 f/4.5 13秒 無裁切
[RAW點擊下載]
LR RAW 轉檔無修 live nd32

手持13秒可拍有點懷疑,所以總共拍了3張,是我的手很厲害還是相機很厲害



andrea5

stevenieong 聊天而已無所謂冒犯,水管那組相片只對焦了第一張,拍的好壞無所謂真材實料自己拍的,看不慣這裡有一堆裝大師用嘴拍[這我不行],希望看到後用相同的標準留言。

2024-08-14 6:41
青蛙愛啤酒

那個降噪有點猛

2024-08-16 16:15
熱血休旅 wrote:
但人家好歹是鋁鎂合金機身 但同價格帶的R6還在塑料機身


R6有鎂合金骨架
其實現在甚至很多入門款都是可能有用鎂合金的
只是鎂合金本身其實很塑料感的
不要看官方那些結構圖或骨架展示就以為鎂合金有金屬感
事實上鎂很易氧化、不耐腐蝕、常溫下易燃
所以外表都要做防腐工藝的

鎂合金的强度、剛度、塑性和斷裂韌性都比其他合金低,老實說就是很像塑料
不過鎂是最輕的結構性金屬,所以對於輕量化來說作用很大
而且鎂合金可以輕易做得比塑料更薄,不過因此部件也做薄了減少了強度
有足夠厚度下其實很堅固

鋁鎂合金倒是比較有金屬感
ran291905
ran291905 樓主

外觀看起來我覺得S很硬,但上手扎實度R6II用起來比較牢固(按鍵旋鈕、螢幕轉軸、電池倉...等,C的阻尼感都好一點)

2024-08-13 9:49
flody

其實現在大量應用鎂合金的情況下,都在比表面功藝,Sony有notebook那邊的經驗,未來可能碳纖維會取代鎂合金,現階層碳纖維是成型難,但新的部份notebook也做到了

2024-08-13 11:30
對大部分玩攝影的人來說
在微單部分支援Sony的鏡頭真的是最多的
有錢用原廠,沒錢買副廠,心血來潮還可以轉接他廠鏡頭或老鏡
但Canon沒有開放鏡頭卡口給副廠鏡頭或接環開發廠商
過去只能用原廠,或單反EF卡口鏡頭轉接
這讓很多人都出佳為(索)尼了吧

不過現在開放以後
或許用佳能微單的人會漸漸多了起來(?)
紅豆生男孩

CP值是比較高的XD

2024-08-15 8:20
ran291905
ran291905 樓主

目前手上有兩三顆 EF紅圈,測試後轉接性能真的沒落後很多,連很早期的EF135L F2對焦速度都比銀圈快,但就是換鏡頭時比較麻煩~ 然後體積比較大這樣

2024-08-16 9:32
討厭或不討厭...看銷售最準了
誰是最常被攻擊的目標>>>當然是老大
我是覺得說相機同時期來說,機能大致上都差不多
喜好就看個人吧!也沒啥好比較的
flody

只有三代鏡畫質和無反時代的鏡可以比較

2024-08-13 16:48
ran291905
ran291905 樓主

感覺入門機這邊C好像賣得蠻好的,R50 / R10在脆上蠻多人推的EF鏡確實轉接後對焦性能不會差太多,但就是體積 ...[嘆氣]

2024-08-16 9:35
我怎感覺每家都有人在罵,還是你不常看其他的評論或說明
尼康:尼康黃,錄影差.鏡頭是暗龍(副廠代工)...等,但錄影也在慢慢跟上,畢竟沒有其他兩家的錄影機
索尼:屏幕差.握感差.操控差.介面差.顏色灰.....等,但後來索尼有改善這些祖傳缺點
PSwoodly wrote:
操控差.介面差


A74還是一樣有這缺點,相機做那麼久了介面還能搞成這樣也是無言,O家的介面也半斤八兩,不要說習慣就好,設計的不好就是不好,這是就事論事

A74還是蠻耗電的,SONY的電源管理做得..............

相機的外殼骨架是鋁鎂合金,不是鎂合金,CANON 50D就是鋁鎂合金,筆電底殼看起來好像塑膠一樣也是鋁鎂合金,但是是用射出成形機成型的

我NIKON沒用過,如果是不特定物體追蹤對焦SONY是強過CANON,CANON有時會亂飄,演算法寫得不好,用R3的自己也這樣說,還說CANON韌體對焦方面越改越爛,本來準的改得越來越不準
flody

以前確實是用鋁鎂合金,但現在沒寫是鋁鎂合金只寫鎂合金的,基本可以視作鎂合金,筆電除去部份用碳纖外,主要都是用鎂合金了

2024-08-13 11:40
ran291905
ran291905 樓主

C的AF-C 如果用預設真的蠻容易亂飄的~ 很奇怪,但把追蹤靈敏度改成鎖定後好很多~ 咬得蠻緊的

2024-08-16 9:39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