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非典型生活隨拍

本篇早前刊載於蘋果版,不過回饋不多有點可惜:[iPhone 6]生活中的攝影創作


先前google前副總裁的發言表示iPhone可媲美單眼,受到不少抨擊,基本上我認為器材本身有屬於自己的表現性啦,今天我以「不是手機界的單眼」為口號逆向宣傳。


首先要說從接觸相機開始十幾年來,我從沒擁有過單眼相機,至今定位上最好的也只是購入不久的sony A6300,從各位相機前輩的眼光來說,我既有資格談論爛器材如何產出好作品,又沒有資格評論單眼不單眼的,既然如此我們讓攝影回歸藝術吧。


------------------------------ch1.

在藝術世界中,幾乎一切都會被視為人類掌控之下的產物,這件事包含了技術層面、減法或是加法的控制,當然畫質也是其一,而所謂控制之於攝影這個媒材而言,我想更是指涉「選擇」這件事,攝影不像畫作般一切都能輕易的透過手指的移動操作畫質、操作光影,攝影時常必須以真實為基本元素,而又真實是一件必須透過操作之後呈現給觀者的事情,所以攝影家時常碰到的抨擊就是後製不後製的問題,實際上是操作真實的問題,因為這篇文章其實要聊的是創作品分享,實作面背後的考量在此不多贅述,上一篇文章有比較清楚的闡述:[手機攝影]不單為「美」


上段之所以談到攝影創作上的選擇這件事,是為了接續這一段:這個世代中就連非專業的攝影者,都能夠有千百種的相機選擇,上至GFX 50S,下至任何一款可拍照手機,這其中絕不會純然於經濟考量去選擇相機,對於大眾使用者來說也許拍的到清楚的東西是優先考量,東西拍了不清楚還能夠回電腦調整清楚也很重要,其次的其次才會回歸到表達面上:思想、主題、故事、情感、概念、純美等的部分,這就牽扯了怎麼樣的器材選擇,最適切於表達怎麼樣的事情,而對我而言的這一本生活中的攝影創作,沒有完美大景、不要絕美星空、豔麗的畫草樹木全都沒有,更不用說外國的奇異景色、自然界的天賜神蹟,上述的通通都沒有,扣除掉這些東西,剩下的就是我們共同存在的空間—台灣,尤其是我的生活圈—台北這個老城市,以缺陷性極高的iPhone相機所記下的老城市當中的新知、舊事。


------------------------------ch2.

特異化的人民共感—生活攝影集分享

相機:iPhone 6
鏡頭:iPhone 6 內建鏡頭
程式:內建相機或lightroom相機
後製:電腦版lightroom與photoshop





影子與針孔成像的共在—關渡捷運站




飛鴿—北藝圖書館




存與死—台北河濱




諷刺又可愛的台灣—永春市場




無意思物件的有意思控制—礁溪




脆弱的支點—北捷




自宅




自宅




雙色—北藝




台北河濱




台北河濱




展現於沙畫的可能—自宅




淡水




快—景美河濱




北藝




屋頂人—關渡




台北




關渡




蜜蜂—自宅




實際上只是一道門—北藝




台北




中山市場




雨衣—台北

至此,對於創作生活,手機足矣。


分享前幾篇:

[手機攝影]iPhone Perspective

[手機攝影]不單為「美」

[nikon J1]單單為「美」上

[nikon J1]單單為「美」下

[sony A6000]日日攝影的嘗試集


個人相簿:

iPhone Perspective

h|a|o Flickr

h|a|o Instagram



歡迎各界先進踴躍發言
2017-10-23 17:26 發佈
拍的真好,構圖跟主體搭配得天衣無縫。
可以請教是如何培養出‘’攝影眼‘’的嗎?
有藝術學科背景嗎
as2534 wrote:
拍的真好,構圖跟主體...(恕刪)

感謝回應
應該是某種把無聊當有趣的訓練吧,我是大學才唸藝術學院所以影響可能沒那麼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