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看廢話可以跳到ch3.
------------------------------ch1.
各位好,相去上一篇已經非常久遠:[手機攝影]iPhone Perspective
在這個標題之前,還有寫過兩篇「單單為美」的主題:
[nikon J1]單單為「美」上
[nikon J1]單單為「美」下
相比於上兩篇是屬於在技術性的展現,與空間上的純粹視覺美感,本篇分享的內容在普遍對於「美」的認知上可能會稍微衝擊,或說這篇分享的內容其實並不在於表面上看起來漂亮的東西,或作品內涵的元素與觀者自身的連結上不一定將「感動」一詞作為拍攝動機,他是屬於對我而言有趣的、某種程度上在按下快門之前想法的快門之後的展現,但對我而言的有趣又並不代表意義只存在於我自身如此「個人化」的角度形塑這組作品,就如同這本相簿簡介中所提及的:iPhone Perspective
更白話一點,即使器材(iphone 6)本身達不到普遍對於「攝影」的品質認識,畫質與相機技術本身無法到達通常可以討論到攝影的地步,我把這個介質的可能性拉到一定程度的界外,形象上試圖去構成手機攝影的最大極限性,是超乎於某種漂亮的,更純粹的專注於攝影本身,在手機這個媒介上的發揮。
更更白話一點:「我在探討如何用手機拍出好照片」(不過這麼白話的語彙就有個問題是:什麼才是好照片,甚至連我自己都不太確定這些照片到底處於好的範圍裡面嗎?他們對我而言也是衝擊,因為常常走在對通俗的攝影作品不成文規則的體制外)
------------------------------ch2.
好的,上述說明好像非常複雜,但這些是創作者(我)本身在剪輯時的思考,那什麼才是剪輯?先說我自己的作品從零到展呈的階段吧,扣除掉發想型的攝影(先想一件事然後去執行的那種),平常我在拍照會有這幾個步驟:
a.看東看西
b.看到東西,進行直覺或非直覺的感受與想像
c.準備拍攝,包含技術調整、畫面調整或不調整、思考後製
d.按下快門,抓時機或不用抓時機
e.電腦後製,調光調色、雜物去除或添加或不動作
f.初步作品,儲存在硬碟中
g.剪輯作品,進行瀏覽,感受與思考,並思考以群組或非群組的方式準備呈現
h.作品呈現
在g.的部分,其實很多人都會這樣做,只是不知道自己在這樣做:譬如拍了一張黑暗山洞中的光亮洞口,標註「你的人生黯淡無光嗎?試著轉動身子,希望就在你眼前」這樣的看似好笑的形式卻是藝術創作中可能不可缺乏的部分,只是層次的拿捏高低之差,我想是很難去定義分界點,誰是合理的剪輯,誰又是年少輕狂的做作。但我是認為這個「再創作」的部分是依循著作品本身在作者看到之後的「評論」,還是依循作品內容中的元素進行「語言創作」的差異而致使剪輯的可笑或是合理。
------------------------------ch3.
相機:iPhone 6
鏡頭:iPhone 6 內建鏡頭
程式:內建相機或lightroom相機
後製:電腦版lightroom與photoshop有或沒有
首先讓這兩張照片彌平我說這麼多廢話的精神吧
![[手機攝影]不單為「美」](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0/mobile01-e5bc77f2a7229a679d38e003e489013e.png)
![[手機攝影]不單為「美」](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0/mobile01-451458feb7dfbf58434ae5c1fce49b05.png)
2017年,三張IPA佳作,老實說也不算什麼,但就是總能在國際上發出一點微弱的聲音

肩上的鳥語情愛

鬼

隨時會遭遇水災的神像

我自己

還是我自己

以假亂真的樹影

我家的snowman

紅白鳥鳥與紅白牆面

行道樹的成長差異

框框中

軍閥、喇叭、馬

走錯路

朱銘的靈感來源

阿狼保全

讀書的牢籠

畫作、實體雲的相連

飛天腳踏車

[?]

食物

進不了門
如果有認真看到這邊我感謝你,也歡迎提問、發言、回饋、批評與指教,有興趣也歡迎來這裡坐坐:iPhone Perspective
當然也會有正常的照片:來哦~來坐坐哦
積極的喜歡這一整套創作的也可以考慮去instagram:來instagram喝茶
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