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基於二年前的經驗,原本有以下的選擇:

A 組合:
RX1
RX10m3
XT-10+10-24+18-55
X70

B 組合:
RX1
RX10m3
Canon M3+11-22
X70

C 組合:
RX10m3
XT-10+10-24+23
X70

後來幾經反覆琢磨(功能、教段、發色、重量)與參考這二年的拍照結果後,決定使用 B 組合,主要是二年前使用 RX1 有很滿意的結果,加上重量上的考量(長途旅遊時相機重量是很大的決定性因素)。

我主要拍的主題是帶人帶景的家庭旅遊照,所以大多不適合拿出來分享(抱歉),不過下面還是挑出一些「純風景照」,順便分享一下自己的照相經驗,供同好參考。

我主要拍的是帶人帶景的家庭旅遊照,而且常常在大太陽下打閃燈補光,所以有強大性能與優異影像品質、但卻有閃燈同步限制的單眼就不是我的第一選。另一個考量是旅遊照「帶景」也很重要,背景不希望太模糊(淺景深),所以基於「閃燈同步限制」與「景深」這二個需求,大感光元件的單眼就不是很有優勢。

我拍照與後製的流程是:拍照時稍微低曝光(-0.3EV)以保留更多亮部細節,然後後製時稍微拉一下陰影與中間調,必要時調整一點點白平衡。我不拍 RAW 檔,因為沒有大圖輸出的需求,我認為 JPG 檔很夠我後製調整使用了。因此,我比較在乎的是鏡頭素質、焦段彈性、以及曝光與發色的穩定性,以利我的後製流程。

經過二週日復一日的實戰後,卻有我預先沒料到的結果...

二年前的主力 RX1 幾乎沒用到的機會,最後甚至直接留在旅館不出勤了...
Canon M3 主要使用在需要超廣角的大景上
Sony RX10m3 使用在超過 95% 的照片
X70 使用在暗光下又不適合開閃燈的場合

RX1 儘管有扎實的影像、優異的鏡頭素質,但這一代的 RX1 在發色上非常濃厚,拍景很好但拍人就顯得過濃,顏色表現上與其他幾台機子實在相差太大,加上焦段的限制,出過一次勤後就留在旅館好好休息了。

另外三台(EOS M3, X70, RX10m3)各代表三大家的優缺:Canon, Fujifilm, 與 Sony。其中尤其以 C 與 F 是以拍人像出名的,也是我拍帶人帶景的依靠(想當然爾,這三台機子的發色控制都是設定在「人像」)。經過幾百張幾千張在同一場景拍攝的比對,出乎我意料的是,C 與 F 在這趟的旅途中並沒我想像中的優秀與適合:C 與 F 很明顯地在對比、濃度、與色調上「加料」與「調整」,導致畫面看起來更濃厚更突出,但是膚色的表現上卻也更難調整回來(調整的幅度越大、畫質的損失也就越大)、背景的顏色也被一起被調整了...,這時在 RX10m3 看起來比較樸質但能記錄現場氛圍的影像反而更得我心,儘管第一眼會想說「怎麼這樣平淡(與另外二台一同比較的話)」,但是回頭想想:其實現場氛圍確實比較像是 RX10m3 所記錄的這樣,而非好像是另一個人在更好的天氣去拍的那樣(C 與 F);後製上,RX10m3 的影像很好調整,需要調整的幅度都很小,而且方向上、個性上都很容易掌握,所以我處理 RX10m3 的影像速度很快、效果也很滿意。相對的, M3/X70 的影像不僅在色調上已經是「處理過」的,想要還原回來先得花一些時間與一番功夫,也會折損一些畫質;另一個問題是:C 與 F 的發色傾向並不穩定,同一場景常常會有截然不同的二種結果出來,調整時更為棘手,而且調整後的影像(同一場景不同照片)也不見得會得到一致的結果...。基於上面的原因,一開始我原本是三台並用,到最後我就盡量使用 RX10m3,EOS M3 與 X70 就單純只是補充 RX10m3 無法拍到的焦段與光線環境了。

RX10m3 另一個讓我折服的是:它是我用相機十幾年來,第一台可以兼顧「焦段變化」與「鏡頭素質」的相機與鏡頭。過去幾乎所有各廠家的超級變焦鏡或是超級變焦機我都有用過或擁有過,但只是一次又一次證明「焦段變化」與「鏡頭素質」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直到 RX10m3 竟然能將 24 到 600 演繹到這樣精采,實在出乎我的意料。這樣能放心使用的焦段範圍,讓照相變得隨心所欲,跳脫焦段的想法與限制(所有的焦段盡在我手中,需要超過 600mm 的景也不多了...),而且每一個焦段都能放心使用,不用擔心影像減損或鬆散的問題,甚至操作性能也是一樣優異。

RX10m3 果然是當今「天下第一旅遊機」,也改寫了我對相機器材的認知與想像。

以下照片就隨便看看參考:

薩爾斯堡米拉貝爾宮旁的小公園 by X70: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薩爾斯堡米拉貝爾宮旁的花園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薩爾斯堡莫札特故居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薩爾斯堡莫札特故居後的白色教堂 by EOS 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薩爾斯堡大教堂內 by EOS 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薩爾斯堡車站 by X70: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Untersberg山上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Untersberg山上(拉近)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Untersberg山上 by Mi MAX: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海布倫宮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海布倫宮噴水池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海布倫宮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薩爾斯堡米拉貝爾宮旁的花園(太陽出來了)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薩爾斯堡米拉貝爾宮(太陽出來了)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的紅蔥頭教堂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遊船上拍岸邊的健行隊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上湖碼頭)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上湖)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上湖) 拉近一點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上湖) 再拉近一點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遊船上,回程)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國王湖(湖邊原來有...)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碼頭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碼頭(拉近一點)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經典拍攝點)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可以拍到教堂上的十字架)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跳水的年輕人 by EOS 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市街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市街 (可比較發色)by EOS 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從天空觀景台俯瞰)by EOS 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纜車上)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from Dachstein(纜車上)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g山頂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g山頂 (拉近看 Dachstein 山頭)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g山頂 (拉近看 Dachstein 山頭,可以再近一點)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g山頂 (拉近看 Dachstein 山頭,可以看到滑雪的人嗎?)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g山頂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g山頂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g山頂五指觀景台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from Dachsteing山頂五指觀景台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碼頭眺望 Dachsteing山頂五指觀景台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碼頭眺望 Dachsteing山頂五指觀景台(拉近)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高薩湖(Gosau)蓄水池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高薩湖(Gosau)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高薩湖(Gosau)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林德霍夫宮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林德霍夫宮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Reutte望山景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登山火車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山頂 by EOS 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山頂(可比較發色與曝光與動態範圍)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山頂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山頂(拉近一點)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山頂(可以再拉近一點)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山頂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山頂(拉近一點)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山腰滑山車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琉森廊橋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琉森:垂死的獅子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伯恩市街往大教堂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伯恩大教堂正門彩飾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伯恩大教堂正門彩飾(拉近一點)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伯恩大教堂上俯瞰伯恩古城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伯恩市徽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伯恩大街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伯恩大街的錯位像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Zermatt (發色大不同)by EOS 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被雲覆蓋住的馬特洪峰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Klein Scheidegg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Klein Scheidegg 上的小丘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Klein Scheidegg 上的小丘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露出頭的艾格峰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冒煙的艾格峰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艾格峰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不見身影的少女峰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薩爾斯堡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 碼頭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Hallstatt天空觀景台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 冰洞前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 山頂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Dachstein 五指觀景台眺望 Hallstatt 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lansee 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Piratus 山頂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伯恩古城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Zermatt 山頂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Klein Scheidegg 觀景台全景(後製縫合) by RX10m3:
遊歐之旅:一些照片與器材經驗的分享

2016-07-24 12:01 發佈
很美麗的照片,看得真令人嚮往。
請問這是幾天的行程呢??自由行嗎??
是自由行沒錯。不用趕行程。坐纜車其實很難控制時間與人數,冰洞鹽洞等等也有人數上的限制,所以旅遊團很難安排這樣的行程。

danieltflu wrote:
基於二年前的經驗,...(恕刪)

巷子內的精闢心得,不得不說聲
把 C, F 的真相說出來, 怕會戳到很多人的痛處 ...
Leon19680819 wrote:
把 C, F 的真相說出來, 怕會戳到很多人的痛處 ......(恕刪)

哈,大大別把樓歪了引來戰火,賣阿捏啦
樓主只是根據他個人的喜好,客觀評述他的經驗談,無所謂熟優孰劣。正如每個人心目中的女神都未必同一類型,而女神娶回家後,通常沒有所謂的完美女人,只好得忍受一些怪脾氣。

樓主的點評頗符合我的經驗,每一台機子的特色都剛好點出重點。對於初入門者可能無感,但什麼牌子都摸過的人,箇中差異自會點滴在心頭。 拍出特殊題材美美的照片分享在網路是一回事,但對於記錄生活的人,自己最清楚什麼叫真實,加料反而不是他們的所愛。所以各種情境下都能穩定且忠實的記錄下一切,可能比畫面唯美更重要。

不過既然L大發聲了,我也雞婆提醒一下讀者,世上無完美相機,樓主只是依他的需求選出他最適用的相機。所以大家應著重在他"如何決定"哪一台相機最適合他,而非他"選了哪一台相機"。
說得 真好 ~ 每個 人 的 需求 與 著重的 點 都不同
選你所 愛 ~ 因為 像機可是 自己埋來 使用 的
不是 買給別人 用 的 說
因火成煙,若不撇開乃是苦; 酉水為酒,入能回頭是為人。
哈哈!

我沒有啥品牌忠誠度,而且也把拍照的主題(目的)、拍攝與後製流程(方法)、與希望看到的「結果」都有交代好,給同好參考而已。

如果是直出派,想當然耳 C 或 F 一定是首選。我到現在還是隨身帶著 X70(而不是之前的 RX100 IV 或 G7X),也非常非常滿意它的表現。

只是出遊時每個場景不只會拍一張,加上我們自由行會有二個以上的家庭,加上拉近拉遠取景,所以同個場景至少得拍個四張以上,此時相機的穩定度(曝光與發色)就會比較要求。

然後後製時橫向比對,也才發現 C 或 F 曝光與發色的拍攝個性,以及影像上在各色調上的調整方向與程度(這次的比對是有點超乎我原先的想像)。

當你了解相機如何決定曝光與白平衡的原理與機構,就會知道世界上不會有完美的相機。各家的曝光與發色自有它的一套邏輯,只要習慣就好。我拍攝時不太愛去管這些,反正一定會輕微後製,所以曝光誤差只要在 0.6EV 以內,後製上都可以輕易拉回來,減損的畫質小到我的木眼看不出來(我完全沒有大圖輸出的需求)。反倒是色調與膚色的調整比較讓我傷腦筋(需要花更多時間調整、而且同一場景調整出來的結果很可能不太一樣),如果只是一張二張調是無所謂,但一次來個幾百幾千張,這時相機的穩定度與原色呈現就變得很重要了。

擇你所需,如此而已。

下次旅遊應該是 RX10m3 + DL1850 + X70,我想。哈哈!

ps. RX10m3 真的是一台很有趣很有趣的相機,尤其對旅遊來說。
其實我覺得拍照真的要分兩種:紀錄與美圖

我們常在論壇上看到的
多屬於美化過的“美圖”
讓你贏得稱讚:喔!好棒喔!好漂亮喔!拍得好讚喔!你真是大師啊!
這也讓人回頭看自己啊怎麼自己拍得這麼爛?
或是去到了同樣的景點,啊怎麼這個景沒那麼漂亮?

但如果是旅行的回憶
當時的天氣、當時的光線、當時的氣氛
通通都是旅行的一部分
即使自己拍的照片看起來再怎麼爛
一看到那張照片,所有當時的回憶都會湧上心頭
旅行的回憶就是包括了當時的點點滴滴
要多美,去買書買明信片就好了!
我認為相片的發色有三種屬性:

「真實色」:以還原拍攝現場的光影與色彩為主。

「最佳色」:明暗調與各色調的最佳化,並加入後製者對色彩與明暗的主觀見解。

「記憶色」:拍攝者記憶中(應該說是想像中)的明暗與色彩。

這三者有時會重疊,有時會差很多。

我個人比較偏好的是「記憶色偏真實色」:換言之,我還是希望人像有好看的膚色表現(第一代的 RX1 與 RX100 在這方面很苦手...),但是不需要搞到像風景明信片那樣美(就像樓上所說,要調成那樣不難,不過卻失去旅行的味道與記憶了)。

其中膚色是最讓我頭痛的顏色:記憶色跟真實色比較容易有出入,硬調的話卻會影響到背景的顏色表現。

二年前我是使用 RX1 與 G1Xm2,就會發生同一個場景卻完全不同顏色表現的問題,造成時空的混亂(旅行的照片是一長串的,同一個場景有多張照片是很自然的事)。

去年是 RX1 與 G3X,還是有些尷尬,尤其是 G3X 超低落的鏡頭素質讓差異變得更大更尷尬了...

RX10m3 在鏡頭素質上至少可以完全放心使用,而且亮部暗部的保留皆調都很夠(這點不管是 C 或 F 都有點棘手... 曝光必須比 Sony 更準確才行),膚色表現也沒有 RX1 的問題(Sony 一直到 RX100IV 與 RX10m3 才總算在這方面做出足夠的進步)。再加上焦段上的無敵,最後 RX10m3 成為超過想像我自己想像的拍攝主力也不為過。

拿來拍全景也是很滿意,現在有點後悔沒有用 RX10m3 多拍些全景。這比超廣角要好多了(少了透視變形,卻能還原當時的廣視角)

EVF 也是使用上的一個重點。在高山上使用LCD 取景還真是苦手呀...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