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以前的傻瓜相機, 幾乎都是 135 片幅, 為什麼廠商不出幾台 135 片幅的 DC 呢??

以前的傻瓜相機, 幾乎都是 135 片幅, 為什麼廠商不出幾台 135 片幅的 DC 呢??

很貴? 那當然是客層不一樣阿...

像 RICOH GR 比起一般傻瓜機, 也是要價不斐...

什麼時候會有 135 片幅的 GRD ??
--
2010-06-08 10:18 發佈
因為以前底片機, 快門後面就是底片室,
頂多多一片薄薄的PCB上面加電子元件, 來實現一些如測光及對焦之類的電子機能, 但是底片傻瓜機的大小....我想差不多跟半塊磚頭差不多吧, 哈哈
現在DC功能多, 雖說IC集成技術減少了元件數量, 又省了底片室的大小, 但是多一個LCD, 多好幾層的PCB, 還要做到輕薄短小,
FF CMOS放進去 也不是不行, 只是整機大小應該又變得頗大, 不符合大眾對DC輕便的期望吧
關於樓上所述我很懷疑...

EVIL 放入片幅大 1.6 倍的感光片,

不要說用兩千萬畫素的, 就千萬畫素的 135 就可以了, 電子性能不需要提高,
其他電子零件並沒有改變, 相機尺寸放大便有限, 會像磚頭那麼誇張?


我覺得這是規格下放的商機問題, 要等現有市場飽和, 廠商才會下海做的東西。
--
有興趣可以找一下 底片感光粒子與CCD/CMOS感光元件的差別~

EVIL機被攻擊最慘的,也就是想在同樣的體積塞進更大片幅(增加鏡頭光學設計難度),造成的中央/邊角畫質差異過大。
jason206 wrote:
關於樓上所述我很懷疑...
EVIL 放入片幅大 1.6 倍的感光片(恕刪)

什麼叫片幅大1.6倍的感光片? 基準在哪?
Wikipedia: Image sensor format
APS-C 感光元件面積是一般 DC 的 7 倍以上!

更不用談單眼數位化時,為何先以 APS-C 大小的感光元件開始,而不直接延用 135 底片,原因之一就是邊角失光 (非垂直入射) 不易解決。

其他像是鏡頭大小 (看看 SONY NEX 系列),性能/價格比等等
要真的在乎感光元件大小,自然不可能會忽略 EVF 讓感光元件不斷通電產生熱噪的問題
片幅大畫質不見得就好
既然小片幅能做到大片幅的畫質
若不是為了焦段換算的考量
又何必苦苦追求大片幅?
非不能也 , 實不為也 ....

以前一堆自以為知識淵博的有錢白X在攝影家手札鬼扯什麼全片幅多難多難 , 缺點多少 , 多貴等等 ....

現在還不是用全片幅用的很高興 ,

價格也降了很多 ,

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武斷任何可能的發展 ......
感光元件和電路板,以及那塊LCD所占的體積已經讓機身薄不下來
M43鏡後距那麼短了,感光元件位置還在機身的中段附近

當然最嚴重的問題還是鏡頭,並鏡感光元件對斜射光的接收率還是較底片差
m43邊角畫值已經不好,NEX更慘,如果以差不多的體積生台FF邊角畫質還能期待嗎?
等到研發出一顆像底片可以接收大角度斜射光的感光元件,整體才有機會做小

m43除了餅乾鏡,其他鏡頭也不會讓人有DC的感覺

就現有技術,就大概做的像M9那麼小了吧
慢慢來 一點一點放

把現有的技術一下子放完

就要吃灰塵了啊

jason206 wrote:
以前的傻瓜相機, 幾乎都是 135 片幅, 為什麼廠商不出幾台 135 片幅的 DC 呢??

那是感光元件的限制,不然Olympus也不必搞一個4/3聯盟了
連DSLR他們都嫌中央與邊角的畫質差太大了

小DC要用135片幅感光元件不是不行
但就失去"小"的意義,因為為了中央與邊角畫質差異,鏡頭就要大很多......那還不如用DSLR就好







不過,話說回來了
現在的技術還不能讓全片幅的中央與邊角接收光的角度與量的差異縮小
以後不代表也不能啊^^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