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以前的傻瓜相機, 幾乎都是 135 片幅, 為什麼廠商不出幾台 135 片幅的 DC 呢??


年獸 wrote:
這的確定是設計的困難...(恕刪)


邊角失光問題解決起來非常困難

當然,我們都很容易想從感光元件或鏡頭著手

但是,感光元件的改變,涉及製程,絕非一朝之功
或許像背照式CMOS元件的引進(如Exmor R CMOS ),有機會改善這種問題
但初始成本恐怕仍然高得嚇人

從鏡頭修正,恐怕也非常難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M42鏡頭設計時不必考慮邊角失光,一顆CJZ 135/3.5 的鏡頭,口徑其實只有49mm
但同樣延用Sonnar設計的Carl Zeiss Sonnar T* 135 F1.8,口鏡就高達77mm,
大口徑當然未必全是為了解決邊角失光問題。但就算加大口徑,邊角失光問題仍未全部解決,恐怕更非增加幾片鏡片就可解決的。何況加鏡片還會製造更多問題...

我相信科技會不斷進步,但電子感光元件先天邊角失光問題,目前應該沒有夠『經濟』的量產解。

至於手機,恐怕它的畫質,還比不上DC吧...
年獸 wrote:
這的確定是設計的困難...(恕刪)

毫無對比可言
您手機鏡頭的視角多少,上面提的視角多少.
尚不要論手機上要如何變出一個106度視角,抗逆光強解析度高,0畸變的結果.
這性能在135片幅上是有解的喔(答案上面就有),手機的解答在哪?
這裡的短鏡後距離問題出在較為極限的狀況(21mm以下).
手機那些連24mm等效都不到周邊還不能看的的就不要拿出來給人笑了.

Asp是輔助不是多裝就一定有益,人參吃多了身體也是會搞壞的.
另一方面材質差異也太大
手機用的光學樹脂Asp不如不要用,現在已經是玻璃鑄模Asp時代了,兩者售價不是幾百元的差異
最後面積差距也太大
手機鏡頭小不拉嘰的,M50/f1.4 AA可是已經破10萬元一顆了,太遙遠?那看看DA 55/f1.4一顆多少吧?

不然您說說Leica除了改用逆望遠拉長尾鏡距離讓鏡頭體積上升售價變高以外.
還有什麼解決邊緣斜射光的方式?
我洗耳恭聽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vatar.liu wrote:
邊角失光問題解決起來...(恕刪)

您舉的例子造成口徑差異的主因是光圈...F3.5跟F1.8差了兩級...
又是長鏡,口徑放大是正常的
我倒是覺得135 FF的隨身機難搞的是廣角端...
50~135的鏡頭設計只要不是追求超大的光圈,都還好解決
sonar , planar這類的設計應該都可以滿足,要縮小體積的話標頭有tessar,望遠端有triplet
問題出在廣角端,P&S相機幾乎都是小廣角,不過由於感光元件的關係
在底片上表現極佳的biogon上數位不能看,retrofocus設計(Distagon, 東德的flektogon)的體積又不小
都賣個一台1~20萬的機子,結果上面配了顆鳥鏡頭...或者是大小跟APS, 4/3 DSLR比起來占不到便宜,這樣根本沒市場阿....
如果要弄可換鏡頭的DC那就拿M9加個live view算了.....

如果把感光片做成曲面的, 而不是平面的........

類似折射式望遠鏡曲面鏡, 也許是個研發方向~

過去膠片需要捲動, 只能平面...

現在固定不動的感光片, 沒有這個限制,

可以做成任何形狀, 如果製程上辦得到...
--
ASRAAM wrote:
我洗耳恭聽

長官...洗耳恭聽
對於我這光學小菜鳥來說,太過於抬舉了...
我都只是沾醬油的,還沒從頭設計到尾

手機跟大片幅不能比,這玩過的人都了解
我只是表達,廠商還沒有下猛藥
jason206 wrote:
如果把感光片做成曲面...(恕刪)

那當使用者拆下周邊斜射光的短焦鏡換上完全直射光的長焦鏡.
周邊畫質也是馬上完蛋--中央與周邊焦平面距離不一致...

這解決方案要是感光元件做的出來是可行啦
大概只能用在不交換鏡頭的機身,針對單一鏡頭機身最佳化.

年獸 wrote:
長官...洗耳恭聽...(恕刪)

猛藥...不就那24萬的售價嗎?
這先行的第一劑對研發成本與購買慾望來看應該都是很苦的猛藥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那當使用者拆下周邊斜射光的短焦鏡換上完全直射光的長焦鏡.
周邊畫質也是馬上完蛋--中央與周邊焦平面距離不一致...
這解決方案要是感光元件做的出來是可行啦
大概只能用在不交換鏡頭的機身,針對單一鏡頭機身最佳化.


是的, 主旨是在討論 "高級傻瓜" 相機。ex: RICOH GR、Sigma DP1、Contax T3...etc.
--
jason206 wrote:
是的, 主旨是在討論...(恕刪)

沒錯(所以想想才又加上那段來跟主體有關)
但現在半導體無法做成弧型..
依然無解啊...

我是想過一種很傷的方法啦.
最後一片一面是符合斜射光線的凹面鏡,一面是磨沙緊貼感光元件
但一來解析度大降(磨沙能細的有限)
二來解析度越細光量損失越多(跟精細磨沙對焦屏的問題一樣--可能是那種兩三格起跳的失光).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