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dog wrote:
1. 像是很多人說手機的畫素雖然大,但在成像品質或是解像度上,沒辦法和消費型DC相比
想請問成像品質或是解像度有什麼類似幾萬畫素之類的這種單位,來當作衡量指標嗎?
還是都只能看拍攝樣張來比較?
2.如果以相同技術能力來看的話,玻璃鏡頭的成像品質是不會比塑膠來的好?為什麼手機都用塑膠鏡頭呢?用玻璃鏡頭不是可以更提升品質嗎?
3現在很多手機的相機都是靠手機CPU去改變或提高畫質,或是降低噪點,或是用合成的方式來提高動態範圍。為什麼消費型DC的CPU好像都提升有限,有時候光轉個轉盤調整模式都會有一點點的延遲。
1.如果只是要比較成像品質,當然是看樣張作為衡量標準最實際,有不少網站都有
但是拍照除了成像品質以外,相機也要考慮鏡頭群系統跟其他使用體驗
(轉盤位置、麥克風接口、翻轉螢幕、冷熱靴、對焦速度、觸控螢幕等等這些是樣張看不到的)
手機當然也還要考慮SOC效能或各廠UI/UX,畢竟日常更多時間應該還會用瀏覽器、Line等其他軟體
有不少網站可比
相機比較為主
dpreview
手機比較為主
GSMArena
懶一點也可以參考DxOMark
但他測手機主要都是測Auto為主,近期有加入夜景、超廣角評分
2.純論手機鏡頭,大立光今年好像也有接到G+P的混合鏡片組
不過之前大立光一直說他們P的表現會比G高,不確定是否有良率、成本考量或實際的確如此
總之很難說G必然比P好,手機塑膠鏡頭主要還牽涉每年生產幾億台,要考慮製程是否容易
而且微型鏡頭組跟相機這種大鏡頭,工藝上也有一定的差異
3.與其說靠CPU去改變,準確來說是SOC去跑整套流程,ISP處理影像、CPU+GPU算AI或跑演算法
手機目前享受到的是因為手機遊戲需求所帶來的效能邊際效益
因為手機市場營業額所驅動的硬體進步,加上手機遊戲發展,讓SOC進展很快
就如同當年PC也是被PC遊戲等娛樂很用力地推動(畢竟真正專業用途是少數)
那當然目前手機上的鏡頭組就可以用上很高端的處理效能
甚至如Google等廠會為了拍照功能去客製晶片來做處理
這也是目前相機廠要努力的方向,而且有趣的是當年Android是要當作相機OS用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