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不懂:為何 焦距更長,但價錢反而低?

taiwan23175 wrote:
既然這麼神奇....(恕刪)


看了前輩們的說明,果然比書上清楚多啦!
去秤重

越重的越貴
cohen735 wrote:
看了前輩們的說明,果...(恕刪)

cohen735 wrote:
看了前輩們的說明,果...(恕刪)


前面說的恆定光圈只是一小部分原因而已,其實最簡單的方法真的是看鏡片多寡跟特殊鏡片多寡,另外秤重其實也是.越大隻越貴..大部分鏡頭都可以這樣比出價格
通常越貴的鏡頭 也表示說

它鍍的膜 越多層~~ 越高級~

還有密封性 防塵等等~~
焦段不是價格的影響主因
還是要看其它設計 用料等等
就算是同樣焦段跟光圈設計 價格可能也會差一倍
主要就是鏡片材質 鍍膜等設計差異所造成的...
老山山 wrote:
去秤重越重的越貴...(恕刪)

有道理~~~淺顯易懂

我也來一句

洞越大越貴
鏡頭價格是看設計、用料與畫質,跟什麼恆定光圈、變不變焦沒有絕對關聯,非恆定光圈的變焦鏡也有高價品。

cohen735 wrote:
SIGMA 17-70mm f2.8-4 DC OS Macro HSM =約1萬多元,
但SIGMA 17-50mm F2.8 ,焦距較短,價格錢反而要2萬多元?
是在品質上有什麼差異嗎?還是其他的原因,...(恕刪)


很多前輩已把差異和原因解說的很清楚了。如果是我,我會買SIGMA 17-70mm的鏡頭,理由如下:
1. 較便宜。
2. 有 OS Macro HSM
3. 70mm 端雖然最大光圈是 f/4,但若有好的機身或閃燈,差異其實不大。




cohen735 wrote:
SIGMA 17-7...(恕刪)

樓主:

鏡頭價位差異是來自設計挑戰的難易度!

而且建議不要存有特殊鏡片越多成本越高的觀念,光學如果那麼簡單也不需要搞那麼久。

鏡頭真正技藝在於可以運用最小 簡單 最少鏡片完成高素質是光學難度最高,也是超高價鏡頭價位來源。

特殊鏡片像是APSH非球面 ED UD等都是不得以才使用,他像是一把利刃可以快速修正一些像差問題,但同時也很容易產生另外像差問題。













所謂恆定光圈是在於針對設計變焦鏡頭,在變焦過程保持開放光圈是保持一定數值,也就是入射瞳孔要跟著焦距連動變大,這個將使原本設計難度大幅提高,這個才是價位差來源,至於是否一定畫質比較好,就是要看廠商設計,並不一定恆定光圈的鏡頭一定比浮動光圈鏡頭來得好,較高鏡頭也不一定比便宜來得好。
像是SIGMA 10-20 F3.5就不一定比他其他浮動光圈廣角鏡頭來的好,所以並不是那麼簡單可以判斷畫質。
新手疑惑與解答大樓(操作與細節說明以NIKON機種為主)



像是F1.4和F1.8光圈,在曝光值上差異不到一個EV,但是光圈數值對於像差是次方級快速難度成長,這個也是為何像是50 F1.8 F1.4 F1.2光圈和價位極據變化也是同樣道理。


補充資料:

像是一般廠商會用這種圖來解釋非球面鏡如何來修正球面像差,但那只是示意和現實鏡頭設計是不同。


現實鏡頭光是球面像差不會是完美,通常會有LSA低階球差或高階球差等各種狀況,這些也都會有不同背景虛化。


像是一般鏡頭專利就會把這種像差性能曲線來顯示大概狀況,通常都是以維持一種平衡修正,就看設計者想要呈現怎樣。
SONY 50mm專利

diffusionless wrote:
樓主:鏡頭價位差異是...(恕刪)


感謝大家意見,
所以, 新手若選擇鏡頭時,可以從1.焦距 2.恆定光圈與否 3.克重量 4.設計/用料/畫質 等來判斷
但問題又來了, 前三項可以有數字判斷,但第四像除了口碑和爬文外,著實不好得知,

比如.像SIGMA 17-50mm F2.8 和 SIGMA 18-50mm F2.8 EX DC MACRO HSM NA ,
同樣都是恆定光圈,只差了1mm(18-17mm),
後者網路價錢少了約5000元, 除了這1mm外,還有那些數字何供判斷的指標呢?

歹勢,小弟真的想搞清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