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入手二手RX100m3後,發現其效果和A5000(APS-C)+kit鏡(16-50mm)差不多
從此出門改帶100m3
近日因為要錄影買新器材做研究(手機、相機、錄影機.....)
才發現感光元件不只是面積重要,還有其製作技術(R cmos, RS cmos)等
另外好鏡頭也會壓過爛鏡頭
還有廠商給予的先天限制(色彩深度、幀數等)
甚至還有處理器和調校程式也會影響
這也是手機不至於太弱勢的關鍵
難怪我拿5000元的手機似乎也不會拍得很差
另外人生第一支機身對於一般人來說蠻有關鍵影響的
因為財力有限 沒辦法濫試
只要用起來沒大問題
後續購買似乎都會選擇相同廠牌
因為電池、鏡頭等東西都可以共用
也會影響後續購買的方向
好像還是先規劃自己的需求
然後預估可能中途需要加強的效能
再進行選購
畢竟懶得賣舊換新
器材總是在各方面做出取捨。如果無限制,中畫幅加上最好的鏡頭能照出的畫面是iphone再多電腦計算都無法達到的境界,但是同時價錢/體積/重量/方便都無法和iPhone相比。
https://www.instagram.com/pennyfan_silluartstudios
美術館拍展覽品的話,那光線應該不是太充足,rx100m3的最大光圈有1.8,16-50kit的最大光圈則只有3.5,差了將近4倍也就是2級光圈,所以用16-50kit拍攝時,相機的iso要拉高2級,這足以抵消掉apsc帶來的感光元件優勢了。
kit鏡通常要縮光圈才能有較好的解析度,譬如光圈要到f5.6~8,才能發揮APSC帶來的較高解析度的優勢,假如你只用最大光圈在拍,那鏡頭的解析度不夠,給你再大的感光元件成像也是糊。
那種又大顆又貴森森的鏡頭,就是厲害在人家最大光圈就已經比你kit鏡縮到f8都還清晰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