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圖片已經足以說明 SONY RX100M4的不平凡
圖片節錄自SONY官網
首先,感謝 Mobile01 及台灣索尼舉辦的 SONY RX100 IV 試用活動,一直以來對 RX100 IV 的高速攝影有著高度興趣,想不到有幸獲選成為試用者之一,正式進入分享介紹之前,依照慣例先寫一段廢話

人的記憶會隨時間淡忘,攝影便成了當前記錄生活的最佳解,尤其在進入手機攝影時代後,幾乎人手一機,即便說攝影的進入門檻已消失也不為過,只是手機畢竟有其先天限制,只要環境光線稍微不利,往往容易錯失珍貴畫面,而且就算選擇數位DC ,因無法自由控制 ASPM模式,所以其性能其實也與手機相差不遠,因此講究性能或要求畫質的人,或許會選擇(微)單眼作為攝影器材,只是加上鏡頭後的體積,除非在焦段或是光圈上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不然也不見得可以讓人願意帶出門
這樣的矛盾,自 2012年開始 SONY 發表了最佳解決方案 RX100,靠著1”大型感光元件得到更佳的畫質及更好的高ISO表現,完整控制ASPM模式可隨心所欲地拍攝各種題材,緊湊的機身尺寸可以輕易放入口袋,F1.8的大光圈加上最泛用的 “打雜焦段” (RX100 I & II = 28-100,RX100 III & IV = 24-70) 足以應付一切生活紀錄
所以若有人問該買哪台相機? 不論是原本使用手機拍照的人,或是已經在使用(微)單眼的人,個人都會毫不猶豫的推薦 RX100系列做為第二台相機,變成類似以下組合

▲ 以RX100M4作為拍攝的主力相機

▲ 以RX100M4 作為隨身機或是補足 24-70焦段的第二台選擇
相信不少單眼玩家 , 每次選鏡頭的時候對 24-70 總是相當掙扎 , RX100M4 絕對是一個不錯的口袋方案

當然一台相機好不好,不是聽人隨便說說就算,RX100 系列的實力是可以從銷售狀況窺見,是有目共睹的,也因此才會發生四代同堂,同時販售的怪異現象,不過也提供了不同的選項,讓消費者依照預算或需求做選擇,而其中最推薦的當然是本篇的主角 RX100 IV 了

老實說在 RX100M3問世後,我一度認為其已經可稱為 1”數位相機的完全體, 沒想到 RX100M4 還能更上層樓
這邊就先列出RX100M4 “超越”的地方,稍後會有較詳細的介紹
1. 4K高畫質錄影
2. 超高速攝影模式 HFR
3. 高速連拍 16 FPS
4. 超高速電子快門 1/32000
5. 全新的2010萬畫素 堆疊式1" 感光元件
以下即進入 RX100M4 的介紹及試用心得分享 …
【機身外觀】 |

▲ 包裝盒,一貫的設計風格

▲ 盒內配件一覽 (注意記憶卡是 SONY 提供試用的,不包含在配件內)
因為看到很多網友詢問記憶卡的問題,這邊順便提一下記憶卡的規格
要選 SDXC 及 U3的規格才可以錄製 4K 影片
而匯流排選擇UHS-I即可,雖然 UHS-II的傳輸速度大幅提升,但 RX100M4並沒有支援UHS-II的介面,所以使用上並無差異

▲ 機身外觀,從正面看上去,經典的機頂切平造型,搭配著 135 等效 24-70 的焦段,並有轉環可自訂功能
最大光圈由廣角端的 F1.8 到望遠端的 F2.8,以光圈而言,可說是大三元 24-70/2.8 的進化版,當然畫質無法跟全幅相機相比,但這種可以放入口袋的方便性絕對可以讓你捕捉更多單眼拍不到畫面

▲ 當然還有令人心醉神迷的藍標

▲ 看似平齊的機頂其實大有玄機,基本上跟 RX100M3 一樣,除了電源鍵,快門鈕,變焦撥桿及模式轉盤外,還配置了一具內閃及電子觀景窗

▲ 搭配 T* 鍍膜的觀景窗,解析達 XGA (235萬點) 十分細膩

▲ 觀景窗除了方便在烈日下構圖外,也更可以讓人有專注在攝影的感覺

▲ 內閃的 GN6雖然出力不大,但卻非常實用,應急時可對主體做適度的補光

▲ 在天花板不高的室內,也可以往上做跳閃,讓整體補光效果柔和
閃燈也有支援慢速快門及後簾同步,可以玩出更多花樣

▲ 像這張照片就是同時開啟了ND濾鏡及使用後簾同步,曝光 15秒,在曝光期間可以玩光影塗鴉,後簾關閉時閃燈再同時對主體補光 (改天或許可以試看看在黑夜變身超級賽亞人)

▲ 機身其中一側邊有電子觀景窗的開關鈕,另外還配置了超方便的 NFC
有些人會誤會NFC是用來傳輸,但事實上NFC的字面翻譯是近場通訊,這邊的應用只是提供一個觸發,讓機器自動執行一系列的動作,在藉由WiFi進行檔案傳輸
這邊也介紹一下 NFC 的使用撇步
1. 確認手機有支援NFC功能 (大部分都有,沒支援的話…換一支 Sony的吧

2. 確認手機有安裝APP Playmemories (電視遙控器)
3. 確認手機的無線分享器功能關閉 (跟WiFi傳輸會衝突)
4. 相機進入相片瀏覽模式

5. 按下Fn按鍵,選擇要上傳的照片後按確認執行

6. 將手機螢幕喚醒,把相機與手機上的 NFC 標誌互相碰觸

7. 完成 (連線到傳輸完成會全自動進行,不需要先在手機上執行Playmemories)

▲ 另外如果直接在相機及手機的待機狀態下互相碰觸 NFC,也會全自動做連線遙控,相當方便

▲ 機身另一側配置的 MULTI及HDMI接口,MULTI可支援USB充電,HDMI可以接到大螢幕輸出,但相信會用的人在少數

▲ 也可以邊充電邊進行拍攝

▲ 像這樣的隨身相機,個人是喜歡使用手腕繩,增加便攜性,剛好手邊有一台十年前的老Cyber-shot配有這條輕便腕繩 (當年的相機完全可用,還沒壞…) , 先拆給RX100M4來用

▲ 機身背面配置維持以往簡潔的設計

▲ 多了4K錄影的印字,螢幕則維持可多角度翻轉,包括180度翻轉自拍的設計 , 直接將螢幕上翻,低角度取景就不用趴在地上了,若把相機放在平腰位置,再搭配靜音快門,就是偷拍神器(大誤)

▲ 沒帶腳架時,還可當成腳架做仰角拍攝

▲ 高角度取景也只需將螢幕往下翻(約45度),這樣就不需要一直墊腳只為了看螢幕


▲ 可翻轉180度自拍
因為曾經一度不知右手如何握持



▲ 左手

▲ 右手

▲ 機身按鈕的細節則統一是同心圓的設計,在光線下可營造出質感

▲ 機身底部則配置一貫的標準腳架螺牙孔,金屬材質耐用度佳
【功能選單】 |
在看完機身外觀後,就針對功能選單做些分享,部分有加入個人的使用習慣及建議

▲ 首先是影像品質,有 X-Fine選項,但一般生活紀錄時個人喜歡選擇Fine,兩者的檔案大小相差約一倍 ( 11MB vs 5MB ),可節省不少檔案儲存成本,當然面對高反差的時候還是請出RAW檔吧 ! SONY 的感光元件向來以寬容度稱霸

▲ 錄影當然要選擇高畫質的 4K ! ! 畢竟是賣點之一,稍後會有一段影片分享,畫質真的很棒 !

▲ 至於下方的 Dual Rec 功能則限制在 XAVC S HD 30P/50M 才可在錄影中擷取畫面,所以比較建議錄 4K,再用軟體擷取效果會更佳

▲ 當然還有重頭戲 HFR,超高速攝影,摸索了一陣子,因為畫質優先的捕捉時間就是2秒 (時間優先可記錄4秒,但需要用畫素來換),所以面對不可預期的動作時,如果不是反應超快的人,還是建議設定為 終了觸發,這樣可大幅提高錄影成功率

▲ 另外可自定義Auto ISO 下的最小快門速度,如果作為記錄生活用的相機,建議不要設太低,雖然有防手震,但還是要避免目標物移動造成模糊,不要小看這個不起眼的功能,這可是 A7R2之後才下放的 ! !

▲ ND 篩選器,大白天要做長曝時用的,相當方便的功能,但沒用時記得要關閉

▲ 1/15 F1.8 ISO125 ND-OFF

▲ 1/15 F1.8 ISO125 ND-ON

▲ 面孔偵測建議開啟,雖然SONY的測光模式沒有點測光連動,但只要辨識到臉部,相機是會針對臉部的曝光做優化,可稱為”臉”測光連動

▲ 而且支援眼睛對焦及“追焦” … 這跟隨程度相當棒

▲ 變焦設定的部分,建議設定為清晰影像縮放
如此機身會以補插點的方式,不損畫素而達成兩倍變焦

▲ 電動變焦撥桿的設計操作時不用再額外進入選單,持續按著變焦桿,在光學變焦達 70mm 後,可持續進行清晰影像縮放達到等效140mm的視角,等同擁有 24-140mm 的焦段,雖然還有數位變焦可以再擴展一倍至 280mm,但其實是直接裁切而來的,畫質減損嚴重,非不得已時不建議使用

▲ 廣角端 24mm

▲ 望遠端 70mm

▲ 70mm + 清晰影像縮放*2
從以上原圖放大來看,清晰影像縮放的確明顯比望遠端的70mm直接放大到相同大小清楚

▲ 快門可直接選擇電子式快門,最高快門速度達不可思議的 1/32000 ! !
1/32000 是什麼樣的概念呢? 想像一下大逆光可以全開光圈 F1.8 直接跟太陽硬拚,畫面還不會爆掉的爽度

▲ 高度自由化的功能選單及自定義按鈕,有點 Android Phone的概念,外型一樣,但每台相機的靈魂都不同


▲ 順帶一提,相片設定PP檔也開放給拍照使用,已經有神人調教出一些經典銘機的色彩,有興趣的可以嘗試調教出個人風格來,同時 PP檔內包含 Slog2 選項,可增強影片的寬容度方便後製,不過須注意PP效果開啟後,最低ISO將由200起跳 (原生最低ISO125),以上這張照片就是依照網友建議值做的 PP設定值所拍攝

▲ 原圖在這,不難發現上面 PP效果的圖比較淡雅一些
意外的發現 RX100M4 還有一項功能,拍照後再利用機身針對臉部做後製的選項,有點類似手機的修圖APP,我不確定其他代的RX100 系列有沒有,但過去用A7系列是沒有的 …

▲ 使用方法是在相片瀏覽模式下,選到想針對臉部做後製的照片後直接按下MENU,在選單中選到美容效果

▲ 相機就會進行臉孔辨識,以這個畫面比例來看,辨識度很不錯

▲ 接下來可以看到各種調整項目,由左至右
肌膚色調,平膚效果,去除油光,放大雙眸,美白牙齒
相信這會是女性用戶最喜歡的功能之一

▲ 雙眸放大後的效果還算自然,沒有脫窗感,不會太突兀

▲ 音頻訊號若設定為關閉,則合焦提示音也會關閉,無聲攝影

▲ EVF 關閉時不關閉電源,這是RX100M3沒有的選項,但真的很需要的功能

▲ 檔案管理可依照日期做資料夾分類,個人其實有時會偷懶,累積一段時間才整理照片,這看似不起眼的功能,真的是非常貼心
最後進入一些細部設定的分享

▲ 過往 SONY 相機的測光偏暗,所以拿到相機的第一件事情是 EV +0.3~0.7,不過我認為 RX100M4 的測光算準確,EV 可維持在 0 即可得到亮度正常的照片

▲ 對焦區域個人喜歡彈性定點,保有最小對焦框的同時,也允許周邊大對焦框做為彈性
SONY獨家的DRO也相當便利,可以大大提高暗部細節 (且ARW檔可用)
個人一般都放在 DRO AUTO,一般都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雖然把暗部拉亮了,但不會讓整張畫面產生白霧感 (過去的NEX 有白霧狀況)

▲ DRO-OFF

▲ DRO-AUTO

▲ 白平衡偏移,RX100M4維持在預設的原點就可以得到很不錯的色調
過往NEX-5N,NEX-6 這些機種都有習慣的 B2M1 設定,雖然可以把偏黃色調拉回來,但副作用是背景偏藍,RX100M4 在這部分就做得相當不錯,白平衡的還原還算是討喜
▲ 過片模式中有最高 16fps 的高速連拍,按下快門真的很有快感
而且每張不會有黑屏,分享一段影片,約 40 幾張之後才掉速
豐富的機身功能,模式轉盤除了傳統的 ASPM 之外,值得一提的是 Auto,SCN,全景攝影,MR以及錄影模式

▲ SCN 當中提供了14種場景的套裝設定,可讓使用者依照想拍攝的題材來選用

▲ 當中我想實用度最高的會是防止移動模糊,防止移動模糊是優先將外門速度定在 1/250,有效避免目標物移動產生的模糊,此模式下機身會連拍數張合成降低雜訊,但連拍期間不用刻意屏氣凝神,因為構圖及曝光是以第一張作為基準,後面拍的都在降低雜訊的計算而已

▲ 雖然用到這等級的相機,不是很推薦 Auto 模式 … 但不可否認他真的很方便,尤其高級自動模式,可辨識的場景高達40種以上,可以很放心的把它當作傻瓜相機來用,尤其適合長者及攝影知識較少的人使用,值得一提的是 Auto 模式下,還可記錄 ARW 檔 !

▲ 全景攝影則很適合用在鏡頭不夠廣的時候,可應用在接近 180度視角的風景掃描,但注意若音效沒關閉,拍攝時會跟機關槍一樣很引人注目


▲ 全景模式照片

▲ 至於動態影像模式,因為機身已經配置了錄影專用鍵,所以多數人應該不會注意到此模式,但如果已經決定要用 RX100M4 來錄影,還是可以考慮切換到此模式下,因為可以預覽錄影的視角 (錄影時最廣角會由24mm 改變為28mm)

▲ 這麼多的功能,SONY竟然可以把它全塞進口袋

【實戰分享】 |
在看完功能選單的設定後,緊接著進入實戰分享,看看這台可以放進口袋的相機,究竟有多少能耐
首先是RX100M4 的主要賣點之一,也是超越前代的4K高畫質錄影
剛好遇上非常厲害的街頭表演,非常厲害 ! ! 4K錄影的畫質更厲害

接下來是重頭戲 HFR (High Frame Rate) 超高速攝影,最高可達40倍慢動作

▲ 根據手冊說明不同的幅率可得到不同倍率的慢動作影片 (取自說明書)

▲ 換成從感光元件中擷取出來的畫素可能更容易理解,越高倍的慢動作影片,畫素會越少

▲ 操作上的邏輯需要花點心思理解,當在 HFR模式下,還是可以做常用的各種機身設定,如白平衡,對焦方式(AF-C , MF),光圈,ISO 以及 ASPM 模式選擇, 個人習慣使用 AF-C,先作構圖

▲ 當參數調整完畢後,只要按下轉盤中鍵,機身即進入 STBY,注意此時機身已經開始進行 HFR攝影了 (此時所有的拍攝參數已經無法變動),再按下錄影鍵的時候機身會開始擷取
起始觸發 – 會記錄按下 Movie之後的 2秒或4秒
終了觸發 – 會記錄按下 Movie之前的 2秒或4秒

▲ 另外分享,拍攝 HFR時候選擇的幅率越高儲存時間越長,而這段時間對拍攝者來說是個空檔,只能等機身作業,但儲存期間按下取消,則可擷取到當下,縮短影片長度,也可以爭取下一段拍攝的時間
在這邊也順便提一下,如果錄影檔案格式設定為 XAVC S HD 時,可選 120P 100M 的高流量錄影,再透過軟體調慢撥放速度也可以實現高畫質的4倍慢動作影片
再來就分享幾段 HFR攝影,取材多來自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慢下來 ~ 讓一切變得不同 ! 原來看似簡單的動作當中是如此豐富…
(因為尚未找到適合的剪接軟體,所以都先丟原錄影檔)
▲ 鑽孔,剛好碰到家裡要打牆裝鐵架,乾脆來錄一段
▲ 撥動琴弦
▲ 六琴弦齊發 (25秒開始觀看)
▲ 噴霧罐,原來最終還是會形成水珠 (35秒開始觀看)
▲ 走到戶外也拍看看芭樂題材,噴水池
▲ 街頭藝人的表演-1
▲ 街頭藝人的表演-2
▲ 街頭藝人的表演-3
▲ 雨刷,看著被巴來巴去的雨滴,也挺不一樣的
▲ 肥皂泡泡破裂瞬間 (50秒開始觀看)
在 960 fps 下,每格畫面的快門速度是 1/1000s,在一般室內不論你把燈開得多亮,對這條件下的相機來說還是不夠亮 … 所以剩下把ISO飆高一途,也是多數看到分享的室內 RX100M4高速攝影噪點都偏嚴重的原因,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是室內光源一般都用省電燈泡或是LED,面對 1/1000s 的快門時,畫面都會有嚴重的閃頻現象,觀看時不舒服,細節也都因為噪點而有相當程度影響,但這是曝光條件的限制,換誰來都一樣,並非 RX100M4不濟喔

▲ 因此個人準備了兩盞小攝影燈,為連續光源 (好像還是有一點點閃,應該跟市電交流電源有關),意外在家玩高速攝影並不需要特別規劃攝影空間或是閃避背景,由上面照片可以發現打光處相當亮,但背景在 1/1000 的快門下幾乎等同黑暗,完全不用擔心凌亂的背景入鏡

不過也因為這兩盞燈的關係,可以發現先前分享的室內影片都有點偏黃 … 所以後來有調整了白平衡,如此的效果就相當不錯了,以下分享的是調整過白平衡後的高速攝影
▲ 兒子常常在丟的玩具球,原來掉落的時候接縫處會變形張開 (50秒開始觀看)
▲ 故意把氣球充到爆,爆炸瞬間的白霧是因為瞬間空氣密度的改變? !
▲ 原來簡單的打火機,噴發的瞬間是這麼有氣勢 (15秒開始觀看)
▲ 再來又是芭樂梗,拿戒指丟進水裡,看這水花四濺的樣子就是 … 爽 (25秒開始觀看)
▲ 重複丟了幾次戒指,無意間發現原來要激起最小的水花不是直線落下,是杯壁撞一圈之後滑進去

▲ 最後串剪一段HFR分享,方便觀看 (可能剪輯工具有點問題,畫面有點閃爍請見諒)
看完重頭戲 4K錄影及HFR超高速攝影後,千萬別誤會這RX100M4 是錄影機
畢竟它的本質還是相機,再來看看RX100M4 不凡的拍照能力
※ RX100M4 的鏡頭等效焦段是 24-70mm,包含了一般紀錄生活最常使用的重要焦段
◆ 24mm → 可拍風景,並稍具廣角透視帶來的氣勢
◆ 28mm → 是多數手機採用的焦段,在 24mm 及 35mm 中抓平衡點
◆ 35mm → 可做人像帶景,街拍等日常生活紀錄,約略等同人類雙眼的視角
◆ 50mm → 是俗稱的標準焦段,也是經典人像鏡,約略是人類單眼的視角,畫面可帶來專注及故事
◆ 70mm → 是小望遠,可以特寫並帶來一定程度的長焦壓縮感
看看下方幾張照片,同樣的風景在不同焦段下所呈現的感覺,很不一樣對吧? !
這也就是攝影迷人之處 (以下分享的照片幾乎都有經過 LR 調整明暗曲線,但色調沒動到)

▲ 24mm

▲ 50mm

▲ 70mm

▲ F1.8 的最大光圈加上光學防手震,在夜晚可用 1/15 的快門速度拍攝
(錄影時的防手震是光學防震再加上數位防震,更可提升穩定度)

▲ RX100M4夜晚的拍攝能力相當不錯,畫面油亮且立體感不錯

▲ 這張照片在 LR 套用了網友分享的底片風格

▲ 24mm 端帶來的廣角氣勢

▲ 70mm 端的特寫

▲ 這原本是張平淡無奇的照片,沒想到轉成黑白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感覺
順便分享,有些看似失敗的照片,其實相當具有黑白潛力

▲ 陰天可搭配風格 VIVID +1 +1 +3

▲ 因為實在太方便了,停車場也要隨手拿出來拍一下

▲ 最短 5CM 的近拍能力 -1

▲ 最短 5CM 的近拍能力 -2

▲ 最短 5CM 的近拍能力 -3

▲ 大直美麗華周邊拍攝夜景 -1

▲ 大直美麗華周邊拍攝夜景 -2
夜間長時間曝光,發現 RX100M4 最好看的星芒在 F11

▲ F8

▲ F11

▲ RX100M4 搭配輕便腳架可拍攝題材超多,而且無負擔 !
但特別注意上腳架常曝的時候防手震 ..... 要關閉,要關閉,要關閉 ! ! !
因為常常忘記所以打三次,個人還特地設了一顆快速鍵給防手震開關

▲ 來美麗華必拍的摩天輪

▲ 暗黑鋼鐵人


▲ 這是張 ISO6400 的照片,個人覺得相當不錯的表現,算是堪用值
甚至已經超越某些 APS-C 機種了

▲ 望遠端拍特寫

▲ 一個瞬間

▲ 180度翻轉螢幕的功能,其實並不侷限在自拍,拿來拍不受控小孩也相當好用,可吸引他們看鏡頭

▲ 平常拍照不看鏡頭的兒子,有了這片翻轉螢幕會盯著看,還會扮起鬼臉

▲ 他自己都覺得好笑,看著他歡樂的樣子,爸爸也歡樂了

▲ 細節描寫能力真的很不錯

▲ 而且近拍下都可帶出不錯的散景

▲ 又是一個失敗照片轉黑白復活的案例


▲ 輕輕一撥等效約 42mm,畫面帶來少少的侷限感

▲ 輕撥變焦桿,畫面又變成等效32mm左右,拍攝題材及風格多變,這就是變焦鏡方便的地方

▲ 這一排店面櫥窗,在雨夜有點日本表參道的感覺

▲ 雨夜的油亮立體感

▲ 有時候,刻意的歪斜也有意外的效果

▲ 幾乎天天經過的路口,沒想到居高臨下看是這麼繽紛

▲ 5cm 近拍雨珠

▲ 總統大選投票日,投票所在過去念的小學,經過一連串的改建及擴建之後,變得很漂亮

▲ 小野菊

▲ 全開光圈下直接面對太陽做拍攝,這快門已經到達 1/26000

▲ 鐵捲門下的音樂教室

▲ 近日難得的陽光

▲ 壓縮感

▲ 套用LR正片風格

▲ 貴婦百貨外圍,很歐風

▲ 碰巧遇到外拍團在做題材拍攝,ND濾鏡開啟 ! !
但天橋實在太晃,1/15 sec我已經盡力了


▲ 購物中心隨手拍攝
還有豐富的內建相片效果功能

▲ 原始場景下,風格設定 STD +1 +0 +3

▲ 玩具相機 <一般>

▲ 玩具相機 <涼爽>

▲ 玩具相機 <溫暖>

▲ 玩具相機 <綠>

▲ 玩具相機 <洋紅>

▲ 濃烈的普普風

▲ 色調分離 < 黑白>

▲ 色調分離 <彩色>

▲ 懷舊相片

▲ 柔和過曝效果

▲ 高對比度單色

▲ 柔和對焦

▲ HDR繪畫

▲ 豐富色調單色

▲ 縮樣 (可選擇上中下左右)

▲ 縮樣尤其可以把車子拍得像模型一般,很超現實

▲ 水彩畫

▲ 插圖,這效果的視覺感還滿棒的,曾經為了這效果買了台TX66
抽色效果,可選擇不同顏色抽離,記得搭配白平衡偏移,以達最佳效果
可避免想要的顏色因為在暗處,被誤判濾掉

▲ 紅色

▲ 藍色

▲ 黃色

▲ 綠色

▲ 101 拍過很多次,但第一次遇到傍有彎月,抓起來馬上拍,ISO6400

▲ 夜晚的君悅也很漂亮
SONY在相機上首創 Playmemories APP 的模式,可擴充新功能到相機,有很多有趣的軟體都很推薦,例如重複曝光,移動拍攝,縮時攝影,智慧遙控,SKY HDR, Touchless Shot 等等,這邊也分享一下個人有裝的 APP

▲ 重複曝光,美國超人? 超人隊長?


▲ 移動拍攝,突然變出好多分身 …..

▲ 也可以選擇淡入或是淡出效果
▲還有縮時攝影APP,內建多種模式,基本上可以無腦完成聽起來很厲害的縮時攝影

每天上下班的重複走的路線,無聊也用縮時APP從第一人視角來看看,其實還滿有趣的

▲ Touchless shutter,這也是項物盡其用的創舉,完美的利用 EVF 來取代快門線
▲ Touchless shutter APP

▲ 搭配一支小腳架出門,也可以輕鬆拍攝超高畫素的接圖風景照,這張約 6800 萬畫素
最後,再分享一些機身JPG直出的照片,供無後製習慣的朋友參考








【後記】 |
幾天的 RX100M4 試用體驗下來,幾乎每天傍身,4K高畫質錄影以及HFR超高速攝影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1/32000 的快門速度以及ND減光鏡交互搭配使用, 更能化許多不可能為可能,真心覺得這是一台不可多得的A&F Camera (Amazing and Fantastic),不論性能及畫質表現都相當優異,而且因為輕便,拍到驚喜的畫面機率高很多,口袋機皇當之無愧!

▲ 這張真的沒有打到自己

而很多人提出續航力不足的問題,因為機身尺寸小的關係,電池艙的空間也相對壓縮,如果要塞入肥大的電池而增加機身尺碼,那個人還寧願多帶備用電池,而且可使用行動電源邊充電邊拍攝,所以個人不認為這會是個問題
但還是有點小建議給SONY,希望能再加入一項功能,自定義開機的預設焦段 , 例如 28mm / 35mm / 50mm,這樣一來 RX100M4也可當作定焦機來使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