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ONY 的相機主打 1080 60P 的錄影
那60p跟60i差在哪邊?肉眼看得出來嗎?
如果不到2萬就可以有這麼強的錄影功能
那sony 動不動就4萬以上的攝影機還有人要買嗎?還只有60i而已
有前輩知道嗎?
FX/24M(1920×1080)/60i
FH/17M(1920×1080)60i
HQ/9M(1440× 1080)60i
以上都是指你錄動態攝影片的 " 流暢度 " 跟 " 清晰度 "
i 就是 interlace,代表隔行掃描
P是Progressive,代表逐行掃描
逐行掃描法記錄,可以增加解析度,提供更順暢、更真實的影像
主要的差別是在於你用高畫質的播放系統觀賞你所拍攝的影片時的效果,其中的優劣順序當然是 FS>FX>FH>HQ,解析度越高畫面就越清楚ˋ流暢,但相對的檔案也就越大,越佔記憶卡的空間
DVD的解析度一般是480i/576i,而1080i ( P )則是藍光DVD 「Blue-ray Disc」的解析度,但前提是你家的電視或電腦必須能夠相對應才可以
至於什麼是1080 " P ",什麼是 1080 " i "?因為回答字數有限制,請詳閱以下網址中清楚的描述,你將會有些基本的概念,也省去我浪費時間打字.....
http://www.wretch.cc/blog/emoissac/6546707
延伸閱讀 :
http://5i01.com/topicdetail.php?f=254&t=1029791&last=11714477
引用來源
a50758 wrote:
PS/28M(192...(恕刪)
對不起 雖然你很熱心的幫人解答,但引用的東西錯的離譜
PS/28M(1920×1080)/60p
FX/24M(1920×1080)/60i
FH/17M(1920×1080)60i
HQ/9M(1440× 1080)60i
以上絕對不是指流暢度跟清晰度
以1920x1080 60i 來說,再完整的寫法是
NTSC 1920X1080 60Hz interlace 59.94fps or 29.97fps 28mbps
也就是說在ntsc系統下 掃描頻率60hz 隔行掃描(i) 每秒59.94/29.97張圖 每秒28m流量
當然 影響畫質的就是每秒流量
再來討論60p與60i,要分電視和攝影機2部分來說
以電視來說
目前根本沒有p與i的問題
因為液晶電視是以區塊亮燈的方式去顯示,並不是用掃描的方式
再加上電視倍頻技術的進步,i跟p在液晶電視上跟本沒差別
i與p 應該只存在傳統crt電視上
再來以攝影機/相機來說
目前保存i與p的分別,是因為系統的關系
台灣 美國 日本用的是ntsc系統 以台灣目前的規格(sd)來說
ntsc 720x486 60i 29.97fps 並非480i(480i是dvd/dv 規格),也沒有所謂的576i
中國 歐洲 澳洲用的是pal系統
pal 720x576 50p 25fps
因為以前各國所使用的系統不一,所以為向下相容各國hd電視規格也不一
以台灣來說,ncc訂的規格是 ntsc 1920x1080 60i 59.94fps
因為台灣目前也是使用 interlace
如果今天用60p的規格往下降轉為720x486 60i
畫面會閃動個不停
Aquarius_lee wrote:
這個是我用HX9V的...(恕刪)
上面不是有貼出來了嗎
FX/24M
FH/17M
FX模式的流量比較高,檔案自然也比較大
AVCHD與MP4哪個比較好,很難明確說明,因為你要先定義你指的mp4是甚麼
原則上是AVCHD比較好,為什麼還要保留MP4格式,我能想到的原因就只有相容性
之前nex-3和nex-5出來時也討論過差異,有興趣瞭解可以爬舊聞或google
至於60i和60p的差異,當初sanyo HD2000和panasonic tm700出來時,就已經討論很多了
肉眼看得出來嗎? 因人而異吧
我自己的感覺是60p在畫面移動時有一種微妙的"滑溜感"
60i在電腦觀看時,如果不進行"去交錯",畫面有時會跑出橫線條
我自己覺得,去交錯對畫質會有影響,感覺比較糊
根據上述產品日本官方網頁的介紹,60p在快速移動物體的表現比較好
有興趣進一步瞭解可以去看
補充一點,sony今年出的DV也已經支援60p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