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結果RX100 M3只誤差了1/3級ISO? 在容許值範圍內?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不只是你提的RX10...(恕刪)


我沒700D阿,不過Rx100 M3真的不錯就是了。
樓主對光圈進光量的認知,跟這棟的樓主一樣等級。
然後一樣大驚小怪.....

日本佳能公司不能說的祕密!

然後一樣想用標題殺人法引人注意。
也一樣被講了 N 樓都不打算聽一下別人講什麼。
-= 散仙 =-
兩顆鏡頭,同光圈不等於相同進光量
所以除了F值外,還有種專門用來標示進光量的T值

然而鮮少鏡頭會表示T值
所以就出現了光圈F等於進光量的討論結果
這不能說完全是錯的,只是不是那麼精確而已
然而在缺乏T值的表示下,大家習慣用光圈F值來討論進光量也無可厚非
只是若把F直用在測試比較,就不是那麼精確了


你可以去找Sony STF這支鏡頭的文章
就會很容易了解,F值可視為景深
T值,才是真正的進光量

如果明白了這道理
就不會拿兩台不同鏡頭的相機
單憑固定 光圈 快門 ISO
就去判定ISO虛標

撇開複雜的理論來說
每台相機本來就很可能存在著不同特性
針對個別特性,去適應與手動修正
本來就該是一種必修課程

另外測試照也別太認真去看
特定固定條件的PK比對
只能概述某種趨向
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台相機or鏡頭的真正表現
這類測試照,雖然條件盡可能固定
來達到所謂的公平公正
但實際上來說,還是看看就好,別太認真

除非你是器材控
不然真的不太建議你花太多心思在研究數據與測試照上
很多數據上看不出來的,反而才是器材的精髓

好比某些鏡頭數據超強,某些鏡頭數據平平
但是市場上卻給予了後者更高評價(售價)
為什麼?難道大家都傻了?

也許有人會沾沾自喜,覺得手上的鏡頭CP值超強
便宜數據又很厲害!!
但這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
願意拿著大把大把鈔票,購入那些你認為數據普通的器材
想理解為什麼嗎??
比起數據,我建議你還是多看看照片吧
除了測試照,更該去看看那些網友蓋起的大樓
還有除了照片(成像)以外

其實攝影器材還是存在著很多,規格與數據無法量化的內涵
好比我舉個例子好了,買車大家都愛比誰的馬力強
但看了這些數據規格,真正的駕駛感受,動力線性,還有耐用度等等
數據真的有告訴了你什麼嗎??

usonplun88 wrote:
我沒700D阿,不過...(恕刪)
cchangg wrote:
樓主對光圈進光量的認...(恕刪)


c大如果有看後面的文章,就會知道我已經懂進光亮巴拉巴拉的問題。

進光量方面,我的確是鬧了個笑話,不過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是看了這棟樓才知道進光量這回事。所以這應該也算功德一件。

這方面我的等級沒很高,但100個人,我相信95個差不多等級,所以也不用太驚訝。

客戶偶爾跟我說,你的貨都不夠重,說我偷斤減兩,但我認為只是誤差,只是客戶聽的進去嗎?

65樓也證實的確是iso少1/3級不是嗎? sony認為是誤差範圍內,但我認為是偷斤減兩,我也沒錯阿。

而且你也說因為不能換鏡,不能確定因素很多,那你怎能認定一定是進光量的問題?

你們都知道不能換鏡頭,不能確定因素很多,我相信sony也知道,難道不會用這個特性來誤差一點iso,然後推給進光量嗎? 不過看65樓,應該是真有此事。
所謂每台相機、每間廠商ISO值不同
就是2台G1X M2去測,每級ISO會不同
2台650D去測,每級ISO也會不同
只是誤差會少一些

跨不同相機,自然ISO偏移可能會多些
跨不同廠商,ISO偏移又可能更多些

至於差多少ISO叫偷?這沒有定論
但1/3級,絕對不算啥,甚至可歸類在誤差範圍內

不相信?來看看Olympus OM-D E-M5


所以為何RX100M3在DXO測出來ISO 100應該是偏高
拍出來卻還是比G1X M2暗一些
因為機子不同,除非去拿當初DXO測的那2台來比才會比較清楚

甚至同台相機,同樣設定
拍出來的不同照片,ISO數值也可能會細微變動

因為更嚴苛的話,還要考慮相機工作時間、環境溫度
所謂熱燥點就是指感光元件溫度提升產生的噪點

再加上板上說的鏡頭進光量問題
如果真以為這東西很簡單,那就奇怪了
怎麼這麼簡單的東西一堆相機大廠都還做的不完美?

就算是Canon,ISO偏移也很難壓到十位數以內
在ISO 6400的時候已經偏移500,也可以說Canon ISO 5900就虛標ISO 6400
這可不是故意的,而是生產誤差、量測誤差以及眾多變因產生的無法控制情形
usonplun88 wrote:
c大如果有看後面的文章,就會知道我已經懂進光亮巴拉巴拉的問題。

進光量方面,我的確是鬧了個笑話,不過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是看了這棟樓才知道進光量這回事。所以這應該也算功德一件。

這方面我的等級沒很高,但100個人,我相信95個差不多等級,所以也不用太驚訝。

客戶偶爾跟我說,你的貨都不夠重,說我偷斤減兩,但我認為只是誤差,只是客戶聽的進去嗎?

66樓也證實的確是iso少1/3級不是嗎? sony認為是誤差範圍內,但我認為是偷斤減兩,我也沒錯阿。

而且你也說因為不能換鏡,不能確定因素很多,那你怎能認定一定是進光量的問題?

你們都知道不能換鏡頭,不能確定因素很多,我相信sony也知道,難道不會用這個特性來誤差一點iso,然後推給進光量嗎? 不過看66樓,應該是真有此事。






整理一下問題,

假定Rx100 M3的成像是較標准略暗,

又假設Sony沒有虛標ISO,那麼略暗的問題出在哪裡?

根據曝光的三大要決 — 光圈、快門、ISO,

ISO假定正確,那麼不是光圈有問題就是快門有問題了。

所以現在問題是,

Zeiss認證的鏡頭T值比人低?
還是機身快門比設定的快了?
nonmen wrote:
Zeiss認證的鏡頭T值比人低?
還是機身快門比設定的快了?


這兩句話雖然是關鍵! 但這樣下去就聊不完了...

65樓已經證實 M3的ISO偷了1/3級,不對...應該是"誤差"! 並且1/3是在容許值範圍內!

剩下的1/3級也許是Ziess鏡頭設計難度?? 所以進光量較少?

--------------------------------------------------------------------

比較納悶的是,同時期的鏡頭,24-70 F1.8-F2.8 竟然比 24-100 F1.8-2.8進光量更少?更難設計? Ziess技術比CANON差? 應該不可能吧!

雖然我沒有G7X,但依照14樓吉姆林大的形容,再加上...人眼看的出來的欠曝,與G7X的曝光差異,我猜應該也是2/3級以上吧?

usonplun88 wrote:

雖然我沒有 G7X,但依照 14 樓吉姆林大的形容,
再加上...人眼看的出來的欠曝,與 G7X 的曝光差異,
我猜應該也是 2 / 3 級以上吧?...(恕刪)

Canon 跟 Fuji 比也是欠曝呀...

RX100m3 跟 G7X 最多差 1 / 3 級
並沒有你說的差到 2 / 3 級那麼多...
(大概就是 RX100 三代、二代 VS. 一代差距)

如果都是用感覺, 再加上人眼的誤差,
你要不要說 RX100m3 比 G7X 少一級?

mvp168ks wrote:
Canon 跟 Fu...(恕刪)


m大如何得知只差1/3? 也是靠人眼嗎?
usonplun88 wrote:
m 大如何得知只差 1 / 3...(恕刪)

你不是很愛舉 65 樓 carloszhang 大提到的 dpr 的數據?
meaning ISO 125 indicated = ISO 100 measured
量化的話: (125 - 100) / 100 = 1 / 4

我說「RX100m3 跟 G7X 最多差 1 / 3 級」還好吧?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