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0mm F2.8 加上菜頭以及 SONY 這些元素,完全就像著了魔!尤其是在 DSLR 上面,如果要集合這些規格,至少都要N公斤的設備以及鏡頭帶出門,但是 SONY 卻將他們通通塞進 RX10 裡面,而且機身體積卻與一般的單眼相機差不多,更誇張的是還有單眼相機目前羨慕的高錄影品質以及防塵防滴,這樣賣 3.59 萬有過份嗎?我個人是接受了(想買單眼的入門玩家,一台機身加兩支鏡頭,價格不也差不多? 但看看這支鏡頭,一支打死兩支鏡頭的需求,出門攜帶的包袱相對減少了)...
這篇文章真的寫的好專業,比一般的攝影網站評測還要好,深入淺出又中肯,已經是 01 近年少見的優選貼文了!發表會之後原本就已經癢得要死,現在看完這一篇之後,我倒了!
底下最是被這篇文弄倒之後的證據....



我現在就缺角架呀....淚汪汪.....
3C 奈米小咖咖 ^^
taisun wrote:
說真的都什麼年代了
還在care這個機頂螢幕
機頂螢幕是以前底片機時代
資訊幕如果要做在機背
考量到底片機背要開合, 有一定的工程難度跟成本考量
才把資訊幕做在機頂
沒想到進步到數位時代
還有人以這簡單的小東西當作高檔的象徵...(恕刪)
照您這樣說的話,那C/N兩家同樣做機頂螢幕的不就也沒意義?
DSLR機背液晶螢幕能顯示機身相關資訊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
但機背LCD的"亮度"通常遠遠大於機頂視窗,在極暗環境下拍攝
很容易就會因為機背的高亮度而影響肉眼的判斷力,尤其拍攝星軌時
這對高階用戶來說,當然有存在的必要...
taisun wrote:拍完照眼睛一離開觀景窗
就可以看到即時的照片顯示
還有設定調整
哪個天才可以證明上抬個九十度看到那小小的螢幕資訊
叫做方便, 叫做頂級.....
Sony從a77開始加入的機頂螢幕
真的是不得不的下策
不是A77才加入機頂螢幕的吧...早期ALPHA 單反時代的全幅A900跟A850早就有了
對於中高階DSLR來說機頂LCD的優勢,更在於機頂LCD旁多數設有獨立鍵
調整的同時用戶不必再次改變觀看方式,直接從機頂LCD檢視即可...
對於RX10而言,機頂LCD的用途或許不如中高階LCD那麼多,但它的資訊回饋反應卻比機背的LCD快上許多,關閉機背螢幕後(省電),我還是可以透過機頂LCD掌握主要的機身設定,這是我的使用經驗,給您參考

✍ɪɢ|https://www.instagram.com/jml888.photography/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