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DXO A9分數出爐!!! ISO 榮登第二名啊!!

一點也不驚訝 現在的SONY規格之強悍 看看A9這超逆天的性能就知道他不是在開玩笑的
widther wrote:

有最近Sony給D...(恕刪)



这个测试本身的确有点问题。d5得分反而低。








chris0202 wrote:
这个测试本身的确有...(恕刪)

這次D5的iso/DR表現的確不如預期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chris0202 wrote:
这个测试本身的确有点...(恕刪)

假如以這張圖來說明SNR關係判定高ISO表現說實在會變得頗弔詭
deflash wrote:
假如以這張圖來說明SNR...(恕刪)


DPR和DXO的測試有一些基準上的區別。DXO的iso測試似乎單純看SNR 18%。

另外,有時候大家其實不是很明白dxo測試的項目是什麽。DR爲例,DXO的DR是sensor的動態範圍,是傳感器可以識別的最大最小亮度差異。而DPR看的是exposure latitude,曝光寬容度。DXO的數據要叠加灰階,才是寬容度。看起來都是DR和EV,實際上兩件事。

R6.2 wrote:
這次D5的iso/DR...(恕刪)


首先請參考上面的回復。

另外,近年大部分cmos其實差異都在1儅附近甚至以内,早就做到極限了。最近的機器大體上就是寬容度、ISO之間取捨。

chris0202 wrote:
DPR和DXO的測試...(恕刪)

那這樣,SNR 18%的較高可作為ISO表現較好的依據嗎?
我從拍攝中是大略有感覺,但是有時候也有些弔詭跟Dxomark的數據表現有些出入
只知道大部分的機種都沒法再撐上去更多
deflash wrote:


那這樣,SNR ...(恕刪)



我觉得单纯看数据有局限。数字和实际影像之间的联系是不明的。音响系统最明显,你看频率响应图,是绝对想象不出声音来。


DPR的测试要直观许多。dxo测试过程、判据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可参考性有限。
deflash wrote:
那這樣,SNR 18...(恕刪)


這要從兩個面向來看…

單純看燥點的話,
右邊的表現較佳,
表示他比較能夠承受較低的光源,
所以他的寬容度範圍比較廣,

但如果就畫面本身的明暗表現的話,
左邊的色階層次比較明顯,
立體感較佳,
右圖感覺就比較扁平,
這表示在這個iso下,
左圖所呈現出的寬容量比較多階,
層次比較分明,
chris0202 wrote:
我觉得单纯看数据有局...(恕刪)

的確,再多數據都不如實拍
數據參考完有個底就好
不過Dpreview的照片...蠻多機種都找不到的...跟dxomark 有一些落差...實為可惜


jill1124 wrote:
這要從兩個面向來看…...(恕刪)

你講的令我不知所措啊
我所拍攝的範疇比較少接觸到立體感、色階什麼的
所以不好意思,以我的感覺來說...我覺得兩張照片都頗扁平的...
也看不出什麼層次(我能看出的就只有假如把色噪當作顏色層次的話,那的確有層次=.=)
只知道回去除噪右邊的比較少色噪,我會除的比較開心

deflash wrote:
的確,再多數據都不...(恕刪)

Iso表現不是如你所想的那麼簡單,抹除也不是抹得大就是贏,不然每家都把噪訊抹到像妹子自拍一樣那樣就好
iso牽扯到dr降低多少範圍,亮部暗部的噪訊表現,色彩雜訊影響主題畫面顏色的程度,還有階調的呈現是否能如低iso的還原等,其實看raw是最準確看出sensor原始表現的,但jpg的抹除技術好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也是利大於弊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