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輸給了跟20D用同等級感應器的350D啦
一鏡到底,原廠和Sigma和其他副廠也都有出...但是這種鏡頭都是旅遊鏡
因為其畫質代價損失很大,所以拿來當方便鏡用
仔細看R1在ISO800以上時,有著經過NR處裡後而大幅損失細節的痕跡
不要說細節不重要,這要看攝影目的以及表現而定
感覺上為了LCD和EVF取景,對於ISO雜訊的抑制還是有期限制性...
我想DSLR跟R1等還是有市場區隔的東西...
我想最主要的差異還是在於以下幾點
1.鏡頭可換性(一鏡到底一定會有其缺點,變形控制...各焦段解析度等)
2.高ISO時的可用性(最近發現350D的ISO1600夜景表現跟NIKON8700 ISO100一樣orz)
3.人類對於自己專業能力的信任與實現(手動對焦及ZOOM,轉接MF鏡頭(M42..etc)時的控制,OVF的光學實物感)
Canon的20Da也有做LCD即時觀景,但僅限於微光環境下使用...其他DSLR不這樣做代表一定有其技術限制,在方便與畫質取捨下選擇了畫質,這亦是DSLR的基本訴求不是嗎?
LCD的問題...因為LCD並非主動發光....所以"黑色"的表現上一定比實物來的失真,如果改用其他主動發光的元件來做,而且能夠提高到30萬畫素以上並能夠提供如區塊放大對焦等功能的話,技術可行的前提下...DSLR保持OVF加上LCD即時顯示,我想這應該是各DSLR大廠都會想做的事情
另外個人覺得SONY的雷射網對焦也很不錯...不知到為什麼R1沒加進去...我現在去夜拍都會帶夜市100塊雷射筆加上一個複雜圖案的筆頭來幫助對焦...真的很好用...
酥餅 wrote:
看來目前大尺寸CCD兼即時預覽的確還有技術上的困難。
不過假設你買350D,有什麼鏡頭可以讓你達到R1鏡頭的規格與品質?
我覺得 R1 鏡頭的規格跟品質其實也沒什麼, 不過就是插 135, APS-C 的空隙而已, 17-85 等效 27-136/4-5.6 IS 我覺得會比 R1 的 24-120/2.8-4.8 好用, 雖然廣角少 3mm, 但是長焦多了 16mm, 比例差不多, 光圈雖然少了 1(2.8 vs 4) - 1/2 (4.8 vs 5.6)級, 但是 17-85 有三段 IS , 低光度下拍場景遠比那大上 1-1/2 級光圈好用, 配上 DSLR 可換鏡頭的優勢外帶一隻價格低到誇張, 重量輕到不行的 50/1.8 來拍淺景深(遠比 R1 同焦段光圈大), R1 在鏡頭的應用上可說是大敗虧輸, 唯一的好處是便宜一點...
要是350D的話,我選CANON 17~85 IS USM,等效焦長27~136mm
雖然廣角端沒到24,可是其焦段充足,在85mm端(等效136mm)IS有效降低三級快門很方便,有USM當然對焦也精準快速...即使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硬上拍人像風景
Canon PRO1也掛上了canon自豪的L紅線鏡,可是在評比拍出來還是亂七八糟
鏡頭有其特質和性格,並不是焦段長短可以言喻...不然就沒人花2萬多快去買17~40 F4L了,光圈不大焦段又短
相信酥餅大喜好DC的方便性,這部分我也很喜歡
不過這是定位不同的東西,所以有些人會用DSLR,有些人會用餅乾機,有些人會有專業DC
只要該部機器能夠達到自己的標準與所需,這樣就好了
硬將之比較並無意義,說一句蔣大常說的話...爽度有提升就好了
350D + 17-85 目前大概四萬一千左右,比起 R1 USD999 只有略貴,還有可換鏡頭優勢,所以這個組合在兩年後殘值必定超過 R1 很多,實用上則 IS 比 R1 大光圈會比較有優勢。
(別忘了, 350D + 17-85 IS 是其他 DSLR 入門機的兩倍價格。)
畫質,ISO 800 以前 R1 應該有一拼的實力,可是 1/2000 的快門和 ISO160 實在.....
另外,買 Prosumer 要擴充配件比較困難,外閃以及把手 SONY 都沒有很強有力的解決方案。
R1 取消錄影我個人覺得是敗筆,如果加上錄影賣這個價比較合理。上市 USD 999 大概會變成 USD 799,那時會怎麼樣也蠻有趣的。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