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SR4) RX10的消息要出現囉

asdfzcb wrote:
至於有網友提出一些照...(恕刪)


頂!!!!

原來是故意改變曝光值啊?

這是什么意思呢?
事後拉回來,想証明什么呢?

什么叫做所有『參數設置固定』啊?
還引入個曝光補償?

服了,我轍底服了!
可以錯的那么可愛!
asdfzcb wrote:
我再說明一下下圖是鏡...(恕刪)



你這是對的。


你這個就是錯得離譜,也是受千夫所指的原因了!
為什么?
我給你做第三個圖吧!


這個圖跟你第二個圖有什么不一樣?
其實是一樣的!

我只想說給你聽,進光量,只有鏡筒大小才會影響(這里說光圈吧。),相信你的錯誤認知就是由此開始!
但我想問你,在『相同面積底下』,進光量會不會有分別?
關鍵是,你鏡筒縮小了,同時感光元件也縮小了!
其實這只是原來全幅鏡的一小部份,以及全幅機的一小部份——他們的面積比是沒有變的!
那又何來進光量會不一樣呢?

答案你底該清楚了吧?

好了,問題來了,那到底RX10的面積改變,是跟全幅機身是重疊了呢?
還是分開了呢?
如果RX10只是從全幅機身上切一幅出來,那么這RX10的受光面積跟全幅那切出來的一幅有沒有分別呢?
(至於RX10里面到底有幾多個像素,其實根本就無關宏旨!)


asdfzcb wrote:
以這個例子來說
我是在拍攝後用軟體把第二張+1EV,第三張+2EV
這樣,這三張相片的亮度就一樣了(恕刪)



大哥....你是認真的嗎?

所有人都在跟你討論拍照時的設定,想要讓你了解到「在同樣場景,固定的ISO下,同樣的光圈會對應同樣的快門速度」,你很得意的拿兩張「事後修片」的照片出來說「其實快門不同,亮度還是可以一樣喔。

那我要不要說 RX1 其實是變焦相機,因為只要事後裁切一下,就可以有變焦效果了呦~

另外在你辛苦畫了一堆圖的那篇回文裡,你提到你在討論的是你定義的 case 2 ,問題在於「沒有人跟你討論平均每個畫素所受到的光量」,所有的人在討論都是在討論case1,所有的快門光圈設定也是在「單位面積進光量」,討論每個畫素的進光量在這串文章裡一點意義都沒有。完全不知道你在堅持什麼。


再說一次:等效光圈就只是在討論景深有意義。同樣的測光環境下,你不會因為片幅比較小就需要比較長的快門時間。全幅也好、APS-C也好、1"也好,中片幅大片幅也好,陽光16法則算出 f16 1/100 sec,那不管你片幅是什麼鬼,都是 F16 1/100 sec。
單位面積進光量....這東西只有手機板才會這麼在意
那位非常堅持己見的不是被手機廠商的話術給唬了就是邏輯觀念有待釐清
大家都忽略這台用Exmor R的二代BSI感光元件了

所以像素密度即使高也不會產生太強的雜訊
而且通常像素密度過高產生高ISO雜訊都出現在手機上面居多

手機的感光元件過小造成像素密度過高造成干擾現象
所以HTC才出了那台ONE的低畫素低密度相機來增強銳利度
(其實跟感光亮沒啥關係 說真的@_@ 主要是光圈夠大 像素密度低 高ISO雜訊相對少而已)

鏡頭只是等比例縮小 感光元件也等比例縮小了 雖然說跟全幅差了幾倍幾倍來著

但是也要考慮感光元件相對來講也縮小了 根本不成問題@_@

頂多說高ISO的細節呈現度在全幅機上面的細節會強悍很多

但是進光量啥的...都等比例縮小了 根本沒差

不然APS-C的機身裝全幅的鏡頭怎麼沒有進光量更大
因為感光元件的大小決定了可以吃掉鏡頭多少的光

就算今天一吋感光元件可以裝全幅鏡頭 他吃的光也不會比較多

所以把鏡頭縮到能吃的光的最大值的最小體積我覺得很好阿..
一台DC走天涯
伊斯拉菲爾 wrote:
大家都忽略這台用Exmor R的二代BSI感光元件了

所以像素密度即使高也不會產生太強的雜訊
而且通常像素密度過高產生高ISO雜訊都出現在手機上面居多

手機的感光元件過小造成像素密度過高造成干擾現象
所以HTC才出了那台ONE的低畫素低密度相機來增強銳利度
(其實跟感光亮沒啥關係 說真的@_@ 主要是光圈夠大 像素密度低 高ISO雜訊相對少而已)

鏡頭只是等比例縮小 感光元件也等比例縮小了 雖然說跟全幅差了幾倍幾倍來著

但是也要考慮感光元件相對來講也縮小了 根本不成問題@_@

頂多說高ISO的細節呈現度在全幅機上面的細節會強悍很多

但是進光量啥的...都等比例縮小了 根本沒差

不然APS-C的機身裝全幅的鏡頭怎麼沒有進光量更大
因為感光元件的大小決定了可以吃掉鏡頭多少的光

就算今天一吋感光元件可以裝全幅鏡頭 他吃的光也不會比較多

所以把鏡頭縮到能吃的光的最大值的最小體積我覺得很好阿.....(恕刪)


啥?!

HTC New One是同一像素的受光面積大可以提升畫質

但跟光圈大小無關啊

光圈大可以縮短曝光時間跟使用更低ISO
你同一環境下光圈小造成相機自動拉高ISO
(自動模式下會保持一定快門速度)

這樣子光圈小的優點在哪?
感光元件反而無故要拉高ISO去得到相同曝光

問題是得到的曝光都是一樣多的
單位像素可得到的受光面積也都是固定的
何來好之有?
yuxian wrote:
啥?!HTC New...(恕刪)


又不是所有場合都要用大光圈的...
之前拿DT1650 F2.8 我也是縮到F5.6拍的機率很大
景深太淺了 不是所有場合都可以開大光圈拍照 尤其是越大的感光元件配上大光圈景深會越淺

可以看很多大師的照片 幾乎不太愛用大光圈 反而是縮光圈然後拉到ISO800~1600在拍照

大光圈固然進光量多是好事 但是景深太淺運用上技巧也很多 大光圈只是讓你多了一些選擇 但不是絕對

高感光度可以讓快門速度提高 但是高感光度就是帶來雜訊

Sony的BSI的Exmor 背照式感光元件就是改善高ISO雜訊的感光元件
RX10搭載的Exmor R 版的二代感光元件在高ISO的雜訊處理上更上一層樓

不要以為只有大光圈低ISO才是王道...高ISO可用度才是真正強的地方

不然相機測試每次為甚麼都要去測高ISO的雜訊
Sony強就強在這邊 恆定大光圈+Exmor R 的感光元件 整個就是神器一台無誤


不知道Exmor R的話就去Google一下吧..

Sony這樣做讓你一抬不需要換鏡頭把所有東西都包了 而且讓使用者不用怕夜拍高ISO雜訊 很強阿

等你用過一代Exmor 你就會知道二代Exmor R 有多強了

這是一代的外星科技.. ISO3200 F3.5景深都淺成這樣了 開F2.8豈不是淺過頭 那哪能看阿


這張在微光下


當光圈越大 焦平面會越淺 越難對焦 勢必要縮光圈 提高ISO

那ISO拉高雜訊當然會越高 但是Sony這種外星科技就是有辦法讓你拉到ISO3200還很清楚...


是說這還是A57搭kit鏡 還不是更強的Exmor R 感光元件
一台DC走天涯
伊斯拉菲爾 wrote:
又不是所有場合都要用...(恕刪)



大大拍得不錯 不過片幅上還是影響甚重,至少1吋到APSC就是連跳兩級

在畫面上的純淨度自然有差


私下認為可用ISO能夠上1600還沒有顆力感,就完美了

(不過這好像是給M4/3的標準)


ps RX100因該是一代吧 同片幅剛好能和RX10比較一下...

李日維 wrote:
大大拍得不錯 不過片...(恕刪)


NONONO~~ RX10用的是跟RX100II一樣的第二代 Exmor R
RX100第一代感光元件沒有R

當初在看RX100 跟 RX100II的高ISO比較就有發現RX100II的RISO拉到6400還是工作值...

不過很外星的是..RX10搭載跟A7/A7R同一顆二代BIONZ X處理器(聽說提升三倍的性能)
一台DC走天涯
伊斯拉菲爾 wrote:
又不是所有場合都要用大光圈的...
之前拿DT1650 F2.8 我也是縮到F5.6拍的機率很大
景深太淺了 不是所有場合都可以開大光圈拍照 尤其是越大的感光元件配上大光圈景深會越淺

可以看很多大師的照片 幾乎不太愛用大光圈 反而是縮光圈然後拉到ISO800~1600在拍照

大光圈固然進光量多是好事 但是景深太淺運用上技巧也很多 大光圈只是讓你多了一些選擇 但不是絕對

高感光度可以讓快門速度提高 但是高感光度就是帶來雜訊

Sony的BSI的Exmor 背照式感光元件就是改善高ISO雜訊的感光元件
RX10搭載的Exmor R 版的二代感光元件在高ISO的雜訊處理上更上一層樓

不要以為只有大光圈低ISO才是王道...高ISO可用度才是真正強的地方

不然相機測試每次為甚麼都要去測高ISO的雜訊
Sony強就強在這邊 恆定大光圈+Exmor R 的感光元件 整個就是神器一台無誤


不知道Exmor R的話就去Google一下吧..

Sony這樣做讓你一抬不需要換鏡頭把所有東西都包了 而且讓使用者不用怕夜拍高ISO雜訊 很強阿

等你用過一代Exmor 你就會知道二代Exmor R 有多強了

這是一代的外星科技.. ISO3200 F3.5景深都淺成這樣了 開F2.8豈不是淺過頭 那哪能看阿


這張在微光下


當光圈越大 焦平面會越淺 越難對焦 勢必要縮光圈 提高ISO

那ISO拉高雜訊當然會越高 但是Sony這種外星科技就是有辦法讓你拉到ISO3200還很清楚...



跟我說那麼多之前
先爬過我在SONY DC/DSLR版發過多少主題文
初代EXMOR R的TX1的測試文還登上M01小頭版

EXMOR R怎麼好也只是製程技術跟演算晶片的精進
而且也有其缺點

還有別拿近拍散景在那邊說小光圈有多好
隨便拿一台同片幅大光圈DC就看出差別了

另外多框降噪現在每家幾乎都有
高ISO多框用到都膩了
而且真正低光時多框沒握好讓他拍六張合成
還不是糊

EXMOR R再怎麼外星
在低ISO純淨度還是輸給EXMOR

而且製程跟晶片差別

單位像素受光面積大純淨度夠
就要相同製程跟晶片比較下才能看出差別

最簡單的就你拿QX100跟QX10去比較同光圈下同ISO下的純淨度
就可以看出單位像素受光面積大的優點

另外你的論點,縮光圈可改善?
如果你的理論正確
不斷縮光圈的QX10純淨度應該會趨近於QX100 的F1.8

但我只能很老實的跟你說
光圈越縮越小可能造成畫質會變低落的事實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