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SR4) RX10的消息要出現囉

大家吵得頗專業

以最簡單的方式來想 應該是..
假設先做出一台2千萬畫素全片幅 + 24~200mm F2.8鏡頭的相機
然後跟「哆啦A夢」借縮小燈 對整台相機縮小
等感光元件縮小到只剩1吋時 鏡頭因為同步縮小
光圈孔徑也變小 所以成像景深變深

而縮小後的感光元件雖然還是2千萬畫素 但單一畫素的感光面積也縮小了
能得到的光比較少 所以訊號比較弱 比起縮小前
縮小後的成像雜訊就比較高了

總的來說 縮小後的相機 拍出來的照片 視角和縮小前是一樣的
但景深變深了 畫素的雜訊也變多了

這樣想應該沒錯吧?

aowo wrote:
大家吵得頗專業 以...(恕刪)


不過RX10的那顆1吋感光元件是用二代BSI Exmor R 系統.. 高ISO的純淨度強很多

加上A7上面搭載的二代BX影像處理晶片...基本上應該會打趴很多台入門單眼才對
(厄..光24-200 F2.8 ZA 恆定就掀了一堆同價位的APS-C組合了)
一台DC走天涯

伊斯拉菲爾 wrote:
加上A7上面搭載的二代BX影像處理晶片...基本上應該會打趴很多台入門單眼才對
(厄..光24-200 F2.8 ZA 恆定就掀了一堆同價位的APS-C組合了)


超讚的鏡頭規格是一次到位沒錯 但價格上....
現在1.5吋感光元件的Canon G1X賣17000
RX10賣35000 真的是貴在鏡頭上..

用買鏡頭加贈感光原件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aowo wrote:
超讚的鏡頭規格是一次...(恕刪)



Canon那個很澇塞…

感光元件不是大小取勝的
使用技術上影響很大 Sony是Exmor R的感光元件

還有要把鏡頭規格算進去 加上SSM超音波對焦系統 鋁鎂合金機身蔡司鏡片機頂lcd……還有很多旗艦單眼的功能都塞進來了

某程度上很佛心了
Canon那台只有感光元件大就沒了…
一台DC走天涯
我再說明一下

下圖是鏡頭與感光元件的切面示意圖(我自己畫的簡易圖,非正規)
紅色為光圈葉片,藍色為Sensor









以Full Frame來說,在焦距=24mm端時,F2.8之有效光圈口徑為8.57mm



附帶一提
鏡頭前玉那兩條線往鏡頭內的延伸(紅色虛線)
兩條紅色虛線交叉所成的夾角
就是鏡頭焦距在24mm端的視角(攝影上的視角,一般是指對角線的視角,視角由焦距決定)
把Sensor往前移,至上下點剛好頂到兩條紅色虛線時
則兩條紅色虛線交叉點,與Sensor的距離就是焦距(綠色那一條線)
(註:兩條紅色虛線的交叉點,並非真的焦點)





以RX10來說,其1吋的Sensor尺寸約為Full Frame的 1/2.73
RX10在焦距=8.8mm(等效24mm)端時,F2.8之有效光圈口徑為3.14mm
他的切面圖其實就是Full Frame的縮小版(線性比 2.73:1)如下圖





RX10在焦距=8.8mm端時,與Full Frame有相同的視角
因此稱RX10焦距=8.8mm與Full Frame焦距=24mm,兩者為等效焦距



各位可觀察上面兩張圖
一樣都是最大光圈為2.8
但因為片幅的不同(2.73:1)
進光量的差異達7.45:1(線性比為2.73:1,面積比為7.45:1)
下圖應該可以輕易的看出兩者進光量的差異






說到這裡時有兩種狀況須討論:


Case 1:
Full Frame與RX10有相同的畫素密度
(即Full Frame總畫素數目為RX10的7.45倍)

此時Full Frame雖有7.45倍的進光量
但畫素也是為RX10的7.45倍
因此Full Frame每一畫素的受光量與RX10相同







Case 2:
Full Frame與RX10有相同的總畫素數目
此時Full Frame與RX10有相同的畫素
但Full Frame每一畫素面積約為RX10的7.45倍
因此每一畫素的進光量也是RX10的7.45倍




其實我一開始就是以相同畫素為討論原則
也就是Case 2的情形

因此,我在上面有作如下的結論,只是有些人不認同
我現在再重複說一次

在同樣畫素,鏡頭透通率,Sensor光敏度及原生感光度及其他相關變因都相同的前提下

Full Frame在光圈2.8時,其每一畫素之受光量為RX10在光圈2.8時的7.45倍

所以
Full Frame在縮光圈至7.64時,其每一畫素之受光量與RX10相同

也就是說
RX10這顆 8.8-73.3mm F2.8的鏡頭,與Full Frame 24-200mm F7.64才是等效的
(不管是散景效果,或是曝光條件都成立)

至於有網友提出一些照片,以不同片幅的相機,以相同的參數拍攝
得到看似'亮度'相同的照片
來質疑我上面的結論

針對這部分我提出說明

下面三張圖
是在相同光源下,以相同相機、相同鏡頭,同一焦段拍攝
第一張左邊沒放電池,第二張放一顆電池,第三張放二顆電池,以利區別
先觀察這三張圖它們的”亮度”是否相同?







我相信大家肉眼觀察結果,應該是跟我一樣
這三張圖的”亮度”都是一樣的



接這看看這三張圖的Exif參數

第一張是以光圈F4、ISO100快門1秒拍攝
第二張是以光圈F4、ISO100快門0.5秒拍攝
第三張是以光圈F4、ISO100快門0.25秒拍攝

大家或許會質疑,這三張光圈、感光度都一樣
但快門時間不同
曝光條件不同,怎麼可能”亮度”會相同呢?










我的用意是想表達
不同的曝光條件,也可以調整成”亮度”相同的照片

可以在事前調整(提升感光元件的信號)
也可以在事後調整(利用軟體增加EV值)

以這個例子來說
我是在拍攝後用軟體把第二張+1EV,第三張+2EV
這樣,這三張相片的亮度就一樣了





目前數位相機種類繁多,Sensor尺寸差異很大
其每單位畫素的受光量天差地別
如果1吋Sensor相機其光圈可以等效全幅同光圈
那1/2.5寸也可以等效全幅
手機也可以等效全幅
不是嗎?

正因為不同片幅的相機,其每一個畫素的受光量都不同
因此通常業界都會依據傳統底片的標準做些調整
以讓不同片幅的相機在相同的曝光條件下
能夠拍出”亮度”看起來差不多的相片
這些調整的方法就多了
上面三張是事後調整EV值的
當然也可以事前調整
其實相機感光元件是光敏原件
將受光的信號轉成電氣信號
其中光敏條件及新號強弱都可調整
如果RX10在每個畫素接收的光信號轉成電信號時
增加2.73EV(亮度變為原來的7.45倍)
這樣一來RX10與全幅機
以同樣的曝光條件拍攝的相片
就會得到相同亮度的照片了













上面那三張圖
還沒調整EV之前三張圖是這樣子的








asdfzcb wrote:
我再說明一下下圖是鏡...(恕刪)


不用去管Case1 or 2
你把兩個例子中的Sensor換成同樣感光度但大小不同的底片
就會知道一樣f2.8時會得到一樣曝光的兩張底片
就像135和120底片一樣的道理
既然理論上說服不了一直鬼打牆那位..

請問,從最初那幾樓開始到現在,有人跟你抱同樣觀念一起跟眾網友戰鬥(XD)嗎?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理解不同於大部分人的理解?

這樣說好了,結果有兩種

一種是:你的觀念是邪門歪道

另一種是:你發現了從未有人理解的新理論,還坐在電腦前面做什麼,快去發表論文啊!!!



哪種機率比較大呢

okass8328 wrote:
既然理論上說服不了一...(恕刪)


那位網友一定是覺得眾人皆醉他獨醒吧..
不過他還真的是很有耐心..
那麼不厭其煩的去證明自己的論點是對的..
而且對自己認為是對的事非常堅持有自信..
確實難得..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