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克嘟嘟 wrote:
1. 上面的大大您的圖是用W1拍的嗎? 假如是的話是哪個模式拍的啊??
真美耶 ~
2. 剛剛發現鏡頭在調光學變焦的時候, 鏡頭轉動的聲音超明顯的..唧唧嘎嘎的...
尤其是當3x --> 1x的時候...感覺好像鎖很緊的樣子.轉得有點吃力的感覺.
不知道大家的W1是不是都一樣?
因為買回來這幾天都蠻High的, 直到剛剛在在玩的時候..因為週邊環境蠻安靜的.
所以聽起來很明顯!! 我想應該是沒啥大問題才對?? 因為我之前好像聽過有人也是這樣..
怕記錯...不安心..跑上來問問大家情況~ HELP ~~
1.第一張是W1拍的沒錯,使用M模式光圈5.6對焦無限遠
2.W1的確比較大聲,跟P100比較下是大聲多了
又是SONY的伏筆嗎...

若不需要2.5的LCD跟3號電池,P100的確是超值
最近不知道SONY怎麼了,都開始走一些怪怪的路線,一些全新的規格
像是T1應該是第一發吧,不論是使用MS Duo 、 電池 、 超薄機身 、光圈等等
似乎完全看不到是繼承哪一台機種的全新規格
我本身是用V1,用了幾個月覺得這台機器真是不錯,除了套桶規格很怪,難買
回到W1,如果說是V1的後繼,我會覺得,怎麼會是這樣的機器呢?
就像是也曾有人說V1是F717的後繼,我想很多用F717的人應該會不能接受。
可是S社真的越來越愛走這種路線(!)...
V1至少有PASM,光圈也有F2.8~F8 從上文來看,似乎W1的光圈不夠小?
總之,覺得W1像是 (V1 + T1 + P10) / 3
全部揉在一起 變成這台13K的W1 @@...
Yourway wrote:
總覺得是一台V1的精簡版,又不像
回到W1,如果說是V1的後繼,我會覺得,怎麼會是這樣的機器呢?
就像是也曾有人說V1是F717的後繼,我想很多用F717的人應該會不能接受。
可是S社真的越來越愛走這種路線(!)...
V1至少有PASM,光圈也有F2.8~F8 從上文來看,似乎W1的光圈不夠小?
總之,覺得W1像是 (V1 + T1 + P10) / 3
全部揉在一起 變成這台13K的W1 @@...
不會啦~
我從沒把V1當成717的後繼機種,W1也不可能是V1的後繼啦(只有正面像吧)

畢竟功能、等級、價位就差太多了,W1所謂的手動只是幌子而已
實用性不高,畢竟光圈只有2段,讓你拍夜景時能體驗一下手動快感而已
要是SONY給了W1 PASM都到齊的話,光是吃AA電、2.5大螢幕、體積的優點
想必會打到它的高階機種市場,如專業小巧的V系列
那怕是畫質差一點,我看還是一堆人搶吧
W1應該算是延伸P系列路線的新產品
SONY出W1應該是想把市佔率給提升的利器吧
從它不可思議的加入AA電源這規格,應該就讓許多人跳下去了
再加上2.5吋LCD的魅力當然很受歡迎啊~
最賤的是它加入了偽M模式,讓P、W系列在給店員銷售時
也能跟其他家包含PASM的機種假裝平起平坐吧

數年前買壹台FUJI七十五萬畫素數碼機後,就不再用,主要理由有二,像素低,快門遲滯嚴重。我愛好人物瞬間攝影,因此後來一直使用菲林機,T3我認為是經典,操作簡便,反應尚快,小而方便,蔡司鏡頭表現極富韻味。
近來逐漸發現,越來越多人注重消費機之色調表現,快門遲滯問題也有人開始多所討論,因此又重新注意這一線產品,多年前我已自知不是專業者,因此捨棄專業笨重ㄧ切機種,又因使用TR2,所以已是MS卡家族一員,再來SONY機採用蔡司系統,我可以接受,因此決定再買一台試試,當初看到T1,造型極具時尚,但我有些疑慮,也就是後來大家所說,過薄導致不易穩持,因此當W1出現,我認為是出手時機,預購首日即購入。
此機之工藝設計,我認為接近完美,精密度不錯,體貼的穩持設計,雖然不是那麼密合,我仍認為勝T1很多,適當之重量質感極佳,對於其旋鈕,有人嫌陽春,但對於攝影十五年以上有大小機器的我而言,這種定位這種設計,絕讚!!!
快門反應,我認為足夠快,至於鏡頭表現,我認為不及CONTAX T3,艷而不夠韻味,但是可以用啦,也比很多機器好,偏紅色調是索尼機家族基因吧。
光圈2.8,如果能更大更好。閃光回店速度能更快更好。另外將影像經由連接線連接至電視上,會因接點移動訊號不穩,這問題從數年前七十五萬畫素機就有,真是沒辦法。另外M模式我認為半玩家其實可以玩出很多東西啦,例如曝光補償等…
初步心得,就教大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