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最近相機圈傳的風風火火大家原本都在等 Sony A7V 的到來,想不到剛卻在 YT 上看到「Sony RX1R III」發表的消息!原以為只是惡作劇...反覆確認是 Sony 官方頻道我這才戰戰兢兢開了連結。話說 RX1 在當年可說是傳奇般的存在,身為全幅隨身機的鼻祖它的出現甚至比 Leica Q 還要更早,有興趣可以看看吉姆在 2012 年撰寫的「SONY DSC-RX1‧輕巧全幅 完美詮釋」,後來還有 RX1R 與 RX1R II 這兩款機型,不過 RX1R II 在 2015 年推出後就再也沒有改款的消息,吉姆原以為 Sony 早已放棄了這系列專注在無反系統上,想不到真的是十年磨一劍,在 2025 年帶來了這驚人的消息!


Sony RX1R III 搭載背照式全片幅 Exmor R 感光元件,有效畫素來到 6,100 萬,使用 BIONZ XR 影像處理引擎,鏡頭則是 GM 鏡頭問世後少見的蔡司,其規格與前代同為 35mm f/2 Sonnar T*,因此吉姆猜測跟過去是同一顆(3 枚非球面鏡片,含 AA 鏡片),最近對焦距離同為 20 公分,放大倍率同樣是 0.26x 的水準,內建 AI 處理單元並支援 4K 30p 錄影。

正面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機頂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機背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左側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右側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機底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目前從帳面規格來看,RX1R III 可以說是延續了 A7R5 / A7cR 的影像核心,外型大致上與 RX1R II 相同不過線條更簡約,且機頂也朝向平整化的設計,體積 113.3 x 67.9 x 87.5(mm)/ 重量 454 公克(總重 498 公克) ;正面握把並非過去的皮革材質,再來也取消了「S/C/DMF/MF」獨立轉盤,這兩個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部分。

機頂拿掉了可升降的電子觀景窗,取而代之的是支援大型接目器的固定式 EVF,解析度 236 萬點 / 放大倍率 0.7X,機背的 3 吋 235 萬點 LCD,雖然支援觸控但這次居然是採用固定式結構頗耐人尋味...機背按鍵均集中在螢幕右側有利於單手作業,不過還是沒能加入對焦搖桿,看來還是跟體積做出了妥協。

前幾代 RX1/RX1R 系列均是搭載 NP-BX1 這款薄型電池,這次 RX1R III 總算是換上了容量較大的 NP-FW50,單電的拍照續航力可達 270 張,想必有人會好奇為什麼不搭 NP-FZ100?因為機身也會跟著變大啊~那還用說?!

Sony RX1R III 重返全幅隨身機戰場|61MP x Zeiss 35mm f/2 x 4K30P
全部看下來似乎沒提到防手震相關的規格,不論是感光元件防手震或鏡頭防手震都沒,想必又是受制於機身厚度吧?!以下是吉姆整理的重點特色,有興趣的玩家不妨參考參考,我想 Leica Q3 真正的對手或許就是 RX1R III 吧!


/// RX1R III 重點特色

  • 感光元件:61MP 全片幅 ExmorR BSI CMOS 感光元件,搭配 BIONZXR 處理器,提供 15 級寬容動態範圍與低雜訊表現
  • 鏡頭:ZEISS SonnarT* 35mm f/2 鏡頭,採高解析度設計並去除低通濾鏡
  • 自動對焦/AI 優化:AI 主體辨識 + Real-time Recognition AF,識別人、動物、車輛、飛機、昆蟲等,並支援眼部/頭部追蹤,AF 強度大幅提升
  • 多焦段拍攝:支援 35 / 50 / 70mm 等效焦段裁切,RAW 格式可保留完整畫幅資訊以利後製裁切
  • 微距模式:鏡頭設有所謂 “macro ring” 切換,最近對焦至 20cm(0.26× 放大率)
  • 影像畫質與錄影功能:4K UHD 60fps、10-bit 4:2:2 XAVC S‑I 內錄,Super35 裁切可錄 4K/30p,或 6.2K 過掃採樣 ;支援 S‑Log3、HLG、S-Gamut3.Cine、S-Cinetone 色彩配置,具備 12 種內建創意外觀(包括 FL2、FL3)
  • 觀景窗與螢幕:236 萬點 XGA OLED EVF(約0.70x 放大倍率),3 吋 236 萬點觸控 LCD
  • 機身材質與操控:鎂合金機身,具流暢頂板設計與加強握把,具多轉盤可自訂設定
  • 電池與充電:使用 NP‑FW50 電池,CIPA 測試下 LCD 拍攝約 300 張,EVF 拍攝約 270 張 ;支援 USB‑C PD 快充
  • 儲存與連接:單 SDXC UHS‑II 卡槽,USB‑C、HDMI、麥克風接孔
  • 美金報價 US$5,099.99,折合台幣約 NT$149,800
2025-07-16 0:01 發佈
終於,出就是買
bryan05

比起光圈,我更在意的是防手震!!!

2025-07-16 2:41
xavieryeung

4K60的話,應該很快過熱,而且以a7CR同一片CMOS,在4K60是有1.2x crop,35mm定焦鏡就會換成41mm的視角,有點窄。作為RX1RII預購買家,只能說這RX1R三代太沒有誠意了

2025-07-16 4:56
我猜價格是13萬9
KiKiUnicorn

美金報價 US$5,099.99,折合台幣約 NT$149,800 [敲碗]

2025-07-16 8:26
雖然規格有差,但還是覺得富士中片幅那台有夠便宜
pro_yo

同感,富士中片幅那台居然因為這台定價感覺性價比出來了…

2025-07-16 7:40
雖然10年磨一劍,但有幾點真的很難接受 :

1. 若沒防守震機制,搭載61MP規格感覺快門沒1/125其微震很難避免
2. EVF的規格真的跟不上這預期要1X萬的SONY品牌價格區間
3. 似乎也沒有翻轉螢幕搭載,這個應該是Q3改款重點之一卻沒有跟上,感覺已公布答案了卻沒抄

剩下就是最後的正式價格看大家是否會衝了!
Leica/Fujifilm/Pentax/Ricoh/Sony/Contax/Rollei
很多大家想要的東西卻沒上固然可惜,但理由想必就是那個
體積、體積、體積,很重要所以講三次
要是那些功能規格全部都弄上去,這台大概體積會跟A7cR差不多......
我比較驚訝的是那顆祖傳蔡司35mm F2還有辦法應付61MP的畫素.....嗎?
期待實測
fanmed

講的很好,其實只要把RX1R3和A7Cr翻到底面擺在一起就能理解爲什麼用小電池為什麼沒有防手震,啊就沒空間啊,如果硬要塞這些東西,我猜機身和A7CR就長的一模一樣了那還要它幹嘛

2025-07-19 14:06
如果15萬的價格成真,那.....我是真的想不太到這台的優勢在哪......

不換大電池,目的是控制尺寸,但這句話的意義不在於「控制總體積」
而是為了控制「風格」,要的就是這個復古造型
畢竟100電池再凸,也比這顆35 f2短。
好歹也是多了不少,這種破釜沉舟的堅持我給予褒獎

表面材質我覺得應該要選擇a7初代、那種光滑金屬的材質
如今SONY很愛的磨砂面處理,雖然很搭SONY的塑料鏡頭,但總是缺少一種質感,感覺有些塑料
何況RX1不能換鏡頭

RX1系列確實一代經典,可以說它的存在間接奠定了如今的富士(電子時代的富士)
有多少老砲,收一台FUJI的理由,僅僅是為了圓RX1這個美麗又高性能小鋼炮的夢

這種小型隨拍機,6千萬畫素是為了不要丟「R」的臉,卻徒增傳手機快速分享的負擔
無防手震,可能會導致6千萬畫素失去剪裁能力
我曾經持有過X100V,沒有防手震,2千萬畫素就要拍小心一點,旅拍抓拍只能看運氣
VI才是完全體。

眾所皆知,萊卡高昂的售價,7成是賣可樂標,2成賣調色,1成賣性能
至於RX1R3?圖他SONY商標?圖他調色?圖他性能?
看完官方的宣傳片,這台RX1R3怎麼不乾脆內建黑柔濾鏡呢?

其實我很欣賞一家公司能夠有「跳脫理性束縛,來談一場愚蠢的戀愛」
就像是論操控、論握感整整30年的NIKON,突然出Zf
SONY支持者認真這麼多年,望向那一年比一年扎實的握持感,是需要再做一場夢了

只是看到那個價格............我就醒了.............
皮爾卡燈

我也醒了[大哭]

2025-07-16 9:23
johntsteck

這台的優勢就是你拿在手上,它會像Leica相機一樣讓你的社交及泡妞能力直線上升

2025-07-16 11:34
還是很香的。

怎麼樣都有得嫌。
跟其他品牌相比,索尼至少還有百貨週年慶可以期待一下…
看有沒有買萬折千小補一下
感謝分享&介紹,機身小巧外型帥氣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