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差在感光原理,dp系列的是跟底片一樣垂直1:1感光,其它家單片ccd & cmos都是"補插點運算"出來的, 所以單片感光再怎麼演算也算不出dp三層cmos的精細.單片CMOS跟底片感光差異就像一個人戴了一幅馬賽克的眼鏡, 你問他能看到多細?我看家人用d700拍的照片也是跟上圖右二張一樣. 我的dp1s拍得大多時間都比D700精細. (尤其拍風景),晚上就不行了. 三層cmos需要較多的光線穿透. 晚上或室內就跟底片類似. 顏色會淡掉.客觀一點講: 因為感光方式不一樣, 所以建議不要擺在一起比 (自己心裡知道就好, 但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
fangxyz wrote:主要是差在感光原理,...(恕刪) 對呀, 我也想說精細這一點, 在其他家好像就有一點不同, 真的單片感光再怎麼演算也算不出dp三層cmos的精細.其實買dp的用家都是因為這家這特別的感光方式吧但限制就是>>"晚上或室內就跟底片類似. 顏色會淡掉."比喻的真好.."自己心裡知道就好, 但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 十分同意
fangxyz wrote:客觀一點講: 因為感光方式不一樣, 所以建議不要擺在一起比 (自己心裡知道就好, 但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 ,,...(恕刪) 確實,最好不要比。要比也要把變因控制好,中學實驗課都有學過變因的時間、地點、曝光、白平衡,再來就是尺寸,拿兩張尺寸差很多的圖比較精細度?您把D700的原吋照片縮到2640x1760,另外也把DP1s的原吋照片用放大軟體放到4256x2832再來比對看看所謂的精細度吧套句人家說的,感光元件大片不是在大好玩的
我可以體會那種花了大錢買不到高畫質的心理, 不願承認,哈哈.單片感光要計算到跟1:1感光精細,真的很不容易,聰明人應該懂....全幅感光元件大是為了要給舊鏡頭用的啦, 感光還是1千萬畫素...只是顆粒比較粗....貴是貴在"電子性能"跟"可換鏡頭"及"擴充性"及"比消費機補插點補得比較漂亮(抹得比較美)"及高ISO,畫質要用補插點提升到跟 1:1感光的細緻...很難.單片感光跟 Sigma 三層感光最容易分出勝負的就在拍"葉子", 因為葉子顏色都很接近, 一不小心計算就會糊在一起. 或者拍同顏色自然相近的事物, 三層感光可以保留較多的細節.這几天陰天, D200 一台5萬多, 畫質跟 18000的 DP1s差不多. (同樣是APSC尺寸)Nikon D200附加壓縮檔: 201002/mobile01-1357752c81137dfc0ba6b129e61d3b8d.zipSigma DP1s附加壓縮檔: 201002/mobile01-b425790970a175f762a3c93cfe73dce0.zipNikon D200Sigma DP1sNikon D200Sigma DP1sNikon D200Sigma DP1s像我說的, 顏色愈相近,東西愈小的....三層感光的厲害就出來了..哈哈. 立體真實感好很多. 金屬反光完整呈現...D200已經糊了.DP1真是一台輕巧高畫質隨身機....拿D200好重...街拍還會被路人用關注眼神看....
fangxyz wrote:我可以體會那種花了大...(恕刪) 這花大錢不願意承認有何干係?變因沒有控制的測試,只有淪為自我感覺良好罷了...聰明人更懂這個!這樓蓋在這似乎缺少些挑戰,樓主可以試試在N家開看看!保重!
akihindo wrote:要比也要把變因控制好,中學實驗課都有學過變因的時間、地點、曝光、白平衡,再來就是尺寸,拿兩張尺寸差很多的圖比較精細度?您把D700的原吋照片縮到2640x1760,另外也把DP1s的原吋照片用放大軟體放到4256x2832再來比對看看所謂的精細度吧 肉鬆鬆 wrote:變因沒有控制的測試,只有淪為自我感覺良好罷了...聰明人更懂這個! 話說去年S版好像也出過一位自我感覺良好的仁兄...
文章是我發的, 不是要跟大家吵, 也不是什麼感覺良好, 怎樣也好我只是要證明dp的能力(細緻, 銳利)是不用懷疑的我也是用nikon, 但我相信dp1的畫質跟現在很多外面的dslr 28mm f4比較是優勝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