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從QQQ到Q

jeffcyc wrote:
每個人觀看角度也許...(恕刪)


這是小弟的照片

前樓的貼圖比較已經有了,還不夠嗎?
這樣的比較已經如此明顯了說。

Joe2001 wrote:
這是小弟的照片
前樓的貼圖比較已經有了,還不夠嗎?
這樣的比較已經如此明顯了說。

謝謝Joe兄的配合~
我自己的判斷很容易,也很快.除了影像細節還有色彩的偏差,我自己
很快就能知道.但很明顯的,我的理解與標準跟您存在著很大差異...
麻煩您提供原圖,是希望讓其他有興趣的人.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標
準去判斷.只看局部的差異,也許不夠完整.總之,內行看門道,外行看
熱鬧.只要自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好.

此外,我先前分享的都是剛拿到相機時拍的.可能多數是JPG直出的照
片(我原先想說,JPG直出的照片比較具機身性能的參考.若經過SPP,可
能因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變數就會因此而拉大了.會影像判斷).

不過,因為先前的認知.SPP輸出的照片畫質比JPG直出還差.所以,我再
分享兩張經新版SPP調整過的照片給大家參考....

DP3Q SPP調整原圖

DP2Q SPP調整原圖
jeffcyc wrote:
謝謝Joe兄的配合...(恕刪)


Jeff 兄
謝謝您的分享,滿天花朵,拍得很美。

因為花朵的密度太高,所以要比較相機的解析力,色彩,就必須放大了。

請您看DP2Q,花朵瓣片的色彩,沒有明顯的漸層與過渡,容易有一塊白,或一塊淡黃。
左下方紅色包包,下方群眾的衣服,人臉其色塊的模糊化,也很嚴重。這在DPM系列,是看不到的。
為什麼有這種現象,也有許多前輩說明了,那是為了加速機身性能,或者求取馬賽克陣列的平均值,所採用的抹除技術,在許多非X3 技術的機身,都用一樣的塗抹,來求取速度等性能。這也是為何DPM系列不能拿來拍女人,但是Q系列可以,因為塗抹技術。

但,抹除之後,犧牲的,是
色彩跟另一個色彩間,有連續過渡的特性,以及解析力。

這是小弟DP2M的相片
您可以看到教堂上的鐵桿,窗櫺,下方的公車玻璃反射天空的顏色,公車的牌照數字,行人的衣服,這些細節,顏色,都是保留完整。

說真的,跟其他廠牌的中階機比,已經可以打翻一竿子機種了。
但是,X3 把解析力的標準拉到異常的高,因此,DPQ 系列的對手不是別人,是自己的前輩。

如果您的這兩張圖,以同樣的取景,使用DPM系列拍攝的話,小弟認為畫質與色彩的演譯,將會更為驚人。
跟機身無關的,構圖很美。

Joe2001 wrote:
因為花朵的密度太高,所以要比較相機的解析力,色彩,就必須放大了。
請您看DP2Q,花朵瓣片的色彩,沒有明顯的漸層與過渡,容易有一塊白,或一塊淡黃。
左下方紅色包包,其色塊的模糊化,也很嚴重。這在DPM系列,是看不到的。
色彩跟另一個色彩一間,是有連續過渡的特性......


謝謝您專業的解說.... 我個人沒有甚麼意見.我尊重每個人自己的看法.....
如果能有跟文字內容匹配的照片做參考.那就更好了~

對了,我突然很好奇您使用來觀察影像畫質好壞的顯示工具是甚麼廠牌與型號?
因為我們彼此對相同照片,其畫質好壞的看法竟然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所以,
我滿想了解可能的原因.所以,如果方便的話.麻煩告知您使用的顯示器是...
手機? 筆電? PAD或是PC的大型顯示器?(希望能提供型號.方便我參考背光
模式及其顯示色域).照片處理有無做色彩管理(看您對我照片問題的描述,感
覺滿專業,且獨到.所以,我也很想了解我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X3用了十幾
年,我竟然看不出來.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也想從專業人士身上學到經驗.
謝謝~

此外,我個人認為經由SPP調整過的照片.通常牽涉到某個個人的偏好與調整功力
的差異在裡面.比較難作為一台機身性能的參考(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就我自
己的標準來看,我認為絕大部分的人.光用色輪調色就有很大問題... 所以,常
會看到許多"自我感覺良好",但其影像的色彩與畫質的劣化卻已到達"慘不忍睹"
的程度. 當然,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對我的照片,也有相同的感覺. 所以,我才希
望大家把照片分享出來. 至少,有照片才會有個客觀的比較基準.否則,言語上
的"感覺"或"想法",是很難讓每個人準確的"感受"或"體會".
jeffcyc wrote:
謝謝您專業的解說.... 我個人沒有甚麼意見.我尊重每個人自己的看法.....
如果能有跟文字內容匹配的照片做參考.那就更好了~
此外,我個人認為經由SPP調整過的照片.通常牽涉到某個個人的偏好與調整功力
的差異在裡面.比較難作為一台機身性能的參考. (就我自己的標準來看,我認為
絕大部分的人.光用色輪調色就有很大問題... 所以,常會看到許多"自我感覺良
好",但其實色彩的偏差已到達"慘不忍睹"的程度. 當然,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對我
的照片,也有相同的感覺. 所以,我才希望大家把照片分享出來. 至少,有照片才
會有比較基準.否則,言語上的"感覺"或"想法",是很難讓大家"感受"或"體會"得
出來.)


Jeff 大,

我完全認同,因為小弟剛使用時,色彩調出來也是慘不忍睹的。
也可以看到剛入手的夥伴,分享出顏色色差很嚴重的照片,但我們都知道,這是X3的缺點。

Q系列為了改善這個缺點,把令人驕傲的1:1:1三原色的捕捉技術,改成 1:1:4,結果是顯著的,色偏不嚴重了,速度變快了。
但結果就是如同大大您分享的第一頁第一張照片,紅色花朵漸層的部分有色塊,不連續,還有第二頁的也是。

但其實這些僅是小弟被M系列的畫質所迷,對Q系列的高度的要求。
尤其是首頁的那句話,什麼細節絕不妥協的,這不是妥協,什麼是妥協?





導致小弟現在購買機身,如果沒有來個八成M的解析力,還真的看不上眼。
這也是我先買 A7S 接老鏡負責大景與暗景,配上DP2 或 3M 雙機流到處跑的原因。A7S解析力遠遠大輸我的M系列,只能當我的暫時夜拍機。

小弟也非常欽佩Jeff大的網路胸襟,沒有謾罵,挑釁,僅是對事實的追求,這對追求真理來說,是一舒服愉悅的過程。
Joe2001 wrote:
Jeff 大,我完全...(恕刪)


別管01標題怎麼下了,小爛公司01,你管他啊!


Q也沒賣多貴,買來用用看嘛。畢竟要同一個人,一樣的使用環境跟一樣調整口味來比較才有參考價值,搞不好某些人的環境跟口味不適合用Q但是另一些人蠻適合…自己真的買下用過一陣子,搞不好覺得還蠻OK的,真的不喜歡,賣出也虧不了多少錢。

我兩者都用的感覺是,M跟Q都還不錯啦,花錢給Q並沒有讓我覺得不值得。

對了,JOE兄收一下訊息吧

peter1027 wrote:
別管01標題怎麼下...(恕刪)


Peter 兄,
謝謝您的分享,收到!

關於Jeff 大的問題,顯示器使用是:

1. BenQ 55吋 黑湛屛
2. Asus 24吋電腦顯示器。
3. Optoma HD 82 投影機

與家人一起分享照片時,大都使用投影機,少數使用黑湛屛。

Joe2001 wrote:
顯示器使用是:
1. BenQ 55吋 黑湛屛
2. Asus 24吋電腦顯示器。
3. Optoma HD 82 投影機
與家人一起分享照片時,大都使用投影機,少數使用黑湛屛。


請問Joe兄所使用的顯示工具是否有經過色度計或光譜儀校過色?
(如有,請問所使用的校色的工具是?)
是否有作色彩管理?(如有,方便簡述一下過程?)
我大槪知道為何Joe兄為何對影像畫質的看法為何與我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了.
我想,稍微了解螢幕為何需要校色及色彩管理之重要性的人.應該都可知道,一
個螢幕有經過標準化,和沒經過標準化的人談畫質.基本上就是雞同鴨講.除了
標準化以外,LCD顯示顯示面板的差異(TN,ISP,PA,亮面,霧面),LCD背光方式
(LED,CCFL),甚至使用色域的差異.都會"嚴重"影響我們對影像品質的判斷.

非標準的螢幕(手機,PAD,電視,投影機),看起來通常都會比PC標準螢幕(經校色及
色彩管理)來得"好看"許多.但是這並非原汁原味(因為加了太多廠商自己的"調味
料"在裡面).所以這些顯示裝置的色彩,對比,飽和度,銳利度....等等.已跟單
從機身出來的影像偏離甚遠了.由於色彩管理還滿複雜的,在此我就不多說了(也
很難單用文字表達清楚).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搜尋"色彩管理"相關文章.

我也大概說明一下,我使用的螢幕,校色工具,與處理照片所使用的色域.
1.顯示器: DELL U2412M (IPS面板,LED背光)
2.校色工具: ColorMunki Photo
3.使用色域: sRGB

jeffcyc wrote:
請問Joe兄所使用的...(恕刪)


其實沒這種事啦,我的螢幕、電視都沒校色,我隨便也看的出來merrill畫質打趴5d2、5d3或是什麼sony一堆我都不想記型號的機器。
peter1027 wrote:
其實沒這種事啦,我...(恕刪)


是啊,畫質,色塊的差異,跟是否有校正,是兩回事吧

一個是畫質差,有色塊,一個是沒有。在三個不同的設備裡,其差異很清楚耶

我一直強調的,是 Q 犧牲了畫質與色彩過渡,並非色彩準確性喔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