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入門知識 Sigma DP從SPP出圖調整到Photoshop後制處理分享

DP新人經常問如何才能排出想xx大大那樣精彩的圖片,其實用好DP會拍只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在SPP的調整處理和後制處理中,所以作為新人不要光抱怨一定要學會SPP等主要工具的應用才能駕馭好DP.

這次寫的是一些入門的知識,日後有時間會陸續加入其他知識.

我個人的DP出圖處理流程是 SPP調整參數->TIFF輸出->Photoshop/Lightroom後制增強效果

這次的例子是要從SPP輸出的圖1達到圖2的最終效果.

圖1:SPP裡經過參數調整輸出的TIFF




圖2:經Photoshop處理後制的最終效果



嚴格來說這張圖片並不算十分出色,在高速飛馳的輕軌上拍攝,DP2在車內使用400 ISO仍然有可能快門過低,加上列車的行駛搖晃對准焦拍攝並不輕松.
2010-08-23 0:26 發佈
一切都要從SPP的出圖調整開始講起

這是SPP中未調整任何參數時的畫面,這原畫面的效果一點都不討人喜歡.



先來一個SPP默認的自動調整看看效果如何.



噢,這效果不是我想要的~ 大部分時間我發現SPP的自動效果都不能達到我想要的畫面,畢竟軟件都只會按規律辦事,SPP不會分辨這是夜景或者逆光照片,它只會公式化地調整.

以下是我自行調整的結果



首先這張圖片車窗外曝光有點過,我還是減少一點曝光不過沒SPP的自動那麼多,減0.6足夠.(這個數值是根據人的臉部光暗決定的,減少曝光的前提要確保人臉的曝光不能太光也不能太暗)

對比度,這張圖我亦減了對比度,整張圖片都沒過過暗的地方如果提高對比度會讓窗外的高光細節進一步丟失.

陰影,我減了0.6,這個我希望車內光線照不到的地方比窗外稍暗.

高光,這張圖我增加了0.5,原因是圖中麻豆的臉是朝著窗外望的,鼻梁和嘴唇都應該有高光線條,我不希望這些細節受到抑制.

飽和度,一般都不動,DP默認的飽和度已經有非常鮮艷的色彩,再要增加飽和度將會丟失細節.

Fill Light +0.3,我發現SPP默認的參數都很喜歡加Fill Light,某些時候Fill Light會有好的效果,某些時候加了Fill Light會顯得不自然,具體自己試試就知道,Fill Light的作用是將暗的地方提亮同時亮的部分也會降低,如果Fill Light加多了整張照片看起來會很平毫無立體感.

銳度,我習慣如果加了Fill Light都加一點銳度,Fill Light會讓圖片的銳利度輕微下降,原因是他提亮暗的地方,降低亮的地方也就等於壓制對比度領銳度下降.

白平衡

這個必須要詳細一點說,白平衡可以說是DP最重要的調整參數,能否得到好的色彩或者還原出本來的顏色白平衡很關鍵.白平衡的設置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預設白平衡模式,二是色輪的微調.一般拍攝的時候我會把DP2上白平衡設置調整為自動或者自定義,DP2的自動白平衡大多數時間都還可以,不過我更喜歡使用自定義,自定義的時候我會用一個叫做D50的白平衡參數,具體解析是用DP2對著一個5000k色溫的白色屏幕進行自定義白平衡設置,這個自定義設置一旦設好我 就基本保持不動.根據個人的經驗DP的色彩原理比較復雜,很多時候色彩的組合調整不是但純的線性狀態,所以我拍攝時固定一個自定義的白平衡能幫助我判讀屏幕上的內容曝光是否足夠,用5000k的色溫是因為效果比較理想屏幕看到的效果和現場接近,至於X3輸出的實際效果可以在SPP中對白平衡進行調整,對於同一時間同一條件下拍攝的圖片都可以用相同的白平衡設置.

如何獲得一個5000k色溫發光的白色物體?我用一台S-IPS的顯示器配合紅蜘蛛3代進行色溫調校,調整到色溫為5000k,打開Photoshop建立一純白色圖層,再使用DP2的自定義白平衡功能對著白色屏幕拍攝.

這張圖的白平衡設置我調整為日光,且色輪的調整為8M+8Y.為什麼選日光白平衡,因為我考慮到車窗外的物體是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模特的臉部亦主要受日光的照射,車箱內還有白色的冷光燈,所以在日光照不到的地方色彩的還原並不會准確.在設定了主白平衡模式後還需要用色輪來細微調整,這張圖就比較好做,我挑選麻豆白色衣服上的一處位置用自定義白平衡吸管點一下得到8M+8Y的數值,意識就是圖片中補償了8個單位的洋紅色和8個單位的黃色,到這一步整個圖片的色彩都鮮活起來,尤其是人的膚色.

未完待續.


不論做任何色彩調整,必須先確保你有一台能正確顯示顏色的顯示器,關於這點我通常都會采用蜘蛛一類的色彩校正器對屏幕進行校色.

從SPP中輸出的圖片如需要用Photoshop後制處理,我一般會選擇轉換為TIFF並將色彩模式設置為ADOBE RGB,調整完畢需要保存輸出到網頁使用時再存檔為JPEG並轉換色彩模式到SRGB.

補充我通常輸出使用的設定畫面,如果我需要進行列印輸出後期我會用軟件進行插值,通常我不用Photoshop而是用一個名為PhotoZoom Pro的軟體進行調整.



本例調整中還需要使用2個Photoshop的外掛插件,一個是Nik的Viveza2 另一個是Nk的Color Efer Pro,前者可以用來調整圖像的局部偏色已經局部調整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後者主要是套用預先設置的膠片色彩模式以增強圖片效果.

Viveza的界面




Color Efer Pro的界面


進入Photoshop後,我通常第一部調整會修正DP的產生四周失光現象也就是暗角.



見上圖調整圖片暗較我使用比較特殊的方法,在原照片上新建一個圖層1,圖層1中是用DP2拍攝並經過Photoshop處理的圖片,我將圖層1的混合模式調整為濾色並適當調整不透明度.

讓我用一個GIF動畫來表示調整前後的暗角效果.

让我来解析以下这种特殊的暗角调整方式。

我新建立的图层1中的究竟是什么内容?

DP2的暗角十分不平均,而且我不确定是否每台机都一样,在不同的光圈下暗角的范围亦有所不同[这一点单反机的所有镜头都暗角,特别是光圈越大的镜头在全开光圈下有其明显],这样我必需要采用特别的方法来解决DP的暗角。

我的解決方法是先用DP2對著白色的屏幕或者白色的牆拍一張.

用Photoshop打開後就可以看到DP2在此檔光圈下的暗角,嚴格來說沒檔光圈的情況都不一樣,你可以每檔光圈都拍一張.




暗角的情況是中間亮度最高,從中間外四周擴散開均有亮度不均的現在.我在Photoshop中再建立一個圖層,並吸取剛才圖片中間亮度最光的色塊進行填充,再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差值,這時你會發現圖片中大部分的顏色是黑或者很深色,這些地方表示失光不嚴重,其它略微發白的地方都是我們需要修正的失光區域,有這個文件後以後每次用Photoshop修正DP2的暗角只要把該圖層放到原文件上,再調整混合模式為濾色並適當調整不透明度就可以啦,如果你比較嚴謹可以每檔光圈都拍一張.



謝謝分享這麼棒的教學文章,令人期待的下回分解!
完成上一步後我接著要修正圖片的暗綠色邊角,這是DP系列的一大特色,通常在光線稍微差一點的地方拍攝尤其是室內就一定會有綠角出現.

首先我在Photoshop中合並前2部的效果至圖層3,接著在外掛濾鏡中啟動Viveza2.[沒有這個濾鏡的朋友去Nik的網站下載,順便可看一下官方的視頻教學]



在Viveza 2中我首先新建一個控制點,並將控制點的位置設置於白色車廂中明顯呈現綠色的位置.



接下來將這一點的飽和度調整到0%,哇照片上馬上出現明顯變化所有便暗綠的地方全部都恢復正常啦,當然有其它一些顏色的飽和度亦有所降低,我們可以接著加入其他的控制點,圖上我一共使用了5個控制點,除了第一點用於消除綠色外,其他的點都點在不需要降低飽和度的地方參數用默認的設置.



最後我還在白色的車體部分增加一個控制點,並將亮度增加40%,一下子車內的白色部分明亮多了.

Viveza這個軟件很適合用來調整DP的局部偏色,畢竟不需要在Photoshop中建立多個圖層和使用MASK就可以完成.

調整完暗角和暗綠後最後一步就是增強圖片效果,功力深厚的大大可以用Photoshop自行調整,小弟比較懶請來Color Efex Pro完成最後一步.

首先啟動Photoshop中的外掛插件,Nik Color Efex Pro.[沒有的請上Nik的網站去下載]



這次我套用一個Film Effects[菲林膠片效果]中的Kodak Ektachrome 64 Pro這個效果.


整個調整過程都完成了,寫起來雖然很多步驟實際做起來是很快的.

DP系列的調整並不復習,關鍵點在於要找對問題的解決方法,希望這種心得經驗分享能對大家有用.
ewingsu wrote:
一切都要從SPP的出...(恕刪)
請問高光和陰影要如何才可以用得得心應手?
我還是不太明白高光和陰影的原理
真的是感謝願意分享教學,相信對於像我一樣不太會調整的DP user肯定是收穫良多!
DP真的是台讓人又愛又恨的機器,真的很希望只單用SPP就能出圖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