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是否建議LX100取代Sony Rx100 m3?


cdx wrote:
真要買lx100等等香港來的水貨
有希望賣到2萬5以內!...(恕刪)


香港和日本也少貨,十分貴。
JPG多框除噪...我覺得還是別在ISO測試中提這個比較好

1.多框連拍注定題材有限
會動的東西不適用
連拍+合成,造成拍攝間隔長

2.會變模糊,跟原本單張拍攝一眼就能區分

所以,除了極少狀況,一般我是不會主動用多框除噪
不過原來LX100沒多框?我還以為這跟全景拍攝、濾鏡一樣都是各家採納了

---

還有,4K錄影目前看起來還是有用的
就算是放到1080P螢幕也比較細緻
我推測把4K影片後製壓成1080P也比相機直接錄的1080P好

這問題出在目前的1080P錄影畫質沒有到點對點那樣清晰
簡單說,同樣1080P影片,哪一家錄出來可以直接跟藍光電影比?
要知道藍光電影也只是1080P解析度
但人家是用更高規去壓縮來的,所以勝過同樣1080P的相機錄影

像GOPRO也是,同一台機器用1080P跟4K錄出來的影片
放在1080P螢幕上還是4K影片清晰
照理來說,如果內部都是4K取樣
然後輸出分成1080P或4K,畫質不致於在1080P螢幕上差太多

但結果卻不然
只能想成目前機器直出1080P錄影不夠優(流量、取樣之類的問題)
需要靠4K解析度去提升

很像3D遊戲的狀況,要去除鋸齒,還是直接拉高解析度最快
低解析度不管反鋸齒開幾倍都有極限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怎麼有些人還是這麼愛挺RX100m3啊...
m3整體表現確實令人吸晴,體積與畫質之間也取得不錯的平衡點

但LX100有同視角下可切換多種比例
高ISO表現小贏m3,比M4/3差一些而已
比一吋的m3更容易製造出淺景深
鏡頭各光圈表現都非常銳利甚至勝過m3一籌
想要高畫質又能隨身,LX100已經是不二機選

至於不夠口袋這一點,我覺得很多人已經追求輕便追求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殊不知一味的追求下去,未來新機體積的發展便很可能由此侷限住


高畫質隨身機, LX100絕對不是不二機選(應該說,根本沒有不二機選)
選相機,是選適合自己的,不是選總分最高的
雖然個人二選一會選P
但有需要口袋輕便機型的,選擇RX100 M3會比較適合

這就有點像是Sony A7系列對m43
A7系高ISO贏, 容易製造淺景深
但如果有人說A7系是高畫質便攜的唯一選,個人仍是不以為然
百家爭鳴,各有所選,才是正道

一定要注意每個人有不同需求,不同選擇
選相機不會只有唯一解

未來輕便需求的走向,還有無線成熟後的QX like相機
用google glass 構圖,穿戴式設備操控
個人覺得,目前仍看不到輕便需求的侷限性

走火入魔是個負面字眼,宜慎用

CUFOX wrote:
更何況Sony的多框除噪這麼好用的話,怎不見Canon、Nikon、Olympus、Fujifilm、Leica...相繼採用呢?

也許因為技術不夠吧?


其實Canon、Nikon、Panasonic都有類似的多幅降噪,只是大都用在DC上...
這跟技術沒有關聯,別把SONY想的太偉大...
h2o0830 wrote:
LX100的規格讓我十分心動,
但現正使用Sony Rx100 m3,
不知各位先進可否給小弟建議,
LX100是否值得我換機呢?
謝謝。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42&t=4176421

看完這評測你應該就想換了

有網友回報展場價27000元送雙原電(所以總共三顆!)+原廠64G U3高速記憶卡+原廠皮套,外加刷卡三期零利率,非常划算

現在公司貨價格跳很慢了,雖然還不知道水貨賣多少,但27000已經跟世界接軌,至少是公道價啦~快下手吧,早買早享受,早買早進入4K時代
SKAP wrote:JPG多框除噪...我覺得還是別在ISO


多框降燥很易糊
即使沒糊,看起來也像糊的
一開始以為這功能很神
用過後就不再使用了
LX100比較明顯的優勢有三個
4K錄影、對焦速度、較淺的景深

M3較明顯的優勢有三個
較輕便的機身體積、180度翻轉螢幕有利取景、內建閃燈

低iso畫質方面LX100反倒居於劣勢
因為M3畫質本來就很不錯,再加上縮圖優勢(20mp vs 12mp)
連帶的M3望遠端擴展利用性也較高(裁切利用)

高iso畫質方面M3大概輸了半級以上 (RAW)
但同樣的M3可利用縮圖優勢縮小差距
不過單就JPG直NR出來看,P家較進步
偏好JPG直出的人應該會覺得高iso差距更大

淺景深效果方面
坦白說個人是覺得不用期望太高
LX100的淺景深程度,廣角端比M43 12/2淺1/3級,望遠端比M43 1235/2.8深1/3級
在M43上這兩支鏡頭應該是不會有人說拿來拍人像淺景深效果好的

LX100真正較吸引我的地方是操控界面佈局
傳統式光圈快門獨立轉盤,直覺好理解
用起來比較有人機一體的感覺

不過P家機至今仍然沒有M模式auto iso曝光補償
這部份是覺得比較遺憾

zakkwang wrote:
不過P家機至今仍然沒有M模式auto iso曝光補償
這部份是覺得比較遺憾


LX100,01評測是說:M模式下ISO設為自動時,無法進行曝光補償。
代表M模式下可以自動ISO,只是無法調整曝光補償,這應該日後可韌體改進。

GH4據說也有此功能,未來新機有搭載的可能性很大。

kanako0605 wrote:
LX100,01評測是說:M模式下ISO設為自動時,無法進行曝光補償。
代表M模式下可以自動ISO,只是無法調整曝光補償,這應該日後可韌體改進。
謝謝補充
我主要是覺得M模式auto iso不能曝光補償,會讓M模式auto iso實用性大減
用O家機、F家機時最困擾的也是這部份

當然,確實有些人用不習慣M模式auto iso,或不接受這個操作概念
這部份就見仁見智了,不見得每個人都覺得這功能很重要

h2o0830 wrote:
LX100的規格讓我十分心動,
但現正使用Sony Rx100 m3,
不知各位先進可否給小弟建議,
LX100是否值得我換機呢?
謝謝。

我認為如果沒翻轉自拍需求,
可以換LX100,
Pan推這台真的算目前DC數一數二了吧,
不只打別家自家的也打到了,
我對於敢衝的廠家都給於好評,
sony RX系列的成功,
至感覺開始擠牙膏且價位過高,
也該給其多些壓力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