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叔叔 wrote:當初說片幅大小不是重...(恕刪) DC的重點當然不是片幅,而是感光元件與鏡頭的搭配舉個例子,Olympus Stylus 1如果不是1/1.7",會長到多大?為什麼Nikon Coolpix A不去作變焦鏡而是作一個定焦鏡?APS-C片幅的變焦DC曾經出現過 --- 2005年的Sony DSC-R1,不是沒有前例今天開始有廠商投入某種片幅的DC,純粹就是技術到位市場評估也到位了而已,別忘了這麼多DC廠,連領頭的Sony都是財務不佳的狀態,其他幾乎把DC部門裁徹掉的廠商,可沒那麼多本錢去衝刺有前景但不一定能解決當前財務狀況的產品當然,Sony的曲面感光元件能大量生產並壓低價格,鏡頭有機會作小,DC就有機會往更大的片幅走,甚至是FF不過這是一種未來的預測,沒有那種百分之百準的,說中了也多少有運氣成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可能不小心說中了一項,但背後其實沒說中的有幾百項不需要沾沾自喜甚至落井下石==如果片幅愈來愈大是趨勢,Sony曾經推出DSC-R1這台APS-C加上變焦鏡的DC,但這是2005年的機種,中間這一大段時間沒有任何後繼產品,直到2012年RX100出現,同時,Sony自己宣稱RX100是他們內部認定的DSC-R1的傳承者 (不是RX1,是RX100)APS-C --> 1",過了7年,片幅沒有變大,就Sony自己的作法而言,跟你想的趨勢反過來了,不是嗎?無論Sony是不是為了保護自家的APS-C微單所以才不推出APS-C的DC,RX100是台體積能被消費者接受的產品,難道不是因為它的片幅比2005年的R1還小的緣故?重覆前面講的,純粹是因為技術到位,可以用1"片幅加上變焦鏡達到消費者能接受的體積,市場接受度也夠高所以才開始有除了Sony之外的廠商加入就算是1"片幅,RX10就不像RX100賣得那麼好,為什麼? 很多人都可以講出為何捨棄RX10的原因不是片幅比別人大就會賣得比較好,對DC市場來說價格與體積也很重要,FZ1000也許是Panasonic測試水溫的產品,挑戰的是消費者面對比RX10少了近一萬台幣的價格,體積稍大於RX10的產品是否會因此而接受 (就是...挑戰消費者在意的是價格還是體積?)
看來SONY的技術已經可以作到機身保持輕薄短小,長時間錄影又不會過熱的狀況了嗎? 那真該讚賞一下。P家不是沒能力做小,也不是越小台越好,但從以前NEX開始,就常常聽到M43片幅小,機身還比NEX大台的閒言閒語。LX8不用跟RX100比大小,只要各方面都不差,那就夠了。
相較于RX100 M3,LX8可能具有的優勢有:1、觸控快門/對焦2、視頻質量。3、鏡頭焦段。劣勢可能有:1、影像處理器處理能力,如低感和寬容度。2、鏡頭以及糾正畸變的能力。3、發色可能不及RX100系列討喜。無論如何,我非常期待LX8!
乳摸FT5FT5=81-99% chance the rumor is correct直接翻譯LX8- 2010萬像素傳感器(SMAE的FZ1000)- 為24-90mm f/2.0-2.8徠卡鏡頭- 比LX7大3%- 觸摸對焦並拍攝功能可旋轉觸摸屏- 更新處理引擎提高JPEG輸出- 內置EVF和無熱靴(就像索尼RX100m3)。- 自動Lenscap- 內置3檔ND濾鏡- 4K記錄廣角光圈小輸0.2,但同樣F2.8焦段更長20mm (光圈差0.2不明顯,焦段差20mm就多了)觸控螢幕4K錄影如果確定這規格就跟FZ1000一樣完全壓制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