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樂你的生活 - Olympus XZ-1

一、intro

XZ-1的出現,有許多過去在Olympus消費級數位相機看不到的元素,也因為Micro 4/3系統的研發,這台相機也有些許M43相機的影子。



在購買Penatx *ist Ds跨入數位單眼的領域以前,我用過一陣子的高階數位相機,我人生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Olympus C-730uz。但我最早的夢幻機種,其實不是Olympus E-1,而是當時實驗室裡面的Olympus 8080uz。

但從8080以後,雖然還是一直關注Olympus高階DC的演進,但一直都沒有一個適合且小型化的高階數位相機出現,直到Olympus 去年發佈了採用Zuiko Digital鏡頭的小型高階DC,才讓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XZ-1的鏡頭比較突出,也需要在開機使用的時候取下鏡頭蓋,就外型來說,我覺得倒是很像Panasonic的LX系列。

這個鏡頭蓋的設計蠻有趣的,開機的時候忘記取下是不會顯示鏡頭蓋未取下之類的訊息,鏡頭會自己把鏡頭蓋推開,如果綁上所附細繩的話,在開機的時候是不需要擔心忘記取下鏡頭蓋或者開機後鏡頭蓋不見的情形。



XZ-1是第一台使用Zuiko Digital鏡頭的Olympus DC。

是的,真的是第一台,這在十多年的Olympus數位相機發展歷史裡面,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連當初的8080uz也沒有使用ZD鏡頭。

姑且不論不是只是掛牌,使用這這個鏡頭的表現非常令人滿意。開放光圈畫質就很令人滿意,在變形還有銳利度來說也都是上上之選。

輔以四倍範圍從28mm起跳的變焦,是非常在實際使用令人滿意的畫質。



說到最大光圈F1.8的Olympus數位相機,XZ-1是不是第一台?

不是。第一台是Olympus C-3040uz,而且發售的日期是在2000年。甚至要說更早的機種C-2000,它的最大光圈就有F2.0了。

從C-3040開始(同期還有2040,兩百萬像素的版本),Olympus後來又陸陸續續製作了C-4040跟C-5050這幾台最大光圈F1.8的數位相機。

擁有大光圈的鏡頭,Olympus的數位相機一路走來,都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F2.0以下的高階消費型數位相機,近兩年來一直都是眾廠商強打的主題。從Panasonic LX系列開始,一直到Ricoh GRD3、Samsung EX1,甚至是在XZ-1之後的Nikon P300,都是相似的輕便高性能相機。

這些都擁有最大光圈F1.8-2.0的規格。

那麼,XZ-1到底有什麼稀奇之處?不是大家有的它都有嗎?那有什麼稀罕?



就是這麼稀罕。

多數大光圈數位相機(或者單眼的鏡頭),都是在廣角端上擁有最大的光圈,變焦之後會開始逐漸減少進光量變小。

XZ-1最特異的地方就是它一直到四倍變焦等校112mm的時候,還有F2.5。

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簡單的說來,以你過去使用一般數位小相機的經驗,只要在室內一變焦就會感到好像容易晃到的情況,因為光圈加大也讓進光量跟著變多,加上XZ-1也有防手震的機制,這樣的狀況可以減輕很多很多。



因為這層關係,讓XZ-1在很多使用上面,其實是擁有DC的外觀體積重量,可是卻比一般的數位相機多了很多拍攝彈性。

XZ-1也跟Micro 4/3系統一樣,擁有720P的錄影功能。



整體看來,XZ-1不是一台很大型、很厚重的機種,可說是這幾年來Olympus小型數位相機的代表作。

這台的使用者是我妹妹,所以購買時挑選了白色。不過我後來有幾次機會用到黑色版本的XZ-1,我自己反而比較喜歡黑色版本,一來是比較不會沾染手垢,二來是全機身都是金屬質感,很合我的胃口。



XZ-1是台比較接近一般消費型機種的相機,也因此沒有放置「攝影」取向的傳統滾輪方便操控。

取而代之的,是在鏡頭前緣的控制環。這個控制環並不是數位相機的首見,Canon S90/S95也採用類似的設計,我自己也很喜歡這樣的設計。

是不同的思考方式,需要適應,但不會是大問題。另外轉動時也會發出喀喀的聲響,轉動時轉環的觸感也不錯。



機頂的功能轉盤跟M 4/3的機種蠻接近的,有將Art模式跟iAuto獨立出來,也把幾個傳統的PSAM模式放在上面。



電源開關的地方比較容易卡上汙垢,開機的時候也會有藍光顯示。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回XZ-1並沒有附上充電器,而是直接接到機身上面充電。

這個藍光也同時擔任充電指示的角色,充電時亮起,充電完畢後會熄滅。



老實說對於面板前面放一個大大的F1.8大牌子不太能接受,我覺得很醜,也不能用什麼貼紙之類的蓋掉。

反而是型號部分是用很簡單的字體直接蓋在閃光燈上面。



XZ-1的機背配置,我個人覺得很有LX系列的影子。



機背的LCD其實也是XZ-1改進的重點。

Olympus已經用了不知道多久的23萬像素LCD,最近終於改版採用比較高像素的LCD,E-5採用的是92萬LCD、E-PL2是46萬LCD。

而XZ-1用的是64萬畫素的AMOLED。

實際用起來有點小缺點,顯示的狀況會有些許偏黃,所以很多照片在機身LCD觀看的時候覺得有點黃,回到電腦上反而是很正常的照片。



幾個正常數位相機都應該要有的按鈕,非常傳統Olym派的按鈕安排。

XZ-1為了操作考量,在這邊也放了一個飛梭按鈕。



獨立的錄影按鈕。

這個按鈕其實被很多同時擁有XZ-1還有E-System or M43的用戶詬病。在E-System or M43上,許多按鈕除了原本的功能以外,都可以有一點點彈性可以自己設定功能。

像是錄影按鈕常常就有人設定成AEL或者是白平衡快速鈕。

但畢竟XZ-1是一台消費型數位相機,很強大的消費型數位相機。但即使它在強大,所訴求的對象還是一般大眾,對他們來說相機上面的紅鈕看起來就是「我是錄影按鈕,要錄影就快按我吧!」這樣的意象。

過多的自定義反而造成認知上的衝突,或許這也可能是XZ-1在定義按鈕部分下放較少的原因。



跟E-PL2相同的擴充接頭,除了EVF以外,也有一些新式的擴充元件可以使用。



閃燈是隱藏式的。當年GRD使用的時候很稀奇,但經過這四年以來,已經不是什麼太特別的設計了。

雖然不特別,但很實用。



彈起的樣子,仔細看閃光燈的位置有稍微高一點,可以減少打燈的時候被自己鏡頭檔到造成陰影。



輸出的接頭,還有USB連結。這次因為沒有充電器,所以充電也是透過USB來進行。

不過他的USB接頭不是傳統的mini USB,我有一次忘記帶出門以為一般的接線可以通用,結果無法充電。這部份是外出旅行時比較需要注意的一點。



電池的續航力還算OK,我覺得算是很中規中矩的表現。



背帶的吊環。

XZ-1的重量不算太重,說要用手腕帶也是可以的,不過它的吊環孔稍微小一點,選購背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下。



最近很少有一台相機能讓我用起來這麼開心,尤其又是我喜歡的廠牌所推出的。因為是喜歡的廠牌推出,我反而會用比較嚴苛的角度去評斷它。

但XZ-1要認真講,能挑剔的部份不多,絕大部分的使用觀感都很正面。

對我來講我比較稍微有遺憾的是能夠自定義的地方比較少,比較像是一台「體質強健的大眾數位相機」,有時候會覺得好像少了些操作的樂趣。

而在外觀方面我也覺得稍嫌平滑了一些,確實是比較走向大眾口味的時尚設計,不過我會在包包內快速抽取,有時候會比較擔心。



這回XZ-1的文章,我邀請了日本的dolcejp兄跟台灣的星佐兄寫了幾篇文章。
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想法,然後來討論一下XZ-1跟M43以及數位單眼系統比較不一樣的操作設計思考。

關於我對XZ-1更多的一些想法,就放在最後幾篇文章了。


Olympus XZ-1 快問快答




所以,為什麼先從XZ1開始?


不瞞你說,當初E-PL2跟XZ-1一起發表的時候,兩者我比較關切XZ-1。甚至應該說,其實我對E-PL2的興趣非常普通,我覺得不過是另外一台小改款的E-PL1。

而Olympus這幾年在M43幹了些什麼蠢事,我想大家都看的到。

然而事實證明我的猜想有些錯誤,E-PL2不僅是小改款,也算是這個世代裡面Olympus重新對大眾市場調整再出發的機種,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那麼,什麼機緣把XZ1買下來的?


簡單的說來就是我有好朋友(還是該說壞朋友呢?)

這台本來是達叔先買了,看我先前天天念念不忘所以借了我一兩週,沒想到案情峰迴路轉,最後買的不是我。

是我妹。

過年期間有天帶她上阿里山,我跟同學整個一人一台相機整個拍的好不快活,結果她沒帶相機晾在一旁,順手把XZ1丟給她,一下山她自己就開口問我這台相機價位多少了。

果然器材這種東西就是一個推一個進坑阿~




簡單說來,什麼規格造就XZ1的不同?


1.等校28-112mm的焦段,同時擁有F1.8-F2.5的最大光圈
2.改良的LCD螢幕:首次在Olympus相機(包含單眼系統)出現的AMOLED LCD
3.新式的鏡頭前緣控制,雖然在S90/S95已經有類似的設計了,但顯然這個設計並不是個壞事。
4.第一次在Olympus DC上面使用的Zuiko 鏡頭。是的,這真的是第一次。
5.與Micro 4/3共用的擴充配件接頭。




XZ1令人著迷的地方是什麼呢?


XZ1有的,令人著迷的點,其實就跟多數輕便高階小相機一樣。

它輕便,同時也具備完整的操作模式。更重要的,它同時也跟一般人的DC使用體驗非常接近,這也造就了這類相機迷人的地方。

但XZ1所擁有的,不只這些。

廣角端F1.8(或者F1.9、F2.0)的大光圈,EX1、GRD3、LX5也有;但望遠端還擁有F2.5的大光圈,而且也擁有防手震規格,那可不是隨便一台小相機就有的。

而這件事情其實可以顛覆過去我們對小相機的所有認知,包含望遠端的散景表現、在室內拍攝上的彈性,也包含了原本小相機就很方便使用的介面。




XZ1有什麼是跟m43相似的地方?


基本上XZ1的操作、選單(甚至選單字體跟配色)可說是跟m43相當接近,就使用上的體驗這個條件來說,兩者是非常相近的。


那麼有沒有什麼是跟m43相異的地方?


當然還是有些不一樣,比方說XZ1其實比較接近上一個世代的E-PL1,濾鏡沒有像E-PL2有多出一些微調選項(可以想見的,這個世代E-P3也應該要有這些細部選項)

另外,XZ1的訴求族群比較偏向大眾,也造成它的介面又比M43更加簡明容易使用,包含了:沒有AEL、沒有隱藏選單、一些細部的設定不若M43或43系統詳盡。




XZ1有什麼使用上你喜歡的點?


簡單說來,XZ1的大光圈應用實在是非常令人喜愛。

這當然不是說可以營造出多夢幻的淺景深之類的,但是大光圈的規格卻可以彌補很多過去使用小相機所做不到,或者是你必須拼了命才可以達到的成果。(諸如挑戰閉氣跟雙手夾緊不動極限之類的)

鏡頭相對來說比較突出,不過體積相對來說還是很讓人喜愛。




在使用上,覺得XZ1比較需要注意的點是什麼?


第一個,LCD顯示出來的畫面會偏黃,也就是說在電腦上蠻正常的東西在XZ1上會覺得稍稍偏黃。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沒有握把。
老實講我不是很喜歡XZ1的外觀,實在太像S90+LX5系列,少了握把而且過於摩登。

少了握把這件事情讓很多快速想拿相機拍攝的時候有點綁手綁腳,深怕一個滑手就飛出去,另外大概就是其實在操作上XZ1跟過去難用的Olympus數位相機不太一樣,它非常接近一般大眾的思考。

也因為這樣所以少了我們這些Olympus老用戶覺得應該要有的東西,所以有些人覺得XZ1跛腳。但認真的說來,跟大眾靠攏這件事情我覺得這還是正確的方向。

至少,XZ1是目前Olympus最容易使用的高階數位相機。

真的要注意什麼的話,我覺得要轉換一個「選單裡面樣樣都要有」的想法,重新想一下「這台相機這麼做,我該怎麼拍」,對我這種器材偏執狂來說是比較值得注意的事情。




我想大家應該很在意影像品質,你個人看法怎麼樣?


非常好。

我真的很喜歡XZ1拍出來的東西,如果GRD/GXR讓我體驗一個攝影操作良好並且可以極度個人化的體驗,XZ1或許就是一個簡單按下快門可以拍出漂亮照片的體驗。

因為色彩管理、因為種種規格、因為跟大眾靠攏的一些設計與人機介面。




你都帶XZ1去哪裡?或者應該問,你都怎麼用XZ1?


應該說大家該帶DC去哪?我就帶XZ1去哪。吃飯、出去玩、當然也包含把相機帶在包包裡面什麼都不做。

其實所有相機對我都一樣,我大概有多數的時間都使用P mode(包含使用濾鏡、或者情境模式)然後少部分有空閒的時間用些A mode或者M mode。

而且我用Jpeg,儘管我會使用Lightroom,但目的不是為了修圖或者解Raw,而是因為它的資料庫管理比起iPhoto強大的多。




那麼我應該選擇高階DC、DSLR還是ILDC?


這個問題很好。其實我在過去一篇文章寫過。

用最簡單的話說來。

不畏懼體積跟重量,渴望最大限度的擴充性的話,可以從入門DSLR開始。
在體積跟擴充性之間搖擺,但希望多些替換性,可以考慮ILDC。
以體積為前提,願意接受(也體認到)數位相機的侷限,那就選高階DC。




那麼這些輕便型高階DC,諸如LX5、EX1、S95、GXR+S10模組,你認為差異在哪裡?


其實我知道你要問的是「我應該要買哪一台類單眼相機?」

首先,這個世界沒有『類單眼』。是單眼就是單眼,DC不會因為功能比較強大它就會變得「像」單眼。

回到問題。

我知道大家都想要問我該買哪一台,但其實你應該了解的是你有多少預算、每一台相機最特出的特點、對體積對操作的容許度、甚至你應該問問你到底能接受哪個廠牌?

乍看之下這些不是很重要,但卻是影響你採購的真正關鍵。




你幹嘛要跟別人不一樣,要用什麼輕便型高階DC不用「類單眼」?


我對這個名詞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過去數位單眼昂貴不普及,所以廠商們推出一些操作功能完整搭配特殊鏡頭,長得像單眼相機的數位相機稱作類單眼也就算了,畢竟還真的有點像單眼。(ex:SONY F828、Minolta A2、Fuji S602、Olympus 8080uz)

現在S95、GRD3、LX5這種相機長得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說是「類單眼」不覺得怪怪的嗎?




用一句話總結XZ1呢?


Different gear, still speeding.



二、小情人



「小情人」這篇文章是跟dolcejp兄邀約的一篇簡短心得。

dolcejp目前是在日本進修設計相關的課程,他的作品在Flickr上我也一直很喜愛,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連結到他的Blog:雙 魚 咖 啡 館


會回頭購買小片幅的小DC,其實有一些始料未及。

畢竟用習慣了片幅較大的單眼相機,小DC的畫質常常無法滿足我。
更何況現在市面上還有目前體積與畫質最佳平衡點的M4/3等ILDC相機,那選擇這台小DC的考量又是什麼呢?


+ OLYMPUS XZ-1 & VF-2 +

會捨棄ILDC相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以我的口袋深度,實在無法繼續養另一個鏡頭系統。

大家都知道使用可換鏡頭相機拍照時,拍攝風景時需要廣角鏡頭; 拍攝遠方物體時需要長焦的望遠鏡頭; 拍攝昆蟲或花花草草時需要微距鏡頭等等,依照拍攝主題的不同,常常是需要多顆不同功能的鏡頭來支持。

但XZ-1這台小DC有等校28mm~112mm的常用焦段的4倍變焦,還有1cm的無敵近拍功能,雖然不能說包山包海所有主題都可以拍了,但生活上的隨拍以及吃喝玩樂的生活紀錄,是綽綽有餘的了。

加上不俗的鏡頭質量以及畫值表現,讓我沒有考慮太久的時間,就把它給帶回家了。


+ 雨天 原宿 竹下通 +

euyoung先前來信邀請我分享XZ-1的使用心得時,當時的構想是寫一篇關於我目前所居住的城市:横浜的旅遊雜記。

但好巧不巧,因為3月11日東日本地區發生大地震,我們認為在這時間點寫日本的遊記似乎不是那麼恰當。而且因為剛好我三月底回台灣一趟,就以這一個月在日本以及台灣所拍攝的照片為主,拼拼湊湊完成了這篇拍攝的分享文章。


+ 横浜 三月雪 +


+ 横浜 港未來 +



和我手上另外一台數位相機E-620比起來,在使用XZ-1拍攝時的心態有哪些不一樣呢?

我想應該是多了一些放鬆的心情和玩樂的心態吧。

雖然我的拍攝主題沒有什麼改變,還是以隨拍為主,但當我拿起它時,"嘿!或許這樣子拍也不錯。”就會從我腦袋中跑出來。

說是好玩也好,說是惡搞也好,總之XZ-1就是一台趣味十足的相機!


+ 築地魚市場 戲劇性濾鏡 +


+ 横浜 戲劇性模式+


+ 粗粒子 模式 +


+ 渋谷駅前 透視模式 +


+ 苗栗南庄 針孔模式 + 


+ 幾米展 針孔模式 +


+ 横浜 針孔模式 +

除了這些有趣的濾鏡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全景模式了!

雖然過去Olympus的相機都有內建所謂的全景模式,但一定得使用自家的XD記憶卡才能使用,而且還沒辦法在機上完成,還必須回到電腦上處理才行

現在完全不需要這些惱人的手續,跟著相機上簡單的步驟,輕易就可以拍下全景照片。


+ 横浜 三張全景模式 +


+ 赤レンガ倉庫 兩張全景模式 +

全景模式有分為連結三張或兩張,接合處難免會出現破綻和接合失敗的狀況產生。
建議將鏡頭推至35mm左右,這樣子成功機率會高上很多。

另外我也愛用黑白模式拍攝,去除了顏色的干擾,讓畫面直接說故事。




+ 台北市 行天宮 +




+ 苗栗頭份 +

曾經聽過一些說法是,用這些濾鏡模式拍照不耐看,甚至會造成觀看者的厭惡感,所以最好回到攝影的本質為佳。

但對我來說,拍照主要還是樂趣為主,想怎麼拍,就怎麼拍吧。開心才是重點啊!

XZ-1雖然如此的趣味十足!但它也是可以很專業的。


+ 横浜 港未來 +


+ 新宿駅 +


+ 横浜 港未來 +

畢竟感光元件比起DSLR是小了好幾號,但長曝的結果還算是不錯呢!

當然縮光圈,降ISO這些標準程序是必要的,另外也可以考慮拍攝RAW檔,也可以讓畫面看起來乾淨一些。



常常有朋友問我,到底要怎麼樣才拍出好看的照片。

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會很心虛,除了多按快門以及多觀察外,
我也說不太出一個所以然。

如果硬是要說出一個理由的話,或許是對於手上相機的瞭解和熟悉吧。


+ 横浜 +





當你能比別人更加瞭解你手上的相機,那使用它時,肯定會比較得心應手。
XZ-1在操控上說不上非常的直覺,畢竟沒有了AEL曝光鎖定,也沒有超級面板選單,這些都是需要習慣的地方。

但另一方面,這次加入的飛梭轉盤和鏡頭上的光圈調整環,好好熟悉和運用的話,也同樣可以達到不一樣的拍照樂趣。



每台相機都會有他的優點以及缺點,就看使用者如何衡量和判斷了。

像是被討論的沸沸揚揚的佛光事件,或許對我來說不是那麼在意,應該很少拍攝和太陽對幹的照片,但對於你來說,或許就是一個不可以接受的嚴重缺陷。



瞭解自己手上的相機,或許就更能拍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畫面。







"那第二步呢"

我就知道你會這樣問,就像交男女朋友一樣,除了瞭解她之外,剩下的就是多帶她出去約會和外出走走囉。
我想只要作到這兩點,XZ-1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情人。:D




「小情人」這篇文章是跟dolcejp兄邀約的一篇簡短心得。

dolcejp目前是在日本進修設計相關的課程,他的作品在Flickr上我也一直很喜愛,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連結到他的Blog:雙 魚 咖 啡 館



文章索引: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快問快答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一)intro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二)小情人
2011-11-02 10:4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生活 Olympus
(三)戀上另一個O


「戀上另一個O」這篇文章是邀請星佐兄來分享他自己對XZ1的一些使用想法。

星佐兄的Blog:3F-space


戀上另一個O, E-PL2與XZ-1相見恨晚

記得在前出獲知XZ-1即將推出的消息時,在FB上我只淡淡留下:「O家的死忠粉絲就衝吧,但我對DC沒興趣。」之類的言語。一來XZ-1的外型與各家高階DC相較之下,實在不夠亮眼;二來過於亮眼的F1.8銘牌實在是俗不可耐,當下XZ-1就列入我的「無法勾起敗家慾望」冷宮名單。



一月中得知老弟歷經三年半,終於取得碩士學位。正當考慮是否該送給他份禮物作為祝賀,XZ-1此時很自然而然的就浮現在腦海,反正又不是給自己用,應該不算自打嘴巴吧?!



但就在開箱之後,觸摸到冷冽的XZ-1金屬前機殼的瞬間,我知道我必須把自己的烏鴉嘴乖乖閉上了!!從2004年使用Nikon的Coolpix 4500開始,我對於金屬機身(或外殼)的質感就有某種程度的癖好,這之間歷經了OLYMPUS E1、 E300、E3、E-PL2、Panasonic L1、GF1及DC類的富士 F11、GRD2,我敢說XZ-1的金屬前機殼質感絕對是以上幾台中屬一屬二的(目前個人覺得質感最好的依然是E1)。

也因此,XZ-1對我的吸引力瞬間從0升級至85分,剩下的就是靠畫質來決定我要不要把這台XZ-1搶回來啦~~(不是說好是禮物了嗎?哎呀,親兄弟,偶爾徵招一下XZ-1不會跟我介意吧~)



事後,當然是把XZ-1如實交給老弟,但隔天晚上心中卻開始搔癢難耐,於是乎隨即趁著老弟幫忙老媽洗碗的同時,通報一聲後立即把XZ-1帶出門,話說這不帶還好,一試就上癮,F1.8的銘牌做這麼大一塊不是沒有道理的!XDDDDDD



掏出XZ-1之後,按下快門拍下這張,一切就這麼簡單,以隨身機的而言,不上腳架可以讓拍攝者輕鬆的抓住當下的氛圍,這對我而言就屬於相當實用的級別了。

更何況是在低感光度的夜間拍攝還可以保有大量細節以及立體感,實屬難得。



還記得當初E-PL2出現時,我興奮的拿著相機夜拍,結果卻得到佛光滿天飛的照片,失望以及內心的憤慨不在話下,畢竟E-PL2是一台帶著單眼感光元件的可交換鏡頭相機,夜拍的畫質與前代機種相較之下卻是天差地遠,也因此其實我對XZ-1並沒有抱著太大的信心。



世間有趣的事情就在這邊,一次的夜間拍攝就足以讓我對XZ-1重拾信心,而且讓我出現了一個想法,夜拍景物只需帶XZ-1,E-PL2連出場的機會可能都沒有了!雖然星芒呈現六芒分岔,但至少沒有出現可怕的佛光現象。

說實話,XZ-1讓我看見OLYMPUS的未來還存有一絲希望,至少這間公司還願意將氾濫成災的高階DC市場殺出一片藍海,端出了廣角及望遠端均具備大光圈的優勢,以及對於高畫質的堅持,唯一殘念之處,就是當初購入了定位在初階用戶的E-PL2,面對自家的XZ-1,究竟是相見恨晚,亦或是如虎添翼?


「戀上另一個O」這篇文章是邀請星佐兄來分享他自己對XZ1的一些使用想法。

星佐兄的Blog:3F-space


四、暗瞑之鷹


「暗瞑之鷹」這篇文章是邀請星佐兄來分享他自己對XZ1的一些使用想法。

星佐兄的Blog:3F-space


暗瞑の鷹,夜景是XZ-1的天下

進入4/3系統以來,夜間或低光元拍攝一向是讓我苦惱的問題,雖然Leica 25mm F1.4這顆魔眼或多或少可以帶來更多的入光量,我必須承認L1與Leica 25mm 確實是絕配!

但不易保養的鏡身以及過淺的景深造成的失焦更是另一種困擾。雖然曾經擁有,無奈機身支援不足,又得再度脫手。也因此我的低照度拍攝作品向來都是寥寥無幾,XZ1可以說是改變了這一切的開端。



我不得不承認,夜間漫步時帶台單眼以及一隻腳架實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散步就是要隨性,晚上就是想放鬆,結果為了閒步時的紀錄得把自己搞的不倫不類(黑卡+快門線……)這還叫做散步嗎?

大概沒幾個朋友或是家人可以理解究竟為何出門吃個飯還得背負個沉重的攝影背包,吃飯時拍攝食物還得架上閃燈打頂光(我做過這種事,自己也覺得很蠢,尤其是還使離閃的狀況補燈)

拜託,我們是為了記錄生活,不是讓器材給綁架了!況且當你週遭的親朋朋友開始覺得為何出門得帶著這樣的怪咖時,你的人際關係難道不會縮減到只能與攝影同好出門?:)



XZ-1的招牌大光圈以及便攜的機身可以說徹底改善的這種困擾。我認識的一位資深O家攝友,從4/3到M4/3的器材幾乎玩遍,但當XZ-1橫空出世,他毫不猶豫的將所有器材給處理殆盡,為了什麼?

他拍攝的是家人與生活寫照,鏡頭與機身太過明顯會讓敏感的家人在鏡頭面前困擾,因此XZ-1的125mm望遠端還保有光圈F2.5的規格下,可以讓他在室內拍攝人物時創造一定的景深,並以最小的器材,最低的干擾,以及均衡的畫質來完成家人的紀錄。

請注意最後一項,不管一項器材規格有多麼吸引人,攝影的基本需求依然還是畫質,一台畫質優秀相機的照片可以讓你後製成為柔化到不行的作品,但一台畫質差強人意的相機卻可能連縮圖銳化之後都不見得讓你滿意。

優異的畫質有助於後製的裁切,更增加了攝影作品的實用性。



我們曉得片幅越大越容易產生淺景深,也因此許多攝友趨之若鶩,非全片幅不買,畫質以全片幅為至上。

當然,全片幅很好,因為它可以確保在長時偏曝光時的熱噪影響降到最低,也可以適當的將雜亂的背景虛化。

但讓我們逆向思考一下,當你需要拍攝風景時,你會需要糊到不行的F1.4光圈嗎?

光圈縮到F11甚至F16此時或許才能滿足你的需求,這意味著你必須將相機至於腳架之上,因此你得用到一隻堅固耐用的碳纖維腳架,才能將這龐然大物穩固的架設在你想掠取的景物之前。

我的天阿!我只是要記錄個街景,有沒有這麼麻煩?

XZ-1雖然擁有著廣角端最大光圈F1.8的實力,但不表示XZ-1就只適合拍淺景深的照片,別忘了他的CCD規格是1/1.63吋,雖然比一般DC來的大些,卻比主流APS甚至全幅機種的片幅小得多,這帶來了什麼好處?片幅越小景深越深,因此光圈不需要縮到豆丁般就能輕易獲得令人滿意的景深範圍,尤其是夜景隨拍,誠如上文所言,我所需要的是便攜、對焦迅速以及優秀的畫質。

再加上XZ-1除了大光圈以及容易製造深景深的優勢,機身並搭載防手震機制,這讓手持隨拍更為愜意,成功機率也大為提高。



Olympus機種向來就有夜間焦速度不佳的困擾,這不論在4/3機身E3以及M4/3 鏡頭 MZD 14-42mm II之後都有獲得長足的進度,XZ-1的對焦或許不若Canon S95來的簡便,依照情況分為一般S-AF、微距、超微距以及C-AF TR。

但只要模式設定適當,XZ-1各焦段對焦速度的果決,應該可以讓你感到耳目一新,至少我可以開始期待OLYMPUS在未來可以在對焦速度方面繼續為我們帶來什麼新的境界。



你還帶著單眼及腳架上街嗎?有個選擇可以讓你的生活品質以及人際關係更為提升(笑),更重要的是,這個選擇並不會讓你最為在意的畫質打上對折。




「暗瞑之鷹」這篇文章文章是邀請星佐兄來分享他自己對XZ1的一些使用想法。

星佐兄的Blog:3F-space



五、OLYMPUS與我同遊



「OLYMPUS與我同遊」這篇文章是邀請星佐兄來分享他自己對XZ1的一些使用想法。

星佐兄的Blog:3F-space


就在4月初,終於難得安排一次與朋友兩天一夜的小琉球出遊,當然也不會錯過把XZ-1凹出門紀錄的機會,基於不想錯過任何拍攝的畫面,我很貪心的帶了E300、E-PL2、XZ-1以及ZD 150mm、ZD 50mm、ZD 11-22mm、ZD 8mm以及MZD 40150mm MSC。

想當然爾,這些裝備的重量在兩天後鐵定讓我感到後悔,雖然我甘願…



不過貪心歸貪心,人還是有出錯的時候,我竟然只帶了一張SD記憶卡,這意味著在E-PL2以及XZ-1之間我必須擇一使用,反過來說,也稍稍減少了必須顧全三台機身安全的困擾(= =”汗)

也因此在這次行程中只有E300+E-PL2或E300+XZ-1的組合,我是有著E520這款具備防手震的機身,但小琉球的珊瑚礁的湛藍讓我以為若不帶台CCD的單眼(E520為livemos)出門,我必然會感到後悔萬千,事實上這決定也的確沒讓我失望。不過也因為帶了XZ-1,內建的全景模式面對這難得的景致也適時的發揮用處。



同場加映E300配上ZD8mm魚眼的效果



上了遊艇,由於船身在海面上相當搖晃,為了將手震的干擾降至最低,我只能使用XZ-1進行拍攝,但不斷往船身沖湧而上的海水令人膽顫心驚,雖然極力避免,但我還是不免讓碎浪打上了XZ-1,的機身。

不要緊,只要能及時以衛生紙沾取清水擦式一番,別讓機身留下鹽分就不會有太多的困擾,況且,機身使用就會有一定的耗損,別因為這種事情就把自己搞的提心跳膽,旅程還很長,需得慢慢享受。





小琉球的漁港,繽紛色彩一掃陰鬱的天空。



由於朋友也帶了台E-PL2,因此當天下午的景點我除了E300之外,選擇了XZ-1作為輔助拍攝的器材,一方面是可以給不熟悉相機操作的家人使用,另一方面是貪圖XZ1內建的ND8減光鏡,這在拍攝海浪沙灘之類的場景有特別的用途,當然長時間曝光的手持問題還是沒辦法靠IS防手震這玩意兒來解決,腳架有時還是挺重要的。





第一天抵達時,因為下午天公不作美,只在幾個景點稍微駐足一下,卻拍不到滿意的畫面,幸好XZ-1跟E-PL2都有藝術濾鏡模式,至少可以營造不同的氣氛稍稍彌補遺憾。





很芭樂的花瓶岩抓拍個幾張後,等待晚上再來挑戰夜曝,趁著天色還亮著,先往龍蝦洞探去。龍蝦洞的水質清澈,出入口狹長,直至洞口才成扇形沖刷,也因此相當不好取景,當天下午也是陰天的狀態,洞口正對西方,沒辦法與夕陽交會實在可惜。





小琉球的街道處處充滿小島嶼的民情風俗,勞煩友人騎車,我坐在機車後座只能胡換取景,沒法多作停留,下次有機會到小琉球,一定得自備單車,悠閒的在街道中亂竄。



喜愛拍照的你,最常留下的遺憾莫過逐一檢視照片時卻不見自己的蹤影,XZ1除肩負備機的功能外,也是讓旁人可為你無痛留下記錄的伙伴。

無需高超的技巧也能輕易上手,有時拍照也別忘了幫沒有多餘時間熟手相機的老爸老媽著想,他們其實也很想拍照,給他們一台好用的相機勝過一台專業的怪物。

下圖是我老媽利用XZ-1幫我留下的紀錄,扣除掉本人的表情呆滯之外(大笑),其實這樣的生活照片也算相當不錯的。



夜晚的小琉球充斥著熱帶島嶼特有的氛圍,XZ-1很多特質更有助於和夜息魅惑的正面交峰。



2004年,大學時期因為畢業旅行的緣故,帶著剛買的Nikon 4500到綠島遊玩了兩天一夜,只是當時4500不僅在白天對焦速度就顯得相當貧弱,ISO開至200時的雜訊表現也令人不甚滿意,很自然而然的,夜間拍攝就不會是我當時的樂趣。

也因此當時綠島的夜間街景照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如果那時XZ-1就已誕生,即時當時不黯相機操作的我,很多記憶應該都還是能被XZ-1給輕鬆掌握。



在小琉球的晚上,XZ-1很自然而然的成為主力,雖然輕薄的體積被不少用戶詬病,但對於被攝者而言,「不具侵略性」其實也是我們手持相機時應該考慮的方向,尤其是面對敏感的小型動物。

這張是採用自動白平衡,從貓的毛色到店內陳設的色彩,而且又把紫色忠實的呈現,對於這種表現,XZ-1在白平衡上的進步是無庸置疑的,而且善用鏡頭焦段來控制景深的話,稍微將XZ-1拉到小望遠端,背景與主題分離(淺景深)其實是很簡單的課題。

如果再搭上電子觀景窗VF-2,對於這種低姿勢攝影幾乎都能手到擒來。



把船頭整個搬到餐廳上方,雖然視覺效果很驚艷,但船瞄的穩定性多少還是讓人顧慮的,下回會不會有店家將船身直接卡在二樓當做餐廳呢?我認為這種驚世駭俗的行為很有可能出現在當下的台灣,大家或許可以拭目以待。



巷道內總會藏著一些有趣的東西,黑白粗粒子效果還是可以將平凡的場景帶出點味道,雖然有時還是帶點無病呻吟,不過紀錄就是這樣,只要有感覺,就把現場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保留下來。

因為既不是森山大道的追隨者,也不是想藉著攝影來討飯吃,對於觀者看得懂看不懂,我並不很在意。

XZ-1除了具備大光圈的鏡頭規格優勢之外,也備有熱靴。

很多人拍照不喜歡使用閃燈,因此機身有無熱靴並不會影響其購買慾望。但閃燈有時可以幫助我們烘托出作品的立體感,而進階閃燈的可擺頭角度也是充滿樂趣的。

考慮到色彩空間的問題,冷色系的藍色的海豚要如何在左右兩邊的暖色系中脫穎而出成位視覺的焦點?這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因為冷色系在畫面中自然而然就會告訴我們眼睛他是較後方的,暖色系反而較容易凸顯於畫面的前方。

營造畫面是個很有趣的東西,扣除冷暖色調,還有個色彩也是注目的焦點,那就是接近爆掉的白色。走在隧道,很容易看見遠方出口透出光線,畫面也是一樣的。只要給予畫面一個最亮的點,該處很容易就成為吸引目光的重心。

閃燈這時就成了很不錯的工具,稍微調整角度,讓光源打在右斜上方,如此一來,海豚頭部就躍然於畫面之上了。



提到了閃燈,就順便提下XZ-1帶有的遙控閃燈控制功能,這沙西米是當天的晚餐之一,當時手邊正好帶了FL36R,於是請同行朋友幫我於左前上方手持閃燈,並打開XZ-1遙控閃燈功能,約莫兩三張就能抓到適切的光量及角度,把食物拍的好看其實沒那麼困難,前提是要有適當的工具。



累了,到了漁港停滯一下,用了很不準確的日光白平衡想詮釋靜謐的氛圍(其實是陰森吧?)



這是回程時在7-11店口拍下,沒什麼特別,但蠻喜歡這俐落的線條跟色彩搭配,XZ-1就是這樣,它可以提供你很嚴肅的拍攝方式,讓你嚴謹的拍下你想要的畫面及檔案,當然隨手拍這方面的問題也就不難考倒他。




對我來說,一般拍攝是屬於比較沒有特定主題的拍攝族群,能夠如此愜意的胡亂記錄著身邊的一切,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半夜12點,以興奮的心情,帶上E-PL2準備夜曝花瓶岩,與朋友們用著閃燈的預閃功能進行補光,玩的不亦樂乎,只是天色不佳,拍出來效果差強人意,儘管開啟了長曝降噪,但E-PL2很明顯的力有未逮,雖然沒能為花瓶岩留下美好的身影,但留下一些遺憾才會有下次再與小琉球會面的動力。


「OLYMPUS與我同遊」這篇文章是邀請星佐兄來分享他自己對XZ1的一些使用想法。

星佐兄的Blog:3F-space



文章索引: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三)戀上另一個O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四)暗瞑之鷹

樂你的生活 - Olympus XZ-1(五)OLYMPUS與我同遊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六、關於XZ-1的二三事

這篇文章主要的部份是XZ-1的選單部分,我認為XZ-1的選單算是2011年一些相機大改變的雛形,所以有可能在下一篇文章提到操作的時候會引用到選單的一些選項,所以還是放進來單獨一篇文章。

除了選單以外,這篇文章尾端也會稍微提到一些比較簡易的測試,像是iAuto、內建的一些功能、散景變化與比對之類的。



這篇文章後的兩篇文章預計將會是討論一下這些XZ-1跟過往DC不同的變化所帶給使用上的一些體驗感受跟個人看法。

[關於選單]

這就是一般時候XZ-1使用時的畫面了,老實說,其實還是很Olympus風格。不過XZ-1已經有些許改變了,比方說是字體有稍微改變,大小也有變大。

另外,一些輔助的圖示也有改變。

注意到右上角那個類似「O」的圖案嗎?這個圖案就是另外一個轉盤的控制圖示。



就是下面這張圖在鏡頭邊的環。

XZ-1是一台沒有傳統雙轉盤的機種,除了後轉盤以外,這個鏡頭控制環起了很大的作用。



XZ-1最低ISO感光度是從100起跳,這在室內與微光環境使用上當然是沒有任何影響。但當你在陽光充足的時候使用,就有可能發生快門不夠快的情況。

曝光的亮度是由ISO感光度、光圈、快門三者交互作用的產物,當ISO無法在往下調、光圈也有其限制下,快門不夠快的話將會導致過多的入光,這可能會造成畫面過亮。

下面這個數位減光鏡功能,就是透過軟體的層面降低快門的速度,避免畫面過亮的情況(這情況比較常見於在戶外還想使用大光圈營造淺一點景深的時候;或者是太陽真的很大,光圈縮到最小,快門快到最快的1/2000s畫面還是會過亮)



當你按下十字按鈕的左鍵時,可以選擇對焦點與小花模式。



這是選擇對焦點的畫面,比較詭異的是在這個畫面按下去的時候在按一次INFO鈕才能轉變成小花近拍模式。



這其實算是多了一個步驟,初次使用的使用者若不是眼尖看到右下角INFO的說明的話,可能會無法開啟小花模式。實際使用上,其實也有些許的不便利。

所以我還蠻常利用按下OK按鈕後叫出畫面右側的調列選單來選擇。甚至是貪圖方便直接選擇近拍對焦直接使用全程。(這樣對焦會稍微慢一些,但近拍到無限遠都還是可以正確對焦)



這一頁其實相當傳統的Olympus式選單。拍攝模式主要是幾個不同的色彩模式,比較值得注意的是,XZ-1並沒有i-enhance這個色彩增益功能。



XZ-1因為也有一些增距鏡跟廣角鏡的配件(這點跟8080uz很像),所以選單裡面有提供裝上去的校正選項。我自己沒有這些套件,我不確定這套件裝上去以後,關於拍攝的焦長資料會不會跟著改變。

下面有一個AF補償發光,其實就是對焦輔助燈要不要打開的選項。



XZ-1作為一台數位相機,是跟E-P整個系列稍微不一樣的設計方向。E-P畢竟還是從DSLR的架構演變而來,XZ-1就是一台DC,也因此XZ-1有一般數位相機常見的內建記憶體。

這個備份功能就是把相機內記憶體的資料複製到記憶卡內。



經過了複製的處理時間,在記憶卡內就會有原先相機內建記憶體的照片或者影片,處理後會特別將內建記憶卡的資料獨立一個資料夾出來。



錄影的選項。

XZ-1可以錄製HD規格720P的影片,不過這時候的Olympus還沒有支援AVCHD。



這是播放照片的選項,基本上跟很多牌子的數位相機是一樣的。選擇播放的方式、做簡單的編輯這樣。



第四個分類的選單,大致上是一些相機硬體的設定。比方說螢幕的亮度或者是時間日期之類的設定。

注意到哪裡不同了嗎?是的,跟E-P系列不一樣的就是XZ-1沒有隱藏選單,這些隱藏選單是用來作一些細部的設定的(我會在下一篇跟取消i-enhance之類的東西一起說明)



當然,也可以調整一下螢幕的亮度。



很可惜的是只有亮度,沒有色溫顏色的偏移。這對XZ-1來說相當可惜,因為XZ-1的螢幕是有點偏黃的,如果可以調整一下色溫的話那會很好。



[iAuto]

iAuto這個功能已經出現一陣子了,在2010年的E-PL1就搭載這樣的機能。不過E-PL1跟E-PL2我都沒有時間寫相關的文章,所以一直沒有機會介紹。

iAuto這個功能應該是Olympus體認到micro 4/3這樣的機器,應當是要走向大眾,更容易使用才有這樣的構想,不過我覺得整體說來XZ1才算真正發揮了這樣的想法。(一樣在下一篇講)

iAuto的操作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你想要照片怎麼樣就照著螢幕的指示調整」,因為這個構想,所以你不用懂白平衡是什麼意思,你也不用再苦惱『為什麼F2的光圈比F8大?』

色彩飽和度的話基本上就是畫面顏色的濃度,這很容易理解。



調整色調的話其實就是調整白平衡(色溫),藉由這樣的調整,你可以不用管白平衡的名詞自己調整想要的畫面走向。



另外一個背景模糊化的話,其實跟我們平常在用光圈先決藉由調整光圈造就不同的景深是一樣的。

要注意阿~這效果做出來不是軟體模擬的阿,是真實的變化。



用小丸子示範的話大概就是如同下面兩張圖一樣,基本上你往哪邊調整,螢幕上都會出現效果。





最後拍攝出來的結果,偏銳利的部份(它選擇了F6.3的光圈來使用)



偏模糊的部份。(它選擇了F2.2)



除此之外,iAuto也提供了一些拍攝的小提示供你參考。(就是剛剛畫面右方調整選單最下面那個i)



iAuto是一般使用Olympus的使用者容易忽略的部份。以家電大廠的思考來看(如SONY跟Panasonic),基本上簡便的介面會是它們比較比較重視的地方,所以並不會特別的做出一個特別的簡易模式。

不過後續你也可以看到Panasonic有類似的構想:iA模式。正確的說來,應該說它們並不像Olympus這樣,把兩者的界線分的那麼清楚。

iAuto這樣的功能,其實多數的時候你放心的交給它去判定,某種程度的忽略了繁雜的名詞,更簡單的碰觸到調整的內容與目的。

[內建場景模式]

相對起iAuto模式,內建的場景模式也是我覺得XZ1相當吸引人的部份。

裡面涵蓋了許許多多會應用到的部份,楊小妹後來拿去用的時候,除了iAuto以外,大致上都只是場景模式直接拍攝,據她的使用說法是蠻滿意的。

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選擇,就是利用鏡頭上面的控制環來選擇。

幾個常見且常用的場景模式。

完美人像模式。(這就不好意思放範例了)



從NEX發表以來,這個全景的功能也讓廠商意識到這功能是可以幫助旅行很多的拍攝。

過往Olympus的相機全景模式都無法在相機內完成,一定得進到軟體才能完成,相機只是做一個輔助拍攝素材的角色。現在XZ-1可以馬上就把照片合成出來了。

不過,這個方式還是跟NEX有些不同。它的全景模式並不是要按住快門喀嚓喀嚓一直拍下去合成,而是拍下第一張後,相機來移到畫面暗示的位置,相機會自己拍攝並且合成。



下面這兩張是星佐兄跟dolcejp拍攝的範例。

星佐拍攝的小琉球海景。



dolcejp拍攝的赤レンガ倉庫。



接圖上,你也可以看到赤レンガ倉庫這張照片中間有些許的接圖失敗痕跡。在使用這個功能的時候,盡可能的放慢速度跟對準是第一要件,其次,如果能稍微Zoom到35-50mm端左右會讓成功的機會大上不少。

[還有什麼呢?]

XZ-1作為一台近年來Olympus唯一推出的高階數位相機,加上M43這兩年來的成功,可說是放置了不少M43的功能,除了剛剛提的iAuto以外,就是在M43上面完成度很高的ART濾鏡了。

其他的濾鏡我寫過很多次了,就只介紹一下這次才出現的「戲劇性的效果」。



這個濾鏡非常非常強烈,基本上可以轉變一些平凡的場景變成很有張力的效果。



像這樣子。

效果十分強烈的緣故,也因此博得「無恥濾鏡」的稱謂。



由於優異的JPEG出圖品質與色彩管理,對很多Olympus的用戶來說他們並不想特別進行「後製」,覺得利用相機本身拍出的照片即可。面對「戲劇性的效果」這樣的濾鏡,很輕易的就可以轉化過去相對平凡的照片,讓很多人趨之若鶩。

但面對所謂的「無恥濾鏡」,這反而不是一個讓我很喜歡的效果。

當初剛接觸E-P1的時候,我很讚賞裡面很多濾鏡。那裡面放置的許多濾鏡都可以適時的我表達所需要的元素,並不是沒有能力製造出一樣的濾鏡,而是透過LiveView LCD裡面的直接預覽,可以確切的把當下的狀況直接轉成成品。

不過「戲劇性的效果」我自己反而常常必須想到底要怎麼做,才可以把這種不凡的效果稍微減輕一點,比較適合自己的想法。這大概是我比較對這個濾鏡不太感興趣的原因了。

再來我們來檢驗一下XZ-1的近拍能力。

這是一張開啟XZ-1最極限能近拍的距離。看起來好像有點平凡對吧?



但其實花的實體比我一截小指頭還小哩。



我知道大家對於XZ-1這台相機有一個疑問:「它跟入門的數位單眼還有ILDC拍起來有什麼不同?」

長久以來我們知道入門DSLR跟ILDC具備大感光元件的能力,要在營造景深是比較方便的。雖然他們都具備可以更換鏡頭的能力,但其實比較普遍使用的還是變焦鏡頭,大概約略是等校28-85mm,光圈F3.5-5.6這樣的鏡頭。

我簡單的用了NX11搭配18-55/3.5-5.6的鏡頭,並且拉到最望遠端等校約85mm的視角,光圈是可以用的最大光圈F5.6。



而XZ-1則是拉到最望遠端,等校112m的視角,光圈是最大的F2.5



這不是一個所謂公平的對比,因為等校的視角不同、能用的光圈也不同,但請注意,如果用一樣的視角一樣的光圈,這結果早已經確定了。因為感光元件大小的緣故,XZ-1能展現的淺景深一定是遜色很多的。

簡單做這個比較圖,其實我比較想說的部份是像XZ-1這樣在望遠端具備超大光圈的小數位相機,其實在很多層面上的用法跟拍攝成品,都很類似於搭配Kit鏡頭等校28-85mm的入門單眼相機或者ILDC。

這也同時是高階數位相機目前光圈越做越大所得到的好處之一。

那麼下一篇我們來看一些XZ-1的拍攝照片,順便來談談一些使用上的感受。



七、遙想公瑾

這篇來談談關於XZ-1的使用感受。



高階數位小相機在這五年來一直非常興盛,比較為人熟知的是2006年夏秋之際推出的Ricoh GRD一代,另外一個你可能忽略的是Panasonic的LX1,兩者都在相近的時間推出,可沒有松下是因為看見GR的熱潮才推出相機這回事阿~



這些相機大概也喚醒了各家廠商重新重視「輕便、好攜帶、高畫質」這些事情,也因此有了後續Canon的S90(2010推出,距離上一代S80已經有五年)、Nikon的P7000這一類的相機推出。自然,也包含了GRD與LX系列的更新。



但從去年開始,這些小相機的生態開始有了更明顯的變化,大致上除了維持不錯的操作感跟畫質外,應該就是多導入了大光圈的元素。



導入大光圈最好的例子就是Samsung EX1,除了在廣角端24mm擁有F1.8的大光圈以外,甚至在最望遠端72mm都還擁有F2.4的光圈,這在過去是非常難得的硬體條件。



正因為這些條件組成,才有我們現在看到的XZ-1的樣貌。



XZ-1最大且最特別的性能特徵,就是這顆等校28-122mm的Zuiko Digital鏡頭。這顆鏡頭規格比起Samsung EX1更加強悍,不只廣角端擁有F1.8的大光圈,在最望遠112mm的時候還有F2.5的規格。



大光圈數位小相機有什麼好處?



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在室內低光源的時候,通常小型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都不是那麼大,可用的感光度能用到ISO800大概就很了不起了,如果擁有較大的光圈,代表的是可以在微光下吸取更多的光線。



那麼XZ-1的望遠端大光圈能帶給我們怎麼樣的使用體驗?



差異可大了,你在拍照的時候,不管在室內或者室外,我想你或多或少都會使用變焦的功能(讓它拉遠拉近)對吧?

如果越往望遠端的光圈規格沒有那麼大的時候,你一拉近畫面,光圈變小所需的快門時間也會變長,也相對造成容易手振的可能性。



XZ-1的大光圈(從廣角到望遠都具備)、自身的CCD Shift防手振,都是彌補小相機在室內低光源原本比起ILDC或者入門數位單眼較為弱勢的層面。



此外望遠端也具備大光圈比起過去也稍微容易營造一些淺景深,這都是XZ-1很讓人使用上感到愉悅的部份。(上一篇文章有簡單的比較一下)



XZ-1仔細用來,其實是一台非常向大眾市場靠攏的相機。



過去的Olympus相機,不管是數位相機還是單眼相機,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介面上不是那麼的可親。



Olympus做相機比較用「攝影向」的角度去設計,忽略了大眾市場只需要簡單易用、好上手、成功率高的相機。



XZ-1相比起E-P系列還有數位單眼,它有一些改變:



1.畫質的選項無法設定Super Fine,僅到Fine;色彩模式也沒有i-enhance
2.錄影按鈕無法自定義成自己需要的功能;鏡頭控制環也無法自定
3.消失的進階齒輪選單:這選單主要是一些很細微的設定



很多用習慣Olympus單眼相機的用戶,因為XZ-1的規格強悍而購買,買來卻發現有許多的設定是跟過去很多習慣不同的,在一開始的討論上也頗有微辭。



可我認為XZ-1的設定非常的到位,這才是應該要有的產品區間。這是一台人人都可以拍出不錯照片的相機,而且無需懂艱澀的理論。



這麼做的話,省略了很多一般用戶不需要的認知學習,相機只要拿到手就可以使用。更何況,它還擁有相當有魅力的場景模式、iAuto等等輔助的拍攝模式。



我這一年沒什麼拍照,或許是心境上也或許是環境上的影響,所以根本不想做任何細部的調整,有心情抓起相機的話就無腦亂拍一通,但儘管如此,XZ-1在成品上相當令人滿意,我有一篇關於WIDI體驗會的文章,照片就是帶著XZ1,全程都用P mode去拍的。



XZ-1是一台硬體與軟體搭配上,拍攝成功率非常高的相機,拍攝成果也很令人喜愛,可說是一台很成功的工具。所以這也是我推薦給楊小妹的原因,因為這真的是一台蠻容易使用並且拍出不錯成品的相機。



只是相機還是有另外一種個性的類型,有種相機是那種不管怎麼樣,你就是有「我好想要帶著它出門」的感覺,那不是拍攝速度跟畫質的問題,是一種貼切拍照習慣的類型。

換句話說,XZ-1對我而言是台可以輕易拍到我想要的素材,但也有可能是會放在包包裡面一個禮拜卻不見得會拿出來的相機。



面對這麼多相機,我有著很複雜的情緒。我經常企盼相機能讓家人朋友很輕易使用,可是又寄望相機能給自己「願意」帶出門的感受。

XZ-1相當不錯,應該是台人見人愛的相機。

但也正因為人見人愛,少了稜角,多了可親感,反而少了一些彈性。



而Olympus過去是擁有這種彈性。



只是如今,只能遙想公瑾當年。



八、Life is...


生活,如此簡單也如此複雜。



選擇亦同。

一開始還是來談些關於選擇的東西。



關於入門數位單眼、ILDC(或者可稱輕單眼)、高階輕便型數位相機。

以往在選擇這些器材的時候,大抵上是一個「非A即B」的情況。如果你想要有較好的景深效果跟低光源表現,又想在未來有許多擴充性,大概只能選擇數位單眼;如果想要輕便攜帶,很明顯的也只能選擇高階輕便型數位相機。



選擇這兩種器材,都有其限制的地方:選擇數位單眼在體積上很不能讓人滿意,沒有熱忱很難持續帶出門;選擇高階輕便型數位相機則有時候會有些力有未逮,某些情況下是數位相機的原罪,只能盡力克服。



Micro 4/3系統的出現,則是打破這種選擇僵局的開始,也開啟了「大反無光鏡時代」。一個又一個的無反光鏡系統:Micro 4/3、Samsung NX、SONY NEX、Nikon1,接連出現。這些以外,也有些很有個性的系統是可以考慮的,像是GXR或者是Pentax Q。



這些產品的出現不只是打破過去非A即B的選擇,更豐富了拍攝的樂趣。



無反光鏡系統的優點是能夠在感光元件還有交換鏡頭上有近似於數位單眼的效果,卻又具備數位相機的直覺介面,而體積比起數位單眼縮減很多,雖然還是要考慮一下攜帶的方式,但已經輕便很多了。



正因為這些多樣化的產品,也更帶來選擇的痛苦。



我想你應該會想知道的是:「既然ILDC樂趣多多、表現也不錯,有什麼理由我要挑選XZ-1之類的東西?」



在前面的文章其實我提了蠻多次XZ-1在日常生活令人愉悅的原因,有很多部分是來自鏡頭規格的強大。這樣的鏡頭規格是真的能幫助一般使用者的拍攝成功率,搭配起更簡易的介面跟選項,正是XZ-1所讓人在生活中得到樂趣的最大原因。



這類型的相機所搭配的焦段都很不錯,減少了換鏡頭的困擾,而這些鏡頭在怎麼規格強大,體積仍舊不會太大。

這正是這類型相機的優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今年應該還會有Fuji X10的上市,也是類似的規格,相信也是會有類似的使用體驗,XZ-1、EX1只能算個開端,可以想見的未來其他機種也會更新規格,大致上都會朝這個方向前進。



不一定要擴充換鏡頭,只要簡單的方式一開機就能使用;體積可以隨身攜帶,想拍就拍,照片的品質也相當好。



這兩個理由,就已經可以是XZ-1存在的理由了。



如此簡單而單純的理由,如同生活一樣,這樣已經足夠。



回頭我們說說提昇拍攝樂趣的「濾鏡」。

「戲劇性效果」這個濾性如此強烈,讓許多人趨之若鶩,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我們其實可以好好想想這件事情。



『我拍的普通而平凡的照片因為加了暗角而得救了』跟『我拍的好照片搭配上這個暗角相得益彰』



這兩個問題靜心去想,很有趣對吧?



當所有人都熱中這個濾鏡的時候,那麼到底是濾鏡讓你的照片與人不同?還是你讓濾鏡的表現與人不同?



我非常非常喜歡在相機裡面有完成度很高的濾鏡。我有自已喜愛的風格,很自然也呈現在照片的拍法上,所以我每次注意濾鏡所注意的並非是哪一個效果最吸引人目光。

而是哪一個濾鏡最適合我自己。



人人都寄望自己不平凡,可我只希望生活能樂在平凡。



每個人觀看的角度都不同,世界的每個角落,藉著去品味、去體會、去發現,終究會發掘到不同的味道。



為了表現手法而對原本生活中的簡單美好置之不理,這很可惜。



我們的生活並不完美,但卻不代表它不美。



生活,複雜而缺憾。

簡單而美麗。





延伸閱讀:

什麼樣的測試?(一)The problem is choice

什麼樣的測試?(二)廉價的批判

什麼樣的測試?(三)Justice with just us






全文索引: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快問快答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一)intro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二)小情人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三)戀上另一個O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四)暗瞑之鷹

樂你的生活 - Olympus XZ-1(五)OLYMPUS與我同遊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六)關於XZ-1的二三事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七)遙想公瑾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八)Life is...
euyoung's soliloquy - http://euyoung.blogspot.com/
頭香!!好久沒看Cybercat大分享的文章了,寫的真好,相片拍得更是沒話說
人的能量,決定敗家的力量
擠一下沙發

這台高階數位相機的大光圈特質,直接有效的提升拍照的成功率;
加上可接受的收納體積、不算龐雜的使用介面,
真的切中Cybercat兄這篇文章「簡單-樂趣-融入生活」的生活意涵。

很想很想買來讓我姐姐或我家水妻使用,
但是只缺1080 Full HD這一項功能啦。
寫得好

看完這篇
我想不會有人不想買XZ-1的吧!!!
精闢細心的文字解說
和相得益彰的圖片故事
真的是看得我目不轉睛口水直流

真的是沒想到也萬萬想不到
XZ-1能有如此令人無法挑剔的好

也真的深深的體會到
機器果然是看人在使用在操控的

只能說 大大您真的很厲害
XZ-1能夠讓您使用
真的是這台機器的榮幸!!!!!
cybercat大大寫得真好~拍攝技巧更是讓人折服...

原本還在考慮把XZ-1賣給朋友換X10,

看了大大的作品方知...我的技巧封印了XZ-1...

請問大大能否分享一些XZ-1的個人拍攝設定心得給大家...

cybercat大的文章總是引人入勝,大推!

剛開始使用XZ-1,沒有AEL/AFL的確不太習慣,但是利用小片幅深景深的特性,配合TR對焦半按快門鎖定對焦點及曝光值,也算蠻方便的。重點是大光圈加上防手震,拍照成功率提升不少。一公分近拍及內建ND減光鏡也是相當好且實用的功能。

要說不滿只有降噪的部份沒有辦法設定強弱,ISO 400以上細節抹掉不少。雖可拍RAW檔自行調整,但總是不太方便。

還有錄影時持續對焦,使得錄影品質大打折扣。

常常看到沒有使用過或短暫使用,只看帳面規格來評定相機好壞的比較文,令人啼笑皆非。XZ-1並不完美,如果你願意好好花一些時間跟XZ-1相處,學習攝影,相信XZ-1可以帶給你愉快的使用經驗。
cybercat 大大寫的很詳細
我剛開始買XZ-1就是看上他的簡單,但是又可以拍出討喜的照片
但是幾個月來實在沒有沒有發揮得像 cybercat 那樣好
看來我要再多練練跟XZ-1的感情了
感謝分享!
這篇文章寫的真好

看完好像會增加一些功力!!!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