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40&t=4460881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有古老的城鎮結合了豐富的歷史遺跡,有引人入勝的奇異岩石群。來這裡就是要感受鄂圖曼帝國的光輝到卡帕多奇亞的原始穴居,更不能錯過棉堡的白色石灰岩地形奇觀。
伊斯坦堡號這一城市過去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也是鄂圖曼帝國的首都,扮演兩大帝國近兩千年的政治、宗教、文化和藝術的中心。所以現在號稱世界之都, 一點也不為過。伊斯坦堡號是世上唯一橫跨歐亞大陸的城市,更有豐富的拜占庭與鄂圖曼兩大帝國的遺跡,在十七世紀成為當時全世界的第一大城市。 雖然目前已經是經濟快速起飛,很多高樓大廈,不過到處可見傳統古老的清真寺。
土耳其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是土耳其的國家清真寺,也是奧斯曼帝國的清真寺古蹟。鄂圖曼帝國從拜占庭帝國手中奪走這座城市之後,為了與先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分庭抗禮,由伊斯蘭世界最傑出的建築師希南(Mimar Sinan)的弟子 Mehmed Aga 所設計,於1606年開始建造,到1616年才正式峻工。這座四百多年的清真寺外觀整體具有視覺諧和的效果,很容易將人們的目光帶到中央穹頂上。

土耳其境內只有兩座清真寺有六座宣禮塔, 這一座就是其中之一。藍色清真寺是免費參觀,依照伊斯蘭教習俗入內堂要脫鞋,女生要圍上頭巾,但是祈禱時間會關閉半小時。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其中一個因室內磚塊所用的顏色而被稱為藍色清真寺的清真寺。 內部的基部及柱子上都砌上超過20000塊手工陶瓷磚瓦,全部出產自伊茲尼克。

超過二百個設計精細的有色玻璃窗戶採納天然光線,現今則以吊燈輔助照明。每個半穹頂都有十四道窗戶,穹頂則有二十八道窗戶,窗戶上的有色玻璃是由威尼斯領主所送贈。

地面鋪上了地氈,地氈是由依索比亞進貢的羊毛幟品。圖紋不中斷也看不出接縫,是我看過最大片的地氈了吧!

藍色清真寺內部太大了, 很難把內部全拍入鏡, 每一張都只是一小角落。

清真寺背面的景色,天空就是土耳其藍。

伊斯坦堡是一座充滿歷史故事且美麗又舒服的城市。 但我個人喜歡這裡是靠海邊,很多海鷗在飛,可以優閒的在海邊亂逛。有不少人就在岸邊或橋上釣魚。

這土耳其少年在海邊釣魚鬼混也過太開心了吧!

巷弄裡遇到的黑貓眼睛顏色很特別,眼白是土黃色,這麼巧跟背景牆色一樣呢!

來這裡一定要住在舊城區,因為走路就可以看到好幾個知名的景點。舊城區裡的老房子也很特別,很多還是木板屋,但門口和窗戶都漆上鮮豔好看的顏色,早上在這裡慢慢走慢慢拍照。

聖索菲亞大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在1519年被塞維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近千年以來最大的教堂。鄂圖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所以它前身是基督教堂, 後來改成伊斯蘭教清真寺,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1935這座建築重新以博物館的身份對世人開放。

改建成清真寺後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如米哈拉布、敏拜爾及外面的四座宣禮塔。這四座宣禮塔因為不同統治者所建造, 所以顏色都不同。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古代拜占庭帝國的藝術傑作。教堂從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效果,它既有羅馬建築的特色,也有阿拉伯藝術的韻味,內景一隅,天花盡展伊斯蘭書法,中間卻是聖母子鑲嵌畫。
橘黃色的中間圓頂高54米, 寬31米。內部仍彌漫著一股神聖的氛圍,很多人頭是抬起頭來只為了看一眼高聳的天花板圓頂。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難得合平共處一座聖堂下。 有阿拉也有耶穌,真的太妙了!
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還有鑲嵌畫布置相當華麗。這些壁畫描繪了聖母瑪利亞、耶穌、聖人、帝王及皇后,還有其他純粹裝飾性的幾何鑲嵌畫。另外很多人排隊等著依靠在傳說中可以治癒病痛的淚柱。

看完內部後再出來外面,天空有雲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外圍看到的中東女生也很漂亮啊!!

夜晚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加拉達塔原名基督塔,修建於1348年,是一座中世紀石塔,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加拉達區。它是該市最引人注目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主宰伊斯坦堡的天際線。塔高9層、66.9米,在它修建時是該市最高的建築物。

加拉達塔邊下面很多小店面都很有特色,當人像背景很有異國情調。

鮮紅色復古的電車行駛在伊斯坦堡新城區的Istiklal 大道上,這裡是最熱鬧的街區,街邊可以吃到很多種口味的冰淇淋。

黑白色更有復古味。

逛街人群太多,很快就膩了,走到海邊看海比較舒服。避開觀光路線,這是自助旅行過程中最令我感到愜意的事。

在金沙灣與博斯普魯斯海峽交街處,很多遊客喜歡乘坐渡輪在海上欣賞岸邊風光,我只想用慢慢走的,用雙腳一步步感受這古老國度的往日時光。

遇到熱情的魚販老闆跟我介紹這裡的海鮮。

海景餐廳就是舒服。生命就應該浪費在這種悠閒時光啊!

吃海鮮還可有海鷗和夕陽看。

隔天一早,就要離開伊斯坦堡。 這是君士坦丁競技場的埃及方碑,已經有3500年,原本是在埃及路克索的卡納克神殿,後來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在西元390年運到這。(應該是搶過來的吧!)

其實伊斯坦堡還有很多有名的景點及清真寺, 但看了我想看的就夠了。 下一站要去哪呢? 番紅花城沒有很吸引我,來土耳其最想去的當然是Cappadocia 卡帕多奇亞。 選了土耳奇國內班機, 飛一會沒多久很快就到了。
Cappadocia卡帕多奇亞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這裡吸引人的地方是特殊的火山岩地形及漫天飛舞各種彩色的熱氣球。是土耳其最值得一遊的景點。這個地區範圍其實很大,廣達數千平方公里,景致壯麗。整個卡帕多奇亞是由三座火山所形成的一片奇岩高原,地表經過幾千萬年以來火山的噴發、凝固、風化,久而久之變成現在的奇觀。
卡帕多奇亞的小鎮Goreme 格雷梅,抵達都天黑了, 晚上夜宿洞穴旅館。
這是我在卡帕多奇亞住的洞穴旅館,上面很像精靈煙囪,非常特別的住宿經驗,晚上還被熱情的老闆請喝了兩瓶紅酒。

早上起來抬頭看戶外高聳的岩石上空, 就是滿滿的熱氣球,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美啊!

在格雷梅大街上就報名了隔天的local tour 。卡帕多奇亞最出名的旅行路線Green Tour與Red Tour,這是格雷梅當地旅行業者,依路線安排沿途觀光景點的商業行程。第一天我參加了Green tour。這旅程比較遠,最遠達到150公里外的厄赫拉熱村。
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Green tour 的一站,參觀地下城市。
公元 10 世紀,基督徒為了逃避羅馬帝國追殺, 利用火山岩風化後的特性,向地底下挖掘成地下的避難所。基督徒轉往地底生活, 靠無數僅能容納一人的狹窄走道連接,變成錯綜複雜的地下迷宮。幽深神秘的地下城,就從這隧道下去探索。

卡帕多奇亞的 Derinkuyu 是土耳其最大的地下城, 有 9 層 ,最深達 85 米,面積達到數十公里,裡面別有洞天,行成錯綜複雜的地下迷宮, 讓人嘆為觀止。走在裡面讓人頭昏眼花, 不知身在何方。動穴裡有隧道和教堂,高峰期曾有約3萬人居住在裡面。

Ihlara Vally 以赫拉拉峽谷, 這裡曾是拜占庭時期僧侶的隱居地,遺留下來的石窟教堂遺跡。

Ihlara Valley健行3km,沿途秋天的景色相當優美。

健行中途,休息亭裡遇到當地土耳其婦人正在弄傳統的烤餅。

Selime monastery修道院遺址,石洞裡頭有標準的圓拱式祭壇。

石穴裡的東西雖然特別,但個人比較喜歡外面的石壁與走道。

卡帕多奇亞有全世界最壯觀的風化地形區,觸目所及盡是千奇百怪的天然石雕。很多這種像是竹筍形狀的岩石,這片石林群立相當壯觀。

從這裡往下遠眺另一端的峽谷,秋天樹葉變黃了的景色相當美。

Goreme Panoramic 觀景台看過去一大片層層堆疊的火山灰與熔岩凹凸不平的地層,地球上絕無僅有的“類月球”地貌奇觀。

UCHISAR CASTLE,Uchisar城堡位於格蕾美的西南,是挖出大岩石而形成的天然要塞。因為這大石頭本身就在高處,從遠處也很顯眼。

城堡下每座火山岩都被挖洞, 人們就住在裡面, 遠看好像螞蟻窩。

Cappadocia最有名的活動就是熱氣球之旅,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熱氣球旅行景點之一, 另外就是埃及路克索看日出帝王谷及非洲肯亞大草原看動物。 之前在埃及路克索時剛發生熱氣球爆炸,因為安全的考慮就放棄而錯過,心裡還是很遺憾沒圓夢。這次到Cappadocia說什麼都沒辦法阻止我圓熱氣球之夢。
熱氣球活動在天亮前5.00am就開始出發, 天空還濛濛亮,熱氣球帶著火光就像超大燈籠。準備開始要起飛了,起飛那一刻我就像小孩子一樣興奮尖叫。

剛開始是低空劃過石林。

搭乘熱氣球是欣賞Cappadocia最棒的方法,各種奇岩怪石都盡收眼底。Uchisar城堡就在左上角呢!

天空漫天飛舞的熱氣球, 七彩繽紛, 美得很!

奇幻大地就在腳底下,美得不像話,這個地方真的太神奇了啦!

從高空往下看, 這裡跟本不像地球,像月球還是火星吧!?

緩緩下降的熱氣球也很美! 人生中第一次的熱氣球之旅,會永遠烙印在我腦海裡。 到了地面業者還會準備好白酒給所有乘客喝,慶祝這麼一個美好的旅程,說是要給大家一個完美的 happy ending。

Red tour 也不能錯過,主要就也是去看香菇覃狀岩。 看到這些奇特的岩石, 只能驚嘆大自然的力量,在這大片的土地上刻劃出有如鬼斧神功的痕跡, 詭異多變的地形。

看起來就像童話故事裡,精靈住的房屋煙囪。

有人走在巨石下,可以看得出這些磨菇石柱有多高了吧!

土耳其駱駝配上高聳的磨菇岩, 相當有趣。

兩名健行者在這大片石林邊經過, 沒親眼見過,真不相信有世界上有這麼奇幻詭異的天地。

千姿百態的奇岩地貌,其實是火山岩經過千萬年的陽光照射加上風化,雨水傾蝕等等,慢慢自然形成。 這片淡粉紅色波浪形的岩石也是其中一種型態。

這些精靈煙囪,曾經被當成住宅、教堂、 甚至城堡。


Green tour 中途有參觀當地的陶土工廠, 老師父熟練的把陶土製成各種容器形狀。

Devrent Valley山谷(駱駝岩),在一望無際的荒野,很像有一隻孤獨的石駱駝。

Pamukkale棉堡位於土耳其西南部,因該地像一座雪白的城堡而得名。
棉堡高160米,長2700米。富有溫泉以及石灰岩溶洞。 遠看宛如一座白色的雪山。

Pamukkale ,土耳其語的Pamuk意旨「棉花」,kale是城堡的意思。白色的石灰岩地形像白色的棉花城堡。

白色平台注滿淺藍色的溫泉水,像一種藍白色夢幻的視覺享宴,親眼目睹很驚豔,很難用文字來形容。

棉堡的山頂坐落著著名的Hierapolis 希拉波利斯古城,古城內可以看見古羅馬時期的神廟和圓型劇場。

烈日下走在古羅馬時期的石階路上,讓我想起了神鬼戰士這部電影及原聲帶曲子。Gladiator - Now We Are Free.

遺跡裡的古市集,都曾經被大地震震垮過,很多都是後來重建起來的。

傍晚才走回到石灰岩地形區,大部份的池子都乾枯了,好不容易找到有泉水的池子已是傍晚時分。

夕陽西下,層層相疊的石灰岩平台

從遠處看宛如一大片白色梯田

夕陽餘輝灑在石灰岩平台上像染上一層顏色。

太陽下山後, 遊客都慢慢下山去。少了人群的棉堡更可以慢慢走慢慢欣賞。

天黑前,再多照幾張照片留住美好時刻。

四下無人,寧靜的棉堡之夜。

再見啦!Pamukkale!

Ephesus 以弗所又譯愛菲索斯,是目前全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希臘羅馬城。 約在西元前1000年由居住在安納托利亞高原西端愛琴海沿岸的愛奧尼亞人(Ionians)興建。
愛菲索斯的大劇場Theatre,可容納25000人,結合了希臘與羅馬兩種特色。

這座建築物是Celsus Library塞爾蘇斯圖書館,我是為了見到它才來Ephesus的。
可惜我到達時是下午,照起來會背光。沒有我喜歡的藍色天空很可惜,想了一會,決定隔天再來一次。

塞爾蘇斯圖書館, 可以說是愛菲索斯古城的地標。圖書館完成於西元135年,是用來存放12,000卷書籍。 隔天多跑一趟,多買一次門票進來看一次,真的很值得。

塞爾蘇斯圖書館藍天當背景,美多了。 有些事真的要堅持,才能如願。

圖書館一樓處有四尊女神雕像,分別代表:Arete (Goodness)「良善」、Ennoia (Thought)「思想」、Episteme (Knowlege)「知識」、Sophia (Wisdom)「智慧」。

滿滿遊客的克里特斯大道Curetes street.

勝力女神像NIKE, 一手握著代表勝力的桂冠,一手握著代表力量的橄欖枝。
尾巴有勾勾的形狀,是運動大牌NIKE商標的靈感來源。

Odeon音樂廳。

古羅馬戰士都已消失離去,現在的守護者是貓星人。
背景是市政廳Town Hall.

可愛貓星人到處都是,沒站崗的都露出貓咪慵懶本性在偷偷休息。

過往再輝煌的建築,終究變成殘破不堪的廢墟。所有的榮耀與恥辱,也終究會成為過去。 人活著還是要珍惜當下啊!!

旅途中我經常走路,常常不經意的會遇到美好的一刻。 這是我離開Ephesus要走回Selcuk市區的路上,此時是秋天的季節,兩旁路樹的葉子都轉成美麗的金黃色,剛好有一對老夫妻騎車經過。

腦海中好像有看過這景色,後來才發現我曾經在西藏拉薩買過一張土耳其明信片,應該就在這裡拍的,好巧!

Ayasoluk Castle,沿途還可以看到Ayasoluk城堡,座落在顯眼的山坡上。

The Temple of Artemis (Artemision), 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阿緹蜜斯就是月亮女神,和豐饒女神Cybele被視為同一神。
如今只剩下一根重修過的石柱。

來土耳奇旅行這段時間, 看過很多知名的景點與奇特地形,但是心情最好的是離開前的一天,就是想去海邊看愛琴海。
剛好看到一艘停在岸邊的仿古帆船。

慵懶躺在海灘上喝啤酒睡覺,醒來就是傍晚夕陽時分。有漁夫出海辛苦工作了一天, 傍晚收工船隻緩緩回到岸邊。

人生最美好的時刻之一就是無壓力微醺放鬆的躺在海灘上。遠遠看著夕陽下釣客耐心的在等魚兒上鉤。

太陽西下後,愛琴海的晚霞時分,What a wonderful day!!

夜色下的 Ayasoluk城堡。

土耳其, 再見了! 還有更精彩的旅程等著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