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於 2019 年推出的中片幅可換鏡相機「GFX100」就是 1 億 200 萬畫素機種的先驅,接著在 2021 年推出的的「GFX100S」則是朝向輕量化中片幅的方向邁進,且延續 102MP 的超高畫素;去年 5 月 GFX100S II 也迎來了更新,最主要的就是搭載全新 CMOS 同時升級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引擎。
而在今年三月下旬發表的 GFX100 RF 則真正實踐了中片幅隨身機,問世前我想有不少玩家只是當小道消息在討論,壓根沒想到富士居然玩真的!就連近期發表的「X half」數位半格機也是少數從 Rumor 傳聞中被準確預測的機種。

「GFX」代表的是富士中片幅系統,後面的數字「100」代表的就是 MP 數值,至於「RF」則是旁軸相機的簡稱,以上就是「GFX100 RF」的命名由來。至於富士為什麼經營中片幅及 APS-C 片幅,卻一直將全片幅拒於門外呢?!
我想這也跟富士在底片時期的經營方針有關,因為膠卷時代它們就是以中片幅相機與鏡頭起家,例如:Fujica G690、GSW690、GA645...等等,1970~1980 年代左右曾推出 Fujica 系列單眼相機,以 Fujica X 卡口曾推出過少量的全幅鏡頭,但只能說是曇花一現。後來以 FinePix S1 Pro 之姿回歸後就是以 Nikon 的「F-mount」來製作自家的 AF 鏡頭,直到 X-mount 開始才重整旗鼓!
▲影片是吉姆對於 GFX100 RF 的實戰過程及感想,同時輔以大量的人像及風景照。
|後製剪輯:Monica|
/// GFX100 RF 外觀與特色介紹
- GFX100RF
- 無遮光罩
- 金屬機身
- 鏡頭蓋
說到富士家的 RF,最具代表性的我想就是 X-Pro 系列了!不過遲遲沒有下文...將在今天發表的 X-E5 我想有機會成為 X-Pro3 的平替版本,但別忘了富士還有一款長期缺貨且是相機黃牛最愛的「X100VI」,而我想「X100 VI」也是最容易拿來與「GFX100 RF」對標的機種;因為兩者都屬不可換鏡相機,同樣走定焦鏡路線加上造型又接近,只不過牌價相差近 11 萬,但我想這也是入手的門檻吧!?
這回原廠提供的 GFX100 RF 版本為黑色,同時也有銀機版本可供選擇,黑機比較困擾我的部分就是上蓋容易沾染指紋油漬,像是在大熱天帶出門拍照手汗肯定會弄髒頂部的。GFX100 RF 體積 133.5 x 90.4 x 76.5(mm)、重量 735 公克(含電池、記憶卡),以鋁合金機身製成、手工來打造外觀,整體質感方面略勝「X100 VI」,除了標配圓形的金屬鏡頭蓋之外,隨機還會另外附上方形的金屬遮裝罩加上塑膠鏡頭蓋,不僅更可以保護前玉同時也帶有遮光效果。
- 變焦撥桿
- 對焦指示燈
GFX100 RF 搭載 43.8mm x 32.9mm GFX 102MP CMOS II 感光元件與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引擎,原生比例為 4:3、有效影像畫素為 1 億 200 萬,也因為超高畫素的緣故同時帶來了裁切優勢,35mm(等效 28mm)透過內建的「數位裁切」功能變焦到 80mm(63mm),畫素都還有 1966 萬可以用,這應該夠狂了吧?!「GFX 中片幅換算 135 片幅需乘上 0.8x」
- 光圈環
- 自定義環
GFX100 RF 的鏡頭規格為 FUJINON 35mm f/4,光學結構 8 群 10 枚(內含 2 枚非球面鏡片),內建 4 級 ND 減光鏡;這顆鏡頭就等同全片幅的 28mm,也就是攝影玩家們口中的小廣角,最大光圈僅 f/4 絕對是 GFX100 RF 的硬傷,畢竟要在「機動性、大光圈、中片幅」之間做出平衡,能犧牲的也就只有光圈值了...採用鏡間快門結構也是縮小鏡頭組件的關鍵,特別是跟自家的 GFX 機種相比時!
畢竟感光元件的片幅尺寸就決定了鏡頭的口徑,這時若要讓光圈來到 f/2.8 同時維持短小的鏡頭,以現階段的光學技術來說可能還無法克服,只能把希望寄予下一代了,正因為如此 GFX100 RF 在拍攝全身甚至是半身人像時,背景的虛化效果甚至不如 X100VI,我同時用 X-M5 搭 35mm f/1.8 拍情鏡時,糖水照的優勢甚至更顯著 XD。
從光圈環上可以看到光圈範圍從 f/4~f/22,亦可採 1/3 級進行調整,光圈環上的外凸桿相當有趣,更有復古氛圍;至於對焦環在 AF 狀態下是支援功能自定義的,只可惜沒有 CLICK 開關很容易誤觸而不自知,像我就是將對焦環自定義為「軟片模擬」,但常常誤觸到沒發現...

▲GFX100RF 35mm ISO500 f/4.0 1/1700s|擁有 20 公分的最近對焦距離,但真的要特寫時還是有點吃力,最簡單的作法就是用變焦撥桿進行裁切,以上就是近拍搭配變焦到 80mm(63mm)的範例。
- 機頂一覽
- 縱橫比轉盤
- 快門速度/曝光補償
機頂的快門、ISO轉盤及曝光補償轉盤與 X100VI 可說是如法炮製,快門速度轉盤上的數值可搭配機背轉盤進行微調,快門速度轉盤向上拉可用來控制 ISO 參數,電源/快門鍵的螺牙可以用來安裝機械快門線或快門增高座,至於曝光補償的獨立轉盤也是不可獲缺。
不過 GFX100 RF 最有趣的亮點就屬熱靴旁的「縱橫比轉盤」,共有 9 種不同的長寬比能為照片增添色彩,分別是「4:3、3:2、16:9、65:24、17:6、5:4、7:6、1:1、3:4」,其中 65:24 及 5:4 在傳統的中片幅時期上也常見到。
其實吉姆在實際體驗前以為「縱橫比轉盤」只是個噱頭,畢竟事後裁切也能辦到不是嗎?但實務上操作時才明白這「縱橫比轉盤」根本是減法攝影的真諦,透過「變焦裁切 x 縱橫比轉盤」,我更可以隨心所欲的精準構圖,讓原本雜亂無章的畫面變得有意義。
- 機背一覽
- 電子觀景窗
- 傾斜螢幕
接著來看看 GFX100 RF 的機背,前面一直沒提到握感,如果拿 X100VI 相比的話,裸機的狀態 GFX100 RF 至少有 85 分的水準,但 X100VI 可能只有 80 分這樣。搭載 3.15 吋 210 萬點的縱向翻折螢幕,大尺寸看起來就是過癮且螢幕作的超薄很有質感;電子觀景窗的規格為 0.5 吋 576 萬點,放大倍率來到 0.84x,而這規格也相當不錯。
我有看到關於 GFX100 RF 未能搭載 X100VI 的混合式觀景窗感到扼腕,但對我來說完全沒問題,差別只在於顏值扣了一點分數,但實用性還是 EVF 較高且無須擔心誤差問題。
「對焦模式撥桿」的精簡造型我很尬意,再來對焦搖桿的香菇頭造型就跟自家的 GFX 機種一樣,因此操作的手感也比較優,其它主要按鍵也都集中在螢幕右邊,如此一來左手只需要輔助,我自己比較喜歡這樣的操控方式。
- 傳輸埠
- 雙記憶卡槽
GFX100 RF 的外接埠均集中在機身左側,使用 Type-C 接口的 USB 充電介面同時支援資料傳輸,配備 Micro HDMI 與 3.5mm 的麥克風插孔 & 耳機監聽孔。再來機身右側支援兩組 SDXC UHS-II 記憶卡槽,這也與自家的 GFX 機種同規格。
- 機底
- 電池槽
GFX100 RF 的機底設有 1/4 吋的金屬腳架孔,原廠搭配的鋰電池型號為 NP-W235,從官方提供的數據得知充飽電後可拍約 820 張的靜態照片,這電力管理挺可以的啊!
/// 畫質測試
前面介紹機身特色時漏講了一項遺憾,那就是 GFX100 RF 未提供機身或鏡頭防手震,這也讓這款 102MP 超高畫素機種在微光環境下顯得捉襟見肘,畢竟最大光圈僅 f/4,這樣的「進光量」會直接影響到「快門速度」與「感光度」的數值。在快門速度 1/200 的情況下手持都還撐得住,實際檢視各級光圈的解像力時 f/4 就工作光圈,如果在意邊緣畫質的話可以縮到 f/5.6,但 f/8 開始的邊緣畫質衰退比較顯著;其實 35mm f/4 拍攝風景的景深已足夠,除非是為了爭取較慢的快門速度,否則開 ND 減光鏡搭開放光圈也是一個作法。
- 中|4
- 5.6
- 8
- 11
- 16
- 22
- 邊|4
- 5.6
- 8
- 11
- 16
- 22
/// 色散測試
前面在介紹光學結構時,眼尖的同學或許有留意 GFX100 RF 並未提供低色散鏡片在內,這點跟 X100VI 倒是有樣學樣...結果當然就直接反應在照片上了!在高反差的環境下作業 f/4 會有明顯的紫邊,f/5.6 開始影像中央有改善,不過從 f/8 開始縱向色差的控制才有明顯起色;而最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套用「軟片模擬」,剩下的就眼不見為淨了。- 中|4
- 5.6
- 8
- 11
- 16
- 22
- 邊|4
- 5.6
- 8
- 11
- 16
- 22
/// 抗耀光測試
GFX100RF 提供了「奈米 GI 鍍膜」藉此來控制耀光現象,從測試結果來看 從 f/4~f/22 表現都還不錯,沒有太誇張的耀光或鬼影出現,整體稱得上是有收斂。- 4
- 5.6
- 8
- 11
- 16
- 22
/// 星芒測試
GFX100 RF 的鏡頭光圈葉片為 9 枚,但似乎不是那麼容易表現出它的星芒,f/22 時的慢快門已經來到 20 秒了,但星芒還是拉的不夠明顯,這對喜歡那種海膽星芒的朋友或許會有點可惜。- 4
- 5.6
- 8
- 11
- 16
- 22
/// 廣角變形測試
接著來看這顆 35mm f/4 的桶狀變形情況,這顆等效約 28mm 小廣角在機身校正前後不論是變形的修正或邊緣失光的修正都很顯著。- 變形校正|On
- 變形校正|Off
/// 縱橫比轉盤
吉姆在實際體驗前以為「縱橫比轉盤」只是個噱頭,畢竟事後裁切也能辦到不是嗎?但實務上操作時才明白這「縱橫比轉盤」根本是減法攝影的真諦,透過「變焦裁切 x 縱橫比轉盤」,我更可以隨心所欲的精準構圖,讓原本雜亂無章的畫面變得有意義。不過這九種比例之中有些太極端不好表現的,我就沒有實際去操作了,個人還是比較習慣窄視角或是比較接近正方形的比例,對吉姆來說比較好發揮;至於原生 4:3 為什麼又提供 3:4 呢?目的就是讓你不用改變相機的方向就能拍直幅照片,但似乎有點多此一舉?!以下是幾種比例給各位參考。
- (1:1)
- (4:3)
- (5:4)
- (16:9)
- (17:6)
- (65:24)
/// 變焦裁切
102MP 超高畫素的優勢就是可以安心的將「裁切」當作「變焦」,可讓 35mm(等效 28mm)透過變焦撥桿將視角裁切成 45mm(等效 36mm)、63mm(等效 50mm)、80mm(63mm);不過我覺得 GFX100 RF 實在太客氣了,因為 Leica Q3 直接讓 28mm 的鏡頭透過裁切模式可 Crop 到 90mm,這樣下來還有 5.8MP 可用。以下分別提供人像與風景範例給各位參考,要留意的是變焦裁切後改變的僅僅只是「視角」,景深、背景虛化的結果還是維持原狀。
- 人像|35mm
- 45mm
- 63mm
- 80mm
- 風景|35mm
- 45mm
- 63mm
- 80mm
/// 各級感光度比較
GFX100 RF 的標準感光度範圍從 ISO 80~12800,而 102MP 這時對感光度的影響可就大了,以我的標準來看 ISO 1600 就是分水嶺,堪用值大概在 ISO 3200 左右,ISO 6400 起開始有輕微的油畫感,我建議是將上限設定到 ISO 6400 就好,不然最大光圈僅 f/4 快門速度稍不夠的話,畫面是真的容易會出現微震。-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3 EV 動態範圍比較
GFX100 RF 在「-3 EV~+1 EV」之間能透過 RAW 進行適度的修正,但過曝 2 格的天空拉回就有明顯的斷階感,可以留意 +2 EV 的白雲處;吉姆這裡使用的軟體為 Lightroom CC,暗部拉回後的雜訊控制超強,同時幾乎看不到色彩雜訊!- 拉回|-3
- -2
- -1
- 0
- +1
- +2
- +3
- 原始|-3
- -2
- -1
- 0
- +1
- +2
- +3
////// 關於對焦速度 + 6fps 機械連拍連拍
▲人物追焦測試 | ▲靜物對焦測試 上傳中 80% |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DCI4K 30P 錄影 + DIS 防手震效果
GFX100 RF 可錄製 4K 30p 4:2:2 10-bit 影片且支援 F-Log2,但讓我驚訝的是數位影像防震(DIS)效果出奇的好,以下總算稍稍彌補了拍照不支援防手震的遺憾...以下有少量影片範例供參考,量少慎入?!/// GFX100 RF 使用心得與結語

吉姆最初看到 GFX100 RF 的鏡頭規格時,壓根沒有想到 f/4 對這款中片幅相機的影響是如此巨大,當然並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是為了拍糖水照,但也並非「淺景深 = 糖水照」,只是凸顯畫面中主體最簡單的表現手法,多數消費者能允許備而不用,但比較難接受的就是臨渴掘井吧...重點是還掘不到啊!吉姆也是看到海外創作者的分享才明白 GFX100 RF 為什麼在台灣似乎雷聲大雨點小,畢竟 35mm f/4 這組合的確是有點浪費了「中片幅」的好體質,加上沒有機身防手震,如此一來可應付的題材又會被限縮。

GFX100 RF 在台的建議售價為 16.2 萬元,就我自己的觀察似乎鮮少有炒價的案例出現,畢竟 16 萬差不多就能買到狀況還不錯的 Leica Q3,當然新機跟中古機較難相提並論,但試問你有 16 萬的話你會怎麼選?!
消費者會入坑富士的主因不外乎「軟片模擬」功能,這十幾年下來也是倚靠 APS-C 片幅的 X-mount 為其開疆闢土、攻城掠地!若論無反 APS-C 的用戶數量,富士說第二、應該沒有其它品牌敢說第一吧?至於 GFX 可換鏡相機的優勢就在於可換鏡,搭 GF45mmF2.8 R WR 應該那個淺景深就嚇嚇叫了,不過 GFX100 RF 卻被 35mm f/4 綁死。

醜話說在前頭!接著就是吉姆對 GFX100 RF 的讚賞之處,首先 102 MP 超高畫素真的很好用,特別是搭配「裁切變焦」時,就能體驗到超高畫素加上高解像力的絕對優勢!再來「縱橫比轉盤」絕對是你入手 GFX100 RF 的理由之一,畢竟這功能也是第一次出現在富士身上,也讓使用者更可以透過不同的構圖比例去思考、摸索按快門的時機,這樣的拍攝過程是我體驗 GFX100 RF 時的最大收穫及樂趣,特別是街拍需要靈感時,這真的很受用!最後如果你想入手但預算又不夠的話,建議優先考慮 X100VI 但前提是能原價買到,真的入手 GFX100 RF 的攝友們也歡迎來聊聊你的使用經驗或來踢館也歡迎唷!

值得讚賞的部份:
◎ 金屬機身及各項金屬轉盤的質感精緻且細膩
◎ EVF 的體驗優秀、LCD 的尺寸偏大且薄體的操作手感很好
◎ 軟片模擬、軟片模擬、還是軟片模擬,經典正片、經典底片、REALA ACE 都相當好用
◎ 102MP 高畫素帶來 35mm(等效 28mm)、45mm(等效 36mm)、63mm(等效 50mm)、80mm(63mm)的變焦裁切,實用性高且操作直覺
◎「縱橫比轉盤」讓拍照變得更有趣,可說是減法攝影的真諦
◎ 錄影時的 DIS 數位防手震效果很不錯
可以改進的部份:
◎ 缺少機身防手震且最大光圈僅 f/4,微光拍攝會很吃力
◎ 等效 28mm 搭配 f/4 的背景虛化效果有限,特別是拍人像時
◎ 對焦環(自定義控制環)未來如能提供 Click 開關會更好
◎ 開放光圈的畫質就很棒,但光圈縮到 f/8 開始就有衰退跡象
◎ 追焦加上連拍時會相互影響,建議 AFC 時就以單張「點發」會比較合適
▲影片是吉姆對於 GFX100 RF 的實戰過程及感想,同時輔以大量的人像及風景照。
|後製剪輯:Monica|
|

GFX100RF 35mm ISO125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42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110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100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25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2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3200 f/4.0 1/17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6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32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125s

GFX100RF 35mm ISO25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8.0 1/48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850s

GFX100RF 35mm ISO25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3200 f/4.0 1/85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95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85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50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21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8.0 1/50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22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125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420s

GFX100RF 35mm ISO4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500 f/4.0 1/38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5.6 1/550s

GFX100RF 35mm ISO64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680s

GFX100RF 35mm ISO3200 f/4.0 1/75s

GFX100RF 35mm ISO64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500 f/5.6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00 f/5.6 1/20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5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25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200 f/8.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5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250s

GFX100RF 35mm ISO5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25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22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850s

GFX100RF 35mm ISO3200 f/4.0 1/8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58s

GFX100RF 35mm ISO160 f/5.6 1/750s

GFX100RF 35mm ISO20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80 f/7.1 1/22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350s

GFX100RF 35mm ISO10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400s

GFX100RF 35mm ISO125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42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550s

GFX100RF 35mm ISO10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170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300s

GFX100RF 35mm ISO160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3200 f/5.6 1/18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125s

GFX100RF 35mm ISO200 f/8.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22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42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45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125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450s

GFX100RF 35mm ISO320 f/4.0 1/200s

GFX100RF 35mm ISO80 f/4.0 1/400s

GFX100RF 35mm ISO160 f/4.0 1/3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