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FUJi版块活动的同学可能会比较注意到:F和E系列,特别是年代久远者,特别容易出斑。当然,这边也不是说DC并不可能出斑,本人的莱卡LX4就出过斑。而适马和理光的一些系统,也是比较容易出斑的。
也有人说,这是FUJi的设计问题,纵观E和F系列,基本都有出斑现象,F75/72和F200比较少,一方面可能是工艺改进,另方面是由于使用的时间不长。
手头上有E/F系列的机器的同学,我们行动起来,拿上您的爱机,打到A档,不同光圈值各对白色背景(纸,墙壁等都可以)各一张,然后,大家就知道,原来自己用的机器也有斑呀。(大家注意F8左右的图表现)
同时提醒各位同学,除了一般的防尘工作以外,在不用的时候,把机器放在防尘防潮箱是非常有效的,没有防潮箱的同学,哪怕是用保鲜膜或是能有密封效果的塑料袋/套,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斑的出现。
好,出斑问题我们先从三个方面入手:
1,F/E系列的配装,设计,有问题。-----此问题我们无法采取措施。
2,F/E系列,由于光圈或是马达等机械传动结构有类似油漏现象,导致油或润滑液(液体)侵入镜头组或CCD或CCD放大镜表面,拍摄时,光影投射导致。-----简单讲就是“液体”问题。
3,F/E系列,由于镜头组或是CCD等密封问题,导致金属屑/塑料等灰尘侵入,拍摄时,光影投射导致。-----简单讲就是“灰尘”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采取了非常多的方法验证,并得到了初步结果。当然,我手头上的几台F30/F11/F20/F100/F200,和E550/E510/E480加起来才20几台,对FUJi投放到市场上的机器数目来说,只是沧海一砾,可以归属个体现象,所以请大家和我一起分析。
Herman2009 wrote:
"灰塵" 問題應該不...(恕刪)
Herman兄的回复和问题提的非常好。
首先,本人只是对小DC的一些问题的起因,避免的方法非常感兴趣,至于一些“私人利益”等其他包含商业上的,品牌上的利益,倒是毫无兴趣的。
其次,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对问题的研究,已经大致有了结论,BBS的功能就是大家一起讨论问题。那本人最原始单纯的目的,就是大家用好自己手中的机器,保护好她,珍惜她,并很好地使用她,出好图。找到问题的源头基本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当然,本次讨论的目的,基本不在外面镜头可以擦拭或者处理掉的粉尘污垢就不在讨论之内了。诚然引起斑的问题源头很多,但是目标抓的准,范围圈的准,避免论题的方向性就是帖子作者的责任了。也希望大家在我的归类,叙述事情的顺序过程中,多加思考,基本在后面,对解决问题的思维性,都是一个伏笔或是轻重提示。
有种分析方法叫发散思维,我们在前面,归类了粉尘和油污两大类。
那么,发散之后再综合,我再把粉尘和油污归为“问题源点”,基本有以下几种:
1,“源点”位于镜头组:外镜面刚才已经提过,不在讨论之内。那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否为镜头组内镜面的“源点”。
2,“源点”位于CCD上面的放大镜上。
3,“源点”位于CCD表面上。
那么就有的同学提出来,小光圈出现的斑,有集中和比较黑的特点,而大光圈下会分散甚至消失。
由此有同学觉得,这应该不是CCD上的“源点”,按照投射和孔效应,“源点”在后镜面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若是在CCD或是放大镜上,那应该是任何光圈都会显示。
上面的分析对我们有没有帮助呢?显然是有的。这样我们可以在排查情况下,按照问题解决的简单到复杂程度进行排查,如果是后镜面上的“源点”,那我们就不必再把CCD上面的镜片取出清洁CCD,因为往往CCD上如果干净的话,我们会把上面“清洁”的越来越脏。
Coastal Taipan
F31fd wrote:請您放心,我不是在質疑您有何目的?而是單純的對您會發起這篇討論感到好奇而已,因為我不常見到這類題目。
首先,本人只是对小DC的一些问题的起因,避免的方法非常感兴趣,至于一些“私人利益”等其他包含商业上的,品牌上的利益,倒是毫无兴趣的。
其次,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对问题的研究,已经大致有了结论,BBS的功能就是大家一起讨论问题。那本人最原始单纯的目的,就是大家用好自己手中的机器,保护好她,珍惜她,并很好地使用她,出好图。找到问题的源头基本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经常在FUJi版块活动的同学可能会比较注意到:F和E系列,特别是年代久远者,特别容易出斑。当然,这边也不是说DC并不可能出斑,本人的莱卡LX4就出过斑。而适马和理光的一些系统,也是比较容易出斑的。
也有人说,这是FUJi的设计问题,纵观E和F系列,基本都有出斑现象,F75/72和F200比较少,一方面可能是工艺改进,另方面是由于使用的时间不长。
手头上有E/F系列的机器的同学,我们行动起来,拿上您的爱机,打到A档,不同光圈值各对白色背景(纸,墙壁等都可以)各一张,然后,大家就知道,原来自己用的机器也有斑呀。(大家注意F8左右的图表现)
同时提醒各位同学,除了一般的防尘工作以外,在不用的时候,把机器放在防尘防潮箱是非常有效的,没有防潮箱的同学,哪怕是用保鲜膜或是能有密封效果的塑料袋/套,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斑的出现。
好,出斑问题我们先从三个方面入手:
1,F/E系列的配装,设计,有问题。-----此问题我们无法采取措施。
2,F/E系列,由于光圈或是马达等机械传动结构有类似油漏现象,导致油或润滑液(液体)侵入镜头组或CCD或CCD放大镜表面,拍摄时,光影投射导致。-----简单讲就是“液体”问题。
3,F/E系列,由于镜头组或是CCD等密封问题,导致金属屑/塑料等灰尘侵入,拍摄时,光影投射导致。-----简单讲就是“灰尘”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采取了非常多的方法验证,并得到了初步结果。当然,我手头上的几台F30/F11/F20/F100/F200,和E550/E510/E480加起来才20几台,对FUJi投放到市场上的机器数目来说,只是沧海一砾,可以归属个体现象,所以请大家和我一起分析。
Herman兄的回複和問題提的非常好。
首先,本人只是對小DC的一些問題的起因,避免的方法非常感興趣,至于一些“私人利益”等其他包含商業上的,品牌上的利益,倒是毫無興趣的。
其次,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和對問題的研究,已經大致有了結論,BBS的功能就是大家一起討論問題。那本人最原始單純的目的,就是大家用好自己手中的機器,保護好她,珍惜她,並狠好地使用她,出好圖。找到問題的源頭基本是解決問題的一半。
當然,本次討論的目的,基本不在外面鏡頭可以擦拭或者處理掉的粉塵汙垢就不在討論之內了。誠然引起斑的問題源頭狠多,但是目標抓的准,範圍圈的准,避免論題的方向性就是帖子作者的責任了。也希望大家在我的歸類,敘述事情的順序過程中,多加思考,基本在後面,對解決問題的思維性,都是一個伏筆或是輕重提示。
有種分析方法叫發散思維,我們在前面,歸類了粉塵和油汙兩大類。
那麽,發散之後再綜合,我再把粉塵和油汙歸爲“問題源點”,基本有以下幾種:
1,“源點”位于鏡頭組:外鏡面剛才已經提過,不在討論之內。那我們在用放大鏡觀察,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否爲鏡頭組內鏡面的“源點”。
2,“源點”位于CCD上面的放大鏡上。
3,“源點”位于CCD表面上。
那麽就有的同學提出來,小光圈出現的斑,有集中和比較黑的特點,而大光圈下會分散甚至消失。
由此有同學覺得,這應該不是CCD上的“源點”,按照投射和孔效應,“源點”在後鏡面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爲若是在CCD或是放大鏡上,那應該是任何光圈都會顯示。
上面的分析對我們有沒有幫助呢?顯然是有的。這樣我們可以在排查情況下,按照問題解決的簡單到複雜程度進行排查,如果是後鏡面上的“源點”,那我們就不必再把CCD上面的鏡片取出清潔CCD,因爲往往CCD上如果幹淨的話,我們會把上面“清潔”的越來越髒。
Coastal Taipan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