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為何F100不建議使用1200萬畫數,而調600萬就好?


F100
看討論文章1200萬的畫質並沒有較佳

只是檔案和圖大而已
是演算填充出來的

所以用600萬就可以了

難道1200萬細節沒比較多嗎??

謝謝
2009-08-04 19:45 發佈
以f100來說, 細節分為兩部份
高對比細節, 用1200萬畫素可以呈現高對比細節
低對比細節, f100預設值抹太大, 導致低對比細節很差, 1200萬跟600萬沒什麼差別

所以平均起來600萬就夠了, 調到1200萬除非是特地挑選高對比紋路拍攝, 否則只有糊而已

抹雜訊強度在f200有降低, 所以f200雜訊比較多, 但也能保有更多紋理細節
不管你調的是幾畫素的大小,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
CCD都是以全部的1200萬畫素作影像擷取的,之後再依據機身上的設定來做檔案壓縮。

而你所提到將畫素「演算填充」這方法不是沒有,但那已是幾年前廠商在畫素競爭中所用的技術,
算是用來吸引消費者購買的一種「戲法」。

簡單說就是用軟體補差點的方式變出假的畫素,再塞進原有的影像檔裡使檔案變大。
畢竟多數消費者還是習慣將畫素大小視為購機的考量點之一,
所以聲稱的畫素能多高就多高,反正「畫素=畫質」這觀念至今許多人仍舊相信著。

但近幾年的技術進步許多,應該沒幾家廠商會再用補插點技術了。
換言之,現有相機的帳面規格理應都是「實際畫素」,不太可能再有假畫素這種事。

* * * * * *

另外,設定為高畫素並沒有什麼不好啊,在後製(尤其是裁切)方面,畫素高能裁切的空間就越多,
如果有拍不好的地方,可以用裁切再救回來,這不是件好事嗎?

反之,畫素設定越低,能調整的空間就越有限。
何況現在的硬碟又不貴,實在沒必要為了省那點硬碟空間就把能後製的空間抹煞掉,這樣太划不來了。
所以如果不使用預設的AUTO模式
而是使用自訂的M模式

譬如
把ISO質調到400以下
1200畫數理論上細節應保留比600萬還多嗎?
通常CCD在設計最高分辨率都有點模糊,降到6M剛好。我比較過ISO100下F100的6MF和F30的6MF,F100細節勝出不少。
johnyj wrote:
通常CCD在設計最高...(恕刪)


請問
如果超過ISO100時
將畫數降到600還是細節較多嗎(跟1200畫數比)
因為很容易超過ISO100

F100調成600萬是以壓縮1200萬的方式
還是直出就是600萬呢?
(F100的CCD是一點塞2點變成1200萬
還是有1200萬個點呢?)

謝謝
偶倒是很希望12M的相機能夠四點拼一點(BINNING)搞出極好素質的3M圖片,成倍提升高ISO性能,可看起來F100FD不是這樣的。我對比過,無論是機內出12M轉成3M還是機內直出3M,差別都很小。可見現在的12M相機絕對是12M感光點出原始片,再用機內算法壓縮。當然,我做過實驗,以12MF出片,之后用NEATIMAGE手工降噪后再縮到6M,比機內直出6MF或直出6MF后用NEATIMAGE降噪要看起來更干凈一些,不過也麻煩一些。

話說回來,現在看照片用的屏幕,用FULL HDTV也不過2M,極少數新出的LCD屏幕有4M分辨率,就算是6MF的片子,在屏幕上看還是要縮不少,而縮過以后,無論是12MF還是6MF,看起來根本無差別,細節大都可以忽略,關鍵在于顏色和暗處低對比度紋理保留,整體不要有噪音和油畫感。顏色和噪音主要還是高ISO影響較大,6MF足用,甚至3M也足夠滿足日常應用。
coolgbs wrote:
不管你調的是幾畫素的大小,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
CCD都是以全部的1200萬畫素作影像擷取的,之後再依據機身上的設定來做檔案壓縮。...(恕刪)

能請教您這說法的來源是哪裡嗎?!
在下見識淺薄,從沒聽過有這種相機!
lfjadsflk wrote:
能請教您這說法的來源...(恕刪)


我覺得他說的是真的啊!

畢竟鏡頭和CCD之間,鏡頭映射在CCD上的大小就是那樣,你改變圖片輸出大小,
並不會改變鏡頭和CCD之間的距離,所以CCD感光範圍還是一樣,是用到整片CCD
,然後再依據設定,分析出不同的圖片大小。

我不知道實際上的作法是不是這樣,但是我覺得這樣推論是很正常的,還是說你所知
的作法是其他方式??
coolgbs wrote:
不管你調的是幾畫素的...(恕刪)

coolgbs大大分析的很清楚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