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拿比較多和比較遠的畫元來補畫素, 解析度當然降低, 只能說比用抹的還要高明一點,
Bayer 陣列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就是保守一點的作法,
Foven X3 這時候就笑了....

再來, ISO 有沒灌水不于置評, 實在還沒有那個能力研究出來, 個人認為有待商榷,
倒是真的有仔細玩過富士正負片的就會察覺, 為什麼富士數位相機感光會少 EV,
這種特性跟一些經典富士 Film 很相似, 不知是不是特意的作法。
把 Film 色彩演繹真正移植到相機上? 色彩演繹軟韌體是很重要關鍵,
畢竟富士是 Film 大廠, 柯達也是, 仔細看看這些軟片大廠的色彩演繹手法,
和其他純數位大廠的手法有何差異。
---
個人在數位單眼那邊也發了篇 數位拍攝 RVP 的文,
有用過 RVP 50 的可以思考一下,
RVP 層次色階有些微感光不足, 曝光拿捏要很有分寸, 再用強背光打出來, 色澤會更飽滿,
這種方式跟照片調亮是完全兩回事, 前者顏色飽滿有衝出來的量感, 不容易爆色,
後者調亮又要加濃度, 一下就爆色。
器材看人用, 照片除了色階, 還有亮度, 從某種角度來說, 亮度是後製不出來也拍不出來,
亮度在播放設備上的光源。
或者用負片的角度來處理照片。
----
另外, 黑面大的試拍照參考就好,
最近的試拍 FUJI 預設 1/60, Nikon 預設 1/125,
我相信黑面可能採用預設都沒調, 1/60 手持相對比較糊是一定的,
不知道的看熱鬧, 知道得看門道。
--
好了, 不幫沒誠意的 FUJI 宣傳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