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間廠的智能測光都不一樣,像canon新系統就是分成62區再測光,而nikon就是以資料庫方式分析,單是這點就已經可以差很大,其次是光圈的大小,雖然同樣是2.0但還是會有輕微差異,其三是鏡頭的鏡片數量和質素,不同的鏡片也有不同的反光率,還有cmos大小以及設計,以及更重要是目標的光源等等,即使是同一目標但在短時間之內也可以有很大的變化,各種加起來都會影響測出來的數值。
如果間間廠的相機在同一環境下都會測出同一結果,那拍照就不用煩了,死背公式就好,何須間間廠都要搞一套測光系統出來?
連這麼簡單的道理也不明白,先扯快門比較慢,然後還要扯到ISO灌水,真是夠了。
這是兩台機器的測光範圍不一樣,再加上不均勻的環境光線造成的吧
只要是光線稍微複雜一點的場景
即使Canon EOD 1D, 三種測光模式測出來的也不一樣
差別就在測光範圍及各測光模式運算後的結果
各數位像機廠牌, ISO 是會有差異的
詳情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leicax1/page12.asp
另外
全世界的測光系統參考基準都是一樣的
細節很複雜, 但簡單來說
就是 18%反射率的灰卡
至於標準的灰卡是誰做的? 當然就是 Kodak 囉
測光標準不一樣的話, 那些測光錶廠商(Minolta, Sekonic, Gossen, Pentax, .....)
不就是混假的
所以把像機裝上一個沒有暗角的鏡頭
對著亮度均勻的灰卡, 讓灰卡佈滿整個畫面
不管用哪個廠牌, 哪種測光系統, 測出來的值都會是一樣的
但是以數位系統來說, 如上面連結, 各廠商還是會做一些手腳
譬如一堆人愛用的黑白底片KODAK TRI-X 400底片,那個ISO其實只有320。
一卡車的廉價變焦鏡,對焦在近距離的時候,焦段會不夠廣不夠遠。
快門最快檔位會有機會不到那個檔位,沒記錯的話。NIKON F5還是F6的1/8000s其實只有1/6000s
光圈也會有灌水,通常都是最大光圈那一級的失光太嚴重,只有中間的部分有達到標示的光圈值。
今天對於消費者而言,評價這些現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當你知道有這些現象後,你才知道怎樣操作你的相機和器材。
譬如,tri-x 400就不要設成iso 400,而是要設成iso 320去拍照,沖洗正常。
同理,知道X100 ISO 1000以上有問題,那就儘量把ISO 設定在ISO 1000以下拍照。
如此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