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為何F100不建議使用1200萬畫數,而調600萬就好?

CCD/CMOS Sensor-DSP-檔案

一般來說最前端擷取的時候都是用CCD/CMOS有效解析度(不一定等於最大解析度)做影像擷取,進到DSP後依設定值的不同做影像處理及壓縮後轉成檔案到USER手上。

但用相機用1200萬照出來再到影像軟體做縮圖跟直接用相機600萬出圖的結果不一定相同,中間的影像處理引擎及設定參數皆是變數。
yky26 wrote:
但用相機用1200萬照出來再到影像軟體做縮圖跟直接用相機600萬出圖的結果不一定相同,中間的影像處理引擎及設定參數皆是變數。...(恕刪)

所以您的意思是:
即便是低畫素設定,依然會有「最高畫素」的影像資料存入(flash)記憶體,
再經由相機內部的心臟「影像處理器」處理縮圖成低解析度?!
(這跟之前另一位寫過CMOS相機軔體的板友說法好像有出入?)
還是我誤解了兩位的說法?!
lfjadsflk wrote:
感光元件尺寸不變,關鍵技術(and 處理器)不變下,
我還真的找不出有哪台符合你所說的高畫素「畫質」會贏低畫素的相機~
(您不妨可以再舉些例子看看~)
連感光元件技術與製程的進步,再加上新的處理器,提高畫素時畫質都有可能會小輸或跟舊機型打平,
如果單純的就感光元件畫素提昇的話,畫質豈不是更慘!...(恕刪)


的確,如果感光元件、處理器、演算法什麼都沒變,純粹提高像素,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就像50FD。
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廠商,也不是一昧的只把像素提高,其餘不變。

所以我們從大部分的機器來看,雜訊雖然維持差不多,但是細節多半有進步,這在很多測試裡面可以
看到。


至於CCD擷取時是不是都用最大像素,可能真是如此吧,也因此50FD即使縮圖輸出,雜訊仍比較多
,似乎有點道理(這段純猜測)。
那位寫軔體的板友,也明確說是用最高解析度拍的,「裁切」一詞用詞造成誤會罷了。
因現在顯示器大都不超過3M分辨率,無論12M還是6M最終都要縮到3M以下觀看,這樣细节上的區別缩图后都基本消失,而感光元素太小帶來的影響(顏色欠飽和,低對比細節因機內降噪而消失)怎么缩圖都难以改變。
alien666 wrote:
的確,如果感光元件、處理器、演算法什麼都沒變,純粹提高像素,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就像50FD。
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廠商,也不是一昧的只把像素提高,其餘不變。

所以我們從大部分的機器來看,雜訊雖然維持差不多,但是細節多半有進步,這在很多測試裡面可以看到。...(恕刪)

的確!
各大廠的新相機是可以看到技術的進步~
但每次進步通常都是用「年」來做單位的!
為什麼?
就是因為高畫素競爭下的結果~
看看富士的DC,竟然還有人拿今年的機子跟兩三年前的舊機相比畫質問題就知道了~
如果畫素不要硬塞,老老實實的加強處理器與演算法,相信畫質還能更進一步~

01板上罵聲也不是如您所說「只是單純的把照片拿100%檢視下去比畫質」而已~
(至少我看到的大多不是~)
是很單純的發現高畫素DC即使縮圖,成效也不理想~
DSLR的話還算好,但在DC跟手機的小感光元件上問題就很明顯,
沒錯!高畫素可以方便裁切,但是小DC那鬆散的畫質,裁切出來的東西實在是不好意思見人,
結果到最後還是要靠縮圖來救回一點畫質,那何不一開始就用低畫素的感光元件,效果還更好更省事?
(而且還更省容量,相機連拍速度也更容易拉高~)

不要說什麼有大圖輸出需要的使用者怎麼辦~
真正有大圖輸出需要的專業人士,你認為他們會選擇用DC拍照嗎?
就算有高解析度硬撐,小DC的畫質拿來輸出大照片或海報,依然是「只可遠觀」的程度罷了~

比較遺憾的是,大多數消費者經過了數年才發現高畫素競爭下帶來的缺點,
(即便現在也是不少人迷信高畫素)

我不是要批判高畫素,我只是提出「單純的提高畫素並不會令畫質變好」而已!
至於您把新處理器,新演算法...等與高畫素的效果合併起來證明高畫素不會比低畫素差一事,
與我的討論內容一開始論點就已經偏掉了~
lfjadsflk wrote:
的確!各大廠的新相機...(恕刪)



大家都好專業

請問如果只想要畫面細節多一點、扎實一點
F100一開始應該用1200萬或600萬去照呢?
在這邊看到一些似是而非又自以為是的文章
真的很令人啼笑皆非
尤其是那位喊最大聲又最激動的朋友

CCD有full mode ,sub sampling mode 與 sum mode
subsampling mode 與 sum mode 一般是用在preview或拍video
在拍still image時,也就是拍照時
都是用full mode , 也就是1200萬的ccd 就拍1200萬的影像進來
DSC的backend chip裡都會有scaller ,會把它scalle成user選擇的size
scaller 不是單單只有sub sample , 還有作一些smoothing的動作
若只是sub sample,在edge端會發現有很明顯的鋸齒狀
(sub sampling mode是從全部的pixle 去抽點)

所以在拍照時,一般是用full size (CMOS 是例外,CMOS senosr有內建影像處理)
至於拍照速度,你以為多scaler就會多時間阿?
若你知道硬體的pipe line處理,就不會提出這麼愚蠢的問題
那為何拍600M 會比1200M速度快?
其實前面很多網友都說寫flash ,可以說對也可以說錯
在整個拍照過程最大的bottleneck 就是在寫flash
既然是bottleneck ,所以沒事不會去亂寫flash
只有在最後存檔時才會去寫flash ,這也是為甚麼拍600M比1200M快的原因

不過以上有一個例外,就是有的DSC 有超高速連拍
就是某位網友講的> 30fps ,此時就會用sub sampling mode,
會使用這種mode,是只care 速度,不care quality

我不知道那位很大聲的網友背景是甚麼,不知道為何說話會非常肯定自己是對 別人是錯

我也是在寫DSC firmware
我唯一沒摸過的sensor是fuji的蜂巢式senosr (因為大部分的backend 不support)
其他都點亮過
我做過fuji , nikon , ricoh , hp , olympus , samsung ,konica minota
我同事做過 sony , pentax , sanyo
我目前在做DSC backend IC 影像處理algorithm
我都不太敢肯定我講的100%對
但我的經驗是如此




marine9256wu wrote:
在這邊看到一些似是而...(恕刪)


所以如果只想要畫面細節多一點、扎實一點
F100一開始應該就用1200萬去照嗎
是這樣嗎
偶猜樓主的疑問大概在于,既然買了12M的,為何不用全?

當然可以用全,要不然為什么買12M的??買6M的就好了。

相機里的6M圖片,都是由12M原始信號在機內縮出來的。12M比起6M,肯定要包含多一點細節信息,只是12M較占地方些,相機處理起來也稍慢點。

對比單眼的12M文件大小可知,小DC的12M遠沒有12M本該包含的那么多信息,這大概是很多人建議用6M的原因,6M的圖片比較沒有水分。
回覆發問者的問題
理論上來說
一定1200M的相片會有比較多細節
不過也要看你放到多大
若沒要放到恨大,600M和1200M應該看不出太大差異
至於你為何會有這資訊,我沒玩過F100
所以不知道
不過理論上同一條件下1200M一定比較多細節
除非有動到高ISO , 600M 有可能ISO只要一半就可以達到1200M的亮的
此時或許600M會較好,不過要看F100有無此功能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