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波萬 wrote:
這決對不是過獎,
...(恕刪)
當初我買9600時,Nikon D70s與之價格相同(兩台都是公司貨)
最後我配件買一買也是將近三萬,幾乎都可以買下 D80 Kit了。
但最後還是選擇9600,
說穿了,也是考量很多,加上不想短時間內掉入鏡頭的漩渦。。。
說到超廣的鏡頭RANGE,可以在五秒內在同一台相機拍出28mm 與 300mm各一張!
第一張是28mm廣角下一張馬上變成300mm的望遠

這真的太爽快了~~
比起DSLR,或許銳利度有差,但便利性真的太高了!!
且說真的,以這樣的價位,9600的鏡頭真的不算差。
另外要大大嘉獎的就是9600的LCD。
便利性真的太好了!!
尤其是在人群中高角度搶拍加上LiveView,真的會讓旁邊的單眼用家多瞄幾眼。
低角度的便利性更不用說,不必每每都趴到地上去。
EVF有好處,但也有便利性差時,
可調角度的LCD就便利的多,雖然僅有2.0吋,但卻擁有一般2.5~3.0吋的23萬高畫素
不過關於LCD的部分,小弟不免要小小抱怨一下
就是對比太高,暗部細節較差,需要轉到EVF才能比較清楚看到較暗處的細節。
而亮度部分,小弟覺得太亮,要調到最暗,照片部分才會與我的螢幕相近
當開始使用9600時,因為LCD沒調,造成照片都過暗,後來發現原來是LCD
太亮的緣故,Review時以為曝光剛好,其實都過暗。
EVF部分,小弟則是調暗一格,就與我的螢幕相近。
(小弟使用的螢幕是 CRT :Mozo S710,搭載SONY特麗霓虹映像管)
MaxForce wrote:
當初我買9600時,...(恕刪)
Max真的是用心阿!很少再這串看到落落長的分享

不過用起來真的很爽拉! 的確LCD我也必須調整到最低亮度才會符合我螢幕看的亮度,以前相機拍出來
曝光都感覺ok,回電腦處理都感覺好暗,後來花點時間對一下彼此的亮度,調整一下!現在幾乎都是差不多了..
如果要調整記得EVF,LCD都要調整,兩者設定是獨立的!不過AE-lock,我還不太會用,請教一下!我也用mode2
半按快門對焦完之後,我趕緊按下AE-LOCK,後來如果按下快門又會聽到畢兩聲,是又重新對焦嗎?這點一直很疑惑?
當初會買9600,一來是還不熟攝影觀念,二來可以有品質還不錯的錄影,三來用3號電池,4來可翻轉的LCD,五來很便宜
六來28mm廣角端(當時選擇同階時,就它有而已).....
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閃燈我還是不太會打

http://www.wretch.cc/blog/gozillatw
gozillatw wrote:
Max真的是用心阿!...(恕刪)
其實是小弟比較猴話

小弟因為是初學,總是很想多學學在攝影上的許多密技
說實在的,許多所謂的密技,真的知道了,真的沒啥令人驚嘆之處。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漂亮的照片,在一陣網友的驚嘆聲後,就結束了~
但到底怎麼拍的,有時候,並不是看到光圈快門後,就能夠拍的出來
除了構圖,真的需要天生的美感與後天的練習,這需要時間經驗的累積外,
其他許多的技術,大部分若能完整透露,一般人不久就能上手
只是,大部分的狀況就是很難能夠知道箇中奧秘,
最後的狀況就是:"拍久了,就知道了"
所以,小弟想說能有一點點小心得,便想分享出來,
只要有時間,能說多少,就說多少。。。
畢竟很多東西,要清楚說明是很耗精神的。
AE-L(Auto Exposure Lock:自動曝光鎖定)
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功能,在9600的AE-L,Mode2(模式2)裡是指:
按一下鎖定快門(曝光時間),再按一下解除鎖定。
但鎖定期間,若是轉動變焦環,亦會解除鎖定。
這有什麼好處?
當拍攝內容暗部與亮部反差很大時,例如測光時天空很亮,地面景物很暗
但測地面時,天空又會過曝。。。
這時候,可以使用點測光,中央對焦,光圈先決。
移動鏡頭位置(不要離開被攝點太多),將中央對焦的十字,在暗部與亮部的交接處移動,
這時候就是重點了,當移動時,會發現亮部與暗部會有亮度的變化,而快門亦跟著變化
當發現亮部與暗部到達自己喜歡的平衡狀態時,而快門曝光時間也停止變化
這時候按下AE-L,鎖定快門(這時快門速度顯示旁會出現EL的燈號)
注意,若快門速度變化在沒有穩定時,按下AE-L,容易出現鎖定的數據會跑掉。
光圈快門都被鎖定後,這時候就可以選擇對焦點,半按快門對焦,然後按下快門
當半按快門對焦時,一樣會叫兩聲,且半按快門時,若我記的沒錯
這時的螢幕上的曝光效果,是與鎖定的光圈快門顯示(景物明暗)的效果就會與依鎖定值變化
拍攝後Review,就會發現光圈與快門值,是被自己鎖定的值。
以光圈先決來說,同一個對焦點,拍攝後的曝光效果是不一樣的
因為一個是相機自動選擇快門(光圈先決時),一個是自己鎖定的快門值
因為這就好像是用M模式,自己設定光圈與快門。
只是利用光圈先決時,點測光的相機自動測光,選擇自己需要的效果
與M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事先就可以知道,某光圈快門值拍攝後是如何!
如果是用一般的外閃,小弟是使用光圈先決(決定光圈)
先試閃,評估曝光的程度後,再使用M模式,固定光圈後,測試幾個快門效果。
通常P模式的快門都太快了,既使使用平均曝光,後面還是曝光不足
所以這時候,只需要在降一點快門,後面的曝光程度就會好很多了。
閃燈不會自動計算時,小弟的經驗是,戶外外閃使用可調仰角的,可以調到約45度角附近,
也就是斜角打,而不是直打,因為沒有TTL可以自動調整出力,所以必須使用手動調教
另外,用加閃燈反光板(參考Nikon SB800)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東西,斜角打主要閃燈光源不在主體上
在閃燈口上方加一個反光板,可以引部分的光,朝向被攝體正面補光。
尤其是在室內跳燈時,這樣可以對正面補一些光,使光源不是全由上方而來,
這樣常可避免正面光太少,或是人物的瀏海因為上方光造成的陰影太多。
至於反光板大小與形狀,可以多試試幾種,看看效果如何。
多功能的外閃,小弟就沒試過了。。。
小弟是使用Panasonic PE-28S,可調仰角,可光觸發離機閃,可自動調整閃燈強度(不過很蹩腳)
可以透過手動調整閃燈出力,再加上相機設定,以調出合適的曝光,多用幾次就熟手了。
地點:高雄市新光碼頭之黃昏夕陽
拍攝機器:FUJIFILM FinePix S9600
記錄模式:JPG Fine,FinePix色彩:C
濾鏡:
B+W MRC UV Filter
MARUMI DHG CPL
裝設方式為:鏡頭>UV>CPL(Sorry,小弟太懶了,直接裝CPL)
這批照片在新光碼頭園區拍攝,由黃昏拍攝到夕陽西下
許多照片特意運用光影剪影效果,以及與太陽強光對抗的耀光效果
尤其在直拍太陽,形成大量的鏡頭耀光,這是在刻意角度下拍攝
9600的鏡頭,雖然比不上高價的單眼鏡頭,但也沒有這麼容易出現嚴重耀光。
有時候,耀光雖然令人討厭,但別有風味,可以表現出當時陽光光線的感覺。
那種陽光很大,直曬臉龐的感覺。
(小弟是初學,若在攝影名詞上有誤,還請多多指導。)
照片無修圖,僅縮圖加上邊框(使用光影魔術手)。
要進入新光碼頭道路旁的一排路樹,上面像火箭升空的光點,是強光產生的光斑
這個光斑算是失敗效果,並不是特意拍出。

新光路盡頭,由路旁的貨櫃裝置藝術品向太陽拍攝。


新光碼頭園區著名地標。

新光車站,新光碼頭內的裝飾車站。


新光碼頭內,尖塔地標的剪影。

中間那棟上部有打燈的大樓,亦是著名地標:漢來大飯店(漢神百貨)

新光碼頭旁,高雄港區內的輪船剪影。

這張的水平沒抓好。

新光碼頭,夕陽西下三部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