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

FinePix HS10 震撼發表

boupy wrote:
日本AV-WATCH...(恕刪)


感謝大大提供
錄影畫質超過小弟預期
最後一段的影片 sample.mpg 居然有淺景深
可以不用買DV了

有點分不清是相機還是攝影機了
忘記暱稱了 wrote:
提高高ISO除噪...
怎麼目前流傳的照片...
ISO400以上..就有點讓人冷靜下來...(恕刪)

我只能說你太看得起小感光元件的高ISO表現了~
一般新出來的入門級DSLR的可用高ISO也只落在ISO1600而已,再進階一點的可以上ISO3200~
G11等級的感光元件配上新的處理器,可用高ISO也只有800左右~
HS10感光元件尺寸跟一般小DC感光元件同級,你對它的期許太高了~

leonmaxmax wrote:
最後一段的影片 sample.mpg 居然有淺景深
可以不用買DV了^++^...(恕刪)

你是用影片有無「淺景深」來判斷是否為DV拍的嗎?!

一般DV用的感光元件向來不大,甚至比DC還小~
「淺景深」根本不是DV的特徵,DV的優勢是在方便的操作性,優秀的AF~
這些都是大部分DC,類單,可錄影DSLR所不足的~

另外,你用「長焦」拍照或錄影,隨便都有會有「淺景深」的~
這不管你是用DC還是DV都一樣~
「鏡頭焦段」與「被攝物距」對「景深」的影響遠大於感光元件的尺寸所造成的景深效果~
差別是背景與被攝物的比例會不同罷了~(還有畫質與雜訊表現也會不同~)
lfjadsflk wrote:
我只能說你太看得起小...(恕刪)

大大您誤會了
小弟並不是對小感光元件抱有過度的期望....

這樣說好了...
我之前拿F30..覺得ISO到1600 我都還可以接受...
F100 降到 ISO800
現在很期待的HS10 ..
竟然ISO400以上..就有點......

所以才納悶..哪裡出問題了....
lfjadsflk wrote:
我只能說你太看得起小...(恕刪)


淺景深只是虧一下HS10罷了
大大別太認真......

淺景深對小弟來說並不是必需
個人都是拿來記錄家庭的生活點滴(人.事.時.地.物)
拍的清析對小弟來說最重要
淺景深有時還造成反效果

不過因為最近小弟的DCR-HC90壞掉了
不想再花錢買DV....

至於長焦部份...小弟都是拍小朋友居多
了不起用到10X就夠了....
忘記暱稱了 wrote:
這樣說好了...
我之前拿F30..覺得ISO到1600 我都還可以接受...
F100 降到 ISO800
現在很期待的HS10 ..
竟然ISO400以上..就有點......

所以才納悶..哪裡出問題了....

畫素密度與變焦倍率

F30: 14 MP/cm², 3X
F100fd: 25 MP/cm², 5X
HS10: 36 MP/cm², 30X
dormcat wrote:
畫素密度與變焦倍率F...(恕刪)


@@!抱歉大大~
可以多解釋點嗎?
小弟無法意會

是因為F30畫素密度低
因此雜訊就會相對的比較低嗎@@?
dpreview的比較說明
網站上的分享文章
文中有說到
畫素密度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會影響畫質:

1.雜訊(Noise)
雜訊一詞在對岸有時會被翻譯成「熱燥點」,這個名詞在討論畫素密度時相當貼切,我們可以把畫素密度想成人口密度,一個正常能容納50人的教室,把它硬塞成500,一定是相當的熱吧!而這正是消費相機所面臨到的問題,消費相機的畫素密度動輒每平方公分三千多萬,產生出的熱能造成感光元件(即CCD or CMOS)誤判訊號,使得拍攝出的照片多出許多不必要的雜色、雜點,大大破壞了畫質,反之單眼相機的畫素密度多為消費相機的十分之一,這種「熱燥點」的情形不會那麼明顯,畫質當然也好了許多。

雖然人們總說隨著感光元件製作技術的提升,對於雜訊的抑制能力也會更好,但只要是同一個時期的產品,畫素密度高的相機在雜訊表現上永遠是不及畫素密度低的相機,因為畫素密度是一個物理性質,這是無法改變的。

2.鏡頭解像力
無論一顆鏡頭的光學素質有多麼好,它對影像的解晰能力還是會有上限的,假設鏡頭上的鏡片每平方公分可以清楚解晰出300萬個點,所對應到的畫素密度也沒超過這個值的話,每張相片的影像就會非常的清楚、紮實;反之,畫素密度超過了鏡頭解晰能力的上限,例如畫素密度超出了鏡頭解晰能力十倍,原本清晰的一個點會分散到十個畫素上,這種模糊放大的結果,整個畫面看起來就會虛虛、霧霧的。
忘記暱稱了 wrote:
是因為F30畫素密度低
因此雜訊就會相對的比較低嗎@@?

在同樣的光線條件下, 畫素密度愈高, 每個畫素所能吸收到的光子愈少
那要維持整張照片有同樣的感光度, 就變成得用韌體拉高單一畫素的感光度, 雜訊也會跟著增加

打個簡單的比方: 現在 1/2.3" (6.16 x 4.62 mm) 主流是用1200萬畫素 (4000 x 3000)
Nikon D3 是135全幅 (36 x 23.9 mm) 是1205萬畫素 (4256 x 2832)
這樣後者平均每個畫素的面積是前者的30倍
也就是說 D3 理論上在 ISO 1600 的訊噪比比起 1/2.3" 小DC在 ISO 100 的表現還要好
以我對光電半導体的了解,點受光面積越小相對的反應速度越快,這是否就是單眼機拍HD時反而須較多的聚焦時間,不知HS10的表現如何。
  • 9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