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ysober wrote:看了榮sir的建議後,馬上試了三組相機設定1.是自己最常用的軟片V模式2.色彩+色調+銳利度=都調最高3.榮sir模式=只有色調+銳利度=>調最高其他參數都相同試了之後,發現結果如下A.(1)跟(3)色澤相近,但(3)的清晰度明顯較高B.(2)的色澤明顯跟其他兩組比起來較鮮艷,但是清晰度也降很多 今天先拿自己的房間測試因為實在很亂...就不把圖放上來了 測試條件是 Provia, ISO 200, DR 200% (我最常用的設定), 廣角端 (f=7.1) M 模式 (1/60, F2.8)先調「色彩」, 另兩者維持不變英文選單是 "color" (彩度), EXIF 讀出來是 saturation (飽和度)黑白的不管, 文字的清晰度會隨著飽和度上升而略減, 但並不是非常明顯另外跟另兩種參數比起來, 調整飽和度所造成的差異似乎最小再調「色調」, 另兩者維持不變英文選單是 "tone" (調性), EXIF 讀出來是 contrast (對比)對於用慣電腦的人來說, 用 contrast 來形容要傳神多了 回到主題...沒想到軟、標準、硬這三種設定的差距極大!用「軟色調」時, 亮部與暗部細節都很清楚, 但是用「硬色調」時畫面對比大增, 暗部細節馬上黑掉!以衣櫥來說 (這也是我不便放上照片的原因...), 「軟色調」時可看清所有衣物的顏色用「硬色調」時, 由於衣櫥裡面本來就比較暗, 這下子連衣服的外型都看不清楚了!但是這對文字來說就很有用, 尤其以白底黑字最為明顯另外像是白色衣物上的皺摺, 「硬色調」會拉高對比, 皺摺的顏色就會明顯變深所以說如果取景的明暗反差很大時, 一定要把「色調」調低, 這很明顯會增加動態範圍反之如果照片看起來「霧霧的」沒什麼變化 (側面圖集中在中央), 那就把色調調硬吧最後是「銳利度」, 另兩者維持不變英文選單與 EXIF 讀出來都是 "sharpness", 這比較不會混淆隨著銳利度上升, 字變清楚了, 但是在單色調 (譬如說淺色的牆壁) 的地方, 銳化產生的黑點雜訊也變多了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這樣的銳化效果如果把上面三種參數兩兩調到最高, 再與三個全調最高相比「色調」+「銳利度」的確會讓文字最清楚「色彩」+「銳利度」的暗部細節多很多「色調」+「色彩」不會有惱人的小黑點感覺還是得看場合來使用比較恰當... 明天再去室外測試看看
以下是這兩個週末趴趴走...淡水河邊漁人碼頭來補個光野柳地質公園以上jpg直出光影魔術手後製,最近也嘗試raw檔,可惜光影不知怎麼搞的解s100fs只能1600*1200像素,後來又找來酷媽f200附的原廠光碟,(我的竟然沒附)......好不容易解出2200萬像素raw檔,只是轉換的速度真的是......不過raw修圖的寬容性實在是令人讚嘆呀!!可惜s100無法jpg+raw同時存檔...目前也還沒找到理想的解檔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