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Fujifilm FinePix X100 在日本發表


william0826 wrote:
剛在香港這邊看到一篇...(恕刪)


如我所料,日元價貴其實是因為日元高企,如果換到合理的對美元100的話那十二萬日元港元大約就是九千多。
其實香港買高科技產品一向都比其他地區便宜,所以台灣的朋友想買機還不如托香港認識的朋友買,諘吃飯算來還有賺,
>反倒是X100拍出來的照片雖然不"利",但卻覺得蠻油潤的,也很耐看。

這就是所謂的底片味,像leica花那麼多工夫在他和P廠合作的相機的firmwire中動手腳,就是為了這種底片味,去去leica區看M9拍的照片也是這種感覺。

基本上leica和富士一直以來都盡可能讓照片重現底片拍的照片那種豐富的層次感,追求的不是銳利得可以切東西的那種色彩,而是多層變化的,立體感的,質感表現好的厚實感覺,初看會有點過於飽滿,但越看越耐看,反而其他廠雖然色彩明亮鮮艷,但卻很平面,沒有立體感,
如果不是近幾年富士的小型DC品質越來越差的話,我也不會跳去S95(之前買的F70EXR真是血淚教訓,果然便宜沒好東西)。現在X100才是我需要的東西。

dormcat wrote:
唉,Seiko 的快門那麼有名,幹嘛想不開用 Epson 這個印表機的商標賣相機?

我的Epson R-D1是用自家的Seiko快門?
其實我也搞不清楚 這裡指的快門
是控制時間的快門 還是指快門簾 XD

我一直以為是用Voigtlander的快門簾
因為我聽說過 忘了link在哪裡了
說R-D1快門簾壞了 拆bessa的快門簾來修

R-D1上的指針 應該是Seiko的沒錯
到現在每每我拿出R-D1s 朋友們還是說好閃 很閃


是不是用了轉接環+濾鏡,原廠鏡頭蓋就蓋不上了?
繁華與落寞的邊境 http://tabrisphoto.blogspot.com/
繁華與落寞的邊境 wrote:
是不是用了轉接環+濾...(恕刪)

* 原廠鏡頭蓋直接套在鏡頭前端,沒有鎖扣,只靠內側襯墊來產生阻滑作用 --> 不知道用久了會不會容易掉下來
* 裝上轉接環、遮光罩,原廠鏡頭蓋就蓋不上去
* 遮光罩跟49mm濾鏡可以同時使用 --> 遮光罩嵌在轉接環外側,濾鏡裝在轉接環內側
* 遮光罩(LH-X100) 不能反轉安裝 --> 不用時就必須拆下
* 轉接環、遮光罩拆下後,另有小袋子供收藏



kiddckho wrote:
>反倒是X100拍出...(恕刪)


不覺得這個跟底片味能搭軋上啥關係耶.... 從官方sample照片看來,確實是如前面網友說得有點"霧霧"的感覺,我自己是認為即使在縮光圈如f4、5.6似乎還嫌鬆散、太軟,有點像是ZF 85/1.4 或是 50/1.4 光圈全開下的工作情況...

有待在進一步釋出的測試照了。至於有人說什麼漸層格子狀、鋸齒的情況,我眼拙倒是沒發現....
看來反X100的還不少阿.... 哈哈 什麼都可以挑剔;倒是沒太多人反X1,貼上可樂標什麼都能忍受。這世界真的很奇妙~
FM3a +ZF 25, 50, 85 +Voigtlander 125/ Marantz SA11S2 -TubeFan 2A3 -Stella Melody
jack03150315 wrote:
X100: 999 Euro
皮質相機套(SC-X100): 109 Euro
轉接環(AR-X100): 39.90 Euro
遮光罩含轉接環(LH-X100): 79.90 Euro
外閃EF-20: 109 Euro
外閃EF-42: 199 Euro




這種價位也太...

富士這幾年的品牌形象,真的越來越跟平價小DC畫上等號

出幾款強作提升形象是正確的

X100確實也有那種實力

但是第一款力作就定這種高貴價位,會不會讓消費者卻步而造成反效果?

balasi wrote:
不覺得這個跟底片味能...(恕刪)


同意....
樓上的美女照圖也太小....但是那麼小的圖放到最大感覺還是有點鬆散
這台MTF曲線以sample照來說有點畫心酸的= =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