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的第一台自己掏腰包買的數位相機,是在2001年買的Canon PowerShot G1,當時DSLR是價格高不可攀的東西,因此在除了傳統單眼之外,許多人都會購入一台高級消費型DC來使用,但說是消費級,價格也還都是超過三萬元。在當時,G1是台畫質非常不錯的相機,2.0的大光圈和可翻轉的LCD,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之後在2002年,小弟又購入了PowerShot G2,而這台G2也陪著小弟度過了數年光陰,雖然手上常用的相機一直換,直到現在這個人手一台DSLR泛濫的時刻,G2雖然幾乎都睡在防潮箱,偶爾拿出來照照拍賣照片,也從沒有罷工過。今年,帶著光榮傳統的G系列,終於來到了第八代,也就是G10,小弟想想...都到了一個整數了,也是該購入一台新G系列的時候了。
於是...
新推出的NB-7L,現在要買備用電池還買不到...。
G10的質感真的不錯,造型也蠻陽剛的。
在這個時候,剛好Panasonic推出了DMC-LX3,造成了一股LX3旋風,之前到處都在缺貨的情景也真是一項奇蹟了,剛好小弟也有購入LX3,因此不能免俗的,來為各位做一些簡單的測試比較。而另外一位參賽者,則為Panasonic DMC-FX180,這台相機一般人看到都應該會覺得只是台小傻瓜,在加上Panasonic每台DC都長得很像,導致大家對它的忽略,從板上很少人討論過這台新機就可以看出來。他有者1/1.72吋的CCD,只比LX3的1/1.63吋CCD小了一些,不過他的有效畫素為1470萬畫素,比起LX3的1010萬畫素來說,平均面積下的像素密度更高,因此可以推測畫質也就不如LX3。不過,比起其他消費級DC,他的畫質是很不錯的,再加上他有著一些讓使用者發揮的手動功能,相信會很適合想多操控一些功能,卻不想帶太重相機出門的人。
這邊可以很輕易地看出三台相機的厚度比較,如果不特別看LX3的突出鏡頭,是以G10最厚,LX3次之,當然最小的是FX180囉...不過如果把LX3的鏡頭和鏡頭蓋考慮進去,那LX3便是最厚的。
G10搭載3.0吋4:3的LCD,而LX3為3.0吋3:2的LCD(46萬畫素),FX180為2.7吋的4:3LCD(23萬畫素),實際看起來,G10的螢幕面積最大。(我的LX3螢幕有刻意調暗,所以照片看起來比較暗)
不可否認的,在LX3與嬌小的FX180旁邊,更顯得G10的巨大。
這張照片可以讓大家比較LX3和G10的長與寬。
因為時間關係,小弟沒辦法提供給大家太詳盡的G10介紹,雖然我很想。但是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到目前為止(拿到G10大約六個小時),對G10最大的抱怨就是他缺少了像Panasonic這兩台所具有的功能,可以針對自動白平衡做二維的微調,也可以直接設定色溫K數,非常的方便。G10就沒有辦法針對自動白平衡來做微調。其實最讓我驚訝的是FX180竟然有這個功能,完全與LX3同步。不過剛剛去翻了Panasonic其他機種,如FX38的日文說明書,發現FX38就沒有這樣的功能了。
最後,因為拿到G10時,已經是傍晚了,只能拍拍夜景來做比較,大家就將就一下,包涵包涵。另外因為時間關係,小弟會再將100%的截圖補上,不過各位可以到小弟的Flickr中看一下1024寬的縮圖(因非付費帳號的限制,同請海涵),也可以看出各ISO間這三台機種的差異。
以下所有測試圖,皆上腳架,並且角度沒有移動過,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出三台在最廣角端的視角差異。
G10,MF設定無限遠,所有設定為預設值。
G10 ISO80 F2.8 1s
G10 ISO80 F8.0 8s
G10 ISO100 F2.8 1s
G10 ISO100 F8.0 5s
G10 ISO200 F2.8 1/2s
G10 ISO400 F2.8 1/5s
G10 ISO800 F2.8 1/10s
G10 ISO1600 F2.8 1/20s
LX3 ISO80 F2.0 1/2s
LX3 ISO80 F8.0 8s
LX3 ISO100 F2.0 1/2s
LX3 ISO100 F8.0 6s
LX3 ISO200 F2.0 1/4s
LX3 ISO400 F2.0 1/8s
LX3 ISO800 F2.0 1/15s
LX3 ISO1600 F2.0 1/30s
LX3 ISO3200 F2.0 1/60s
FX180 ISO100 F2.8 1s
FX180 ISO100 F9.0 10s
FX180 ISO200 F2.8 1/2s
FX180 ISO400 F2.8 1/4s
FX180 ISO800 F2.8 1/8s
FX180 ISO1600 F2.8 1/15s
以上簡單測試,小弟會再繼續補充讓其更完整,也希望大家給小弟一點鼓勵。另外,希望這也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尤其是在G10與LX3之間無法抉擇的朋友們。其實這兩台都是好相機,我都非常喜歡,當然他們各有各的優缺點,但是我想,他們都足以讓您拍出觸動人心的照片,不是嗎?
本文同步刊載於我的Blog。
08-10-24 23:00 補充
基本上在ISO80和ISO100的時候,一樣照遠景,放到100%的時候,G10的解像力很明顯的比LX3來得高,當然也是拜高畫素所賜,不過在低ISO時,LX3在暗部的顆粒仍然較G10明顯,拍人的時候,G10對肌膚的表現力小弟個人認為較LX3來得好,肌膚較為平滑,膚色也較為白皙,LX3則容易出現些許的顆粒,但也是要放到100%來比較較為明顯。因此在光源充足之下,小弟覺得G10的影像精細度較高,不過LX3的24mm廣角,加上可以選擇16:9的優勢,讓它在風景拍攝上吃香不少。
當拍攝環境來到傍晚之後的室內,在這樣光線不足的情況下,LX3的表現便大大的超越了G10,如同dodoba21兄所提供的資料。當ISO設定至400或以上時,LX3是較G10來得好的,細節較為清楚,而G10最大光圈又只有2.8,在室內要達到安全快門,勢必得將ISO提高到400以上,但G10基本上我個人能接受的畫質,是在ISO400以下。以剛剛在友人家的客廳為例,G10的ISO設定在400,但快門只能在1/10左右,所以我想拍個客廳全景,必須要屏氣凝神,拍了三張之後,挑一張最清楚的留下來。如果要再把快門提高,勢必要提高ISO,或是開閃光燈來拍攝。但是使用LX3在相同的情況下,光圈大了一格,所以一樣ISO400,LX3的快門可以到達1/20,這樣的快門速度配上防手震,基本上拍出清晰照片已非難事了,在加上LX3在ISO400的畫質比較好一些,因此在室內或光源不足的情況下,想要不開閃燈手持拍攝,LX3贏面甚多。不過G10有一點非常值得稱讚,就是它獨立的ISO切換轉盤,這是我覺得非常方便的設計,當你發現快門速度不夠快,想提高ISO,只要順手轉一下轉盤即可,個人覺得比按按鈕來得直覺方便。
另外是很多人覺得LX3的望遠端只有60mm,不夠用,而G10有140mm,可能較為實用。小弟之前在購入G10時,便研究過日本dc watch的實拍照片,當時便覺得他的望遠端畫質有點軟,今天試用之下,果然在最望遠端,畫質有些軟化的現象,但是以我不嚴苛的標準而言,是可以接受的。而LX3則是在望遠端,也沒有明顯畫質劣化的現象。
最後一點是關於LCD的部分,小弟個人較為喜愛G10的LCD表現,感覺即時影像較為清晰且自然,相對地,LX3的LCD給我的感覺顏色較為艷麗,但也稍微偏黃(也可能是AWB造成),然後在即時預覽影像時,畫面沒有G10那樣地清晰。再加上比起Panasonic慣用的明體字型,小弟個人較喜愛Canon的細圓體字型,整個介面給人清爽的感覺,因此小弟個人較為喜愛G10的螢幕顯示介面。
08-10-26 01:30 補充
今天趁著中午在外吃飯的時候,在同一地點同時用G10和LX3拍攝,以讓大家比較兩者的成像及色彩表現。
為避免影響結果,所有影像設定於預設值,並用全自動模式拍攝,一樣可以點圖進去看較大一些些的圖。
G10 廣角端 28mm

G10 望遠端 140mm

LX3 廣角端 24mm

LX3 望遠端 60mm

G10的顏色較為自然一些,而LX3則較濃郁。至於戶外白平衡的部分,在這邊是以G10來得較為準確。這幾張照片都是ISO80,所以100%的圖片上,也仍以G10的細節較清晰。
原本小弟做了100%的截圖比較,結果傳到我的Flickr免費帳號,才發現還是被縮圖,沒辦法原圖顯示,只好僅供參考,待明日再想想要怎麼貼比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