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Canon旗艦類單眼 G1X Mark II開箱+簡單測試

我的攝影器材配置是全幅(5d3)+隨身機
隨身機的部份用過RX100和GM1,都是評價很好的相機,但對我來說也有一些缺點
相同的缺點是發色我比較不愛,用了別家才發現Canon DPP的好,可以快速調出討喜的人像膚色
C家這塊神主牌真的有它厲害的地方
再來RX100錄影時變焦很慢,所以去年年底我換成了GM1 kit組
本以為已經找到最理想的隨身機了,結果發現GM1做的太小了,
轉盤偏緊不好轉,按鍵數也偏少,操控性不夠理想
每次拍照要拔鏡頭蓋+轉開12-32kit鏡也是扣分的地方
就在這個moment,G1X Mark II(以下簡稱G1X2)發表了,
很優的鏡頭規格,C家的一貫發色,還能無痛直上我的C家無線閃燈系統(ST-E3/600EX-RT)
加上最近買了Hoolock雙肩背帶,負重能力上升不少,G1X2 500多克的重量也不是負擔
室內室外一機搞定,24-120又是超好用的旅遊焦段
需要淺景深的話再由EOS M+22mm或5d3出馬就好
真的可說是和我現有的器材做了完美的搭配
廢話說完了,還是來開開箱吧~

盒子外觀


正面


背面


翻轉螢幕


向上最大角度為180度,可以方便自拍




可以向上打跳燈的內閃


具備有NFC的功能,可惜我的iphone不支援


鏡頭上的雙轉環,非常特別的設計,分別是有段轉環和連續(無段)轉環
可以在不同的拍攝模式設定不同的功能(光圏/曝光捕償/iso等)


相對於一代的大升級之一,24-120 f2-3.9的超猛鏡頭規格,另外近拍能力也提升很多


機身上只標了G1X,聽說canon只有在旗艦機上才會以"Mark"來區分前後代,譬如1D/5D系列


大小比EOS M大了一號,厚度則跟EOS M+22mm+X-CAP自動鏡頭蓋差不多




G1X2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就是可以直上C家閃燈系統
接上ST-E3-RT的樣子,功能都可以正常使用,配重上會比直接接外閃來的好很多


接下來就是測試的部份了
首先是G1X2的近拍能力,廣角端5公分,望遠端40公分
但其實近拍能力的好壞,關鍵不在多少近拍多少公分,而是取決於放大率
舉個簡單的例子,canon的百微L,最近對焦距離是30公分,但它可是支標準1:1放大率的微距鏡
廣角端:拉到最近,可拍攝長度是8公分

望遠端:拉到最近,可拍攝長度約13公分
所以G1X2放大率最佳的地方是在廣角端
把G1X2 CMOS的長度18.7mm去除以8公分,得到0.233
放大率跟canon 35 f2 is的0.24差不多,不算特別強,但要近拍食物之類的已經很足夠了

接著是畫質+高iso test ,對照組為APSC的EOS M,鏡頭為EF-M 11-22mm
由於G1X2無法像EOS M一樣,直接從機身調整相片風格
所以我是用RAW檔,進DPP套用相同設定(標準/銳利度6/對比1/飽和1/色調0)轉成jpg
再縮圖成同樣大小來比較
光圏為F8,焦段為等效35mm
原圖:





可以看到G1X2的高iso會有比較大的顆粒,但EOS M的紅綠雜點則比G1X2來的明顯
顆粒的部份,我後來發現G1X2的raw檔在DPP把銳利度調低一點,顆粒就不會那麼明顯
細節保留能力G1X2稍微差一些,但其實滿接近的
總的來說,G1X2的高iso值和畫質比EOS M+變焦鏡差一點,但差距很有限

再來是各光圏的畫質測試
之前已經在網路上看到G1X2有近拍+開放光圏畫質很軟的問題,實際測試一下:
廣角端5公分近拍,光圏從f2到f8
原圖:



所以光圏全開真的是直接套用柔焦效果
縮一格到f2.8畫質明顯改善,縮到f4之後會更好一些
望遠端結果差不多,光圏縮到f5.6以後比較好

相信看到這裡你會跟我一樣失望,難道G1X2規格這麼漂亮的鏡頭,只是一場空嗎?
於是我不死心,接著再測試拍景的部份
畢竟近拍東西我通常會縮光圏增加景深
但夜拍或拍活動時也許就有機會去使用到最大光圏
原圖:



在此G1X2扳回一城,開放光圏的畫質跟縮光圏差不多
望遠端結果也一樣,縮到f8只比f3.9好一些些,不像近拍時差距那麼明顯
所以如果不是需要近拍的題材,是可以大膽使用最大光圏的

最後來講一些使用心得
1.G1X2雖然按鍵集中在右邊,但因為重量不算輕,以及按鍵配置的關係,還是兩手一起操控比較順手
2.對焦速度算是實用等級,不如GM1或RX100的神速,但比EOS M快多了
3.錄影的部份:可以用觸控改變對焦點,速度不慢,但錄影中的變焦速度很慢(跟RX100有的比 orz)
而且錄影唯一能設定的只有一開始調整曝光補償,其他像iso/光圏/快門完全沒法更改
4.wifi的部份:好處是連線速度算滿快的,要分享照片到手機很方便,流程比GM1順手
缺點是遙控拍攝也是無法從手機去更改光圏/快門/iso,無法觸控改變對焦點
重點是,連對焦框在哪都沒有顯示,根本不知道對焦到哪裡去了,這點真的大扣分
5.相片風格這個在canon低階單眼就有的功能,沒想到在powershot系列居然被封印了
必須進才能DPP調整,然後發色跟EOS系列還是不太一樣,
但基本上還是能用小滴管輕鬆調出討喜的膚色(這點我個人非常重視,還好基本盤有守住)

總的來說,畫質上可以把G1X2當成一台配上kit鏡的m4/3或apsc微單,而且焦段比kit更長
有需要的時候還有大一級的光圏可供使用,但近拍時記得要縮光圏
雖然規格開的漂亮,但canon還是把一些重要功能給封印住了,不愧是牙膏廠啊...

最後的最後,來一些實拍照吧~ 都有進DPP調色溫和亮度,銳利度等















本文同步發表在我的部落格
2014-04-06 1:28 發佈

Dowchia wrote:
我的攝影器材配置是全...(恕刪)


恭喜大大入手新機

先五分奉上

最近小弟也想入手這台

給長輩當旅遊機

給自己當隨身機

想請問

會很重嗎

電力真的那麼不堪嗎

操作順暢度好嗎

Dowchia wrote:
控拍攝也是無法從手機去更


感謝樓主非常詳細的測試
錄影中能夠手動觸控對焦這點還不錯,在對焦上更直覺也可減少錄影中迷焦時間
除了微距拍攝需留意縮光圈外,正常拍攝下開放光圈畫質應該還OK,
暗處拍攝可爭取更大進光量.
測試的很完整,感謝樓主細心分享。

算放大率照的那張,邊緣就已經很糊了。
好像很多相機近拍加大光圈都會這樣。
rex ren wrote:
測試的很完整,感謝樓主細心分享。

算放大率照的那張,邊緣就已經很糊了。
好像很多相機近拍加大光圈都會這樣。...(恕刪)


富士XQ1不會
最大光圈即是可用光圈
超銳利

Dowchia wrote:
canon還是把一些重要功能給封印住了,不愧是牙膏廠啊

請教一下,還有哪些功能應該"解封"呢?
謝謝~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心寬天晴 wrote:
會很重嗎

電力真的那麼不堪嗎

操作順暢度好嗎

會不會很重我覺得是相對的
如果想要單手操作,拿久了手會有點酸,因為還要抓相機+按按鍵
所以我認為這台還是適合雙手一起操作
553g,差不多就是600C.C的保特瓶裝9分滿的水,可以自已試看看 XD

電力目前只充了第二次,而且第一次一定會把功能都走一遍
尤其是wifi,感覺頗耗電
可能要用一陣子才能確認實際拍攝張數

按鍵回饋的速度我覺得ok,之前有去試玩過一代G1X,那就真的有點卡
但要跟C家自已的DSLR比,還是慢了一點
Dowchia wrote:
我的攝影器材配置是全...(恕刪)


感謝大大的分享… 不知道哪裡有展示機可以測試呢? 昨天去信義A9法雅客沒看到。

最近也考慮要購入一台隨身機,但這台的售價應該會破24K吧?
rex ren wrote:
算放大率照的那張,邊緣就已經很糊了

那應該是景深的關係
近拍+大光圏,G1X2的感光元件也不小
相機的清晰範圍是一個圓弧形
尺的兩邊就會落到景深之外,自然就顯的模糊囉~
縮光圏就會改善

yuxian wrote:
富士XQ1不會
最大光圈即是可用光圈
超銳利

XQ1的感光元件是2/3吋,跟G1X2差很多
大感光元件+大光圏,本來就容易有開放光圏畫質不佳的缺點
就算是全幅+L鏡定焦,往往也要縮一格光圏才能提升畫質
最佳畫質往往也會落在f8-16之間
我測試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光圏和畫質的平衡點,這個對實拍很有幫助

wo1175wo wrote:
感謝大大的分享… 不知道哪裡有展示機可以測試呢? 昨天去信義A9法雅客沒看到。

最近也考慮要購入一台隨身機,但這台的售價應該會破2.4k吧?...(恕刪)


光華有展機
但不能開機的樣子
不過可以感受握感跟重量

這台要價約25000
但相比於RX100
其實也算ok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