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前正是微單眼群雄並起的年代,而2012年的Canon並未加入這場戰局,反倒是推出一款搭載1.5吋感光元件的消費型數位相機「G1X」,同時支援四倍光學變焦及翻轉螢幕,這樣的規格就當時的角度來說是非常的罕見,出色的畫質也讓G1X獲得不少專業用戶的青睞;不過初代機總是需要經過市場的考驗及消費者的Feedback才會有所改進,整整盼了兩年G1X Mark II終於在今年CP+上正式亮相,且從官方公布的規格可以知道,Canon肯定耗費了許多心力來重新打造它,因為從機身尺寸、光圈大小、自動對焦速度、光學變焦的倍數、近拍能力、以及無線傳輸的便利性來看都有實質的進步,所有規格與前作相比都有明顯的躍進,可別以為型號冠上Mark II就只是小改款而已。

其實就在G1X推出的幾個月後EOS M的消息也曝光了,與G1X相比EOS M變焦組的體積雖然比較大,但卻多了電容觸控對焦能力,感光元件的片幅也稍大一些些;不過EOS M當時的售價並不怎麼吸引人,是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大降價之後買氣才逐漸暴增,可以說是近期微單眼的後起之秀


在2012年G1X推出之後,搭載APS-C片幅的數位相機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包括Nikon及Ricoh也投入了這塊市場,Leica在去年發表的Vario算是APS-C DC中的焦點,因為唯獨它支援光學變焦,但也因為如此體積就跟微單眼裝上標準鏡頭後沒兩樣,一般消費者的接受度可能沒那麼高;Sony則是逆向思考推出片幅較小的一吋感光元件機種RX100,同樣有實用的光學變焦,重點是體積非常的小,往褲子口袋一塞就可以帶著走,可以說是顛覆了傳統DC的印象。
2012年的G1X到2014年的G1X Mark II所使用的感光元件均是由Canon自行開發設計的1.5吋CMOS,總畫素都在1500萬只不過G1X Mark II不論以4:3或是3:2的長寬比拍攝時,有效畫素都可以維持在1300萬左右,同時廣角端的焦距依然不受影響,依然可享受24mm超廣角的魅力。接著請各位看到上圖紅色的區塊,這代表的即是G1X Mark II感光元件的尺寸,正好介於4/3型與APS-C片幅之間,這也是Canon獨有的片幅,也因為如此機身所搭配的鏡頭也必須重新設計,就連G1X Mark II也不例外。

這次G1X Mark II的外觀依然以沉穩的黑色來表現,但可惜的是機身質感似乎不如前代,因為G1X Mark II捨棄了G1X的金屬外殼,取而代之的是強化塑膠,我想這樣改變的最大主因應該與NFC感應及Wi-Fi傳輸有關,為確保感應與傳輸的品質,這類相機的外殼都是採用塑膠材質。前面提到G1X Mark II使用的感光元件為1.5吋CMOS,而這塊CMOS與G1X可是不同一片唷!包括傳輸的通道、製程方面都有所改進,同時G1X MAark II搭載的影像處理引擎為新款的DIGIC 6,對於影像的處理速度及高ISO的雜訊抑制能力都有所幫助。
在體積方面G1X Mark II可說是作了最大的努力,捨棄了光學觀景窗、曝光補償轉盤、翻轉螢幕的調整、電池的瘦身,這都讓G1X Mark II的尺寸大幅下降,長寬高為116.3×74.0×66.2(mm),淨重516公克加上電池與記憶卡之後的重量為553公克,雖然體積變小但淨重卻增加了24公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重新設計的鏡頭組(24~120mm f/2.0-3.9),光圈變大的同時鏡頭口徑也有變大。

可替換的蒙皮握把也是G1X Mark II的特色之一,止滑的效果還不錯只是深度不太夠,台灣版的握把就如上圖所示;其實G1X Mark II還有型號為GR-DC1A的握把可以選擇,這也是歐美版的標配,對手掌較大的人來說握感會比較好,而這配件在台灣也可另外選購,利用小型的星字起子就可以將握把卸下。

G1X Mark II內建一顆對焦輔助燈,選項開啟後在光線不足時半按快門會啟動白色LED進行補光,在微光環境進行自動對焦時很實用,但若是拍攝人像時建議還是關掉,因為真的滿刺眼的。

★ 鏡頭規格大躍進 |

G1X當年最多人抱怨的項目中「鏡頭規格」這項絕對是名列前茅,其中包括了廣角端不夠用、最近對焦距離太遠、光圈不夠大,而這些在G1X Mark II身上都獲得了改善!說實話Canon會在這短短的兩年內就為G1X系列做如此大幅度的更新,實在是相當的不可思議,各位想想EOS M與EOS M2的差異應該就能明白了


雖然G1X Mark II鏡頭前端並未內建螺牙,但想要裝偏光鏡或特殊濾鏡的朋友也不用煩惱,因為原廠也有提供濾鏡轉接器FA-DC58E作為選配;另外可以留意鏡頭四周,是否有發現到那類似遮光罩內緣的設計呢?目的就是減少外來光線的干擾,降低光線繞射的機率。另外鏡頭前端是可以安裝遮光罩的,不過原廠也將它列為選配,型號是LH-DC80。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1/320s、ISO 100、24mm。
以G1X Mark II這1.5吋感光元件加上鏡後距的限制,24mm廣角端的最近對焦可以做到5公分這實在很厲害,而在120mm望遠端也能維持40公分的水準也很驚人,只要對焦距離夠近加上背景夠遠,想要營造朦朧般的散景可說是易如反掌,這裡先獻上一張近拍照給各位欣賞。
★ 內建ND減光鏡 |


G1X Mark II與前代機同樣都內建ND減光鏡,喜歡拍攝風景照的朋友在白天作業時也不用煩惱進光量過強,因為當G1X Mark II的中灰濾鏡功能開啟後,便可以降低三級快門速度營造流動感,或是使用更小的光圈讓景深更深一些。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6、1/10s、ISO 100、120mm。
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位於山區,天氣則是晴雨不定,所以光線變化的有點快,趁光線稍弱一些時,我將光圈縮到最小f/16、感光度降至最低ISO 100,但這個時候快門速度最低也只能維持在1/10s,所以不容易營造出絲絹般的流水。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16、1.3s、ISO 100、120mm。
內建的ND減光鏡打開後,在光圈及感光度都不變的情況下,快門速度可延長到1.3秒,其實降三級快門速度應該只有延長到0.8秒才對,可想而知是自然光的變化所造成的,而這張照片應該很明顯可以看出慢快門所帶來的流動感。

其實當年G1X要做到四倍光學變焦就已經相當不容易,畢竟要考量的東西非常多,而G1X Mark II不僅僅維持了光學變焦這優勢,變焦的倍數更從四倍進步到五倍,廣角端更從28mm擴展至24mm。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鏡頭伸出後廣角端與望遠端鏡筒的長度差異。

過去G1X在機身正面突起的結構只是單純的金屬環,卸下後可以用來轉接其它配件,本身並不支援其它功能;但G1X Mark II可就不一樣了,突起的這兩具控制環其概念就與S120前方的控制環相同,可用來調整曝光參數。靠近機身的控制環屬於「逐級轉環」,在操作時可以得到段落分明的回饋手感,亦可用來當做變焦環來使用,可依照自己的使用需求去設定;再上一層的「連續轉環」採用無段設計,操作時不會有回饋感,除了控制曝光參數以外,也可以用來調整對焦距離,最後值得稱讚的是這兩具控制環的表面都有做止滑處理,就算用單指操作穩定度也不錯。
▲鏡頭控制環及選單的操作反應,都還會有輕微的延遲感,我覺得還有進步的空間;當然這跟零件小型化之後所受到的限制有關,畢竟不比DSLR。


MENU內的「功能指定」項目中可以設定控制環的相關功能,在M全手動曝光模式下也可以分別用來控制光圈及快門,且操作時也夠直覺,我想這是攝影新手最樂見的。

G1X Mark II的型號名稱就打印在內閃蓋的上方。

★ 內建閃燈並支援手動跳燈補光 |

G1X Mark II的內閃結構也與過去大不相同,這次改用彈出式設計,印象中有好一陣子沒有在C家看到這樣的內閃了。

當然這類型的內閃也支援手動朝上打跳燈這項技能,這裡順便提一下,將內閃下壓打跳燈的同時,請勿將內閃壓到底否則閃燈會無法過電,這是小編在測試內閃跳燈表現時發現的情況。


內閃的出力有自動與手動兩種方式,而手動出力也只有三種強度可以選擇,微光下在拍攝人像帶景時可以切換到慢速同步進行補光,可以同時讓背景與主題的受光平均,以下則是內閃補光前後及跳燈的範例。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內閃關:在光線充足的室內拍攝,膚色表現也傾向自然。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內閃開(直打):內閃直打後會發現臉上的色溫與背景有明顯的差異,而且光質顯得過硬,那是因為臉部受光最為直接,加上內閃的出力不夠無法對這個畫面進行全面性的補光。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內閃開(跳燈):將內朝閃向天花板補光所折射下來的光線會變得平均且柔和,有沒有發現「天天」的膚色與環境色溫顯得較為一致,而且還多了眼神光的加持,看起來更炯炯有神。
★ 熱靴座內建電子埠‧可外接電子觀景器 |

G1X Mark II的熱靴座有沒有立刻讓你聯想到Sony的相機呢?因為Sony是第一家把電子埠整合在機頂熱靴的相機品牌,而G1X Mark II採用類似設計當然是有其目的囉,接著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內建熱靴座讓G1X Mark II可以使用Canon的全系列閃燈,同時也支援E-TTL II自動閃光功能,上圖是搭配580EX II的範例。

電子觀景器EVF-DC1是G1X Mark II的專屬配件。

各位應該還記得G1X是內建光學觀景窗的,但受限於體積及結構上的限制,放大率與視野率的表現其實都不理想,頂多只是堪用而已;但這顆外接式的電子觀景器EVF-DC1可就不同了,擁有100%的視野率且解析度來到236萬點,畫面非常的精細,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建議還是入手一顆,作業時比較能夠達到人機一體的操作感。

觀景器可朝上90度藉此進行更低角度的拍攝,但其實機背螢幕輕鬆就可以達到同樣目的,而且可作業的角度還更低。在電子觀景器的左側設有顯示切換鈕,用來手動切換訊號源,另外一顆就是底座的釋放鈕。

屈光度調節器這設計,在電子觀景器身上同樣可以見到,以輕微近視或遠視的話可以微調來修正。

同時在觀景器一旁也設有紅外線感應裝置,當肉眼靠近觀景器時機背螢幕的訊源,就會自動轉到機頂的電子觀景器上,肉眼離開後訊源又會自動交還給機背螢幕,可以省去手動切換的步驟。

如果沒仔細看的話其實很難發現,G1X Mark II的雙聲道麥克風就藏在播放鍵的兩旁;另外G1X Mark II取消了一代機原有的曝光補償轉盤我個人覺得很可惜,因為新增在鏡頭位置上的雙控制環,在調整曝光補償時我並沒有G1X那樣直覺,但為了讓機身縮小也不得不委曲求全。

曝光模式轉盤為金屬材質,轉盤周圍的凹凸紋路讓我在以大拇指切換曝光模式時也完全不會感到費力,阻尼感適中且段落分明。

這次機背的液晶螢幕不僅升級為電容觸控式,連解析度都提昇了一些,從原本的三吋92萬點進化為三吋104萬點。

G1X Mark II的觸控面板支援多點觸控,可進行觸控對焦同時釋放快門,另外在選單也同樣可以觸控方式來操作。
▲G1X Mark II觸控面板的示範,支援多點觸控這在放大檢視影像時相當好用。

G1X Mark II的機背螢幕從過去的翻轉式改為縱向掀翻式,同樣支援水平低角度取景。

低角度取景時最適合拿來拍攝寵物了,但這隻貓咪似乎不怎麼給面子唷


有時在人群中又想拍到前方的畫面,除非你有帶折凳出門,否則高舉相機是你唯一的辦法,此時螢幕角度可調整的優勢就出現了,G1X Mark II螢幕可向下傾斜45度角。

G1X Mark II另一項絕活就是螢幕上掀180度,除了過去的G1X與前幾代的G系列以外,要在這麼高階的消費型相機見到這種專為自拍而生的上掀式螢幕設計實在很難得,相信G1X Mark II在日後也會是女孩們所關注的自拍機種。

看到沒有?!自拍不求人,靠著可上掀180度的觸控式螢幕,可以更清楚的掌握構圖及釋放快門的時機;只不過500多公克的重量,對女生來說還是有點小吃力。

G1X Mark II將機背所有的按鍵都整合在螢幕的右邊,且按鍵的造型有略微凸起,按壓時會比過去來得省力;取消前轉盤這設計雖然是不得已的決定,但好在機背的飛梭轉盤被保留了下來,不必每項操作都得透過鏡頭上的控制環,也可由機背上的飛梭轉盤來代勞。


G1X Mark II嚴格說起來有兩顆自定義按鍵,分別是「捷徑按鈕」與「短片按鈕」,而這兩顆按鈕可自訂的功能都同樣完整,我事後選擇將「捷徑按鈕」設為我的顏色,「短片按鈕」則設為ND減光鏡的開關,反正要錄影時再將曝光模式切換到錄影,然後用全快門來錄影也行。
★ G1X Mark II與G1X‧自動對焦速度的比較 |
▲首先來看看G1X的自動對焦速度,都是用最望遠端來拍攝。
▲再來看看G1X Mark II自動對焦速度的表現,是不是比G1X要進步許多,雖然跟時下的微單眼相比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但對於生活拍攝來說已相當足夠。
★ 最近五公分的對焦距離 |


過去G1X雖然擁有足可比擬APS-C單眼相機的畫質,但在一般人眼中它依然屬於一台消費型DC,既然是一台消費型DC鏡頭想必是不可交換,對消費者來說當然希望一台兩萬多塊的相機,拍攝用途能夠包山包海,但殊不知G1X的最近對焦距離是20公分,就連基本的花卉或美食題材都不容易表現,也因為如此讓不少G1X用戶感到惋惜。新一代G1X Mark II則是大幅改善對焦距離的限制,廣角端的最近對焦距離為5公分,近拍鍵按下去後廣角端的對焦距離會受限在5~50公分這個範圍之間,縮短對焦行程提昇對焦速度,以下有實拍範例可參考。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5、1/320s、ISO 100、24mm。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f/2.5、1/60s、ISO 200、24mm。
雖然G1X Mark II在廣角端的開放光圈為f/2.0,但經過小編的測試後發現到,不論是廣角端(f/2.0)或是望遠端(f/3.9)的開放光圈,畫質都略顯得鬆散,只不過望遠端要比廣角端好上一些,尤其實用廣角端近拍時更要注意;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建議可以稍微縮2/3~1級的光圈,當光圈值來到f/2.5或f/2.8的時候,畫質即可獲得明顯的改善。
★ 新增峰值對焦 |


G1X Mark II在機背設有MF的快捷鍵,按下後即可馬上進行手動對焦,畫面最多可局部放大四倍以利檢視;另外G1X Mark II還新增了「手動對焦突出輪廓設定」,其實這也就是俗稱的峰值對焦,可設定突出輪廓的顏色以及強度,可以藉此增加手動對焦的效率。
★ 31點自動對焦框 |


自動對焦框的設定我自己比較習慣設為「1點」,因為精準度比較高,且有兩種對焦框的尺寸可選擇;而「智能臉部優先」則是G1X Mark II進步的地方,對焦框由過去的九點集中,擴展到全畫面共31點,且對焦框的尺寸也比較小,適合用來拍攝大範圍的目標。


左圖是單點對焦可指定的範圍還有對焦框的大小,而在指定對焦點的同時,測光依舊只能倚賴中央點,所以我建議可以將其中一顆自定義鍵設為「AEL」,曝光鎖定之後改變對焦點位置也不會有影響。
★ 每秒5.2張連拍‧ |


連拍時建議要以JPG儲存並搭配UHS-I高速記憶卡,連拍的優勢才能夠完全被發揮,使用「連續拍攝」時每秒最高的連拍張數為5.2張,過去的G1X是1.9張,相比之下實在是慢到有些誇張;當設為「自動對焦連續拍攝」時,連拍速度會下降到每秒3張,但這是理想值實際上想要達到這水準還有一定的難度,得要看對焦過程是否順利。

這組天天的飛吻照是我用「連續拍攝」模式,連拍14張再製作成GIF檔的成果。
★ G1X Mark II與G1X‧各級感光度的比較 |




G1X Mark II的感光度範圍從ISO 100起跳,最高可來到ISO 12800,且有自動ISO設定這項功能,用戶可以自訂最高感光度的數值,另外在雜訊抑制方面,就只有高ISO消除雜訊這個選項,緊接著就來看看前後兩代的ISO比較吧!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固定曝光參數、我的顏色:關、高感光度消除雜訊:標準、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G1X Mark II 附加壓縮檔:JPG-原圖打包下載 RAW-原圖打包下載
G1X 附加壓縮檔:JPG-原圖打包下載 RAW-原圖打包下載
其實從ISO 100開始就看得出來G1X Mark II的色彩比較乾淨,當ISO 800時兩者的差異更是明顯,看來DIGIC 6可不只是噱頭,在高感光度NR這部份實在有一套。再來檢視毛球細節的表現,G1X Mark II影像給我的感覺較為紮實,但仔細比較過後發現在細節那部分則是不容易分出勝負。G1X Mark II的工作值我估計在ISO 800,而堪用值在ISO 1600~3200之間。

G1X Mark II新增了一顆Wi-Fi按鍵,就在機背握柄的上方,順道提一下這塊握柄小歸小,但它設計的造型與止滑性都很不錯。Wi-Fi鈕不論在開機或關機時都可以喚醒它,同時進行檔案傳輸或是透過手機/平板來遙控G1X Mark II拍照。


要與智慧型手機配對其實很簡單,全部過程頂多只需要兩分鐘,手機的Wi-Fi接收功能記得要打開,然後得去Play商店或APP STORE下載Canon CameraWindow才能夠進行後續的操作。


Canon CameraWindow開啟後,可以看到照片瀏覽與遙控拍攝的選項,另外還有地理資訊位置的輸入,可藉由手機定位的GPS訊號輸入到照片內。


點對點成功連線後,可以從相機內看到許多拍攝過的照片;用戶可以自行決定要將照片分享到網路平台或是下載到手機內。


成功連線後便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來遙控相機拍照,但支援的項目卻遠遠不如Canon單眼相機專用的「EOS Remote」,只能做基本的光學變焦還有快門釋放,就連曝光補償都沒辦法調整,而且也不支援觸控對焦,等於是閹割了G1X Mark II原有的優勢。

機身左側可以看到NFC的感應區域、揚聲器出孔、內閃升起的開關。只要是你的行動裝置有NFC功能,同時有下載Canon CameraWindow,只要兩者相互靠近便可以自動啟動Canon CameraWindow。

機身右側的保護蓋底下設有電子快門線的插槽、A/V OUT及USB輸出埠,還有HDMI的輸出埠。

從機頂可以看到MADE IN JAPAN的描述,而日本製的3C產品一直以來也都是玩家的最愛。

儲存媒體依然使用常見的SD格式,且相容SDHC及SDXC,並支援UHS-I高速傳輸格式;電力的大躍進也是G1X Mark II的一大重點,電池容量一舉從920mAh躍升至1910mAh,且電池體積還變小了,開啟省電模式約可拍攝300張照片,若未開啟省電模式的話大概只能拍攝240張左右。
★ G1X Mark II與G1X‧外觀上的比較 |

G1X Mark II這終於克服了外接鏡頭蓋這設計,省了去拆裝的麻煩,攜帶上也便利許多;握感上還是G1X好上一些,不過G1X Mark II倒是可以加購另一款握把來解決這問題。

G1X Mark II光圈變大鏡頭口徑也跟著變大,當G1X Mark II取消光學電景窗之後,兩者在高度上的變化也很明顯;G1X Mark II取消G1X握把上方原有的前轉盤,這點實在很可惜,因為我覺得前後轉盤搭配起來要比鏡頭前端的雙控制環要好操作。

G1X Mark II移除了曝光補償轉盤,這也是我對G1X Mark II的小缺憾。

鏡頭尚未伸出的時候,其實G1X Mark II的厚度與G1X是旗鼓相當的,以上是廣角端的鏡筒長度比較。

當雙機的鏡筒都伸至最望遠端時,長度也是完全相同的,但各位可別忘了G1X Mark II的五倍光學變焦可是大於G1X的四倍唷!

G1X Mark II少了光學觀景窗之後,整體的按鍵排列也變得僅然有序,螢幕也升級為電容式觸控螢幕。

雖然G1X Mark II與G1X同樣都可以拿來自拍,但對使用者來說G1X Mark II應該更容易上手。

低角度取景也是一樣,螢幕直接下拉要比G1X先翻出來之後再轉來得直覺。

兩者的鏡頭高度差不多,但機身厚度還是有不小的差異。
★ G1X Mark II與G1X‧實拍上的比較 |

● 近拍比較


【G1X Mark II原圖】 【G1X原圖】
上圖左邊的是G1X Mark II以24mm廣角端近拍5公分的成果,背景朦朧的程度非常明顯,右圖則是G1X以廣角端28mm近拍20公分的結果,這就是G1X的最近對焦距離,拍攝這類題材時除非背景距離被攝物夠遠,否則是很難營造出淺景深的。
● 膚色比較


【G1X Mark II原圖】 【G1X原圖】
其實要做膚色比較時小編才發現到一個問題,就是兩台機器的光圈及焦段都不同,到底要如何比較呢?後來我只能同樣以廣角端,然後選擇一樣的曝光參數來拍攝這樣可能最為洽當;上面對照組左邊是G1X Mark II右邊是G1X,拍攝前後只有兩分半鐘的時間差,加上是在室內作業,可以避開其它光線的影響。同樣都是以標準的色彩設定下拍攝,G1X Mark II的膚色看起來會偏向紅潤,而相較之下G1X則偏向白皙,這是我拍攝多組樣本後比較的結果,並非只拍攝這一組,至於銳利度還可以點擊大圖來檢視看看。
● 色彩比較


【G1X Mark II原圖】 【G1X原圖】
這兩組的曝光參數完全相同,色彩設定也都是以機身預設為主並沒有加油添醋,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覺得哪張照片的飽和度較高一些呢?個人覺得左邊的G1X Mark II所呈現出來的對比及飽和度都高於G1X。
● 夜拍比較

【G1X Mark II原圖】 【G1X原圖】
前面測試過各級感光度之後,小編還是想到外頭來試試這兩台相機在生活上的實拍表現又是如何,當感光度都開到ISO 1600再局部放大同樣區域來比較,其實在細節保留這部份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時又可以比較星芒造型,G1X Mark II的星芒造型可討喜多了,一共有18道!
★ 多種長寬比可選擇 |


對於Canon Powershot系列相機遲遲無法與EOS系統做整合一直困擾著小編,因為像G1X Mark II這類高階DC都具備RAW檔儲存的能力,不過卻無法與EOS機身享受同等的待遇,許多功能只要在RAW儲存格式下就會受到限制,例如長寬比、色彩設定、動態範圍修正...等等;雖然RAW檔後製的彈性很高,但我想還是在機身上就能設定完成會更合適。在JPG記錄模式下我們可以指定多達五種的長寬比來拍攝,以下可以看到各種比例的拍攝結果。

★ 我的顏色 |


小編希望看到的是「相片風格」能夠全面取代「我的顏色」,畢竟DPP軟體也只有支援相片風格不是嗎?而我的顏色共有11種色彩風格可選擇,另外有一組可自訂對比度、銳利度、飽和度...等等,但說實話真正會用到的項目應該只有一半,以下可以看看G1X Mark II在詮釋風景與人像的表現。

「淡化膚色」用來拍攝人像似乎最為討喜,因為膚色看起來明亮且白皙,「自然」拍起來的效果則帶有點日系風格。
★ 創意濾鏡 & 星空模式 |


Canon創意濾鏡中我比較常用的是懷舊效果、模型效果、玩具相機效果、單色、極鮮豔色彩還有海報效果;場景模式中的星空模式是G16與S120才加入的新功能,想要拍攝星軌變得容易許多,而這也是拜DIGIC 6所賜才辦得到,但拍攝前還是得選擇光害較小的地點,這樣成功率會比較高。不過這次實在沒有足夠的時間測試星空模式,以下只能分享創意濾鏡的實拍樣本給各位參考。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玩具相機效果,另外有黃色及紅色濾鏡可以套用。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單色,另外還有褐色與藍色可選擇,不能調整單色的對比度及銳利度困擾我許久,加上我的顏色裡的「黑白」也是不能微調,所以我才會那麼在意「相片風格」遲遲不能整合在Powershot這類高階的消費型機種上。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套用極鮮豔色彩後的影像飽和度會提高許多,與套用「我的顏色」中的鮮豔或正片模式有些不同。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模型效果」可自定清晰區域的大小以及位置,可惜這模式下並不支援錄影功能。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海報效果」套用後畫面中多數的細節會被抹除,就如上圖所示。
★ 創意拍攝 |


創意拍攝這功能小編當初在Powershot N文章中也曾介紹過,快門按著不放便會連續拍攝六張照片,然後以不同的效果來呈現,或是你可以從復古、單色、特別、自然的選項中做指定,以下就來看看拍攝成果吧!

創意拍攝的效果是不是很特別呢?不僅色調很有創意,就連構圖比例也會隨之改變。
★ 錄影功能 |


Canon雖然在EOS單眼相機上的錄影規格都很全面,但對於高階DC原廠似乎並未打算比照辦理,G1X Mark II的最佳錄影畫質只有1920x1080 30P,現在許多DC都可以見到60P的選項了,另外不支援手動錄影可能會是玩家所在意的,要加入該規格對Canon來說肯定不會是難事,重點是加入後會有多少消費者需要?加入後的錄影穩定度是否能維持?這也是原廠考量的重點;G1X在錄影途中僅支援光學變焦,手動對焦在錄影啟動後是無效的,也不能邊錄影邊拍照,話雖如此G1X Mark II的影片畫質還挺不錯的唷,各位可以參考以下的實拍範例。
▲在畫面內同時遇到四隻台灣藍鵲在洗澡還真是幸運啊!
▲近拍楓葉的範例,各位可以觀察一下散景的程度。
▲G1X Mark II還有一個秘技就是支援五軸動態防手震,趁著夜拍來試試它的穩定度,我覺得它的表現真是有厲害到。
▲同樣是測試五軸動態防手震的穩定度,最後還有執行五倍光學變焦的情形,過程非常的平順。
☆ Canon Powershot G1X Mark II‧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

在CP+之前看到G1X Mark II的消息曝光時,小編就已經非常的期待,因為它可說是Canon高階DC的新革命,感光元件的尺寸介於4/3與APS-C之間,同時又擁有24-120mm f/2.0(W)-f/3.9(T)如此實用的變焦鏡頭,看到這樣的規格內心不由得雀躍了起來;而小編在這短短幾天的測試過程中,也盡可能的完成各項測試,如有不周的地方還請各位提出。最近對焦距離的改善我想會是G1X Mark II最誘人的地方,因為微單眼要有同等的放大倍率,鏡頭一定得要支援MACRO,且光圈也不可能從f/2起跳,加上G1X Mark II的鏡頭又涵蓋了超廣角與中望遠端,非常符合一般消費者的需求。
G1X Mark II在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是體積大幅縮小,並且取消了光學觀景窗,這讓G1X Mark II比過去更易於攜帶,觸控螢幕的加入也使得對焦點的選擇比以往更快速且直覺,對焦速度的進步在G1X Mark II也可以見到,雖然無法跟微單眼或是單眼相提並論,但起碼稱得上是實用。而小編心中的疑問就是為什麼G1X Mark II沒打算加入Dual Pixel CMOS AF這種對焦系統呢?首先這種對焦技術非常的耗電,而且高速運算隨之帶來的就是熱能,再來還有成本的考量,使得這種對焦系統目前還無法下放到DC身上。
G1X Mark II高感光度的表現整體來說與G1X並不會有非常大的差異,但相較之下還是能看出純淨度的不同,至少細節的還原能力是不相上下,手上還有G1X的朋友至少不必感到氣餒;但在風景及人像的發色上,我倒是覺得G1X Mark II的對比及飽和度的預設值都略有提昇,以標準設定來拍攝人像在膚色方面會偏向紅潤,敏感度比過去要高一些。G1X Mark II對我來說是一款全新的體驗,因為它新增的兩具控制環在短時間之內我還是沒辦法用的很順手,反倒是G1X前後轉盤的組合讓我用起來比較放心,加上控制環的延遲感比較重,我想可能需要時間去適應吧!最後小編整理了優缺點給各位,文末還有大量的實拍圖可以參考唷!

值得讚賞的部份:
◎ 機身瘦身有成,更易於攜帶。
◎ 1.5吋感光元件加上大光圈,對於散景的營造也比1吋感光元件來得容易。
◎ 焦段來到24-120mm,最大光圈也有f/2.0-3.9的水準。
◎ 最近對焦距離可達5公分,望遠端也可維持在40公分。
◎ 自動對焦速度有顯著的提升。
◎ 五軸動態防手震的效果顯著,尤其是錄影時。
◎ 電容式觸控螢幕,可上掀180度進行自拍。
◎ 內閃可手動朝上打跳燈。
◎ 支援NFC感應與Wi-Fi傳輸,並可透過智慧型手機遙控拍照。
可以改進的部份:
◎ 控制環的延遲感稍重。
◎ 錄影時不支援手動曝光,可調整的功能也有限。
◎ 以廣角端錄影時,若遇到複雜的線條,容易出現摩爾紋現象。
◎ 開放光圈加上近拍時的畫質略顯鬆散,建議可以縮2/3~1級的光圈。
◎ 機身不支援RAW檔編修。
☆ Canon Powershot G1X Mark II‧拍攝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場地協力:Zakka breeze & 3F.
☆ 小惡魔回文贈獎活動 |

用Canon相機拍照,輸出當然也得選擇Canon的產品囉!小編這次特地借到了sSELPHY CP910小型印相機,在現場將G1X Mark II拍攝的照片立即列印出來。

可選擇插記憶卡或是用Wi-Fi方式進行點對點傳輸列印,上方的2.7吋螢幕方便你即時預覽照片。

熱昇華列印會經過四道的標準程序,前後上三次色之後再加上亮膜,收藏在相本內保存期限約可來到100年。

我們準備了十張G1X Mark II所拍攝的照片及天天的親筆簽名給各位唷!

這次的獎品是陳天仁(天天)親筆簽名照片共十張,將會抽出十位幸運網友!
1.抽獎辦法:發表你對Canon Powershot G1X Mark II的看法即符合抽獎資格。
2.回覆截止日時間:即刻起至2014/04/10 AM10:00
3.抽獎日期:2014/04/11
得獎名單:

附加壓縮檔: 201404/mobile01-929a0bcf12ecfadd6db72dfb47af3ddd.zip
抽獎實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wrXLQMyBo&featur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