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S系列大都可以看到價格平實的一般鏡頭,EF系列怎麼看都只有搭配L鏡的才會有USM+IS,不然就是EF28-135mm F3.5-5.6 IS USM這隻(新品也要1萬6左右),實在是奇怪,怎麼一堆定焦鏡及變焦短的鏡頭都不給裝IS?
是不是鏡頭小重量輕的產品,不用加IS照樣照片可以拍的很清晰,還是說Canon的政策就是玩數位要全片幅就要敗高階機身,玩底片機的就要敗高價位的L鏡?
順便貼上這台底片機的開箱文(這算開箱嗎?好吧~)
當天去收購這台相機時,只見它躺在滿佈灰塵的老相機包裡,而且還沒有鏡頭蓋,光是看到這裡我就覺得這顆鏡頭恐怕兇多吉少了....




1990.09出品的Canon ZOOM EF35-80mm F4-5.6,鏡身上面沒有紅色的USM字樣,所以只能說他價值更低了。

鏡頭前方照,可以看到已經長出很多小香菇了。

鏡頭後方照,因為香菇不是長在最外面的鏡片上,所以要清他們,恐怕要花點錢(1500~2000吧),光是清潔的錢應該可以去買顆全新的定焦鏡了。



當初決定收購Canon系統,最關鍵因素就是這個,外接快門線,因為網上有另一台全新N家入門底片機F65(當年推出的價格到現在只值不到4張小朋友....有夠超值),就是缺少外接快門線,所以才讓我決定收購C家的相機。



接上外接快門線後的模樣。
當天在店家那試機時,打開機身後蓋才發現裡面還裝有底片,之後自己去買電池裝上後螢幕顯示剩餘20張未拍,只是這捲底片到底放多久了就不知道了(也要等把他都拍完了退出來後再瞧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