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利用退伍金去組電腦的
但是手邊沒相機 實在很不習慣...只有SLR跟RF底片機...
趁著12月的台中資訊展 先觀望了一下
猶豫要買 Panasonic LX3 或是 Ricoh GX200 或 G11
並且比價 最後資展的最後一天12.16.2009把G11帶回家了...
先賞圖
1.彩虹公司貨全配 包括皮套 8G SDHC 轉接卡 保護貼 清潔組 小腳架 備電

2.換個角度 G11小小一盒 精簡清爽不少

3.保證書跟盒內的配件 光碟 說明書 傳輸線 電池 充電器 背帶 ...

4.主角就快出現了 還是裹著白布...

5.躍然於紙上 在一旁的是皮套

6.G11主角自己SOLO 感覺蓄勢待發

7."可以再靠近一點"的特寫 我自己的倒影不小心入鏡了...

8.換個角度 再來一張 完全都不輕薄的曲線XD 但也因此 握起來厚度剛好 加上蒙皮的手感 真的不錯

9.焦段換算是28MM-140MM F2.8-4.5 還有IS 原廠號稱4級防手震...

10.背面 螢幕翻轉準備

11.有像DV的FU

12.有了可翻轉螢幕 以後各種角度的取景 就方便很多了^^~

13.OUTPUT的傳輸孔

14.好用的轉盤 雖然有人說太鬆 但我覺得沒那麼嚴重
轉起來還是有一格一格的 只是沒那麼明顯

15.機頂的配置 與G10類似 我喜歡把這些功能都獨立出來 方便快速操作

16.請認明G11的MARK

17.側面右上這邊 有人說這邊有點組裝鬆散 我的倒是沒這種感覺

18.電池跟記憶卡的座艙

19.底部 序號4碼我塗掉了 腳架接環是金屬的

20.總算是裝上電池開機了

21.鏡頭的樣子

22.似乎在回顧著什麼

23.低角度也難不倒我

24.當然正常模式也不是問題

25.開機之後廣角端

26.望遠端

27.紫色的對焦燈...拍不出來...

買G11之前觀望了幾天 也比價了好幾家
LX3確實是好機 焦段24mm-60mm F2.0-F2.8
雖然焦段不太夠用 但是大光圈超好用
而且背負萊卡授權鏡頭的光環
加上韌體不斷更新 改善白平衡 微距等問題
使其銷售價格能維持不墜
算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另類奇蹟
後來有詢到公司貨全配價格比G11便宜近2K 也蠻吸引我的
但是我覺得操控性 還不夠方便
有些選項要進選單才能調整...而且我常用高ISO
另外友人也有相同的相機 我就更不想撞機了...
GX200也是好機 焦段24mm-72mm F2.5-4.4
焦段比LX3更好用 光圈只差一點點
加上一些獨創的技術 例如電子水平感測 廣角桶狀校正
還有眾人讚不絕口的操縱性
價格就不用說了 含垂直觀景器等配全 價格也是比G11便宜
但是 高ISO 達不到我的要求...也只好捨棄了
G11雖然都沒有以上兩台廣 也沒有超大光圈
只有28mm-140mm F2.8-4.5 但是G11強調在高感光度的影像純淨度
並搭配全新開發的1/1.7吋CCD 以及DIGIC 4影像處理引擎
號稱雜訊可比G10降低 2 級 加上我之前使用40D
DPP處理RAW也很熟練了 就繼續沿用吧
我想這就是我所需要的了...
我覺得沒有最好的相機
只有適合或不適合的相機
更何況最重要的是相機後面的那顆腦袋
多翻翻說明書 熟悉自己相機的功能
多看別人的作品 自己也多拍
我想才是照出好照片的關鍵
--------------------------------------分隔線--------------------------------------
之前是DSLR的使用者 用的是CANON 40D + S18-50 F2.8
拍的格式都是RAW 然後再修圖
用了4天的心得
優點:
1.對焦速度比我想像中快
2.人臉辨識的效果不錯 拍人的話就很方便 這樣我就不用按方向鍵選擇對焦點了
3.翻轉螢幕真好用 大推阿 不用為了取景而趴或蹲在地上 自拍也超方便
4.高ISO的表現不錯 我實驗過PK40D 雖然輸 但是我拍RAW 用DPP抹的效果不錯
5.白平衡還蠻準的 以前我都自己調色溫 沒想到現在可以不用了
6.加強對比這項功能 能稍微克服高反差的環境 讓暗部能呈現細節
7.防手震真的有差 夜拍成功率提高不少
8.內建減光鏡
9.內建強化色調 還蠻有趣的
缺點:
1.當然最想要的就是有24MM F2.0的規格阿
2.似乎沒有類似GX200的功能 能校正筒狀變形
3.拍RAW檔一定要同時拍JPEG...而且還不能使用鮮豔模式 除非打開瀏覽功能再自己一張一張設定...
4.LCD螢幕太亮太艷了 小心不要被騙...所以我都調暗一點
5.連拍太慢了啦 FPS 1.1 有慢到
6.錄影格式弱掉了...不過我不常錄影 所以這倒是還好
關於第3缺點
感謝大大指正 小弟修正為拍RAW無法使用鮮豔模式及校正對比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