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

SX50 HS蓋大樓

ding279054 wrote: 每台相機都不會是完美無缺 熟悉手上的機器 善用它的優點 避開它的弱項或者用耐心與智慧來面對它 一般人其實很難發揮到相機的極限 攝影的靈感反倒比較容易枯竭 大家一起加油吧! ...(恕刪)
其實, 敝人於 01 各個討論區皆是"大砲"一個, 01 不少版主應該砍過敝人不少發文 (有被檢舉的, 有被... etc)。
以前有些網友們早已從 DC 邁入 DSLR 深入攝影大門之內, 只有我這號白目之流~ 還在徘徊於 DC之器而已; 原因很簡單~ 敝人所拍出的畫面東東, 隨便一個摸熟相機者皆能拍出的畫面 (就是缺乏~ 攝影的靈感)。 本身是理工背景, 沒有藝術內涵, 再加上~ 自己也懶得參與外拍/打鳥協會.. 之類; 所以, 現在我還是"菜鳥/入門"等級, 就四處閒晃各區作取經/學習啦。

[點擊小圖, 細觀大圖]

ding279054 wrote: 1.季節偷偷在轉變,今天發現高雄的木棉花已經開了...(恕刪)
看到 ding279054浮出水面透氣..; 敝人就爽快的請教直問 (事實是, 幫其他人持 sx50 代問)~~ 您以往或最近分享所拍出的畫面都比較不會過曝, 敢問~ 您打鳥/攝景時, 常用的"測光模式" / "曝光補償" 是何種設定?? 抑或, 有作後製處理??
(後製處理/修圖, 不是啥大不了的.. 幹嘛非得要相機 JPG直出, 才算高桿..)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旁邊大樓的家八哥


今天早上六點多時的月亮


數位變焦開下去


一早拿著 SX50 及好久沒帶出門的 GX1+45-175 出門拍鳥,結果讓我很意外,原本我的目的是想測試 GX1+45-175 的 M43 組合 (因為我想買 Lumix 100-300mm 那支),盡量想以使用 GX1+45-175 為主,拍沒幾張,很多場合還是得請出 SX50 出來…XD

當然,焦段是一個大問題,45-175mm 最遠也只有等效 350mm,跟 SX50 的 1200mm 根本不能比
另外,我的 GX1 也沒有電子觀景窗,手持搶拍起來很不穩也很不順,等 LCD 中找到鳥時,鳥都飛走了…XD

另外就畫質來說,我回家用電腦比較後,不管是錄影品質或是照片,SX50 的表現都不會比 GX1+45-175mm 裁切後來得遜色 (兩台都 JPG 直出)
這結果,讓我取消了下午原本跟買家約好要面交的 100-300mm (因為我認為買了也不會比 SX50 實用…XD)
看來得重新思考投資方向了...:P

大安森林公園裡的鳳頭蒼鷹






這張是 GX1+45-175mm 拍的,有裁切 (可以跟上面那張對照一下)






這張也是 GX1+45-175mm 拍的,有裁切 (可以跟上面那張對照一下)




蒼鷺


菜鴨跟綠頭鴨


小白鷺


紅面番鴨


灰鶺鴒


樹鵲


鵲鴝母鳥


喜鵲


珠頸斑鳩
http://bird.candyz.org/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ojijimimi/
candyz wrote:
另外就畫質來說,我回家用電腦比較後,不管是錄影品質或是照片,SX50 的表現都不會比 GX1+45-175mm 裁切後來得遜色 (兩台都 JPG 直出)


可能要拉大一些等級差距會比較容易比出差別@@
EX: APS-C級的機身+一支400mm以上的定焦鏡
SX50真的是台高CP值的打鳥機,最近拍鳥撞機的機率越來越高
而且,拿SX50好輕好輕鬆喔~

splendors wrote:
看到 ding279054浮出水面透氣..; 敝人就爽快的請教直問 (事實是, 幫其他人持 sx50 代問)~~ 您以往或最近分享所拍出的畫面都比較不會過曝, 敢問~ 您打鳥/攝景時, 常用的"測光模式" / "曝光補償" 是何種設定?? 抑或, 有作後製處理??(恕刪)

我拍攝時測光模式一定都會設成點測光
至於後製
我永遠都是亮度、對比、飽和這三招
但調整幅度一般也不會太大
我覺得選光線與主體曝光正確是很重要的

candyz 大也是本樓的高高手
他的經驗也很值得參考
我現在出門拍鳥,基本上都是 550D+300mm F4L+1.4X III 跟 SX50 雙機作業
搶拍當然還是 DSLR 有絕對優勢,至於鳥距離真的太遠時,還是得請出 SX50 來拍

基本上,我有大致比較過,APS-C + 400mm 左右的焦段 (FF 等效 600mm 左右),裁切後跟 SX50 的 1200mm 相比,SX50 的畫質還不會差太多 (當然還是 DSLR 的好)
不過,若 APS-C 搭配 400mm 以內的鏡頭,拍遠距離的鳥再裁切後,畫質就不見得會優於 SX50 的 1200mm 了

但是,SX50 的體積、重量,有絕對的優勢啊… (即使扛 300mm 的小砲,一整天下來,脖子也是超酸痛的)

angle2000092000 wrote:
可能要拉大一些等級差...(恕刪)
http://bird.candyz.org/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ojijimimi/
candyz wrote: 一早拿著 SX50 及好久沒帶出門的 GX1+45-175 出門拍鳥結果讓我很意外,...拍沒幾張,很多場合還是得請出 SX50 出來…XD 當然,焦段是一個大問題,45-175mm 最遠也只有等效 350mm,跟 SX50 的 1200mm 根本不能比
另外,我的 GX1 也沒有電子觀景窗,手持搶拍起來很不穩也很不順,等 LCD 中找到鳥時,鳥都飛走了…XD
另外就畫質來說,我回家用電腦比較後,不管是錄影品質或是照片,SX50 的表現都不會比 GX1+45-175mm 裁切後來得遜色 (兩台都 JPG 直出) 這結果,讓我取消了下午原本跟買家約好要面交的 100-300mm (因為我認為買了也不會比 SX50 實用…XD) 看來得重新思考投資方向了...:P ...(恕刪)
對, 沒錯, 敝人支持/認同, +1票。 因為~ 因為我認為買了也不會比 SX50 實用。 相機是迎合人, 不是人去迎合相機。 拍得爽, 最重要!!
candyz wrote: ... 大安森林公園裡的鳳頭蒼鷹
這張是 GX1+45-175mm 拍的,有裁切 (可以跟上面那張對照一下)
這張也是 GX1+45-175mm 拍的,有裁切 (可以跟上面那張對照一下)...(恕刪)
雖然, 敝人"木眼主觀"~ 認為 GX1 的畫質成相較佳, 但是.. SX50 實用.. 勝出, 相機是迎合人, 不是人去迎合相機。 拍得爽且實用符合手持 sx50需求, 最重要!!

等到那天, 自已認定畫面的滿足已不夠/不滿足時, 自然地~ 就一步一步地踏入"錢景深"的深淵.. XD~~
(謎之音, 敝人還在死撐~ 抵死不從..)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angel2000092000 wrote: 可能要拉大一些等級差距會比較容易比出差別@@ EX: APS-C級的機身 + 一支400mm以上的定焦鏡...(恕刪)
讓大伙兒比較/比較.. "錢景深"的利害~~

D7000 機身 (APS-c / 1.5x) : $33000元NTD (國祥公司貨). Nikon AF 28-300mm (f3.5-5.6G ED VR / 全幅機也適用) : $32000元NTD (國祥公司貨)。 要花上 $60000元NTD, 才能達到 1.5x300mm == 450mm 焦距!!
我還沒講到 C家的"小白" (有分成一代 / 二代)哩, C 家"小白"~ EF 70-200mm (恆定F2.8, L鏡, IS II, USM, 二代 / 全幅機也適用) : $65000NTD (彩虹公司貨)。 就算是 C 家 600D (APS-c / 1.6x) + C 家"小白" (二代) == $80000元, 花上 8萬元, 才達到 1.6x200mm == 320mm 等效焦距!!

#1, 為何我沒提到, C 家的 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 (俗稱, 胖白/大白)?????? 從俗稱可推得~ 娘泡如我者, 拿舉得動?! 而且, 在台灣似乎沒有彩虹公司貨 (若有移焦, 還要飄洋過海調校!!)。 實用性沒有"小白"佳, 舉例 ex, 600D 機身 + 胖白鏡 (1.6x100 == 160mm 等效焦距) 在司馬庫斯幫媽媽們或女友(們??), 拍張人帶景畫面時, 小心別一直後退~ 後退~ 後退~ 後退~ 哇... 跌落山谷。 隔日, TVBS新聞發佈.. 某位攝影愛好者, 為拍照求好心切持胖白鏡而跌入山谷, 搜救大隊目前...... (胖白真是凶器呀)。

#2, 為何我沒提到, C 家的 EF 800mm F5.6 L IS USM F5.6L F/5.6 (不只恆定光圈/也是定焦), 彩虹公司貨定價是.. $50萬NTD 有找零錢, 再者, 讓各位瞧瞧~ 敝人拍照的背影英姿 (手持 EF 800mm, 小朋友勿模仿/叔叔有練過的..XD):

(實話, 圖檔來源: Flickr: JesperA, Canon EF 800mm f5.6 L IS USM )

反而 sx50 HS 一台大約幾多銀兩???!!! $15000元 (彩虹公司貨)還有得找零錢~, 多出零錢還可以加買 .. "sx50 專用套筒/轉接環" ($350元) , 2手的廣角鏡 / 2手的近拍鏡 / 漸層濾鏡 / 減光濾鏡 ... / 包膜 (字樣..~賤人就是矯情~) / 貼水鑽 / 貼 3M 螢光貼紙 / 貼撒隆帕斯 (後面幾項不是偶縮的, 是那位~ "厲莖"在陰森購物頻道說的).....

上述這等級差距, 夠大吧?!
(謎之音, 敝人上述這番大砲文, 肯定會被 DSLR用家浮出水面追殺 ...)

candyz wrote: 我現在出門拍鳥,基本上都是 550D+300mm F4L+1.4X III 跟 SX50 雙機作業
搶拍當然還是 DSLR 有絕對優勢,至於鳥距離真的太遠時,還是得請出 SX50 來拍... 但是,SX50 的體積、重量,有絕對的優勢啊… (即使扛 300mm 的小砲,一整天下來,脖子也是超酸痛的)...(恕刪)
敝人比您更有深沉實際體會..
我曾經拿過 D7000 + 28-300鏡頭拍照, 手持拍不到一小時, 敝人娘泡之手勁已感到酸軟.. forget it~!!


120mm端 (華亞科技園區的小池塘公園 / 近藍球場)

[點擊小圖, 細觀大圖]


300mm端 (華亞科技園區的小池塘公園 / 近藍球場)

[點擊小圖, 細觀大圖]

(D7000 在我手中所拍出的 JPG畫面, 也不怎樣嚒.. )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分享一下我現在拍鳥時 SX50 機身的設定…

我都是用 C1 (沒錯,自定模式的 C1 C2 真的很實用,我的 550D 都還沒有這功能)

而 C1 自定的內容如下: (要把設定儲存到 C1,可以先用 Av 模式,然後進選單把各項設定都調整後,再去儲存)

自動對焦框: 自由移動 (框框有大跟小,我都是用小的那個,這樣對焦比較精確)
數碼變焦: 標準
伺服自動對焦: 開
連續自動對焦: 開
重點測光AE點: 自動對焦點

Auto ISO: 上限 1600
AWB: 自動
單張拍攝 (我沒選擇連拍是因為連拍只能用中央對焦點,無法移動對焦框,我常常會移動對焦框來對焦的,如往上移來對鳥的眼睛)
重點測光
JPG 直出 (數位變焦只能用在 JPG)

以上設定調整好後,進 Menu 去把設定儲存到 C1

之後,若是一般的拍攝,一樣可以使用 Av Tv P M 等模式,當要拍鳥時,我就會快速把轉盤轉到 C1
所有設定就馬上 ready (不用再進選單針對拍鳥一一調設定)
另外一個好處是,在 C1 下,各設定不管怎麼改,例如加減 EV,當關機後,再重新開機,就會再恢復原本 C1 所儲存的內容
例如 C1 的 EV 是 0,當逆光需要加 EV 2 格時,像我用 550D 時,常常都會拍一拍就忘了有加 EV
然後再去拍另一個點時,就全都過曝…XD
而用 SX50 C1 時,這個點拍完,關機,到下個點要拍時,開機就又回復到 C1 的設定,完全不用擔心之前有加 EV 而忘了調回來的狀況…XD


ding279054 wrote:
我拍攝時測光模式一定...(恕刪)
http://bird.candyz.org/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ojijimimi/
只不過是台機器,大家研究研究~~加油!














ding279054 wrote:
每台相機都不會是完美無缺
熟悉手上的機器
善用它的優點(恕刪)

高手出來示範了......

應該沒那麼不堪,拍攝手法的問題吧!
ding279054 wrote: 我拍攝時測光模式一定都會設成點測光
至於後製, 我永遠都是亮度、對比、飽和這三招 但調整幅度一般也不會太大 我覺得選光線與主體曝光正確是很重要的...(恕刪)
candyz wrote: 分享一下我現在拍鳥時 SX50 機身的設定… 我都是用 C1 (沒錯...(恕刪)
就是啦!! 這些手持 sx50 , 且有經驗的老手拍鳥 / 拍景, 肯定不是 AUTO 一路到底的.. 類同"新手/入門"者如我輩等級者, 學到不是僅有更換 DC砸錢換機手法而已, "光圈" / "快門" / "測光" / "曝光補償" .. 您真的在意或想瞭解嗎.. ?!

AUTO 模式並非不好, 相機自行判斷能力仍遠遠不及人腦判斷 (相機目前無法跟人體心靈相通感應)。 Nikon DSLR及 SLR-Like 類的相機廣告, 也都這麼說.. "我~ 有更多可能 .."。



砸多一點$$, 也是有可能 / 善用手邊 DC能耐, 也算有可能。

何須讓 相機套用 AUTO一路到底, 試試也無妨?! DC 支援"曝光補償"及"光圈"/"快門曝光值"/"全手動, M"功能是提供較多彈性作為拍照處理選擇.. 別浪費 (不然, 只要購入隨身名片型 DC即可)。
"平均範圍"測光 / "中央範圍"測光 / "點"測光, 是可以隨自己拍照想法及當時場景而調整。

另外, 截至今日, 目前 DC 自動對焦, 大多採用"相位比對差異"對焦演算法, 如果主體幾近全黑, 且場景偏暗處, 自動對焦當然傻眼 (任何一台 DC皆如此); 若相機有額外提供"手動對焦"及"鎖定主體"的操作控制功能, 比較而言, 算得上~ 有誠意額外再提供彈性操作..。

(謎之音, 敝人想複製/貼上這段"癈文/無聊文", 哈好久~~~, 但對那些不熟悉"景深"/"光圈"/"快門曝光時間"者.. 是無法理解的.......)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 39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