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1吋25x旅遊機 旗艦登場 Canon PowerShot G3 X

一、首先,我沒有說吉姆大打閃光或在大太陽下拍攝,
請看我整段完整的說法,不要經常有意無意曲解別人的語意,謝謝。
原文:
「雖然每次不太一樣,所以吉姆大說不會拿不同文章作比較,但是評論中常提到可用ISO建議範圍等,
大家當然是以客觀(客觀的背後就是和其他相機相較)的角度看評論,
這也是一般測試都應力求環境的一致性作為基本前提的原因,
不然這個ISO在低光,另一篇打閃光,下一篇在太陽底下就沒意義了不是嗎,
只是吉姆大限於種種因素是在差不多的環境,而多數網站則是盡力要求一致的環境條件。
但是差不多是差多少,會影響多少?這就是問題了。」

二、要求環境光源類似以及拍攝範圍一致並不用多專業或多少資源才能達成,這點相信吉姆大很清楚。

三、拍不到印刷網點除鏡頭外另一個可能就是拍攝範圍偏大使得單位面積解析度不足,
這我也提出實測是最好的方法,要確認此問題可以再拍一次與G3X同樣範圍的照片即可得知。
若吉姆大能接受以FZ1000來測試的話,那我可以帶去拍來驗證。
(究竟同樣的拍攝物只有吉姆大才有)

若吉姆大覺得沒必要,也沒其他意見的話,那就算了,就此打住囉。

順便 to oyc4388
我記得看過那篇文章,但不曉得在哪,若有網址還請po出,謝謝
我也比較過許多網站資料與實拍照片,感覺兩者解像力的差異很小

我看的資料轉貼如下:
http://cdn1.mos.techradar.futurecdn.net//art/cameras/Canon/PowerShot%20G3%20X/Charts/Canon-G3X-resolution-JPEG-650-80.jpg

georgelee wrote:
一、首先,我沒有說吉姆大打閃光或在大太陽下拍攝,
請看我整段完整的說法,不要經常有意無意曲解別人的語意,謝謝。
原文:
「雖然每次不太一樣,所以吉姆大說不會拿不同文章作比較,但是評論中常提到可用ISO建議範圍等,
大家當然是以客觀(客觀的背後就是和其他相機相較)的角度看評論,
這也是一般測試都應力求環境的一致性作為基本前提的原因,
不然這個ISO在低光,另一篇打閃光,下一篇在太陽底下就沒意義了不是嗎,
只是吉姆大限於種種因素是在差不多的環境,而多數網站則是盡力要求一致的環境條件。
但是差不多是差多少,會影響多少?這就是問題了。」

二、要求環境光源類似以及拍攝範圍一致並不用多專業或多少資源才能達成,這點相信吉姆大很清楚。

三、拍不到印刷網點除鏡頭外另一個可能就是拍攝範圍偏大使得單位面積解析度不足,
這我也提出實測是最好的方法,要確認此問題可以再拍一次與G3X同樣範圍的照片即可得知。
若吉姆大能接受以FZ1000來測試的話,那我可以帶去拍來驗證。
(究竟同樣的拍攝物只有吉姆大才有)

若吉姆大覺得沒必要,也沒其他意見的話,那就算了,就此打住囉。

1. 我有看完你的描述,我不斷強調我都是在微光下環境測試,但後來你卻無端提出打閃光、大太陽底下測試,我實在不解其中的用意,如果跟我的測試環境無關,可以不用特別寫出來,造成他人誤會。

2. 你真覺得這「多專業或多少資源才能達成」?我來跟你說明大概需要些什麼好了!
◎ 約4坪左右的獨立空間,僅供ISO測試
◎ 完全無自然光或其它人造光影響的環境
◎ 1~2隻持續光源燈(位置永遠固定)
◎ 承重5~10公斤的攝影腳架(位置永遠固定)
◎ 距離拍攝目標約在一公尺(以便測試RF相機)

以上是我目前想到的需求,光是獨立的測試空間,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你覺得要花多少錢?

3. 當初是用V-LUX拍的,我就用V-LUX再拍一次吧!(順利的話下週可以拿到機器,測試結果我再補上)

以上。

吉姆林 wrote:
以全片幅為例,鏡頭開口就是要這麼大,試問要用什麼電子技術來解決?
要不要問問看大立光?
大立光做鏡頭還滿厲害的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hcchen0014 wrote:
最近這幾年看吉姆林要回覆這些
真覺得他越來越辛苦了

看來.....回覆這些比評測還辛苦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吉姆林 wrote:
◎ 約4坪左右的獨立空間,僅供ISO測試
◎ 完全無自然光或其它人造光影響的環境
◎ 1~2隻持續光源燈(位置永遠固定)
◎ 承重5~10公斤的攝影腳架(位置永遠固定)
◎ 距離拍攝目標約在一公尺(以便測試RF相機)

以上是我目前想到的需求,光是獨立的測試空間,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你覺得要花多少錢?
別說這麼多了,快加入01 VIP會員
讓蔣大幫忙設置這間工作室給吉姆林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吉姆林 wrote:
1. 我有看完你的描述,我不斷強調我都是在微光下環境測試,但後來你卻無端提出打閃光、大太陽底下測試,我實在不解其中的用意,如果跟我的測試環境無關,可以不用特別寫出來,造成他人誤會。...(恕刪)


我僅就這段回應,其他部分很好,感謝吉姆大願意如此處理,謝謝!

原文如下:
「雖然每次不太一樣,所以吉姆大說不會拿不同文章作比較,但是評論中常提到可用ISO建議範圍等,大家當然是以客觀(客觀的背後就是和其他相機相較)的角度看評論,這也是一般測試都應力求環境的一致性作為基本前提的原因,不然這個ISO在低光,另一篇打閃光,下一篇在太陽底下就沒意義了不是嗎,只是吉姆大限於種種因素是在差不多的環境,而多數網站則是盡力要求一致的環境條件。但是差不多是差多少,會影響多少?這就是問題了。」


此段的意思是用來說明差不多到底有沒有關係,重不重要?,例如若差異過於極端(如低光、閃光、陽光)則結果一定沒意義,後面也接著說吉姆大是在差不多的環境下,而在極端、差很多、差不多、差極少中間,差不多會造成多少影響?
可能差個一級半檔,可能有些機型同樣iso在明亮時表現ok,但在低光時暗處雜點滿滿,而在那篇v─lux的iso測試中其實網點似乎隱約可見,所以我推測極有可能受到拍攝範圍的影響。
amelia1985 wrote:
原廠配件未引進,像是相機皮套、轉接環等...(恕刪)

轉接環有貨了,商店街有店家有現貨,我已經買了,今天不在公司沒拿到,明天再帶回家裝

kaots wrote:
看來.....回覆這些比評測還辛苦...(恕刪)

+1
建議既然這篇是G3X的測試文,大家就來討論G3X就好了

oyc4388 wrote:
建議既然這篇是G3X的測試文,大家就來討論G3X就好了)


+1
用過才知道,記得去買一台Canon G3 X。
georgelee wrote:
我記得看過那篇文章,但不曉得在哪,若有網址還請po出...(恕刪)


http://www.camerastuffreview.com/images/Testen/Camera/PanasonicCamera/FZ1000/Resolutie.jpg

圖不貼了,怕侵權
還有看過比較G3X和FZ1000各焦段,目前實在是找不到在哪個網站,都是在買G3X之前找的(當時在比較這兩台),有段時間了...
oyc4388 wrote:
amelia1985...(恕刪)


對啊~這是g3x的評測討論版,並非PK文,一直拿可換鏡頭的相機來比較未免不公允。
副廠轉接環我有買了,但是只能接58mm的濾鏡,
預計10月底去日本東京旅遊時,要去找g3x的配件。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