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spell wrote:
Canon在2008年推出DiGIC 4, 當時已經有許多機器具備H.264壓縮的能力, 而B-FRAME幾乎成為H.264裡一個不可缺少的元件, Canon不用去修補這個問題, 是因為消費者的寬容? ...(恕刪)
B FRAME並非H.264裡不可缺少的元件
請看看WIKI裡面的彩色表格
http://en.wikipedia.org/wiki/H.264/MPEG-4_AVC
Constrained Baseline Profile 與Baseline Profile 都屬於H.264的分支
但這兩種 Profile 都不具備B FRAME,但也都屬於H.264
你可以說B FRAME是高壓縮很重要的成份,但沒有B FRAME不代表就不是H.264
的確,廠商是利用了資訊的不對等,但它並沒有說謊或作假,只是消費者並不瞭解H.264的真正意含
概略的講,壓縮所需的運算能量:B FRAME > 沒有B FRAME的H.264 > motion jpg
換句話說,在DIGIC4推出的時候,「大多數相機廠商」的影像晶片只有作到motion jpg的運算能力
而CANON領先了一丁點,做到了沒有B FRAME的H.264,但還沒有能力做到具備B FRAME的相機影像晶片
然而在這之後的一兩年間,其他相機廠商開始推出有B FRAME的影像晶片了,而CANON還在使用那顆過時的DIGIC4
我們只能說DIGIC4已經老了,過時了,這也是60D推出時仍使用DIGIC4被罵得很慘的原因之一
因為大家都期待今年下半年CANON應該要推出新一代的DIGIC5
畢竟其他相機廠商的影像晶片都已經升級,運算能力已經超越年邁的DIGIC4了
所以,3C產品還是買使用最新技術的比較好,就是這個道理
其他廠商已經迎頭趕上並超越,CANON卻還在出清它的DIGIC 4
既然CANON還不願意汰換DIGIC 4,只好讓市場來淘汰了
PS:這裡僅針對傳統的相機晶片討論,Sanyo, Casio等機器有些是採用DV的架構作成相機的外型來賣,設計原理截然不同,因此不適合一併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