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本文已刪)-勿點-表現均衡大光圈輕便旅遊機 Canon G5X Mark2開箱簡評

zakkwang wrote:
我覺得Sony應該要設計個一鍵最高放大率的功能
變焦倍率短的時候還不明顯
但隨著變焦倍率越高, 尋找最高放大率變成麻煩的事

我剛拿到M6就跟M3比夜拍,也是輸到脫褲
所以才說M6~M7不適合取代M3~M5
而且P模式跟Auto模式的判斷居然有落差
Auto模式在低光下比較會降快門、降ISO
搭配自動多框,拍出來比P模式還要好
P模式想要模仿Auto模式參數反而有難度

另外我也是看網路才知道最高放大率在50mm
Sony自家完全沒提到,一票國外評測也都不知道
簡直就是彩蛋,藏的很深,讓人昏倒
話說不用尋找最高放大率...把變焦改成階段式
想要近拍就轉到50mm就對了

這次G5X Mark2的新鏡頭又再次展現Canon的本事
近年來Canon的一廠地位不受動搖
很大原因就在於鏡頭規格很能打中玩家的心
看看EOS-M一開始機身性能遠輸Sony以及M4/3
但Canon為何有把握搶食微單市場?
那顆22mm F2.0餅乾鏡跟超廣角變焦鏡就是賣點
C家單眼鏡頭近年來也是常常把放大倍率當賣點
大家都有的焦段、光圈,剩下除了比畫質
如果放大倍率比別家好,自然就更吸引人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我想索尼RX100光...(恕刪)


消費級產品每個都有妥協
沒那種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的產品啦

M7的光學素質當然也是妥協的產物
不過不是在畫質方面, 而是光圈
畫質跟其他標變一寸相比其實沒有輸到哪去

高變焦旅遊鏡最大的先天限制就是光圈
大片幅機種可以靠天生高iso神力硬幹
一寸也不過比手機大幾倍
沒那個天生神力可以讓你硬來
所以M7的小光圈就變成最致命的弱點
低光場合比重高的人
非常不適合這種一寸旅遊機

就算給你一寸機最強畫質的RX10M4
低光也只是比M7好一點而已

它們的強項還是光線充足的戶外
對於低光環境, 我是抱著湊合著用的心態去接受它
SKAP wrote:
我剛拿到M6就跟M3比夜拍,也是輸到脫褲
所以才說M6~M7不適合取代M3~M5
而且P模式跟Auto模式的判斷居然有落差
Auto模式在低光下比較會降快門、降ISO
搭配自動多框,拍出來比P模式還要好
P模式想要模仿Auto模式參數反而有難度

另外我也是看網路才知道最高放大率在50mm
Sony自家完全沒提到,一票國外評測也都不知道
簡直就是彩蛋,藏的很深,讓人昏倒
話說不用尋找最高放大率...把變焦改成階段式
想要近拍就轉到50mm就對了


AUTO+啟動三張連拍的頻率太頻繁了,
而且多框降噪很容易自動跑到25600的高ISO。

所以原本M5A常用的AUTO+目前我也改成AUTO而已。

50mm的彩蛋之前看過大大您的測試,
所以在買前也就清楚了,目前我也是把前轉盤變成階段變焦。

SKAP wrote:
這次G5X Mark2的新鏡頭又再次展現Canon的本事
近年來Canon的一廠地位不受動搖
很大原因就在於鏡頭規格很能打中玩家的心


的確,這個鏡頭是我覺得很棒的設計,
縱使球面相差存在,但依舊我仍給予高度評價,
實際使用上體驗不錯。
zakkwang wrote:
M7的測光傾向很明顯...(恕刪)
所以低光環境我用起來是沒有覺得比G5X2差很多啦
因為G5X2我都得+ev拍攝
感受上就約略是一級iso左右吧


其實這篇的長焦最大光圈的比較是沒手動加上EV的⋯
個人覺得這部分的測試G5Xm2的曝光是頗正常的~

在這邊的對照圖中也特別有一組是同快門同ISO的設定,
只是光圈不一樣,可以看出進光量差距頗大,
勢必M7需要再拉高ISO不少才有同樣的曝光⋯

加上M7易飆高ISO,我認為跟DRO有關係,
不給他最高ISO限制,因為光圈小,更容易直接飆了就上去了⋯

這個不比較則已,一比較就發現畫質很渣~
會帶M7這類機種出門基本上也是全天候機子,
光圈衰落快也是問題,
這問題我爬過官方M6/M7評測,
對於光圈衰落所造成衍伸的問題沒什麼提到,甚至不列為缺點。

M7主要還是這個鏡頭問題,
畫質遠比我想像還差了多,
我的期待是鏡頭畫質還能夠再往上多更多。
這點在我未來實測還會提到。

不過小機身是不是有需要塞到200mm,
我覺得G5Xm2的鏡頭設計反而對一吋機而言是個平衡點。
zakkwang wrote:
消費級產品每個都有妥...(恕刪)


其實M7 最適合的角色是
百搭的 B cam

白天一機到底
或補手機沒有的長焦段
一般低光: 新一代的手機就夠用了

DPReview TV 的結論也是這樣子


12:20 開始


想認真拍低光: 單眼搭個大光圈鏡頭 (24GM 超好用)
拍片: 新的雙防手震4K 手持勉強可用
稍微認真拍片: 上小型三軸 負擔(物理)也不會太大

f2.8-4.5 光圈太小?
畫質稍差?
這不是買之前就知道了嗎?

個人之前用M6也曾經迷惘過
一陣子拍的不是很愉快 直接轉手
不過一旦定位清楚了
現在M7用得很高興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我想索尼RX100光學多少還是有妥協於體積,但RX10系列也許會是不一樣的結果


RX10的體積我個人就覺得太大了⋯
這種體積我就想帶微單出門就好⋯

當然鏡頭規格還是無法相提並論,
但如果要帶大機子出門的話,
我會比較傾向於更大感光元件的機子⋯
歪樓一下

原本考慮pixel 3
但只有4G RAM, 跟我手上的XZ1一樣
而且又不能裝記憶卡...

現在轉看P30
大致上規格都不錯, NM Card雖然討厭但至少能用
結果細看規格才發現防塵防水竟然僅有IP53
我用XZ1是還蠻常直接洗碗精搓一搓沖洗的
要P30 Pro才有IP68等級
但若改選P30 pro體積就比我現在的XZ1大一號了
好為難啊...

其實各家拍起來是Samsung的色調最喜歡
可惜我不買韓國品牌~
yuxian wrote:
RX10的體積我個人...(恕刪)


樓主入手M7囉?
zakkwang wrote:
歪樓一下原本考慮pixel...(恕刪)
現在轉看P30
大致上規格都不錯, NM Card雖然討厭但至少能用
結果細看規格才發現防塵防水竟然僅有IP53
我用XZ1是還蠻常直接洗碗精搓一搓沖洗的
要P30 Pro才有IP68等級
但若改選P30 pro體積就比我現在的XZ1大一號了
好為難啊...

其實各家拍起來是Samsung的色調最喜歡
可惜我不買韓國品牌~


我開的任何討論串中討論各樣器材都不算離題 XD

P30因為感光元件是RYYB,本身調色不是太好調,
雖然對於夜拍很有幫助。
所以如果有更新還好,
沒未來更新就算色調太奇怪也只能接受⋯
我是不太喜歡這種設計,感覺如果改天廠商放棄改進調整,
拍的色調就算再奇怪也沒得救了
我看是目前還在持續調色中

可是以純手機廠而言,調整色調我是不太信賴啦 XD
三星至少以前還賣過相機
byrianshih wrote:
其實M7 最適合的角色是
百搭的 B cam
..(恕刪)
f2.8-4.5 光圈太小?
畫質稍差?
這不是買之前就知道了嗎?

個人之前用M6也曾經迷惘過
一陣子拍的不是很愉快 直接轉手
不過一旦定位清楚了
現在M7用得很高興


請問你的感覺定位這跟評測有什麼關係,
廠商可不會覺得自己產品定位就是如此。

評測為什麼要隱瞞這些東西?
評測只是對比跟對照誠實寫出優缺。
那請問既然是很明顯的缺點,怎麼官方評測拱成這樣?

鏡頭光圈比較小大家都會覺得是為了畫質的保證,
結果反而因此進光量不足失去了更重要的畫質。

規格看的出來實際使用上會有多麼遙遠的差距嗎?

我評測只是用實拍如實的告知實拍上的一切,
評測只管好跟不好的對比。

大家愛看比較文
真的比較文出來後又一些奇耙見解。 XD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